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3 毫秒
1.
地域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休戚相关,地域文化可以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帮助乡村塑造风貌特色、增加村民对乡村的归属感,但当前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和利用较不充分。文章从地域文化视角出发,以巩义市鲁庄镇南村为例,在分析南村现状发展问题、地域文化优势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乡村风貌、村民参与度三个方面提出规划策略,在解决乡村现状发展问题的同时,促进了地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相似文献   

2.
毕凌岚  刘毅  钟毅 《城市规划》2017,(12):82-89
研究基于目前乡村营建内生动力不足、标准冲突、适地性差、无法持续改善等问题,经分析认为其关键是主体不明、缺乏适应乡村特点和决策响应的运营制度。借鉴我国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经验,发现乡规民约对于政策落实、地方自治、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运营具有独特价值。研究结合乡建实践,明确了现代乡村营建中乡规民约的作用及编制机制,完善了其中乡建管控的内容,设计了与乡村规划协同的操作方法。研究认为,"乡村规划"与"乡规民约"协同是"基于村民自治角度的村庄自我更新",本质在于"基于多方主体互动下的制度建设",是各方协同利益诉求、全面参与决策和实施,将社会、经济、文化、景观生态的空间诉求从阶段性的"乡村规划"转换到持续性的"乡规民约"中的公平开放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3.
2005年,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2013年,农业部在全国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到拓展和提升建设内涵的新阶段。反思现时乡村规划的自上而下单向模式及村民参与规划的困境,以重庆市南川区古花乡天池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为例,探索以村民为主体的规划过程模式,倡导规划师以协调者的身份引导村民自建自治,引入以村庄发展需求为导向的行动计划方案,试图为乡村规划建设提供经验及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过去对于乡村规划治理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我国普遍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随着公众参与意识不断提高,政府主导的乡村规划已经不能满足乡村发展需要。为提高村庄活力与促进村民参与积极性,研究提出"思行共参"式的村庄规划治理模式:即以村民参与为核心,从村民的思想参与和村庄建设行为参与两方面入手,构建政府、规划师、村庄公众与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平台。并结合青海省大通县景阳镇土关村的实践案例,剖析"思行共参"式乡村规划治理体系的逻辑框架、治理理念,以及体制机制创新,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乡村规划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政策的逐步推进,乡村规划取得丰硕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现状村庄景观风貌规划过于注重理论等问题。结合《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指出我国未来乡村规划设计需以村民需求为导向,坚持村民主体地位,尊重村民意愿,反映村民诉求,以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村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村庄规划日益成为各地城乡规划实践的热点,关于村庄规划的理论基础、技术体系、操作途径等内容的讨论层出不穷。本文从价值观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村庄规划的立场问题,希望从更基本的层面,探索更符合乡村需求的村庄规划编制方法。文章首先回顾了城市视角下村庄规划方法的形成过程和实践效果,指出以城市为导向的村庄规划,其目的是将乡村变为城市,规划忽视乡村发展的内在规律,与村民的真实需求明显错位。进而,文章提出转向乡村视角,并阐述了乡村视角下村庄规划在目标取向、技术路线、调查方法和规划措施等方面的特征及其与城市视角的差异,强调村庄规划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更美好的乡村生活,乡村与城市是平等互惠、双赢共生的和谐关系。乡村规划要充分尊重村庄的独特性,认识村庄发展的不确定性,在规划措施上既要保证针对性,又要留足弹性。最后,文章以三亚市村庄改造建设总体规划为例,探讨了乡村视角下如何认识村庄的价值;采取怎样的规划手段,能够实现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足够的弹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着眼于北京发展较落后山区的乡村规划,以密云区的三个典型村庄为研究对象,通过入户访谈与问卷调查,考察、分析了村民对乡村规划的了解程度、参与乡村规划的意愿以及对参与途径、参与阶段和参与内容的认知等方面内容。通过对三个村庄村民参与乡村规划调查结果的对比研究和分析,总结了现阶段北京乡村规划村民参与存在的问题,并从组织构建、村民参与方式、参与意识的提高与参与能力的培养、参与过程的完善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村民参与乡村规划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关系”代表了中国几千年传统农耕文明下农民社会交往的一种价值面向,体现了我国乡村治理的本原逻辑.从“关系”到“社会资本”,描述了新时期我国乡村社会资源配置的逻辑之变,也是当前我国乡村规划及乡村规划理论构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重点解析了“关系”背景下我国乡村规划在产权界定、公共物品供给、地方性空间生产、乡村治理中面临的困境;提出应顺应乡村从“关系”到社会资本的资源配置逻辑之变.重点通过嵌入“地方性知识”、构建“生命共同体”、培育“公共精神”构建基于我国乡村社会资本提升的乡村规划理论框架.最后结合乡村调查与实践,提出了我国乡村规划的4个突破方向:①农民聚居:从村落走向社区;②公共物品供给:从“低水平的均衡供给”走向“多元、梯度、差异化的渐进提升”;③土地整治:从“经济需求”走向“村社发展”;④乡村治理:从“单中心”走向“多中心+网络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2014年住建部试点项目《德清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从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出发,以乡村视角来分析和总结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等相关规划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剖析和规划反思。以"城乡等值"的理念、"多规合一"的思路,提出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的研究重点和主要内容,在"县-镇-村"三个不同层次构建完整、系统的乡村规划框架,希望为乡村规划的创新与变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翁一峰  鲁晓军 《城市规划》2012,36(10):63-67
指出能否促进"村民环境自治"是判断村庄整治成功与否的核心标准之一,并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角度对促进村民自治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指出"明晰村民责任包干区"、"村民全过程参与"和"经济实用的环境设计"是促进"村民环境自治"的三个重要手段。从基于村民需求导向的现状调研、开展经济实用的村庄环境设计、划定权责清晰的管理范围边界以及强化村庄整治的村民参与四个方面对村庄整治规划方法进行介绍,指出村庄整治的意义不仅是物质环境改善,更应视作促进乡风文明、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引导村庄永续发展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1.
英国乡村规划空间尺度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拥有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关于乡村规划空间尺度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非常丰富。文章从英国乡村问题与规划尺度之关系出发,系统梳理了英国乡村规划发展演变的几个阶段和几种类型,总结了英国乡村规划空间尺度的特征,一是乡村问题有多个层次,二是乡村问题的空间尺度决定了规划尺度,三是英国乡村规划已经形成体系。通过分析中英乡村问题的共同特征,得出英国经验对我国乡村规划的参考和启示,建议扩大乡村规划的对象,扩大乡村规划作为区域规划的特征,深入分解乡村问题、制定规划目标,以及依据乡村问题尺度选择合适的规划尺度,以解决目前我国乡村规划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冀北环京津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构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北环京津区域是大北京地区的边缘地带 ,是承接京津扩散、为京津提供服务 ;为京津城市大型基础设施提供空间的最直接的区域。文章从城镇体系布局、生态环境要求、核心区伸展、旅游一体化等方面论述了冀北环京津区域在北京市发展中的作用和机遇 ,提出了冀北环京津区域是京津不可分隔的直接外围区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珠三角部分地区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策略存在的不足,研究论证了英国景观特征评估将有助于改善乡村景观更新中“场所感”缺失的问题。通过解读针对我国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景观特征评估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不足,结合珠三角乡村的景观导控现状,提出将英国景观特征评估方法进行本土转译,用于我国珠三角地区乡村的途径、要点和形式。该途径可用于珠三角乡村多个场所尺度的景观特征评估,将助力于珠三角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废旧叠层轮胎垫(STP)隔震体系在村镇建筑使用中,缺少柱下STP隔震装置,限制其在村镇建筑中推广应用这一问题,设计一种基于STP的柱下新型隔震装置。对截面尺寸为100mm×100mm、140mm×140mm、180mm×180mm,高度72mm的STP在压应力4MPa、5MPa、6MPa下进行低周往复试验,结合隔震机理、破坏特征、承载力衰减、刚度退化、等效阻尼比等变化特性,研究此柱下新型隔震装置的隔震失效机理、滞回耗能特性。结果表明:此新型隔震装置中STP在不同设计压应力、截面尺寸下均有稳定的耗能能力;在水平位移±20mm下,挤压测STP内部钢丝网与橡胶脱离分开,其承载力在不同参数设计下衰减较为明显;在截面尺寸140mm×140mm、压应力5MPa作用下,新型隔震装置各项滞回耗能特性均无显著变化,建议将此参数设计作为在村镇隔震结构设计时柱下新型隔震装置中的基本参数。该研究成果为STP隔震体系在村镇建筑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2011-2014年在贵州、湖南和广西侗族村寨的田野调研以及参加世界银行贷款“贵州省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和发展项目”技术咨询服务的工作经验为基础,从乡村遗产的特性出发辨析其中的风险和存在的问题,以发展的视角提出乡村遗产保护途径的若干观点,供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从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分析了现阶段中国主要的乡村变化与乡村问题,及其对乡村规划的挑战;然后解析了二战后发达国家的乡村演变过程,以及乡村规划在理念、目标和手段上的响应;最后系统探讨了中国乡村规划的理念、目标、内容体系及编制策略。笔者认为,现阶段乡村规划的总体价值取向仍应优先服务于经济发展,适当兼顾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乡村规划应当转变为全域性的涵盖社会经济发展、村镇建设、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一体化规划;乡村规划必须成为真正的参与式规划,加强部门协调、地域合作和组织联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城乡结合部村庄的特点以及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城乡结合部村庄转型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城乡结合部村庄的成功转型和持续发展提出了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其具备了有自身特色的众多内涵。其内涵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通过去伪存真后继续生存,并将其融入到新型肌体中。新型农村社区集群作为众多生命体的集合,它所拥有的生态环境、历史记忆、文化遗产是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润色剂。它们成为整个新型农村社区集群的建设提供精神基础,并为新型农村社区集群的文化与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村镇及村落消防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农村建筑防火现状,本文对六个省份的19个村镇(22个村落)的消防现状进行了调研工作。通过该调查研究工作,提出针对农村消防现实行之有效的防火方法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何崴 《风景园林》2018,25(5):32-36
近年来,乡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运动,各个领域都将乡村视为重要的研究和实践对象。建筑也不例外,甚至从实践层面上讲还走在很多领域的前面,建筑实践已经成为乡建中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取得大量成果的基础上,乡村建筑及其设计也暴露出若干问题和误区,笔者在多年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对乡建中建筑及其设计的作用和观点,并于文末提出了创建"乡村建筑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