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珂 《冶金设备》2023,(S1):112-113
为了更好地发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装备领域中的应用,更好地适应目前这个高效率、快节奏、科技不断创新的时代。本文通过阐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智能装备领域的现状,探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装备领域中的应用。表明机电一体化技术向着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持续深入的发展,在智能装备领域中应用范围会不断扩大。得出其对工业自动化和工厂生产效率和质量的积极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将继续推动智能装备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自动化生产技术与微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从现阶段的工业企业生产现象来看,机电一体技术已经是推动我国工业领域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技术,机电一体化融合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能够将各种不同的生产设备有机结合在一起,使生产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智能制造中是行业内一致认可的发展趋势。因此,相关企业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创造更多的有效场景,最终实现产品技术含量提升与生产质量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应对地下金矿开采复杂的地质条件、恶劣的作业环境等挑战,机电一体化技术成为矿山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将机械、电气和自动化控制等多学科技术相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构建高效、智能的系统,实现地下金矿开采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智能化运行和全面监测。在地下金矿开采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优势显著。首先,在井下通风系统中,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和智能调节,提高通风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其次,在输送系统中,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实现精确控制和自动化操作,提高物料输送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在采矿设备控制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通过自动化控制、故障检测和预警功能,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并降低人工干预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钢铁制造流程智能制造和智能设计的主要内容。钢铁制造流程智能制造包括智能化流程设计、智能化流程生产运行、智能化流程管理、智能化流程供应链和智能化流程服务体系。钢铁制造流程智能设计包括基础科学研究,采用CAE三维仿真设计分析计算技术;技术科学研究,采用机械三维仿真设计技术;工程科学研究,采用数字化三维仿真工厂设计技术。实现钢铁制造流程智能制造,智能设计既是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又发挥着先导和引领作用,没有先进的智能设计,很难有先进的智能制造,必须高度重视钢铁制造流程智能设计的作用和意义,智能设计的先进程度决定着智能制造的先进水平与未来。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金属材料的智能制造技术为核心,分析智能制造技术的种类和各自应用前景;以增材制造技术、飞秒激光技术与超声加工技术三大先进制造技术为例,分析其工作原理、特点、应用以及优势等,探究智能制造技术的进展与应用,为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氧化铝工厂智能制造的实践,即拜耳法氧化铝蒸发工序的智能制造技术方案,针对蒸发工序的智能制造提升工程,以大数据、远程控制、分散集中控制、智能控制等技术结合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7.
据国内外相关钢铁智能制造专业技术文献资料,概述近年来国内外钢铁主业智能制造的科研、技术开发及生产应用状况。文献资料表明,钢铁企业积极开展、推行从料场到轧材的各个工序基于“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大数据和云计算”背景下的智能制造,在工艺过程优化、生产效率、指标提升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定程度上为钢铁企业即将或正在实施钢铁智能制造在技术选择、方向上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借鉴。本文主要综述内容为我国炼钢转炉冶炼、精炼、连铸、钢包运转、调度系统及轧钢技术智能制造概况。  相似文献   

8.
张海 《冶金与材料》2021,41(3):92-93
文章介绍了智能制造技术在机加工领域应用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智能制造技术的优点,对其在机械加工领域的应用做了探讨,最后展望了机加工智能制造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加智能制造是钢铁产业迈向高端的“催化剂”。据国内外相关钢铁智能制造专业技术文献资料,概述近年来国内外钢铁主业智能制造的科研、技术开发及生产应用状况。文献资料表明,钢铁企业积极开展、推行从料场到轧材的各个工序基于“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大数据和云计算”背景下的智能制造,在工艺过程优化、生产效率、指标提升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定程度上为钢铁企业即将或正在实施钢铁智能制造在技术选择、方向上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借鉴。本文主要综述内容为钢铁智能制造概况和铁前原料场、烧结、球团、高炉本体及其附属系统。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在钢铁工业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龙  冀秀梅  刘玠 《钢铁》2021,56(4):1-8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决定国家发展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之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制造大国,但在整体创新能力、素质和产品竞争力方面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加快钢铁工业的转型升级,向钢铁强国转变,已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智能制造将先进的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是中国钢铁工业创新发展的一个新机遇。钢铁工业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将是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制造。深入分析了智能制造的特征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及其发展的趋势,对如何在智能制造中推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创新应用给出建议,提出了国内钢铁企业在利用人工智能发展智能制造的路径规划,为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在中国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提高氧气转炉供氧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志杰  常金宝  李荣生  杨文远  杜昆  郑丛杰 《钢铁》1999,34(3):20-23,33
介绍了在提高转炉供氧强度过程中,在氧枪设计,喷头射流流场测定,供氧和造渣制度的吹炼过程冶金反应等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JN60型焦炉加热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明东  宁方青 《钢铁》2001,36(5):62-65
介绍了莱钢焦化厂1号和3号焦炉加热控制系统的开发,研究和实施,研究了炼焦动力学和气流动力学规律,建立了控制的数学模型和工艺模型,运行结果表明:平均节能4%左右,炉温平均波动小于4℃,安定系数均在0.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转炉高效吹炼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文远  郑丛杰  王明林  高怀  杨春政  陈伯瑜 《钢铁》2001,36(11):13-15,24
提高转炉供氧强度可以有效地缩短每炉钢的吹氧时间。在提高供氧强度时要正确地设计氧枪和喷头 ,制定合理的供氧制度。对于具有 3座 2 5~ 5 0 t的转炉钢厂供氧强度提高 0 .5~ 1.0 m3/ (t· m in) ,可增加钢产量 8~ 2 0万 t/ a  相似文献   

14.
钨基对焊切削头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钨-镍-铁-钼系合金对焊切削头的生产工艺及其机械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探索了渗碳热处理的工艺规程,所试制的对焊切削头在铜杆生产线上使用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激光热处理技术的技术在模具工业的应用概况,论述了该项技术在模具工业的研究和应用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说明了激光热处理在模具钢上的研究方法及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连铸板坯纵裂纹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袁伟霞 《炼钢》1997,13(5):47-50,62
文中综述了连铸板坯纵裂纹的产生原因,并从钢种及连铸板坯的生产工艺流程出发,分析了生产工艺因素对纵裂纹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减轻这种缺陷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韩春辉 《铁合金》2008,39(2):30-33
铝热法冶炼钒铁过程中,炉底被烧结,产生含钒烧结渣.烧结渣中含有大量的钒,从而造成钒的损失,降低了钒的回收率,增加了生产成本.本试验通过对炉底打结材料和冶炼布料方式的优化,大大改善了炉底烧结状况,减少了含钒烧结渣的产出量,同时烧结渣中钒的含量也大幅度降低,从而减少了钒的流失,钒的回收率提高0.5%以上.  相似文献   

18.
镀锡板表面铬酸盐钝化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镀锡板表面铬酸盐钝化中的含铬量与铬酸盐浓度、温度、阴极钝化电流密度、钝化电量的关系,用增加了钝化膜含铬量的低锡量镀锡板与E4、E2的常规镀锡板进行了盐雾对比试验。孔隙率对比试验。并且用增加了钝化膜含铬量的低锡量镀锡板进行了涂附性能和焊接性能试验。用XPS对钝化膜的组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大型高炉采用无料钟技术几点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大型高炉并罐、三罐和串罐无料钟特点进行了比较,对上料罐支撑方式、上料闸型式不同的特点进行比较.认为大高炉采用上罐固定式的串罐无料钟有设备结构简单、故障少、作业率高、检修维护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热带钢轧机轧辊磨损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陈连生  连家创 《钢铁》2001,36(1):66-69
论述了热带钢轧机轧辊磨损的形成机理及磨损分布的基本规律 ,分析了轧辊磨损的影响因素及目前磨损预报模型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今后轧辊磨损研究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