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针对目前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难以保证防止钻撞功能的问题,对后下部防护装置进行优化设计。依据GB 11567. 2—2001对汽车后下部防护装置的要求,利用LS-DYNA仿真软件对优化后的后下部防护装置进行碰撞仿真对比分析。通过动态仿真优化前后的后下部防护装置在碰撞过程中的变形、碰撞速度、碰撞减速度以及吸能情况,证明优化后的后下部防护装置在各项性能上都得到了提高,在发生后车追尾碰撞的时候,既能缓冲瞬时冲击,又能有效阻挡后车钻入,避免恶性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2.
轿车追尾碰撞货车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交通事故中,轿车追尾碰撞货车的后果往往极其严重。文章针对三起典型的轿车追尾碰撞货车案例分析认为,大多数货车没有合适的后下部防护装置,车厢、车架刚度大,车厢又高,轿车的受力点正好是挡风玻璃下沿处,就造成了碰撞相容性的恶化,轿车的顶盖被切掉从而容易造成车内乘员的伤亡。提出了在强调安全驾驶的同时,汽车设计中应通过合理设计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阻止钻人碰撞发生,让后下部防护装置尽量多地吸收碰撞能量,改善轿车与货车的碰撞相容性,提高轿车与货车追尾碰撞时轿车内乘员的安全性,而且交通管理部门也应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3.
按照GB20071-2006法规对移动变形壁障性能的要求,建立了汽车侧碰移动变形壁障CAD模型,基于渐进式吸能块良好的变形特性,建立了相应的移动变形壁障有限元模型,利用LS-dyna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将仿真结果与法规要求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模型满足法规的要求,为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仿真提供了必备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在发生货车被追尾碰撞时,为了达到保护后车和车上乘员的目的,必须在后防护装置的有限许可范围内,应尽可能提高碰撞发生瞬间后防护横梁和斜支撑构件的弹塑性变形所吸收的能量。本文利用LS-DYNA仿真软件对圆形横截面横梁壁厚分别为6mm、6.5mm和7mm时其缓冲吸能性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动态仿真不同壁厚的圆形横截面后防护横梁在碰撞过程中的变形、碰撞减速度以及吸能情况,表明当后防护横梁取圆形横截面时,壁厚值越小其缓冲性能最好,吸收内能最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货车是否安装后下部防护装置对后面追尾车辆所造成的危害,对现有的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的结构进行了改进。根据碰撞过程中后下部防护装置的最大限度吸收能量的原则,将槽钢改进为圆钢管,并对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圆钢管型后下部防护装置比槽钢型后下部防护装置更加安全、可靠,具有较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近年来我国校车追尾事故多发的现状,利用ANSYS/LS-DYNA软件对某款校车防撞钢梁进行碰撞仿真分析,研究在不同速度下追尾碰撞时防撞钢梁变形的规律和特点.研究表明:该校车在低速、中速和高速3种速度情况下发生追尾碰撞,对车体乘员产生不同的冲击和影响,横梁及支架吸收了不同的能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研究结果可为校车减少后防撞钢梁盲目设计和后续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用ANSYS软件对汽车进行碰撞计算机模拟仿真,把新型的泡沫铝夹芯柱体材料保险杠与传统的钢管材料保险杠的碰撞性能进行对比,发现泡沫铝夹芯柱体材料保险杠的碰撞性能远远优于传统钢管材料保险杠的碰撞性能,分析所得的数据为汽车保险杠材料的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汽车与正面刚性墙的碰撞特性,应用有限元方法和碰撞模拟技术,采用Hypermesh软件建立汽车保险杠与刚性墙的正面碰撞仿真模型,并用ANSYS/LS-DYNA求解器求解该模型,研究其在碰撞过程中的动态响应,分析保险杠的耐撞性;同时对保险杠的厚度进行优化分析,通过对保险杠碰撞时的变形、吸能状况和仿真计算结果来预测保险杠的耐撞性。  相似文献   

9.
在CAD模型的基础上采用HyperMesh软件建立了某微型客车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在LS-DYNA环境下,对整车进行了正面碰撞的非线性仿真,得到了碰撞时相关参数,并对该车在碰撞过程中主要吸能部件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实车碰撞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通过仿真和实车碰撞结果表明:利用有限元分析对于汽车正面碰撞仿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汽车碰撞过程中乘员响应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汽车碰撞的事故形态与乘员伤害之间的规律 ,应用数理方法 ,建立乘员动力学响应的数学模型 ,开发出仿真软件 .应用该模型可以部分代替实车碰撞试验 ,进行汽车主、被动安全性能的计算机仿真研究以及乘员致伤机理研究 .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汽车的安全性,确保在增加结构吸能量的同时又不增大碰撞峰值力,引入分级吸能的设计思想,提出一种新型的吸能结构,采用显示有限元软件对该分级吸能结构进行动态轴向压缩模拟。同时,以结构的壁厚及宽度为设计变量,采用响应面法,并结合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优化,优化过程中建立了结构的比吸能和初始碰撞峰值力的多目标优化标函数,采用权重法求得该分级吸能结构的壁厚和宽度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种通过Android移动设备来远程控制嵌入式视频智能车的软件系统,包括单片机软件和Android平台软件两部分.Android移动设备作为客户端通过WIFI方式与搭载有WIFI服务器的小车和网络摄像头通信,能完成控制车体行进、多角度实时画面监控、拍照和颜色识别等多项任务.测试表明,该系统功能完善可靠,适用于特殊环境下的视频监控领域.  相似文献   

13.
吸能装置是提高轨道车辆耐碰撞性能的关键部件.将金属切削加工技术应用到轨道车辆的被动安全防护上,提出利用切屑的生成过程吸收列车的撞击能量,作为新型吸能装置的吸能原理.建立了金属薄壁结构切削吸能过程的三维显式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刀具的前角对薄壁结构切削吸能性能的影响,并与金属薄壁结构的压缩吸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金属切削吸能过程是理想的轨道车辆撞击能量吸收过程.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the former performance capacity experiments of the magnet-friction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s, including the permanent magnet-friction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 (PMF) and electromagnet-friction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s (EMF) , a 5-story steel frame model with spacious first story, is designed and made according to a scale of 1/4. The magnet-friction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s can realize continuously varied controlling force, with rapid response and reverse recognition. Therefore, they overcome shortcomings usually found in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s whose force models are invariable. The two kinds of devices were fixed on the flexible first story of the structure model, and the shaking table tes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In these test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vices and their effectiveness in structural control were confirmed. In this paper, the test results and analysi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以某轿车为研究对象,参照国家标准GB20072—2006《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建立整车后面碰撞仿真分析模型。用PAM-CRASH显式分析软件计算整车140ms的后面碰撞响应过程,并通过仿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建整车后碰模型的有效性。结合试验与仿真结果发现,该车型存在后纵梁变形吸能不充分和车体加速度较高等不足,通过对后纵梁进行结构优化和改进,改进后的仿真分析结果较为理想,满足后碰被动安全性要求,提高了车身结构后面抗撞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目前铁路桥梁传统防落梁装置的不足,研发了适用于高烈度地震区铁路桥梁新型波纹钢耗能防落梁装置。推导建立了波纹钢耗能防落梁装置的力学性能计算公式,提出了铁路桥梁用耗能防落梁装置简化设计方法,并开发了装置的设计分析软件,开展了耗能防落梁装置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以渝昆高铁8度地震区某典型大跨连续梁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大桥的耗能防落梁装置,并开展了装置对大桥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耗能防落梁装置力学参数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正确,适应工程实际应用的要求,耗能防落梁装置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较强,低周疲劳性能良好。设计的耗能防落梁装置可以满足高速铁路大跨桥梁抗震性能要求,具有良好的减震、耗能和缓冲作用,可降低大跨连续梁桥梁端位移约25%。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科学用能的目的,利用能量转换原理创造性地将钟表式发条机械蓄能装置安装在武术训练器械内.武术训练时,通过克服发条的弹性阻力做功来为发条蓄能,通过传动装置将发条所蓄机械能转换为交流电的电能,通过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通过电压保护设计防止电路短路和电流突然增大烧毁电路.该种蓄能式武术训练器械可设不同挡位以满足不同程度的训练需要,且造价低,节能环保,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8.
The impact process between car drivers head and seat head restraint during a car rear end collision is simulated, where the multiphase and nonlinear features of the human brain tissues and the foam material of the seat head restraint are considered. Using the FEM-software LS-DYNA, the brain tissue deformation caused by a car REC is calculated.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is to supply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design of the head protective devi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shear strain appears near the boundaries of different phases and there is a great shear strain gradient in the brain tiss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