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路代国  周荣荣  周志朋等 《印染》2013,39(13):20-22
采用酸性纤维素酶对棉织物进行抛光处理,探讨pH值、温度、时间、水洗机转速、浴比和酶用量等处理条件对抛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4.5~5.5、温度50~60℃时,酸性纤维素酶的作用效果较好;处理时间越长、水洗机转速越快、浴比越小,酸性纤维素酶的作用越强;随着酶加量的增加,酸性纤维素酶的作用效果逐渐上升,在用量达10%后,趋于饱和。  相似文献   

2.
探讨应用纤维素酶对棉织物进行抛光整理的工艺.分析了影响纤维素酶抛光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了酶用量、温度、pH值、处理时间等对织物减量率、强力下降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棉织物经纤维素酶抛光后其手感、悬垂性等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提高了棉织物的服用性能,纤维素酶对棉织物进行抛光整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中性纤维素酶在棉织物整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爱国  阎春娟  徐升运  赵文娟 《印染》2006,32(21):11-12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棉织物中性纤维素酶整理工艺,即酶用量4%(owf)、pH值6.5、时间45min、温度45℃、浴比20:1。与酸性纤维素酶整理的棉织物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经中性纤维素酶整理的棉织物效果较好,对织物损伤小,防沾色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了纤维素酶T-VG对棉织物的抛光整理工艺,通过测定顶破强力和悬垂系数对影响整理工艺因素的酶用量、pH值、时间、温度进行确定。结果表明:纤维素酶T-VG对棉针织物抛光整理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酶的用量1.5%(o.w.f.),pH值为4.5-5.0,时间50min,温度45℃,且达到了满意的效果。与碱处理相比,生物酶对棉织物进行抛光整理是一项能节能减排、对环境友好的新工艺,在纺织印染加工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竹浆纤维羊绒混纺针织物生物抛光整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性酵素LH(纤维素酶)对竹浆纤维、羊绒、羊毛3种纤维混纺平针织物进行抛光整理.介绍了此混纺织物的柔软处理和生物抛光整理的工艺配方和条件.分析并阐述了酶用量、温度、时间和浴比等工艺参数对生物抛光整理效果的影响,测试并比较了处理前后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得出生物抛光整理的最佳工艺:酶用量为1~2 g/L,浴比为1:5~1:15,处理温度为45~55℃,处理时间为40~60 min,而具体酶用量还须视织物组织比例、厚度、紧密度和克质量等参数而定.生物抛光整理后的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得到改善.均在4级或4级以上.  相似文献   

6.
夏布酶法后整理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确定夏布酶法后整理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在利用高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等复合酶进行夏布后整理的基础上,研究酶的用量、浴比、温度、起始pH值和处理时间等因子对夏布酶法后整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布酶法后整理的适宜条件为:木聚糖酶用量(对夏布)0.5%,纤维素酶用量(对夏布)0.5%~2%,浴比1∶15,温度50℃,起始pH值4.5~5.0,时间1 h;夏布酶法后整理中,纤维素酶浓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最大,起始pH值次之,浴比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
将通用型纤维素酶康利隆TM-750应用于Modal针织物的生物抛光整理,讨论了酶用量、pH值、温度对生物抛光效果的影响,评价了织物的表面毛羽、表面摩擦性、顶破强力、毛效和白度。结果表明:在纤维素酶0.3 g/L,温度50℃,pH值5左右,处理时间50 min,浴比1∶20的条件下对Modal针织物进行抛光处理,处理后织物表面光洁,毛羽去除干净,织物手感柔软光滑,毛效和白度提高,顶破强力下降21%。  相似文献   

8.
APL酶对苎麻织物抛光处理最佳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苎麻织物贴身穿着的刺痒感,采用APL纤维索酶进行抛光处理.讨论了纤维素酶对苎麻纤维处理的机理,研究了酶用量、抛光温度、抛光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APL酶对苎麻织物抛光处理的最佳工艺:酶用量1%(owf),pH=5.0,渗透剂JFC 1 g/L,浴比1:15,50℃抛光处理40 min,搅拌速度40 r/min.对比APL纤维素酶处理与柔软剂处理后得出:用纤维素酶处理后再用柔软剂处理的织物手感柔软,且表面毛羽变短变少.  相似文献   

9.
李波 《印染》2007,33(12):23-24
采用纤维素酶BP-96对纯棉双面针织布进行抛光整理。棉及其混纺针织物采用生物酶抛光整理时必须准确设定酶用量、温度、时间和pH值等工艺参数;针织物煮漂后,应冲洗干净,以免局部pH值过高;酶处理温度最好控制在50℃,pH值控制在4.8左右,酶用量和作用时间则视织物厚薄和设备运转速度而定。  相似文献   

10.
纤维素酶处理对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晓明 《印染》2004,30(13):5-7
阐述了纤维素酶减量的作用原理,分析比较了棉织物先用纤维素酶处理,后用活性染料和直接染料染色;或先用活性染料和直接染料染色,再用纤维素酶处理后,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变化情况。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酶处理的工艺条件为:酶用量2%(owf),pH值5.5,温度60℃,浴比1:20,时间45min。  相似文献   

11.
废弃织物往往只是通过堆积、填埋、焚毁、降级循环等简单的方法进行处理,作为废弃织物中纤维素利用的初步尝试,选用不同种类的纤维素酶对苎麻纤维进行水解,通过反应温度、pH值、酶用量、浴比、反应时间等对苎麻纤维水解的单因素实验优化水解工艺。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酶活力为2 200 IU/mL的固体纤维素酶水解率高于酶活力为2 000 IU/mL的液体纤维素酶。固体纤维素酶优化后的水解工艺条件为:温度40℃、pH值5、酶用量20%(owf)、浴比1∶50、时间3 h,此时水解率可达到21.95%。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法优化康宁木霉产纤维素酶固态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响应面法试验设计,对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gii)固态发酵玉米皮生产纤维素酶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建立了纤维素酶随麸皮添加量、物料初始水分质量分数和pH值变化的二次回归方程。利用该方程探讨了各因子对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子对纤维素酶的影响顺序为:物料初始水分质量分数>麸皮添加量>pH值,各因子间交互作用不显著。结合单因素实验,最终确定适宜的发酵条件为:麸皮添加量24.4 g/dL;营养液添加量:1.0 g/dL硫酸铵,0.05 g/dL磷酸二氢钾,0.1 g/dL硫酸镁,0.2 g/dL乳糖;初始水分质量分数58.6%;pH 5.5。在此条件下发酵120 h,滤纸酶活达到11.3 IU/g,较未优化前提高了2.9倍。  相似文献   

13.
棉织物的Eurolan NC生物抛光染色同浴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纤维素酶Eurolan NC和活性染料对棉织物进行生物抛光和染色同浴加工。分析了pH值和电解质(硫酸钠)用量对纤维素酶Eurolan NC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在pH值4.9~7.5和硫酸钠质量浓度为10~80 g/L时,Eurolan NC的相对活力可达90%以上,稳定性良好。试验结果表明,棉织物Eurolan NC生物抛光与染色同浴处理,可获得与分浴处理相同的效果,处理后织物表面茸毛较少,纹路清晰,抗起毛起球等级提高,且不影响活性染料染色。  相似文献   

14.
余路明 《印染》2007,33(17):13-14,28
介绍酸性纤维素酶1600L在双丝光棉针织物上的应用。探讨酸性纤维素酶的用量、pH值、处理温度和时间对织物毛效、白度等的影响;给出大生产工艺,即酸性纤维素酶1600L 1%(owf),pH值5,处理温度50℃,处理时间60 min。通过酸性纤维素酶处理,织物表面光洁,手感柔软,悬垂性好,能够达到制作高档服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酶法提取石榴皮多酚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酶法提取石榴皮中多酚的最佳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浓度的纤维素酶、果胶酶、复合酶(不同质量比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及酶解液pH值对石榴皮多酚得率的影响,并运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优化酶法提取石榴皮多酚的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对石榴皮多酚得率影响次序依次为酶解时间>酶浓度>pH值>酶解温度。当复合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质量比为2:1)质量浓度为0.25mg/mL,酶解时间150min,酶解温度50℃,初始酶解液pH6.0时,多酚得率达(23.87±0.08)%(n=5),与理论计算值23.96%的相对误差仅0.376%。酶法提取石榴皮中多酚的提取率比溶剂浸提法高出16.84%。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以栀子黄浓缩废液为原料,栀子蓝色素色价为指标,通过酶种类、酶解时间、酶添加量、酶解pH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实验,制备高色价栀子蓝色素。实验结果表明:酶解栀子黄浓缩废液最适酶为纤维素酶,酶解pH为5.2,酶添加量为2.0%,酶解时间6.5 h,酶解温度55℃。在此酶解工艺条件下,酶解液中加入1%的组氨酸,80℃水浴5h,烘干后栀子蓝色素色价可达33.6。该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栀子蓝色价高,可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詹力  王星敏  唐付杰  李仁炳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7):141-145,152
应用复合酶(漆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催化提取桑叶异槲皮苷、紫云英苷、芦丁等黄酮类物质,以异槲皮苷溶浸量为响应值,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获得酶解时间、酶解活化温度、复合酶投加量及pH等提取桑叶黄酮类物质的适宜条件,解析适宜条件间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当桑叶质量为2 g时,复合酶投加量0.675 g、固液比为1:30时,在pH为4.3、35℃水浴温度下催化酶解30 min后,可提取桑叶异槲皮苷3.45 mg、芦丁1.45 mg、紫云英苷1.58 mg,分别比同条件下乙醇浸提提高60.37%、42.42%、24.74%;红外光谱分析酶解后桑叶植物组织结构发现C-H、木聚糖分子的-CH2和O-H,以及-C≡C-、>C=C<等官能团加强,表明复合酶有助于破坏桑叶植物组织交联结构,SEM分析可见酶解促使桑叶表面形成不规则空隙,有助于黄酮类物质溶出。  相似文献   

18.
以脱脂、脱淀粉、脱蛋白质的玉米麸皮为原料,对纤维素酶水解玉米麸皮制备阿魏酰低聚糖(FOs)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FOs浓度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得到最佳制备条件为:pH5.1,反应温度55℃,加酶量5.0ml/L,底物质量浓度90g/L,反应时间44h,在此条件下,产物中FOs的含量达2.022mol/L。  相似文献   

19.
采用纤维素酶预处理后蒸馏提取茴香挥发油,在研究纤维素酶添加量、酶预处理温度、酶预处理pH值和酶预处理时间4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得到纤维素酶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纤维素酶添加量1.5%,酶预处理温度50℃,酶预处理pH值5,酶预处理时间5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茴香挥发油的得油率为1.68%。纤维素酶预处理后得到的茴香挥发油的反式-茴香脑和含氧化合物比例更高,具有更好的品质。纤维素酶预处理能够破坏茴香籽的细胞壁,使茴香挥发油更容易被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