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对城市中压配电网的"手拉手"、"N供1备"、"多分段多联络网格式"等接线模式下开闭所的配置和衔接环网供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开闭所在不同环网接线中的配置数量、接线方式、设计容量、负荷开关与断路器的选择应用和建议,充分利用已有环网接线资源优化配置开闭所,衍生改组网络,挖掘环网配置潜力,可使开闭所互联互供并有效地分配电力,最大限度地提高电缆线路负载率,优化环网结构,对推迟新建项目具有潜在的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2.
黄嘉苹  林杨 《供用电》2013,(3):39-45
提出了一种利用已有的10 kV开关站资源,通过二级环网线路组成"2-1"、"3-1"、"4-1"的接线模式,从而可在满足"N-1"的条件下对配电网进行改造。实际改造工程的运行经验表明,应用这几种接线模式后供电可靠性得到了提高。同时由于充分利用了原有开关站资源,节约了改造费用。因此,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供电区域的配电网环网的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分布式电源DG(distributed generation)接入配电网的多样化发展,快速确定DG在不同模式配电网的准入容量是其规划设计和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根据DG接入配电网后馈线稳态运行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了DG准入容量对馈线电压、电流的影响,并定义了电压抬升率。针对单辐射接线、单环网接线、多供一备接线和多分段多联络接线4种典型配电网接线模式,综合节点电压、设备容量和电压抬升率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解析计算DG准入容量的快速实用算法。对深圳电网的10 k V馈线实际案例,计算了前述4种典型接线模式下DG准入容量,验证了所提出的DG准入容量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主要对城市高压配电网的典型接线方式进行了可靠性经济分析。针对国内外城市高压配电网典型接线,在满足供电安全性和接线方式适应性的条件下,将可靠性指标折算为经济性指标加入到经济性规划问题中,以各接线方案的可靠性经济最优为规划目标,首先给出了配电网的综合评估体系;然后重点阐述了配电网的可靠性经济成本,给出了各接线方式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和适应性的评价方法,以接线方式的单位负荷可靠性经济成本最低为规划目标,得出了推荐的城市高压配电网接线方式。该研究对于城市高压配电网规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完善配电网规划模型,首先抽象出辐射状、单环网以及两供一备3种接线模式的拓扑图。然后提出适用于多电源的配电网规划模型。以停电风险、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为目标函数确定配电网的常规线路,根据接线模式约束以最短路法确定配电网的联络线路和备用线路。模型中将接线模式约束转化为接线模式单元,用函数关系式将负荷重要性和缺供电量ENS转化为停电风险,从而达到协同考虑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目标。最后运用文化蚁群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将提出的模型方法应用于一个29节点的待规划配电网区域,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快速得到不同接线模式约束下的配电网规划方案及其对应的经济性、可靠性指标,为规划人员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基于规划网络的性能指标和隶属度函数的综合满意度指标,探讨建立一种较为全面的配电网综合评价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综合评价体系及6种主要评价指标,并用该方法对110 kV和10 kV配电网接线方式的综合满意度进行评价。结合实例对典型开发区不同功能分区配电网规划的各种接线模式进行了评价,得到较优的接线模式配置。  相似文献   

7.
刘向军  马爽  许刚 《电网技术》2012,36(2):58-63
为合理规划配电网接线,利用基元接线原理构建不同边界条件下的中压配电网典型接线方式。基元接线定义了包含规划区重要边界条件的基元组合变量,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元接线的不同组合构建可行的配电网接线模式。提出了基元接线动态评价模型,利用隶属度函数对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评价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同时引入动态权值的思想刻画了规划区对不同指标下的偏重。最后采用基元接线动态评价模型测评所构建的接线方式,得出不同边界条件下的配电网典型接线方式。算例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新的配电网接线模式发展要求,针对现有的备自投产品在配电网“三双”接线模式下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指出备自投存在的隐患,并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满足了配电网“三双”接线的各种运行方式对备自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曾子县 《宁夏电力》2023,(S1):15-20
介绍了东莞高压配电网“T接”接线方式应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通过构建高压配电网接线方式综合量化评价模型,对4种高压配电网典型“T接”接线方式进行了综合量化评价,提出了东莞高压配电网接线方式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0.
0前言城市中心由于其高负荷密度和高可靠性要求,对中压配电网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城市中心的变电所布点越来越难,线路走廊和电缆通道的限制越来越大,出线间隔越来越不够。传统的手拉手单环网设备利用率不高,对变电所出线间隔的消耗非常大,使得电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难以保障。本文将4×6网络接线应用于国内一个高负荷密度配电网的规划,在满足电网高可靠性的要求下寻求最经济的电网设计模式。1常见接线方式及其组网原则1.1常见接线方式中压网络接线方式有单电源辐射接线、双电源手拉手环网接线、三电源手拉手环网接线、四电源手拉手…  相似文献   

11.
城市中压配电网接线模式研究   总被引:35,自引:9,他引:26  
从经济性、可靠性、网损率和网络节点的电压水平等方面对城市中压10kV配电网络的常用接线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和研究,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出了推荐的电网接线模式:对于负荷密度较小、供电可靠性要求较低的地区建议采用大容量主变的树状接线和经中介点的放射状接线;对于负荷密度较大和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地区建议采用大容量主变的普通环状接线;对于供电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地区建议采用手拉手环式接线。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十进制编码的配网重构遗传算法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根据配网结构,提出了新的十进制遗传编码规则及其与之适应的遗传操作策略.首先将全网的联络开关所确定的环网统一编号,并在每个环内将开关单独编号.以联络开关作为基因位,该位的取值是该联络开关所确定的环网内打开的开关序号.应用该编码规则可以减少染色体的长度(染色体的长度是联络开关数).并且提出了与之相应的遗传操作策略,在遗传操作中没有不可行解产生.算例表明,该方法节省计算时间,极大提高计算效率.在大规模配电网的重构中,该编码规则更显出极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郁岚  倪伟 《电气技术》2010,(11):54-57
为了减小线路单相接地故障下的接地电流,限制电弧接地过电压的幅值,实现故障选线。本文提出了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联大电阻的接地方式,并基于Matlab的Simulink仿真环境,对10kV配电网三种接地方式下的单相接地故障进行了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联大电阻接地的方式可以有效抑制故障电流,是一种理想的接地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东方引进型超超临界1000MW机组先进辅助系统的介绍,为在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设计时提供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配电网供电模式选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提出了一种配电网供电模式选型方法。该方法运用综合评判决策简化复杂的供电模式选型问题,建立了AHP结构图和符合评价属性特点的隶属度函数,构建了配电网规划的综合评估体系。以上海市某典型开发区域的供电模式选型为例,对不同接线模式下各种供电方案进行评估,得出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评价规划方案,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城市供电的可靠性,城区配电网现基本建成环网结构,正常方式开环运行。在设备检修又不影响用户受电的情况下,会采取短时合环倒闸操作。因合环开关两侧母线或线路存在电压差等原因,可能使合环操作中产生过大环流,引起过流保护或速断保护误动。本文分析影响安全合环的主要特征量,给出了安全合环的主要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带高渗透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电压质量问题,提出通过逆变型微源注入功率来调整配电网电压.比较分析了配电网存在不同电压质量问题时,逆变型微源系统在并联入网和串联入网两种方式下的功率需求;分别仿真与实验研究了采用对称分量法控制策略的逆变型微源并联入网方式和采用基于d-q变换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的逆变型微源串联入网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中压配电网不同接线模式经济性和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37,自引:12,他引:37  
在不同供电区域负荷密度和不同变电所容量条件下,对中压配电网常见的几种接线模式进行了经济性和可靠性计算分析,研究其随负荷密度和变电所容量变化的趋势,以及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接线模式之间的比较。基于定量计算结果,经综合考虑,给出了有指导意义的建议方案:在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区域例如城市繁华中心区,建议采用电缆接线的不同母线环网接线(三座开闭所)模式或不同母线出线连接开闭所接线模式;在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区域例如一般城区等,建议采用电缆接线的不同母线出线的环式接线模式或架空接线的三分段三联络接线模式;在可靠性要求不是很高的地区例如城郊等,建议采用架空接线的不同母线出线的环式接线模式或不同母线三回馈线的环式接线模式。  相似文献   

19.
300MW火力发电机组低压厂用电源系统接线方式在国内已成为一种典型模式,在分析低压厂变互为备用情况下,对设备的选择、保护的配置方式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