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由此带来的是失地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加。土地对农民而言,具有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农民一旦失去土地立即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人群,生活陷入困境,成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因此,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后顾之忧,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经济问题和关乎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失地农民就业权的平等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失地农民就业权的内涵,从宪法学视角,分析失地农民就业所面临困境的背景、原因,并提出失地农民就业权平等保护的对策:以失地农民就业权为核心,改革现行土地征用制度;转变政府职能,为失地农民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建立完善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城乡一体现代化建设会使城郊结合部的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城市规划中的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必须再就业,从传统务农转变为向第一产业外的其它产业工作。职业技术教育应从长远角度出发,把培养规划失地农民作为重要的工作。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应直接有效地提高规划失地农民的劳动素质,提高单位劳动生产效率。失地农民应积极开展自主式互助教育,提高再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工业化伴生了一个特定群体——失地农民。目前的土地安置政策存在补偿标准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集体资产管理混乱和农民拿不到足额补偿款、缺乏对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等关键问题,侵犯了失地农民福利。因此,必须考虑提高补偿标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培训和安置机制等相关政策和措施来保障和提高失地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失地农民保障模式创新研究——以淮安市经济开发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不断增加,做好失地农民的保障安置工作,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以淮安市经济开发区为例,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失地农民的保障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政府主导型失地农民保障模式,以货币补偿为前提,维持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关键,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以土地换股权,让被征地农民有长久的资产性收入;以促进就业、扶持创业为重点,增强失地农民的谋生能力;建立居住安置机制,提高失地农民生活质量;建立面向农民的法律援助中心,便于农民寻求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区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建设和谐的农村社区,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解决好农村社区的主体 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促进张家港市失地农民及时就业必须抓好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依托社区扩大就业和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对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镇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征地补偿标准偏低、进城就业缺乏竞争能力、社会保障不足,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在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在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政府要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呈现数量增多、影响加剧、自发性增强,组织性提高、利益性和政治性并存等特点。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在于土地产权与征用制度缺陷、基层政府治理方式不合理和利益保障机制不完善。为了有效防控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必须要完善土地产权与征用制度,提高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完善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的加速时期。与国外城市化道路不同,中国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从理论上说,城镇化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实践中,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冲突,需要认真研究,进而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规范城镇化进程,采取科学布局、合理规划;规范土地使用、节约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培育主导产业,创造就业岗位;合理安置失地农民;树立生态观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0.
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失地情况日益突出、就业需求激增。职业培训已成为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分析了对失地农民进行职业培训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机制、建立就业服务网络、建立失地农民培训中心、创新就业培训模式,实施培训费用补贴分担、开展多层次培训等开展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特征,其确立的是一种纯粹的补偿关系,而缺乏对被征地农民生产和生活需求的考虑,从而导致补偿标准过低。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这些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势。因此,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通过确立市场导向、更新立法理念、变革制度以及明晰产权以及确立农民利益本位观的价值取向,构建一套完整、行之有效法律规范,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社会保障的必然趋势,被征地农民的养老问题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重要议题,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针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我国目前针对失地农民实行三种养老保险模式——居保模式、城保模式和创新模式。结合武汉市江夏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具体调查研究和分析,提出各级财政应该加大投入,合理提高参保标准和退休待遇,保障被征地农民选择的权利,促进续保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的“三农”问题,是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具有市场需求不足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新特点。解决三农问题要根据中央的新思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长株潭两型社会构建为契机,从长株潭地区失地农民的现状出发,在充分调研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株潭失地农民再就业工程的想法和建议,并从社会系统工程的角度进行了综合论证,阐述了再就业工程规划的原则、目的、思路、框架,探讨了再就业工程的目标、前提、设计方案,最后,对再就业工程实施进行了结构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在长株潭两型社会构建中,城市化和工业化用地量需求的不断增加,必然导致该地区相当数量农村土地被征用。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保障问题不单单是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繁荣与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经济学观点出发,全面论述了失地农民的培训机制与形式,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失地农民再就业保障制度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6.
面对日益壮大的失地农民队伍,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必须予与高度重视。而就业是解决保障问题的重要环节。在推进失地农民就业扶持的过程中,政府要切实加强发挥应有的职能。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是国家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对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地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通过对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实地调查的情况分析,发现存在农民的参保率未达到预期、参保档次普遍偏低、政策宣传不到位等问题,提出提高参保率以及参保档次、简化农保办理手续、整合政府农保制度、完善农保代办机构基础建设、倡导家庭养老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 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为了破解乡村产业兴旺中高素质农民短缺所造成的人才制约问题, 本研究梳理了现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文献, 对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深度访谈, 以此为基础形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供需现状调查问卷, 基于分析结果厘清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模和培育内容两个供需矛盾问题。基于可拓学原理, 建立了矛盾问题的可拓模型, 并通过可拓变换来解决矛盾问题, 最终形成了新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此研究对有效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能, 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