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为了提高储藏粮食的食用品质,在中储粮盘锦直属库进行了高大平房仓储藏偏高水分稻谷的试验。通过利用低温环境下的机械通风,空调控温、内环流等控温技术,入仓水分为15.5%偏高水分稻谷,经过1年多的储藏,平均仓温基本控制在25℃以下,平均粮温控制在15℃以下。结果表明:在采用合理的储藏、控温技术的情况下,15.5%偏高水分稻谷入仓后可以安全过夏,并减少了水分损失,保证了储粮品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李佳  曹毅  赵旭  董梅 《粮食与油脂》2020,33(2):45-49
选择东北地区高大平房仓作为试验仓房,开展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实仓品质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粳稻水分、出糙率、整精米率、米汤p H、米饭黏性和弹性逐渐降低;粳稻脂肪酸值、吸水率、膨胀率、米饭硬度、米饭胶着性和咀嚼性逐渐升高;米饭内聚性无明显变化。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可有效控制粮温和仓温,延缓稻谷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3.
环流控温技术应用仓房较未采用内环流控温技术的对照仓,每年可节省保管费1000余元/仓。从长远角度看,通过内环流低温储藏使玉米感官和品质得到良好维持,使商品在市场中具有更高的竞争力。内环流储藏能有效控制储粮害虫的繁殖和危害,实现了低温绿色储粮,具有明显的环保效益,同时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针对荆门生态气候特点,结合通风降温、粮堆压盖密闭、屋面喷水控温、空调制冷控温、排风扇排热控温等措施,开展高大平房仓优质稻谷储藏控温技术的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加强粮食储藏期间的管理,综合运用控温储藏技术,可以实现优质稻谷在高大平房仓中安全储藏的目标,符合"安全、经济、有效"的储粮原则,达到了绿色环保储粮的要求,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种值得借鉴及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利用空调控温和内环流控温两种储粮技术,开展东北粳稻品质变化研究实仓实验,分析粮情、储存品质、蒸煮品质、质构品质及能耗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控温储粮期间,两种技术能使仓温保持在20~25 ℃,表层粮温控制在23 ℃以内,但空调控温效果更明显,而内环流储粮具有较好的保水效果,其表层粳稻水分含量下降了0.2%,且运行费用较低;储藏期间,两试验仓粳稻的水分、品尝评分值、米汤pH值、米饭的粘性和弹性均呈下降趋势,而脂肪酸值、米饭吸水率、膨胀率、米饭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均呈上升趋势,且在储藏过程中,两种储粮技术均能有效延缓粳稻的品质劣变,确保东北粳稻的安全度夏和实现绿色保质储藏。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规储藏,整仓环流结合压盖储粮技术对东北地区偏高水分稻谷度夏储藏期间(180 d)的粮温、水分、储藏品质、种用品质和糊化品质进行对比分析。在检测期间,整仓环流结合压盖技术比常规储藏表层粮温低25.8%。整仓环流结合压盖储藏下储粮水分为14.77%,比常规储藏高0.41%。整仓环流结合压盖方式下脂肪酸值为18.66 mgKOH/100g,比常规储藏低4.86 mgKOH/100g。整仓环流结合压盖方式下发芽率为94%。糊化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整仓环流结合压盖方式储藏的稻谷具有良好的加工稳定性。在东北地区采用整仓环流结合压盖储粮技术储藏偏高水分稻谷能够有效控制粮温,提高粮食的保水率,滞后脂肪酸的上升速率,保证稻谷品质。  相似文献   

7.
根据仓房隔热性能、控温要求,选择合理制冷量的空调,利用风管空调制冷为主要控温手段,并结合压盖密闭及屋顶隔热等措施,对稻谷储藏进行控温储粮试验,结果表明,能满足安全、经济和延缓品质劣变的储粮目标,有利于保持储粮品质及水分,抑制虫霉的孽生,降低储粮损失.  相似文献   

8.
在内环流控温储粮的基础上,利用新型节能环保的空气源热泵热风机制冷蓄冷,及时补足仓内冷源,开展低温储粮试验,达到低温储粮标准,试验表明:运用空气源热泵热风机+内环流控温低温储粮模式,仓房粮情稳定,可实现偏高水分储粮、失水少、损耗低、储粮品质变化小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空调控温技术开展了高大平房仓储藏偏高水分稻谷(15.5%)和正常水分稻谷(14.2%)的对比试验.结果 表明:在储藏期间,采用空调控温技术能有效控制仓温和上层粮温,稻谷的储存品质指标均符合"宜存"要求,且由于偏高水分稻谷的含水量较高,合理保持了储粮水分,其加工品质优于正常水分稻谷,实现稻谷的安全保质储藏和仓储企...  相似文献   

10.
李佳  曹毅  赵旭 《粮油食品科技》2020,28(3):144-147
针对偏高水分稻谷过夏储藏期间易发生品质劣变的情况,利用空调控温储粮技术,开展偏高水分稻谷品质变化研究实仓实验,跟踪测定过夏期间水分、脂肪酸值和米饭硬度等质构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高温期间,偏高水分稻谷品质变化情况为水分基本保持不变;脂肪酸值、米饭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上升;弹性和粘性下降;内聚性基本不变。由此可见,利用低温储粮技术偏高水分稻谷可以安全过夏,并能达到保持储粮品质,保证储粮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氮气气调储藏具有不用化学药剂达到杀虫防虫、防霉止热、延缓粮食品质变化和避免或减少化学污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等特点。为确保玉米安全度夏,在高大平房仓运用控温、虫害自动检测、电子测温等技术开展氮气储粮试验。特别是在仓内四周及特别部位插入的PVC导气管优化了气流均匀分布。实现了玉米的安全储藏,为中原地区玉米富氮低氧储藏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研究空调控温与充氮气调技术结合应用,通过向充氮气调仓内空间通入冷气,使仓温保持在较低水平,减少外温对表层粮温的影响,达到整仓准低温储粮的目标。在对比研究试验仓与对照仓粮食品质及粮情变化情况后,得出采用空调控温与充氮气调技术相结合可以较好的控制整仓粮温,有效解决粮堆表层粮温上升过快、品质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粮食在储藏过程中,低温储粮技术的应用能够起到保质保鲜作用,还能抑制虫霉污染,减少化学药剂使用,符合绿色、节能、降损的储粮理念。针对中国低温储粮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介绍低温储粮的几种关键技术和应用效果,探讨几类低温储粮组合技术的实仓效果,归纳低温储粮具有发展潜力的新能源和新技术,提出符合不同地域气候特色的低温储粮技术。旨在为中国低温储粮技术的发展及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宗粮食分仓储存是以粮食用途和品质控制为导向,满足“五优联动”,增加优质粮食供应为目的的现代粮食储存方式,代表粮食储存精细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分仓储存单仓仓容的确定,与储存的粮食种类、品种、用途及出仓过程中的品质控制技术等直接相关。通过对储粮用途、销售出仓存在问题和客户接纳能力的分析得出:不同粮种、用途的粮食分仓储存单仓仓容规模应与其销售去向的接纳能力相匹配。初步研究提出了现有技术条件下,与客户接纳能力相匹配的适宜单仓仓容规模和开展现代粮食分仓储存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粮食分仓储存品质控制技术及粮仓仓型研究等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粮食市场需求、粮食消费用途为导向,通过对我国粮食仓储和物流技术领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技术途径的分析梳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品质控制及对仓房设施的功能性要求上。探讨了绿色、生态、优质、高效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在做好粮食仓储物流品质控制上发力,把守好粮食仓储物流的目的和底线的发展技术途径,以及细化粮食品质控制技术要求,强化粮食收获源头保质技术,研究开发绿色生态害虫防治技术、现代低温储粮技术、完备现代粮仓功能性仓型和功能性构造,细化粮油仓储技术管理等发展重点,不断提高粮食仓储物流企业的精细化运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粮食市场需求、粮食消费用途为导向,通过对我国粮食仓储和物流技术领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技术途径的分析梳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品质控制及对仓房设施的功能性要求上。探讨了绿色、生态、优质、高效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在做好粮食仓储物流品质控制上发力,把守好粮食仓储物流的目的和底线的发展技术途径,以及细化粮食品质控制技术要求,强化粮食收获源头保质技术,研究开发绿色生态害虫防治技术、现代低温储粮技术、完备现代粮仓功能性仓型和功能性构造,细化粮油仓储技术管理等发展重点,不断提高粮食仓储物流企业的精细化运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粮食储藏过程中,温度是影响储粮品质的重要因素。高温将导致储粮产生虫霉,营养品质下降等不利影响。控温储粮作为一种低碳绿色的储粮技术,能够预防和消除储藏过程中的发热并保持粮食的原有品质。为达到安全储粮的目的,各种控温技术随之诞生。随着浅圆仓在我国的推广建设,各种控温技术在浅圆仓应用越来越多。本文综述了我国浅圆仓储粮控温技术的研究进展及适合各生态储粮区的控温技术,并分析了浅圆仓控温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浅圆仓控温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粮食储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确保粮食储备安全的核心业务是仓储管理。从粮食仓储管理全流程出发,将仓储管理分为准备、入库、在存、出库4个主要环节和23个具体步骤,利用矩阵图法将发生在各环节的问题匹配人、机、料、法、环、测6个本质因素和15个细分因素,并通过帕累托图确定了我国粮食储备仓储管理业务流程中的6个关键控制点:准备环节仓房整理整洁度,准备环节人员技术能力,准备环节未深入调查粮食产地情况,在库环节仓储技术设备投入,在库环节部分工序缺少操作规程,入库环节扦样检验质量把关程度。针对关键控制点,提出了新时期保障我国粮食储备安全和提升仓储管理规范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储粮害虫绿色生态防控是我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的重要任务之一,捕食螨防治储粮害虫是一种利用生态因子抑制储粮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马六甲肉食螨通过取食害虫和害螨的卵及低龄幼虫达到控制有害生物种群的目的。具有分布广、数量多、捕食虫谱广和捕食量大等优点,是我国粮库中的优势捕食螨。本文简述了储粮害虫捕食螨的防控技术,并结合团队近几年的研究,分析了马六甲肉食螨防控储粮害虫优势与进展,以及马六甲肉食螨人工扩繁技术和粮库防控释放技术,实仓应用情况。该技术成本低廉、操作便捷,而且无污染、无抗性,为绿色、生态、安全的储粮害虫综合防控和化学药剂减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