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结合苏里格气田苏6区块测井及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运用精细地震构造解释、地震属性和储层反演等技术手段,开展河流相储层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振幅类属性对于苏6区块砂体比较敏感,如均方根振幅属性;复地震道属性对于该区河流相预测较为敏感,如瞬时相位属性。地球物理反演结果表明,研究区盒八下段为砂体主要分布层段,有效砂体发育广泛,可作为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2.
针对K1区块构造复杂,断裂发育,石炭系砂岩平面变化较快,砂泥岩互层,单砂体厚度较薄,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等储层预测难点,文章从地震地质特征入手,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以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和随机地震反演相结合为主要手段,揭示了卡拉沙依组沉积砂体的厚度及平面展布特征,为石炭系储层油气藏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老河口油田老163井区新近系河流相油气藏储层纵横向变化大、油气聚集复杂、常规地震解释精度 低的问题,利用Jason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该地区馆上段储层进行了地震处理及砂体描述。通过地震资料反演 前预处理、测井资料标准化校正、合成记录标定层位,GOCAD建模弥补Jason建立初始模型功能的不足,提高了 该地区地震解释的精度。结果显示,反演可以识别3~6m的储集层,解决了砂体薄互层识别难的问题,获得了 比较好的勘探及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于陆源碎屑盆地储层条件复杂、岩相相变快等因素影响,应用常规地震属性预测河道难以达到精度的要求。以S油田N区XII7-12层系为例,通过地震正演分析得出,不同类型储层的地震剖面反射特征不同,合层层系的地震属性可以作为该区主河道预测的有效尺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与支持向量机结合的方法,完成N区基于灰色关联支持向量机(GRA-SVM)地震属性预测。经钻井证实,基于GRA-SVM属性预测的钻井符合率较高,借助地震反演预测河道砂边界的优势,通过对聚驱井组动静态资料综合分析,有效解决了S油田N区聚驱井组XII7-12层系的注采系统矛盾,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基于GRA-SVM属性预测的准确性。综合研究表明,此方法用于河道预测精度较高,可作为复杂地质条件下一种较好的河道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周返地区处于潜江组砂岩尖灭线附近,是岩性油藏形成的有利地区,是近期挖潜增产的重要目标区。通过综合评价,认为位于研究区东侧水下分流河道末端的指状砂岩体发育区是潜四段岩性油藏滚动勘探的有利区,返Ⅲ断层上升盘是潜三段断层-岩性油藏勘探的有利区;精细小层对比和地震振幅属性储层预测是该区岩性油藏勘探的主要方法;水下分流河道末端的砂体物性差,干带范围较宽,在井位部署时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锦州27区属于复杂断块区,地质建模比较困难,依赖于初始模型的常规反演方法难以获得精确的反演结果.利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提取井旁地震道的子波,形成了合成记录,对层位进行标定以及波阻抗反演,得到了绝对波阻抗剖面;并把绝对波阻抗剖面转换成砂泥岩剖面,其反演结果与井的钻探结果基本吻合;沿目的层顶面(T3u1)向下提取不同时间的平均波阻抗值和最大波阻抗值,并由此圈定出砂体发育带,进行储层预测.结果表明:在复杂断块地区采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较之其它储层预测技术可以相对准确地预测储层岩性及展布规律,对油田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断层解释是开展储层研究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受构造背景及地震资料质量的影响,在常规地震剖面上直接解释断距小于λ/4的断层系统比较困难,使得地下储层的情况并不为解释人员所了解,因此,为了有效识别研究区的小断层系统,为断层的解释工作做出指导,本文在具体分析研究区断层识别能力的基础上,利用体属性、沿层构造属性及目的层吸收衰减属性对研究区A的断层系统进行了有效预测,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滩坝砂体薄储层预测方面,单纯的应用地质分析方法和地震预测方法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建立一套适用于现有资料和技术条件下的薄互层储层预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东营凹陷沙四段为例,提出了基于滩坝砂体成因层序特点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层序地层研究,明确滩坝砂体发育区;其次,分析滩坝砂体的地质-地震响应特征,选择针对性的储层预测方法和地震属性参数组合;最后,对目标层段进行多属性分析确定有利相带。井震结合精细描述滩坝砂体。应用该方法,对东营凹陷沙四段滩坝砂体的预测取得了良好效果。实践证明,地质分析与地球物理技术的综合应用是预测描述薄互层储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单一地震属性采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分类,在低信噪比地区很难准确进行地震相分析和砂体预测.根据地震波形理论,基于Seisfacies的多属性体分类、PCA主成分分析、混合聚比法和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层段内多种地震属性体按照相似性原则进行统计聚类分析,并在区域内进行地震相自动划分,得到地震相三维数据体.结合钻井资料,借助三维可视化技术在三维空间中预测储层砂体的空间分布,大大减少了地震相划分的多解性,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和工作效率.对华北油田万庄地区扇三角洲砂体进行预测,在三维空间中精细刻画了沙三中段扇三角洲砂体的边界和空间展布,预测了有利储层的发育区,发现并落实了3个有利的岩性圈闭,部署钻探的T12X、T47等井均获工业油流,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三道桥地区白垩系巴西盖组砂体埋藏深度大,砂层厚度小,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地震资料品质差,砂体预测难度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综合应用了属性分析和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在对地震资料提频的基础上,在平面上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多属性融合,提取与薄层砂岩厚度相关性较大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预测了薄层砂体的平面展布;在垂向上,应用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预测薄层砂体的纵向展布。最后,综合运用属性分析和地质统计学反演的结果,确定了区内有利单砂体的分布范围与厚度规律。  相似文献   

11.
扶余油层河道预测一直被高度重视,由于扶余油层断裂复杂、岩相相变快等因素影响,常规地震属性预测河道难以达到精度的要求。针对这一薄弱的问题,利用灰色关联分析与支持向量机结合的方法,建立一套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的河流相储层预测技术流程。以大庆油田X试验区扶余油层为例,首先对沉积单元的常规地震属性进行量纲化处理,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得到的各地震属性关联主因子,关联度越大,说明响应河道的属性概率就越高。在此基础上,对优选关联因子较大的属性数列进行一次累加,生成一阶累加序列,用以作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训练样本,从而完成支持向量机河道预测模型的构建。经钻井证实,基于灰色关联支持向量机预测的钻井符合率较高,并结合地震反演预测河道砂边界的优势,辅以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从而完成X试验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的实现。同时,后钻井进一步证实了预测河道的可靠性,成功获得工业油流井。综合研究表明,此方法用于河道预测精度较高,可作为复杂地质条件下一种较好的河道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东营凹陷八面河断裂带沙河街组具备形成岩性、构造-岩性等隐蔽性圈闭的有利条件,如何有效地识别这些圈闭是该区增储上产的关键。利用全三维解释、优势分频相位,结合三维可视化识别"三小"构造;开展储层标定、二维模型正演分析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在沉积古地貌分析基础上,结合频谱成像、地震属性、地震反演成果,识别河道砂、滩坝砂岩性油藏,发现一批岩性、岩性-构造圈闭,扩大了八面河地区含油范围。钻井证实该技术流程适应该区隐蔽性圈闭识别。  相似文献   

13.
当前借助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小规模断层的探测及对断层破碎带范围界限的判定在业界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实际隧道工程中往往也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的宽大断层,而在宽大断层内部准确开展超前地质预报探测是当前亟需进一步应用研究的工作。本次研究采用TSP法(一种弹性波反射法)对宽大隧道断层内部的地质情况进行探测,通过资料处理、对比分析,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探测效果,为相应隧道断层内部安全施工、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了较好的指导和参考。本文TSP法在宽大断层内部探测的应用研究,也对其他类似地质条件下的预报工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故障预测方法难以对不同工况下的滚动轴承故障进行有效预测,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的滚动轴承故障预测方法。首先采用擅长于处理非平稳信号的小波包分解对多个传感器采集的原始振动数据进行特征分析,然后对BP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参数进行优化设置并使用多个BP神经网络分别进行故障预测模型训练,最后利用DS证据理论将多个神经网络得到的预测结果进行融合并输出最终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对不同工况下的滚动轴承故障进行有效预测,故障预测平均准确率达96.37%;且与相关文献提出的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得到的滚动轴承故障预测准确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改进型帝国竞争算法的变压器故障属性约简

边莉1,何辉2,孙洪娜2,刘文静3

(1.广东海洋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2.黑龙江科技大学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22;3.国网邯郸供电公司,河北 邯郸 056002)

创新点说明:

通过利用改进型帝国竞争算法与粗糙集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对油浸式变压器的故障数据集进行了优化,并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性能。

研究目的:

电力系统的运行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工业生产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其安全稳定的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油浸式变压器作为电网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安全可靠运行对整个电力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原始的变压器故障数据具有相当大的冗余,这就对进一步的故障判断增加了难度,其结果就是运行速度慢,且诊断正确率较低。所以本文针对原始数据集过于繁杂的问题,优化原始数据,避免大量无意义的计算,并提高其准确率。

研究方法:

利用改进型帝国竞争算法对粗糙集进行优化后,对离散化的油浸式变压器原始故障数据进行属性约简,得到最终决策表,为了验证该方法得到的决策表是否具有优越性,将其带入神经网络中进行验证,并与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了对比。

结果:

改进型帝国竞争算法在第27次迭代时已经趋于稳定,约简率为56.25%,约简精度为98%。采用BP神经网络对故障数据集最终决策表进行诊断验证,准确率为86.25%,总体效果优于原始数据和其他算法。因此,对油浸式变压器的故障属性进行约简是非常有效的。

结论:

1) 本文将改进型帝国竞争算法应用到油浸式变压器故障属性约简问题中,通过对算法进行介绍,并建模、仿真,最后与其他智能算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该算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2)该方法实现了变压器故障属性的最优约简。与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相比,帝国竞争算法优化粗糙集属性约简具有迭代次数少、约简率高、精度高等优点,降低了对数据存储的要求,提高了分类精度。

3)在保持判别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去掉一些无意义的属性,可大大降低后续操作的难度。当样本集数据量较大时,宜采用改进的帝国竞争算法优化粗糙集的方法来进行属性约简。

关键词:变压器故障;改进型帝国竞争算法;粗糙集;属性约简;BP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16.
新构造与活动构造都是研究地球最新的构造变形和构造地貌演化过程,也是地震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与基础,而活断层是其中最重要的构造表现形式和研究对象。活断层研究成果经常是地震预测与预报、城乡防震减灾和重要工程规划设计如何有效规避活断层地质灾害的重要依据。从新构造角度认识和研究活断层的时间尺度与特定区域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密切相关,更关注从十万年到百万年尺度的地质构造过程,强调的是“过去与现在”的断裂活动性。而活动构造最关注距今100~150 ka以来的地质-地貌过程,更强调认识和评价“现在与未来”的断裂活动性,因此,它是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点。近年来的活断层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表明,第四纪年代学、空对地观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方法的快速发展及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定量化研究新构造演化、构造地貌、断裂活动性和古地震等的水平和精度,也促进了活断层数据的数字化与共享程度,并进一步提升了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但对于中国这样活断层发育密度高和活动构造体系极为复杂的区域,针对地震危险性评价的新构造与活动构造方面的基础性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借助高精度遥感技术和新构造定年方法等,开展快速有效的区域性活断层普查,提升活断层调查研究的规范化、精细化和定量化程度,并重视活动构造体系的综合研究,从而为预防地震地质灾害夯实地质基础。同时,还需要注意区分断层活动性与危险性的关系,重视稳定大陆区和低活动速率断层的强震危险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地质、地震、测井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平衡剖面技术、断层落差法和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技术分析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汉留断裂带断层成因机制。结果表明:高邮凹陷汉留断裂带主要发育NEE、近EW、NW向断层,断层组合样式在平面上为平行式、斜交式和羽状,在剖面上为阶梯状、“Y”字形和复“Y”字形;阜宁期SSE倾向断层发育,三垛期次级断层发育;阜宁期汉留断裂带中、南部平面剪应力为负值,控制发育NEE向断层,北部为正值,控制发育近EW向断层,剖面上研究区剪应力为负值,控制断层倾向SE;三垛期汉留断裂带北部和南部部分地区平面剪应力为负值,控制发育NEE向断层,中部为正值,控制发育近EW、NW向断层,剖面剪应力在北部为正值,控制断层倾向SE,其南部为负值,控制断层倾向NW。  相似文献   

18.
利用位错理论模型将遗传算法运用于断层三维滑动参数反演问题的求解,采用川西地区2004—2007年GPS观测数据对龙门山断裂带主要断层的三维滑动速率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反演结果在量值上整体较小,与地质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走滑分量|U1|<3.2mm/a,倾滑分量|U2|<1.54mm/a,张开分量|U3|<2.5mm/a,低滑动速率反映断层的闭锁及应力的积累及大地震发生的危险性;局部分量较地质结果偏大,反映实测GPS数据反演结果体现的是断层实时活动状态;遗传算法的全局收敛、不依赖初值等优点使结果更加稳定,而张开分量显示局部不规律性,表现出各子断层空间活动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9.
厦门本岛轨道交通线路地震断层破坏效应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市位于华南沿海地震带内,其附近发育有北东向长乐―诏安断裂带和近东西向南靖―厦门断裂带等区域性大断裂,断裂构造较为复杂。规划的厦门轨道交通一号线路在厦门岛内经过北东向文灶-五通断裂带、钟宅-狐尾山断裂带和北西向濠头-塔头断裂,可能会对线路工程安全造成潜在威胁。因此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关规定,本文对这些断裂所产生的工程影响进行地震断层破坏效应评判,得出可不考虑断裂对线路的位错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