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采后果蔬低温贮藏冷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温贮藏是控制和延长采后果蔬贮藏品质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不适的低温贮藏会造成采后果蔬冷害的发生。作者从采后果蔬低温贮藏冷害的研究现状出发,分别从影响冷害的因素(内、外因)、冷害的机理及症状、冷害发生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尤其关注冷害对采后果蔬细胞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防止和减轻采后果蔬冷害措施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关于采后果蔬低温贮藏冷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低温贮藏引起果蔬冷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果蔬在不适低温下贮藏易发生冷害,冷害可造成果蔬的贮运损失,使其食用品质下降。综述了果蔬在低温下贮藏时冷害发生的症状、机理,并重点介绍了抑制果蔬冷害的几种措施,其中包括温度调节、气调贮藏、化学物质处理等,最后提出减缓和控制低温冷害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低温贮藏能维持果蔬采后品质,但冷敏型果蔬在低温贮藏过程中极易发生冷害,严重影响果蔬的贮藏品质和贮藏期。草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次生代谢产物,对于调节果蔬生理生化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延缓采后果蔬的成熟衰老过程,还能减轻采后冷敏型果蔬低温贮藏中冷害的发生。该文主要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抗氧化系统、能量代谢、渗透调节物积累、糖代谢和细胞壁代谢等方面综述了草酸处理减轻采后果蔬冷害机制,以期为草酸在控制采后果蔬冷害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热激处理能够减缓果蔬采后低温贮藏时冷害的发生,热激蛋白的诱导是提高果蔬冷害耐受性机理中的一部分。本文介绍了热激蛋白及其与果蔬抗冷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冷敏型果蔬在低温贮藏和冷链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冷害,严重影响果蔬品质和贮藏期,而研究果蔬冷害发生机理和调控技术,对于采后果蔬保鲜贮藏及冷链运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作用。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果蔬冷害的发生及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细胞膜损伤、抗氧化系统清除活性氧自由基能力下降、线粒体结构和细胞壁伤害等果蔬冷害发生机制,从物理、化学及生物方面介绍了冷害调控的最新技术;总结了不同调控技术主要通过保护细胞膜结构、增强抗氧化系统、维持能量供应平衡、调节细胞壁物质代谢、激活C-重复结合因子基因等潜在生化机制减轻冷害的发生。最后对冷害复合调控技术及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减轻果蔬冷害的发生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汝国  张敏  袁海涛  解越  梁飞侠 《食品科学》2015,36(22):177-180
探讨低温逆境条件下黄瓜贮藏过程中热特性参数变化规律,对在2、5、8、11 ℃低温条件下黄瓜果实的热特性随贮藏时间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黄瓜在2、5、8 ℃条件下均有冷害发生,而在11 ℃条件下并未出现冷害;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黄瓜的质量损失率会渐渐上升,而比热容因失水而下降;黄瓜的热导率在冷害发生前后出现拐点。实验结果表明,果实热特性参数的变化与其生物组织冷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黄小丹 《食品科学》1985,6(6):46-47
低温贮藏是控制果实后熟最简单、方便的方法,还可以有效地抑制采后微生物的生长。但是冰点以上不适低温却能导致果实产生冷害。冷害是蔬菜,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水果,蔬菜低温贮藏时,易出现的生理病害之一。1984年底我们对辣椒贮藏过程中冷害症状进行了观察,并探讨了与产生冷害有关的一些因子。  相似文献   

8.
果蔬防腐保鲜剂的类型,应用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新鲜果蔬易受病原微生物侵染而腐败变质。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果蔬采后的防腐保鲜工作。目前最常用的保鲜手段有低温法、气调法。但即使在低温和气调条件下,如果没有防腐保鲜剂的配合,许多果蔬也很难有理想的保鲜效果。贮前利用防腐保鲜剂处理,能够杀死病菌,控制潜伏性病菌的生长,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果蔬的生理代谢,延长保鲜期,保持果蔬的品质。本文就保鲜剂的主要类组用法、应用中注意的问题以及其研究发展方向作以下简述。1防腐保鲜剂的主要类型1.1吸附型防腐保鲜剂保鲜剂主要用于清除贮藏环境中的乙烯、降低O2含量、脱除…  相似文献   

9.
间歇升温对采后香蕉李贮藏中酶促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香蕉李为试材,研究不同的间歇升温对低温贮藏的李果实酶促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李果实在冷藏20d 时启动冷害,多酚含量和PPO 活性逐渐下降,冷害指数显著增大,果实正常后熟过程受阻。同时,低温胁迫诱导了SOD 活性的增加,而冷害又激发CAT 或POD 活性的上升,说明受冷害果实的保护酶系统在抵抗逆境胁迫方面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MDA 含量逐渐上升,冷害和褐变程度加剧。而间歇升温提高了SOD、POD 和CAT 的活性,抑制了活性氧的积累,减弱了膜脂过氧化的程度,延缓了冷害的发生,特别是间歇升温到18℃抑制冷害的效果更好,促进果实逐渐后熟,延迟了果实的衰老进程。而间歇升温到10℃贮藏前期虽然对冷害症状有所缓解,但果实成熟老化速度较快,贮藏后期老化的果实不耐低温贮藏,导致冷害加剧,果实褐变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0.
不同温度对冬枣冷害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冬枣冷害发生的温度以及不同低温下冬枣的冷害程度,确定冬枣最佳的贮藏温度,防止贮藏过程中冷害造成的损失,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将冬枣分别在-0.5、-1.5、-2.0、-2.5、-3.0℃下贮藏,测定贮藏过程中冬枣的冷害指数、各项营养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冬枣的冷害程度加剧,其中-0.5℃处理组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均未出现冷害症状;-1.5℃处理组仅在贮藏末期90d时出现个别的冷害症状;-2.0、-2.5、-3.0℃处理组在贮藏的中后期均出现冷害症状,其中-3.0℃处理组细胞膜透性、MDA含量、乙醇含量和PPO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总酚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冷害症状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纽荷尔脐橙冷藏的最适采收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纽荷尔脐橙为原料,研究不同时期采摘果实耐贮性,通过分析品质、腐烂和冷害发生规律,确定冷藏脐橙最佳采收期。结果表明:贮藏结束时,脐橙糖酸比上升,而总糖、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和VC含量均显著下降。在2012年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采摘的果实,鲜果和贮藏果有机质含量均较低,至贮藏结束,总糖、TA和VC含量均减少,且以TA含量下降最为明显。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采摘的果实,至贮藏结束时,TA和VC含量降低,但相比其他组的果实下降率最低。12月中旬之后采摘的果实,品质方面与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采摘的果实差距不大,但果实腐烂率高达9.67%。研究表明,冷藏的纽荷尔脐橙最适采摘期为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  相似文献   

12.
赵云峰  郑瑞生 《食品科学》2010,31(10):321-325
研究冷害对茄子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旨在阐明冷害温度下茄子果实品质劣变的规律。茄子采后分别于冷害温度[(40 ± 1)℃,简称4℃]和非冷害温度[(13 ± 1)℃,简称13℃]贮藏10d,定期测定贮藏期间两组的品质变化。结果显示,4℃条件下茄子果实在第4 天表面出现轻微褐变,随后日趋严重,而在13℃条件下的果实10d 内未发生冷害症状。冷害会加速茄子采后失重率和膜透性的上升,促进叶绿素、可滴定酸(TA)和VC 含量下降,促进贮藏中、后期(4~10d)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可见,冷害会促进茄子采后贮藏品质的劣变,降低茄子的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冷藏期间橄榄果实细胞壁代谢的变化,探讨不同成熟度橄榄果实冷害发生与细胞壁组分含量、细胞 壁降解酶活性的关系。以白露、寒露、立冬、大雪节气时采摘的‘檀香’橄榄果实为材料,在温度(2±1)℃、 相对湿度85%~90%冷库内贮藏,定期测定橄榄果实冷害指数、果肉细胞壁组分含量和细胞壁降解酶活力的变化。 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橄榄果实冷藏期间冷害发生与其细胞壁组分降解密切相关,冷害指数与离子结合型果胶 (ionic-soluble pectin,ISP)、共价结合型果胶(covalent-soluble pectin,CSP)、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呈负相 关;且果胶甲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PM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β-半乳糖苷酶 (β-galactosidase,β-Gal)和纤维素酶(cellulase,CEL)等细胞壁降解酶的活力变化不平衡或活力提高是导致冷藏 橄榄果实细胞壁结构解体、细胞壁代谢异常、冷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与成熟度Ⅰ、Ⅲ和Ⅶ的橄榄果实相比, 成熟度Ⅴ保持较低的果实冷害指数及冷藏中后期果肉PME、PG、β-Gal和CEL活力,延缓冷藏中后期果肉水溶性果 胶、ISP、CSP、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降低。因此认为,成熟度Ⅴ的橄榄果实可较好维持细胞壁结构的完整性, 有效减轻冷害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处理对青圆椒采后冷害生理与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30 μmol/L MeJA溶液浸泡‘京甜3号’青圆椒10 min(以蒸馏水浸泡为对照),阴干后于4 ℃贮藏。对青圆椒的冷害指数、质量损失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总叶绿素含量、抗氧化物质(VC、总酚、类黄酮)含量和丙二醛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力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相比,MeJA处理能明显抑制青圆椒冷害的发生,延缓VC、总酚、类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含量的下降,显著提高PPO、POD、APX、CAT等抗氧化酶活力(P<0.05、P<0.01),提高青圆椒果实的抗氧化能力,延缓青圆椒品质劣变。结论:MeJA处理能够减轻冷藏期间青圆椒的冷害,维持青圆椒冷藏期间的品质,延长青圆椒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16.
Preconditioning is a thermal treatment that consists in maintaining stone fruits immediately after harvest and prior to cold storage at 20 °C for 24–48 h in special chambers aimed to extend fruit market life reducing chilling injury symptoms. This work investigates whether preconditioned ‘September Sun’ peaches had better eating quality than control fruit. Commercially harvested peaches were preconditioned and transferred to cold storage for 12, 26 and 40 days and evaluated for sensory characteristic perception after a ripening period at 20 °C. Acceptability of preconditioned fruit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fruit during this 40‐day cold‐storage period. Preconditioned and control fruit were also segregated into two clusters by PCA analysis; preconditioned fruit clustered together and show association to acceptability, sweetness and juiciness, while the second cluster was associated with flesh texture, acidity and aroma, suggesting the positive effect of preconditioning on final fruit quality. Preconditioned fruit maintained their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longer than control fruit during this 40‐day cold‐storage period.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高湿贮藏对减轻青椒果实冷害的作用及其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将青椒果实放置于4 ℃、相对湿度分别为96%~99%和70%~75%的干雾控湿高湿冷库和普通低湿冷库中贮存15 d,每3 d测定果实冷害、品质和抗氧化系统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高湿贮藏可显著延缓青椒果实的冷害指数、相对电导率和质量损失率的上升及硬度的下降,保持较高的叶绿素、抗坏血酸、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低湿贮藏相比,高湿贮藏还可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力,保持较高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减少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的积累。这些结果表明,高湿贮藏可维持青椒果实较高的抗氧化活性,从而抑制活性氧对青椒的伤害,减少果实冷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浓度外源L-精氨酸(L-arginine,L-Arg)处理对采后"中白"番木瓜(Carica papaya L. "zhongbai")冷害及品质影响,将番木瓜果实分别用0、0.4、0.8和1.2 mmol/L L-Arg处理,并定期观测果实冷害情况及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6 ℃)贮藏过程中,外源L-Arg可有效地减轻番木瓜冷害,抑制病害发生。外源L-Arg可有效地延缓番木瓜果实贮藏期间色泽变化以及失重率增加,并能维持较高番木瓜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抗坏血酸含量。其中,以0.8 mmol/L L-Arg处理的保鲜效果最明显,外源L-Arg处理在番木瓜保鲜贮藏中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