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助剂对Ni/Co双金属催化剂上沼气重整制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传统的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助剂掺杂的NiCo/γ-Al2O3双金属催化剂,用V(CH4)/V(CO2)=1的混合气体模拟沼气,考察了助剂对沼气重整制氢催化剂NiCo/γ-Al2O3的催化性能与结构的影响。运用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BET比表面积与孔结构分析(BET)、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程序升温加氢(TPH)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iCo/γ-Al2O3催化剂掺杂La2O3、CeO2或CaO后活性较好。CeO2在反应前后发生了晶型转变,ZrO2反应后仍以晶体形式存在,其它助剂以无定形均匀地分散在载体中。除ZrO2外的助剂增强了载体与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催化剂难以被还原。助剂的添加使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都有所减少,却明显改善了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其中La2O3与CeO2是较好的助剂。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步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eO2、La2O3、MgO、ZnO改性的PW/γ-Al2O3催化剂,用FTIR、XRD、BET、TG-DTA和活性评价等表征手段,考察了不同金属氧化物对PW/γ-Al2O3催化剂催化甘油脱水制丙烯醛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物的引入,修饰了催化剂的表面性质,降低了催化剂的表面酸量。CeO2的添加,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尤其La2O3的添加,明显改善了催化剂的反应稳定性。而不同氧化物抑制积炭能力的强弱为:MgO>ZnO>La2O3>CeO2。  相似文献   

3.
朱楠楠  张跃  霍晓敏  孙琪  石雷 《石油化工》2014,43(2):181-185
采用浸渍法制备Cu/SiO2-Al2O3及添加CeO2助剂的催化剂,通过H2-TPR,XRD,NH3-TPD,TG-DTA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丙三醇与苯胺气相合成3-甲基吲哚的反应,向Cu/SiO2-Al2O3催化剂中加入适量的CeO2助剂不仅能大幅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还能改善其稳定性;在CeO2负载量为0.35 mmol/g的Cu-CeO2/SiO2-Al2O3催化剂上,反应运行第5 h时,3-甲基吲哚收率达到46%;CeO2助剂能提高Cu粒子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度,有效抑制反应过程中Cu粒子的烧结;CeO2助剂还能增加催化剂的弱酸中心数,降低中强酸的酸性,减少催化剂表面的积碳,但不改变积碳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化工》2015,(4):6-10
采用溶液燃烧法制备了Ni/γ-Al2O3甲烷化催化剂,考察了Mg、Mn和La助剂对催化剂在甲烷化反应中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N2低温吸附、H2-TPR、XRD、TEM和CO-TP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Mg和Mn助剂的添加会加强活性组分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而La的添加会削弱活性组分和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含La助剂的Ni基催化剂(Ni-La)上Ni颗粒具有更小的平均粒径,增加了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有利于CO的吸附,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Ni-La低温活性优异,在反应温度为300℃时,含La的催化剂上CO转化率达到99%;并且该催化剂在高温反应中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助剂对Pt/γ-Al_2O_3催化剂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一系列金属氧化物助剂(Ce,Sn,Zn,V,La,C r,Fe,Zr,M n的氧化物)对Pt/γ-A l2O3催化剂进行修饰,通过丙烷催化脱氢反应考察了不同助剂对Pt/γ-A l2O3催化剂脱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修饰的Pt/γ-A l2O3催化剂的脱氢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加入CeO2,SnO2,ZrO2助剂,Pt/γ-A l2O3催化剂的丙烷脱氢活性显著提高,丙烷的初始转化率分别提高了9.2%,8.2%,8.1%;加入ZnO助剂,丙烯选择性显著提高,丙烯初始选择性高达97%;SnO2助剂对改善Pt/γ-A l2O3催化剂的稳定性效果最好。采用氢气程序升温还原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金属氧化物助剂经还原后仍以氧化态形式存在,未以单质形式与铂形成合金。  相似文献   

6.
采用表面浸渍法用B,P,Ti,Zr4种助剂对Al2O3表面进行化学改性。采用浸渍法将活性金属负载到改性Al2O3载体上,获得WNi/γ-Al2O3催化剂。运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程序升温还原等手段表征了改性γ-Al2O3和WNi/γ-Al2O3催化剂的性能。以正十二烷为原料,考察了4种助改性剂对WNi/γ-Al2O3催化剂加氢裂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助剂的改性效果不同,P改性Al2O3的比表面积比其他3种改性剂改性的比表面积大,改性前后晶体的结构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改性WNi/γ-Al2O3催化剂的总酸量显著降低;Ti能够大幅度降低WNi/γ-Al2O3催化剂的还原温度;Zr改性WNi/γ-Al2O3催化剂的转化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磷化钨催化剂的表征和加氢精制性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在H2气中程序升温还原磷化反应的方法合成了磷化钨(WP)和负载型磷化钨催化剂(WP/γ-Al2O3),用XRD、TEM和XPS等技术表征了合成的催化剂,并考察了WP催化剂的加氢精制性能。采用TGDTA手段研究了WP催化剂的还原磷化过程,证明其为一步反应过程。WP催化剂钝化时,其表面层能被氧化,但不改变其体相结构。活性组分W和γ-Al2O3载体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使γ-Al2O3表面上的W组分在催化剂合成的温度下不能完全还原为磷化物而形成Al-O-W-P结构。WP/γ-Al2O3催化剂具有优良的加氢脱氮(HDN)和加氢脱硫(HDS)性能,特别是对大分子含氮有机化合物有更高的脱氮活性。助剂Co和Ni对WP/γ-Al2O3催化剂具有助催化作用,但助剂Ni对吡啶的脱氮性能有抑制作用。含有助剂Ni的WP/γ-Al2O3催化剂对柴油显示了比硫化态的工业催化剂更良好的HDS性能。  相似文献   

8.
添加Ce(La)的Pd/γ-Al2O3甲醇低温裂解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成  任杰  孙予罕 《天然气化工》2000,25(5):33-35,43
采用XRD、BET、NH3-TPD、TPR等方法对CeO2以及La2O3和CeO2共同改性的γ-Al2O3担载Pd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eO2改性的Pd/γ-Al2O3具有很高的甲醇低温分解活性,但表面酸性导致生成较多的二甲醚;lA2O3的加入掩蔽了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同时促进了CeO2在γ-Al2O3载体内外表面的分散,使活性组分Pd和CeO2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从而大大提高了甲醇的裂解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Ca0.08Mg0.03Al0.89Ox复合金属氧化物(CMAO)大孔载体,用ZrO2,Y2O3,CeO2对其进行修饰,再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甲烷蒸汽重整Ni基催化剂;采用BET、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CO脉冲色谱、氢程序升温还原、氧程序升温氧化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修饰物种和La2O3助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ZrO2,Y2O3,CeO2修饰物种及La2O3助剂可提高催化剂表面Ni晶粒的分散度,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抗积碳性能。Ni-La/Y2O3-ZrO2-CMAO催化剂在低水碳比(水蒸气与甲烷的摩尔比为2.5)时,对甲烷蒸汽重整反应表现出很高的活性,甲烷转化率高达95%,连续运转100h后活性未见下降。  相似文献   

10.
《石油化工》2001,30(6):429-432
研究了La助剂对CuO-ZnO/Al2O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活性和稳定性较好的CuO-ZnO-La2O3/A12O3催化剂.应用TPR、XRD、SEM及XPS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a助剂的加入使催化剂表面的Cu组份含量增加并使Cu/Zn摩尔比提高;La助剂的加入极大地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Cu组份含量逐渐下降是催化剂活性下降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唐建明  马昭军 《石油物探》2007,46(3):310-318
宽方位三维三分量勘探综合了宽方位纵波勘探和转换波勘探二者的优势,对于解决川西深层致密裂缝性气藏的勘探开发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宽方位三维三分量地震采集设计是三维转换波地震勘探在技术合理、经济可行的条件下,采集到高质量多分量原始资料的技术保障。为此,首先根据储层埋藏深、岩性致密的特点,结合地质任务要求,分析了宽方位三维三分量观测系统设计的难点;然后通过观测系统参数的分析论证,确定了同时适合纵波勘探和转换波勘探的面元尺寸、最大和最小炮检距、接收线距、束间滚动距等;通过针对目的层深度和纵、横波速度比的观测系统模板分析,确定了观测系统的类型。基于上述分析设计了3种观测系统方案,通过对3种方案观测系统的玫瑰图、CMP面元和CCP面元属性、最大炮检距分布等的分析,确定了适合新场地区的宽方位三维三分量观测系统,并利用正演模拟对其进行了验证。将该观测系统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采集,获得的三分量资料波组特征清楚,同相轴连续性好,反射信息丰富;PP波剖面和PS波剖面反射层次清楚,目的层反射特征明显,构造形态一致性好。  相似文献   

12.
论三维数据的全三维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当前三维数据处理技术的现状,提出全三维处理技术的概念,并把安归纳成十四个方面或者称为十四项技术。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其中有些技术是必备的,有些技术属于储备性质的。本文以这些技术分别从当前现状、技术关键和技术难度等方面进行了简和平的评价。笔者认为,广泛推广这些技术,对提高三维数据处理的质量,定会起到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2,2—二甲基—1,3丙二醇羟基特戊酸单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醛、异丁醛为主要原料,开展了2,2-二甲基-1,3丙二醇羟基特戊酸单酯的小试合成研究,考察了物料配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产品总收率大于75%,纯度99%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试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家营煤矿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工区的地面及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干扰波严重 ,增加了资料处理的难度。本文所述的处理使用了自行编制的模块 ,包括抽CCP道集、转换波速度分析及动校正和转换波静校正。在整个转换波资料处理中 ,特别注重振幅保真处理 ,不采用破坏振幅特征较强的去噪手段 ;检波点静校正考虑到射线传播的非对称路径 ;动校正采用的叠加速度谱密度为 10 0m× 10 0m ,空间速度场进行了平滑 ;偏移采用全波方程实现 ,所用速度是纵波与转换波偏移速度的最佳耦合速度。处理结果表明 ,剖面整体质量可满足解释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三维三相烃类二次运移模型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提出一个关于烃类二次运移的三维(x-y-z)和三相(油气水)模型,适用于具有一定数量的井和地震剖面的勘探地区。解决了一维和二维模型不能历史地在三维空间中指出烃类的分布位置及其聚集量的问题。该三维三相模型主要基于连续性方程、流动势、达西定律和状态方程,并考虑了沉积压实、排烃量、流动势、浮力及毛细管力等主要驱动力,以及岩性、断层、裂缝及不整合对运移聚集的影响。其软件已实现了真三维模拟与真三维可视化,能历史地提供关于油、气、水的势、压力、饱和度、运移速率及流线的各种图件,以及烃类聚集量及其分布。讨论了有限差分、有限元及有限体积三种数值解法。这个三维三相模型在满加尔坳陷成功应用,其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预测出的一些有利勘探目标已被最近的勘探结果所证实。  相似文献   

16.
海南3块是辽河油田海南一月东披覆构造带的一个含油断块,主要目的层是东三段Ⅲ油层组的河流三角洲砂体.根据测井曲线和生产动态数据对该套储层的厚度和物性分布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该储层为中孔高渗储层,原油性质为稀油,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7.
用ESR方法对TiCl_3、TiCl_3-AlR_3体系及TiCl_3-AlR_3-1-辛烯体系进行了跟踪研究,并研究了预聚对ESR信号的影响。发现络合Ⅱ型TiCl_3-AlR_3-1-辛烯体系存在三种顺磁中心,且三种顺磁中心都是聚合活性中心。预聚并不改变该体系活性中心的种类和结构。还发现Stauffer AA TiCl_3-AlE_3-1-辛烯体系中多种活性中心并存的现象与络合Ⅱ型TiCl_3-AlEt_3-1-辛烯体系无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8.
裂缝性气藏转换波3D3C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优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气藏具有埋藏深、岩性致密、非均质性强、储层类型多样、气水关系复杂等特点,采用常规油气藏地震勘探技术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转换波三维三分量(3D3C)勘探综合了纵波勘探和转换波勘探的优势,对于解决川西深层致密裂缝性储层的裂缝检测及含气性预测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此,针对深层气藏特点及裂缝检测的需要,对接收线距、束间滚动距、宽窄方位角、观测系统类型及覆盖次数等观测系统参数进行了分析论证,认为斜交方式、小接收线距、小滚动距、全方位、高覆盖次数等是决定采集数据随方位角和偏移距分布均匀的主要因素,可以更好地满足纵横波方位各向异性分析及横波分裂裂缝检测要求。设计了3个斜交砖墙式观测系统方案,并结合XC地区3D3C转换波勘探观测系统分析进行了优选。  相似文献   

19.
Different γ-Al2O3-TiO2 catalysts were tested in a pilot plant fixed-bed reactor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tomic ratio (Ni/Ni + Mo) on hydrotreating activity of heavy gasoil FCC feed. Hydrotreating reactions were carried out at three temperatures (330, 365, and 400°C) and LHSV of 6 h-1. Studies of atomic ratio were done varying Ni amounts (2, 2.4, and 2.95 wt%) whereas molybdenum loading was kept constant (6 wt%) for all catalysts, the behavior of these catalysts was compared with a reference catalyst containing 11.5 wt% of Mo and 2.95 wt% of Ni, which was evaluated at the same conditions. All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incipient impregnation method over γ-Al2O3-TiO2 (Ti = 5.6 wt%).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tomic ratio (Ni/Ni + Mo) and the best results for hydrodemetallization where found for the catalyst with atomic ratio of (Ni/Ni + Mo) = 0.45.  相似文献   

20.
文中基于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联合反演的基本原理,通过测井资料分析、交会图分析、初始模型的建立,利用纵波、转换波联合反演得到了纵波阻抗、横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λρ、μρ等属性体(λ、μ为拉梅系数,ρ为密度)。其中纵横波速度比属性对于反映气层分布较为准确,并显示低异常;λρ属性对反映油层分布较为准确,并表现为低λρ值。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利用纵波、转换波联合反演得到的储层预测结果与井资料符合率达80%,因此这些属性可作为储层分布范围划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