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应用化工》2022,(Z2):242-244
采用盆栽法进行了烯酰吗啉、嘧菌酯复配产品对葡萄霜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嘧菌酯(20∶20)复配对葡萄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EC50为10. 225 9μg/m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嘧菌酯40%悬浮剂2 000倍3 000倍使用浓度下,防治效果达81%3 000倍使用浓度下,防治效果达81%87%,而且持效期长,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延缓嘧菌酯与烯酰吗啉两单剂抗药性的产生。[方法]通过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测定嘧菌酯与烯酰吗啉及二者的5个配比对黄瓜霜霉病的室内毒力。[结果]通过孙云沛共毒系数法计算出,当嘧菌酯与烯酰吗啉质量分数比为3∶1时,二者表现最大的增效作用。[结论]该比例可以作为田间试验的指导比例。  相似文献   

3.
几种新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几种新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控制作用.在马铃薯叶盘上嘧菌酯、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对晚疫病的控制效果较好(EC90值分别为0.4181、0.5359、0.8228 mg/L),其次是氟菌·霜霉威、精甲霜·锰锌、烯酰吗啉·锰锌、代森锰锌、霜脲·锰锌、百菌清、氢氧化铜、氟啶胺和霜霉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氟菌·霜霉威、双炔酰菌胺和精甲霜·锰锌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较好(88.9%、82.7%和78.9%),显著高于霜脲·锰锌、烯酰吗啉、嘧菌酯、代森锰锌和百菌清的防效.示范区交替喷施霜脲·锰锌、精甲霜·锰锌、氟菌·霜霉威和烯酰吗啉对晚疫病的防效在90%以上,明显高于群众自防区的防效.  相似文献   

4.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氰烯菌酯进行定量分析,以乙腈+水+冰乙酸(体积比74︰26︰0.3)为流动相,使用ODS C_(18)不锈钢柱和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3%,标准偏差为0.501,变异系数为0.505%。  相似文献   

5.
4种杀菌剂对湖南省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磊  张松柏  张德咏  张胜平  彭静  刘勇 《农药》2012,(9):680-682
[目的]明确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对湖南省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方法]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4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甲霜灵、霜脲氰、嘧菌酯、烯酰吗啉)对湖南省不同地区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结果]湖南省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霜脲氰、嘧菌酯、烯酰吗啉的毒力(EC50)分别为15.613~17.266、10.313~13.465、3.834~5.444、9.122~9.915 mg/L。[结论]湖南省黄瓜霜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抗性倍数较高,其他3种杀菌剂抗性倍数均较低;但是嘧菌酯相对毒力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种杀菌剂。  相似文献   

6.
《农药》2016,(2)
[目的]确定马铃薯晚疫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加以验证。[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从吉林敦化市和河北围场县采集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对药剂的敏感性,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验证。[结果]2地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性频率均达100%,菌株均为高抗,抗性水平高达上万倍;对嘧菌酯、霜脲氰、烯酰吗啉抗性频率为0~63.6%,抗性水平为0.33~2.84倍,抗性菌株均为低抗;对氟吡菌胺抗性频率高达84.6%~100%,但抗性菌株均为低抗,抗性水平为3.56~3.90倍;按照推荐剂量4次施药后第7天,58%甲霜·锰锌WP及68%精甲·锰锌WG的防效均显著低于80%代森锰锌WP的防效,而72%霜脲·锰锌WP、50%烯酰吗啉WP、250 g/L嘧菌酯SC和687.5 g/L氟菌·霜霉威SC具有良好防效。[结论]田间抗性发生情况为相应产品的田间药效所验证: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产生严重抗性而导致58%甲霜·锰锌WP及68%精甲·锰锌WG中甲霜灵或精甲霜灵防效丧失及58%甲霜·锰锌WP及68%精甲·锰锌WG防效降低,而晚疫病菌对霜脲氰、烯酰吗啉、嘧菌酯、氟吡菌胺仍保持敏感,72%霜脲·锰锌WP、50%烯酰吗啉WP、250 g/L嘧菌酯SC、687.5 g/L氟菌·霜霉威SC仍可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常海龙  王龙  卞传飞  肖健  李保同 《应用化工》2023,(1):300-302+308
建立同时测定45%苯并烯氟菌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中有效成分的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使用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柱温30℃,检测波长220 nm,以体积比60∶40乙腈-0.1%磷酸水体系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测定样品中苯并烯氟菌唑和嘧菌酯的含量。苯并烯氟菌唑和嘧菌酯的线性相关系数(R2)均为0.999 9,标准偏差分别为6.86%和5.32%,变异系数分别为0.46%和0.1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9%和99.18%。该方法简单高效、精密度高、分离效果好,可用于45%苯并烯氟菌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江苏和河南的158株番茄灰霉病菌对嘧菌酯、啶酰菌胺、啶菌噁唑等3种药剂的敏感性,并研究了部分抗性菌株的交互抗性情况。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嘧菌酯、啶酰菌胺、啶菌噁唑的EC50值分别在0.0045~90.5、0.0576~36.8、0.0169~2.64μg/mL,并分别出现了19.0%、11.4%、0.6%的抗性菌株频率。整体上,江苏菌株的抗性水平高于河南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和吡唑醚菌酯之间存在交互抗性;对啶酰菌胺与萎锈灵和噻呋酰胺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但与氟吡菌酰胺、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病原菌群体中已存在多药抗性问题,1株病原菌对嘧菌酯、啶酰菌胺、啶菌噁唑等3种药剂同时产生可抗性,17株病菌对嘧菌酯和啶酰菌胺同时产生了抗性。  相似文献   

9.
以噻呋酰胺和嘧菌酯为有效成分,通过对溶剂、表面活性剂的筛选,确定4%噻呋·嘧菌酯展膜油剂的最优配方为噻呋酰胺2%、嘧菌酯2%、癸酰胺10%、十二碳醇酯5%、601#2%、JP-95112%,助溶剂(油酸甲酯和溶剂油200#的质量比为2︰1)补至100%。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4%噻呋·嘧菌酯展膜油剂对水稻纹枯病防效较好,有效成分用药量为90 g/hm2、105 g/hm2时,药后10 d防效分别为68.77%、73.18%,药后30 d防效分别为82.39%、87.48%,均优于对照药剂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适宜绿豆和红小豆种子萌发的药剂及其适用浓度,采用室内培养皿法研究430 g/L戊唑醇悬浮剂、400 g/L嘧霉胺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5种内吸性杀菌剂对小宗作物绿豆和红小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400 g/L嘧霉胺悬浮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适合绿豆种子萌发,且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100.0mg/L和80.0 mg/L。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适合红小豆种子萌发,其最佳质量浓度为400.0 mg/L。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绿豆种子萌发,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对红小豆种子萌发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寻找一种对葡萄霜霉病速效、持效、价廉的复配制剂,解决抗性霜霉病的防治问题,并且帮助农户降低用药成本,进行了70%嘧菌.锰锌WP防治葡萄霜霉病大面积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667 m2用水量45 kg情况下,施用70%嘧菌.锰锌WP 1125 g/hm2对葡萄霜霉病最佳防效达到76.36%,略优于250 g/L吡唑醚菌酯EC 360 mL/hm2的最佳防效,显著优于25%嘧菌酯SC 450 mL/hm2和50%烯酰吗啉WP 900 g/hm2的最佳防效。70%嘧菌·锰锌WP可以从多方面基本满足农户和市场的需求,是个值得大力推广的复配产品。  相似文献   

12.
《山东农药信息》2004,(10):15-17
丙酯草醚、申嗪霉素、呋喃虫酰肼、硫肟醚菊酯、烯肟菌胺、单嘧磺酯和双甲胺草磷7个新化合物可进行产业化开发,甲硫嘧磺隆等8个创新化合物取得阶段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甘蓝和土壤中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残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是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的混合杀菌制剂,为建立该药剂在甘蓝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采用丙酮和水混合溶剂提取、二氯甲烷液液分配、中性氧化铝柱净化,GC-μECD检测。[结果]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最小检出量分别为2.0×10-11、1.0×10-11 g,实际土壤、植株添加的最低检测质量分数均为0.005 mg/kg。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的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05、0.50 mg/kg和0.1、1.0、5.0 mg/kg,在土壤和植株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4.8%~104.4%,96.6%~100.8%和102.0%~108.6%、96.2%~106.6%,变异系数分别为1.74%~3.67%、3.32%~3.87%和1.54%~2.78%、3.48%~3.84%。[结论]方法具有简便、准确的特点,适合甘蓝及土壤中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黄瓜中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利用丙酮和二氯甲烷提取黄瓜样品中的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经氧化铝柱纯化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分析,分别绘制2种目标物的标准曲线。[结果]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在黄瓜中的最低检出限均为6.0μg/kg,方法平均回收率为83.0%~98.8%,RSD为0.9%~5.2%。[结论]建立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可以用于同时定性、定量分析黄瓜中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混剂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15.
4种Strobilurin类杀菌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志念  王力钟  张弘  张宗俭  祁之秋 《农药》2004,43(8):370-371,357
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室条件下,嘧菌酯、醚菌酯、烯肟菌酯和烯肟菌胺4种strobilurin类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均具有很好的保护活性,其中烯肟菌胺和醚菌酯的活性更为突出。4种杀菌剂的治疗活性也很好.烯肟菌胺对该病害4d的治疗活性明显优于其他药剂。在小麦上,嘧菌酯的叶表渗透性和向叶尖移动能力较为明显。烯肟菌胺和醚菌酯具有较长的持效期,大于2周。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在黄瓜上使用的安全性,对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吡唑醚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4~4.2 d、8.5~11.8 d,烯酰吗啉在黄瓜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5~4.7 d、17.7~33.6 d。黄瓜和土壤中吡唑醚菌酯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06~0.333 mg/kg、0.066~2.237 mg/kg,烯酰吗啉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06~0.632 mg/kg、0.108~4.866 mg/kg。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药剂驯化和紫外诱导2种方法诱导J1、H1、DL1和DL2稻瘟病菌菌株对烯肟菌胺的抗性,并测定其对烯肟菌胺与嘧菌酯、稻瘟灵的交互抗药性.结果经药剂驯化的J1、H1、DL1和DL2菌株均对烯肟菌胺产生了中等抗药性;经紫外诱导DL1和DL2菌株对烯肟菌胺产生了中等抗性,J1和H1未产生抗性仍为敏感菌株;经测定稻瘟病菌对烯肟菌胺与嘧菌酯、稻瘟灵的交互抗药性表明烯肟菌胺与嘧菌酯具有交互抗药性,与稻瘟灵无交互抗药性.  相似文献   

18.
《农药》2021,(8)
[目的]拟建立一种快速高效测定大米中甲氧虫酰肼、茚虫威、嘧菌酯、戊唑醇和仲丁灵残留量的方法。[方法]大米粉经过乙腈提取、盐析分层过滤、C18和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后,采用C18液相色谱柱分离,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测定。[结果]大米样品中甲氧虫酰肼的回收率为85%~91%,相对标准偏差为1.6%~3.7%;茚虫威的回收率为81%~87%,相对标准偏差为1.3%~2.6%;嘧菌酯的回收率为81%~92%,相对标准偏差为1.4%~3.7%;戊唑醇的回收率为87%~94%,相对标准偏差为1.5%~2.8%;仲丁灵的回收率为77%~88%,相对标准偏差为1.3%~3.1%,正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作物中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在0.005~0.2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完全能够满足大米中甲氧虫酰肼、茚虫威、嘧菌酯、戊唑醇和仲丁灵残留量的日常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19.
6种杀菌剂防治草莓灰霉病的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啶酰菌胺、唑醚·氟酰胺、嘧菌环胺、啶氧菌酯、腐霉利、嘧霉胺6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草莓的安全性,为药剂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试验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要求,进行了防治草莓灰霉病的田间试验,比较不同药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啶酰菌胺、唑醚·氟酰胺、嘧菌环胺、啶氧菌酯4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达90%,腐霉利、嘧霉胺防治效果为74%~78%。啶酰菌胺、唑醚·氟酰胺、嘧菌环胺、啶氧菌酯4种杀菌剂防效优良,差异不显著。腐霉利、嘧霉胺防治效果较好,但防效不及上述4种杀菌剂。  相似文献   

20.
开发7%吡虫啉·咯菌腈·嘧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的配方。采用湿法研磨工艺筛选适宜的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pH调节剂、成膜剂等助剂种类及其用量,确定了7%吡虫啉·咯菌腈·嘧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优选配方:吡虫啉6%(折百)、咯菌腈0.2%(折百)、嘧菌酯0.8%(折百),润湿分散剂烷基醇聚氧乙烯醚W-600 1%、乙氧基多聚芳基酚醚磷酸酯铵盐SC 2%、多聚芳基醚硫酸酯FD 3%,防冻剂乙二醇5%,pH调节剂柠檬酸0.2%,成膜剂KMM-01 3%,警戒色R2002SS 15%,消泡剂630 0.5%,防腐剂卡松0.2%,增稠剂黄原胶0.2%、硅酸镁铝2%,珠光粉161 8%,抗划痕蜡乳液SC-09 5%,去离子水补足至100%。该制剂配方悬浮性优,储存稳定性好,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种子处理悬浮剂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