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开放空间是小学校园建筑中孩子们活动交流的最重要的公共空间。该文从开放空间的概念入手,分析开放空间的特征以及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意义,进而探索开放空间的设计手法,并对小学建筑内底层架空空间、走廊、门厅、活动平台等开放空间进行简单分析,探讨在当代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创造出一个从室内到室外的多层次开放空间,适应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空间,促进他们的学习和人格的全面发展,让小学生在轻松舒适的空间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马俊  贾晓明 《浙江建筑》2012,29(12):1-4
在现代教育强调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环境下,小学校园的建筑空间设计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校园建筑设计往往关注于课堂教室空间的设计,却忽略了非课堂的教学空间在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自由开放和复合功能的非课堂教学空间对塑造小学生的健康身心和推动小学的素质教育有着很大的帮助。今从非课堂教学空间的概念入手,分析非课堂教学空间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总结出非课堂教学空间功能与形式的特点,进而探索了非课堂教学空间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介绍了位于丁家庄二期保障房片区的A14小学设计。该设计打破传统的校园空间模式,探索了一种围绕活动空间的教育建筑空间新模式。二层活动平台、丰富的空间层次与自由的流线共同组成了A14小学绝佳的学习生活环境;冷暖对比的色彩、简洁利落的造型语言则树立了其作为公共建筑的积极形象。  相似文献   

4.
开放教育理念是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1]。新时期下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的转变将最终影响校园建筑的空间形式,如何设计适应开放教育理念的校园空间是当下值得思考的问题。该文通过当阳市玉阳中学规划设计实践案例,探讨了中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思路,并对校园空间模式及形态进行了解读,体现了开放的教育理念,以期为今后中学校园的建设起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建设由增量时代逐渐向存量时代转变,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成为城市更新工作重点,建筑现象学可为其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引。文章结合建筑现象学中的场所理论和空间知觉理论,以营造具有归属感、认同感和秩序感的空间情境为更新目标,以空间行为模式为导向,从室内功能空间、交通空间、公共活动场地、绿化景观空间等方面提出相关改造策略,为实现开放共享、互动创新的住区改造及城市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建筑设计更加注重使用空间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以通用化,模块化,标准化为特征的建筑单元设计取代传统的单一教学单元设计,创造开放性的交互式教学空间,成为学校教育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4)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长期以来侧重于集中思维教育,学生大都是按照常规性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这造成了学生思维模式单一、僵化。新课程理念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带来了教育理念的转变,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逐渐成为小学教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笔者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刘怡 《华中建筑》2001,19(5):55-57
该文首先从发展的角度提出,建筑空间的开放化是建筑空间演化的必然趋势,然后,结合对于建筑空间开放设计的一些已有理论和自己的认识,提出建筑空间应对人、社会、自然开放,从而实现建筑空间对物质、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多层面开放,形成建筑空间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平衡系统,通过层次设计方法实现秩序和变化,达到高效益。最后,结合我参与设计的两个项目说明对这一理论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要通过辽东湾文化区建筑与外部开放空间的设计过程,探讨集群设计情况下建筑与环境,整体与局部的交互关联方式。从设计时序过程和空间层级递进入手,提出宏观层面格局秩序下的整体介入方式、中观层面联系秩序下的群落锚固方式以及微观层面衔接秩序下的区域协同方式;把建筑集群与环境、聚落与场所、建筑单体与外部空间有机整合为共生的整体,为未来大尺度建筑集群与城市公共空间塑造提供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安恩·雅各布森是丹麦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他在1956年设计完成Munkegaard小学,创造了亲近自然的教育空间。2000年,丹麦对教育空间模式的需求发生了转变,为了使Munkegaard小学继续发挥良好的作用,Dorte Mandrup事务所对其开展了改造更新设计。通过对Munkegaard小学的实地走访与资料收集,深入了解Munkegaard小学的初始设计与更新过程,从而对丹麦教育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历史建筑更新方式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这对我国教育建筑设计与历史建筑更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华青 《华中建筑》2020,38(2):20-24
CEPT大学建筑学院是印度建筑师B·V·多西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并设计的教育设施。建筑受柯布、康等现代主义大师影响而采取理性之"形";然其空间之"质"为颠覆传统教育模式的闲逛诗意,呈现为一系列可让人"随心所欲地在任何地方上课和学习"的多义开放空间;这种空间多义性,源于印度地域建筑中台、阶、廊等开放空间原型的诗意之"魂"。论文从"空间-主体"建构的视角,揭示了多义开放空间与闲逛诗意的关联,为当代建筑教育空间及范式的设计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2.
孙延莉  包莹 《华中建筑》2023,(4):99-103
深圳市高密度小学开放空间在复杂内外环境的双重驱动下,呈现出区别于传统校园空间制式的创新形态。该文通过对典型高密度小学梅丽小学和南方某传统低密度小学开放空间内开放活动行为的现状调研及对比分析,指出高密度小学开放空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导向联系与之相关联的空间要素,提出相应的优化设计方法,即关键层集中、多层次连续、多维度开放、主题性多元。  相似文献   

13.
《华中建筑》2021,39(10)
由于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建设用地紧张等因素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空间集约化设计概念的出现为小学校园的空间设计带来了新契机,在各类建筑实践中逐渐被推广运用。该文通过对空间特征、功能整合等方面的建筑类型学相关研究与设计实践的分析,剖析了小学建筑设计过程中运用理性思维模式实现空间集约化设计,并在永安堂小学建筑设计的基础上,总结了相关设计策略,为类似新型教学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工业建筑的人性化设计是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物为中心的设计。通过对以物为中心设计理念不足的分析,研究了工业建筑人性化设计的策略要注意几点:一是要把对人的关注放在首位;二是在工业建筑中要注意多样性合理的功能空间布置,为人们提供多样性而不是单一的生产空间;三是工业建筑设计要从闭塞走向开放,成为一种开放的、可亲近的人性化的空间;四是工业建筑的人性化设计要体现在细节之中。  相似文献   

15.
小学建筑作为学生的生活学习场所,其形成后的建筑空间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儿童的游戏行为,人性化游戏空间的设计不仅仅可以促进儿童的游戏发生与发展过程,同时也有可能决定了游戏类型,继而影响儿童的成长。所以小学建筑设计中室外游戏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必将成为设计师日益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北京宝星国际小学及幼儿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星国际社区是宝星国际小学及幼儿园的"场"设计依托这个"场",去探求建筑的形态及空间。在设计中强调和谐与对话的理念:强调"场"中教育建筑与住宅社区的对话;强调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的对话。并在建筑组合中营造积极共融的空间,通过对建筑空间及形态的营造为儿童及少年从小培养一种与环境和谐、与人和谐的育人理念。  相似文献   

17.
基于设计理论,结合临汾市黑马艺术双语小学实际项目设计过程,对现代小学建筑的布局、功能、造型、室内、景观的创作意图进行了系统阐述,通过建筑的符号和手法,为孩子们创造了趣味空间。  相似文献   

18.
杨兆华 《城市建筑》2009,(3):115-11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对孩子创造性的培养.我认为建筑师首先能做到的就是营造个自由、开放的生活空间。 将学校设计成孩子眼中真正的乐园是大连市风景小学项目的设计重点.如何利用有限的地形条件创造出丰富的空间体验通过建筑空间促成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创造出趣味性和游戏性空间都是设计过程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现代开放的教育理念更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但同时也对教育建筑空间的设计和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放教育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作能力,要求教育建筑加强交往空间的核心地位,使学习扩展到教育建筑的每个场景中。本文通过对教育建筑空间的分析,总结教育建筑开放空间的形式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20.
赵健彬  刘翔未 《山西建筑》2007,33(17):23-24
从界面的角度简要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内部空间秩序、外部空间形象、建筑环境,以提供空间设计柔性发展的思路,为当今可持续的城市、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