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比较了两种化学方法--铁粉法和甲醛法在石墨粉表面镀铜的工艺.结果表明:铁粉法使用混合表面活性剂对石墨粉预处理,40~60 ℃搅拌下缓慢加入镀液,在pH为1.5~2.0下镀覆15~20 min,50 ℃干燥可以制备出含铜25%~75%、镀覆效果好的镀铜石墨粉;甲醛法要求对石墨粉敏化、活化、工艺复杂、成本高、副反应产物具有毒性,且铜含量较低的试样镀覆效果不如铁粉法制备的试样.铁粉法镀覆效果好、工艺简单、无毒,列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天然鳞片石墨粉的化学镀铜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天然鳞片石墨镀铜效果,首先对天然鳞片石墨粉进行预处理,然后在其表面进行化学镀铜;研究了镀液温度、主盐浓度、还原剂加入量及装载量等因素对化学镀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最后对镀铜石墨粉进行钝化;对镀铜石墨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化学镀铜工艺参数为镀液温度50.0℃,镀液中硫酸铜质量浓度20.0 g·L~(-1),甲醛加入量25.0mL·L~(-1),装载量为5.0~6.0 g·L~(-1);在此条件下,镀液稳定性好,且镀速较快,能够在石墨表面较为完整地镀覆一层金属铜,得到的镀铜石墨粉色泽光亮;苯并三氮唑(BTA)酒精溶液的钝化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防止新生铜的氧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铸技术(氨基磺酸镍电铸液)成功制备了SiC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用Leica Qwin图形分析软件和显微硬度计分析了电铸工艺参数对SiC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中SiC颗粒含量以及SiC含量对该复合材料显微硬度的影响;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截面形貌和SiC分布.结果表明:在SiC加入量50 g·L-1、电流密度3 A·dm-2和磁力搅拌强度1.5次/min条件下,复合材料中SiC颗粒体积分数达到最高值27%,其显微硬度值也最高,为710 HV.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碳纤维表面预处理和化学镀铜工艺,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碳纤维镀铜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制备的镀铜碳纤维进行SEM和XRD微观表征.在镀铜碳纤维中加入PTFE制备固体润滑复合材料,并进行摩擦磨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有C= =O及C-O-C等极性基团,能与铜产生较好的机械结合力;经过解胶、还原等表面处理后,碳纤维表面形成凹槽和微孔,便于化学镀时铜附着在其表面;化学镀后铜与碳纤维结合紧密,碳纤维表面镀层光亮、均匀致密、具有较好的结合力;采用化学镀原料配比CuSO4·5H2O 15 g/L,EDTA 25 g/L,NaOH 16 g/L制得的镀铜碳纤维,其镀铜量居中,加入PTFE所制得的固体润滑材料摩擦因数和磨损量较低,且摩擦因数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对钢铁局部表面防渗碳镀铜是几十年来行之效的工艺方法,在航空工业、汽车工业、农业机械工业等(齿轮、液压件)应用较广泛。生产实践表明,传统的防渗碳镀铜工艺可作如下改进:控制镀层厚度、无氰镀铜、双极性镀铜,改进的效果均较好。控制镀层厚度防渗碳镀铜主要起着把基体表面与热渗介质隔离的作用,保护层应具有良好的致密性,耐热性,化学稳定性及与基体良好的结合力,特别要有一定的厚度。一般镀铜厚度视渗碳层深度而定。但铜层厚度越厚,电镀时间越长,因工件形状和电镀过程中电流密度分布不均等因素,结果使工件的尺寸精度和几何精度大大降低,成为防渗碳镀铜的难题之一。通过生产验证,10微米氰化镀铜层可以达到防渗碳的目的,为了可靠起见,控制防渗碳镀铜厚度为15~20微米。由于镀铜厚度的减薄,可提高生产效率50%以上,降低电镀材料消耗和节约水、电、气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泳-电沉积技术制备了纳米Al2O3增强镍基复合镀层,并采用扫描电镜及其附带能谱仪分析了镀层中纳米颗粒的分布状态,运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电泳液中纳米颗粒含量、电泳沉积电压、电泳沉积时间以及电沉积阴极电流密度等工艺参数对复合镀层中纳米颗粒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泳液中纳米颗粒含量及电沉积阴极电流密度是影响镀层中纳米颗粒分布均匀性的主要因素,而电泳沉积电压和电泳沉积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在电泳液中A12O3纳米颗粒含量为8 g·L-1、电沉积阴极电流密度为0.5 A·dm-2时,可制得纳米颗粒均匀分布的纳米复合镀层.  相似文献   

7.
用电沉积方法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纯镍镀层和纳米SiC/Ni复合镀层,考察了电镀时间、SiC质量浓度、电流密度和镀液温度对复合镀层中纳米SiC含量的影响,表征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和SiC纳米颗粒的尺寸;最后研究了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镀层中纳米SiC的含量随着电镀时间延长、电流密度增大、镀液温度升高以及SiC质量浓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且最佳工艺参数为电镀时间30min,SiC质量浓度20g·L-1,电流密度2A·dm-2,镀液温度60℃,镀液pH4.5,搅拌速度300r·min-1;与纯镍镀层相比,纳米SiC/Ni复合镀层的晶粒更细小,组织更致密,具有更好的摩擦磨损性能,摩擦因数降低了7%以上,磨损率降低了50%。  相似文献   

8.
催化动力学法测定高纯碳酸锂中的痕量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高纯碳酸锂中痕量铜的催化动力学法测定,利用氯酸钾氧化盐酸苯肼继而与变色酸偶合产生红色偶氮染料的指示反应。该法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可达1.65×106L·mol-1·cm-1,线性范围为0~0.5μg/25ml铜,符合比耳定律。碳酸锂中铜的测定结果与萃取──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相吻合,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5~105%.  相似文献   

9.
采用射流电铸快速成型方法制备了纳米晶铜铸层,并用SEM、XRD等方法对纳米晶铜铸层表面形貌、微观组织结构以及晶粒大小进行了分析,对纳米晶铜铸层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电铸电流密度为300 A·dm-2时,制备的纳米晶铜平均晶粒尺寸为47.4 nm,纳米晶铜铸层的抗拉强度为470 MPa,伸长率为14%,抗拉强度是粗晶铜的3.6倍.  相似文献   

10.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紫杉醇含量的LC-MS/MS方法。取正常人血浆300μL,加入50ng/mL多西他赛溶液100μL,再加入1.2mL无水乙醚涡旋震荡提取2min后,离心(12000转,15min),取上清液吹干,然后用80%乙腈300μL溶解,取10μL进行LC-MS/MS测定。LC条件:采用ASB C_(18)柱(2.1×50mm,5μm),流动相:乙腈-4mmol/L醋酸铵(80:20,V/V),流速为0.3mL/min。质谱条件:ESI电离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方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876.5→m/z 308.1(紫杉醇)和m/z 830.6→m/z 549.2(内标,多西他赛)。该方法紫杉醇的线性范围为0.2~1000ng/mL,最低检测限为0.2ng/mL。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该药物的含量测定,同时也可为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前言化学镀镍磷合金以其独具的优良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化学镀镍磷合金,一般是在钢或铁基体上施镀效果较好,结合力最佳。为了扩大化学镀镍磷合金的应用领域,我们对铜、铜合金化学镀镍磷合金工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经反复试验证明,此工艺是稳定的。众所周知,铜是不能催化诱发次亚磷酸盐化学镀镍的金属,所以铜和铜合金基体上镀镍磷合金的应用较少。有应用者是将工件与活性金属接触进行电化学诱发或用强还原剂如二甲基氨基甲硼烷处理表面。这些方法虽不改变镀层的性能,但基体与镀层的结合力不理想。为了改变这一弱点,我们在铜、铜合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电解池组的阴阳两极采用大型铜母排组合焊接的制作施工技术,并对施工制作过程中铜材变形与温度等有关特性参数的控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刘贤忠 《压力容器》2004,21(2):37-40
简述了铜及铜合金浮动盘管的设计和应用 ,详尽地介绍了铜及铜合金浮动盘管的制造工艺和主要工装的设计要点 ,对生产浮动盘管换热器的厂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紫铜板的焊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较厚铜板的焊接难点和易出现的焊接缺陷,提出采用钨极氩弧焊加焊剂的方法焊接铜板,解决了焊接中出现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correlating frictional behavior with in situ voltammetry for a unidirectional sliding contact between a hemispherical tipped alumina probe and a flat rotating copper counterface (maximum Hertzian contact pressure of 68 MPa and sliding speed of 10 mm/s). The contact was immersed in an aqueous 0.1 M Na2CO3 solution (pH ∼11) where the copper counterface acted as the working electrode in a potentiostat controlled three-electrode cell; a coiled Pt wire was used as the counter electrode and a saturated calomel electrode (SCE) as the reference. Clear and reproducible trends were found between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published data suggesting the onset of particular redox reactions, graphically presented in a frictional voltammetry plot. At anodic potentials primarily associat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copper(I) oxide (Cu2O) (V vs SCE ∼−0.25), the measured friction coefficient was in the range μ ∼0.4–0.5. At cathodic potentials primarily associat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CuO, Cu(OH)2, and CuCO3 (V vs SCE ∼−0.10),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transitions to the range μ ∼0.7–1.0. At sustained cathodic potentials associated with reduction of the native copper oxide, Cu2O, (V vs SCE ∼−0.65),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is observed to fluctuate between μ ∼0.2 and 0.5, arguably a result of exposure of bare copper due to non-uniform reduction (fractional coverage) of Cu2O.  相似文献   

16.
上进液式铜箔一体机设备是一种新型的铜箔生产设备,主要包括阴极辊、阳极槽、电解液输送装置、电解液回流接收装置等,它与传统的铜箔生产设备不同之处在于,将传统设备的“下进液式”电解液由下而上的流动,改为“上进液式”电解液由上而下的流动,并在电解液流入端口设有流量调节装置,从而提高了电解液的流动速度和平稳性,也使铜箔的均厚得到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用传统加工工艺方法加工某零件小孔失败的原因,详细介绍了自行设计的铰刀结构参数和新的工艺方法,可使废品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8.
魏栋 《机械工程师》2010,(12):140-141
主要介绍了使用手动珩磨加工铜合金衬套内孔的工艺方法,以及珩磨油石的选用和加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铜合金中钴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亚硝基R盐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合金中钴的分析方法,并验证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了Al-Fe-Mn铜合金材料的特点和防止合金氧化吸气而采用的先进熔炼工艺;介绍了一种在砂型铸造中,可获得优质铸件的浇注系统,同时比较了不同浇注系统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