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以地基加固为核心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设计时,主要应用单一的降水预压法,导致处理后的软土地基沉降量依旧较高。因此,在河道堤防施工过程中,设计考虑地形影响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选定某河道的堤防施工工程作为研究对象,该软土地基施工区段属于冲积、冲洪积相和海陆相交地形,无法直接充当堤基持力层,需要展开地基加固处理。采用回填工艺完成砂垫层铺设,完成对地形影响下的软土地基表层处理。再打造多个泥浆搅拌桩,组成泥浆搅拌墙,将地基施工区域与周边水源进行隔离。在目标区域合理布设井点,安装降水预压装置,进行软土地基的降水预压处理。再结合强夯法,对降水预压处理后的软土地基进一步加固。监测结果表明,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阶段总沉降量为0.49m,运营阶段测试沉降量为0.92m,均满足河道堤防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2.
东张务防洪闸工程位于软弱地基上,所以采用粉喷桩对地基进行处理。为了检验粉喷桩处理地基的实用性,对该工程进行了多年的沉降观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处理软弱地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三峡工程风化砂土回填地基是三峡前期准备工程中场地平整和开挖弃料堆积形成的,一般未经处理,结构松散,承载力低,难以满足一般物或场地的地基要求。根据三同伴工程风化砂土回填地基特性,并结合20000m^3水池风化砂土地回填地基强夯处理实践,简述强夯处理土回填风化砂土地基的方法,分析强夯法处理回填风化砂土地基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地基处理新技术据建设部提供的信息,我国在“九五”期间,将大力发展地下空间利用和地基处理新技术。在地基处理和地下工程中,将努力推广强夯法加固地基技术,灌注桩,桩墙合一,真空预任加固饱和软土地基技术,预应力土层杆技术,以及PDA桩基检测技术,锤击贯入试桩...  相似文献   

5.
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作为土木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始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各种地基处理技术已较为成熟,但同时也种类繁多而效果各异。寻求方便合理、实用普遍的地基处理方法,对提高经济效益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结合我地区某高层建筑工程的地基勘察和施工处理案例,对处理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强夯法作为地基处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有广泛的用途,其加固效果也已得到了认同,本工程从碎石回填地基处理的角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从而证明在合理选取有关参数的前提下,强夯法同样适用于碎石回填地基。  相似文献   

7.
机场场道工程的地基处理,应根据每个工程的地基条件、处理要求、工程费用以及材料、机具来源等方面综合考虑,以确定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搅拌桩是采用深层搅拌机械在软土地基中强制拌和水泥、石灰等固化剂,使软土硬结形成的加固体。加固体与天然地基形成复合地基,共同承担建筑物的荷栽,以提高原地基的承栽力。深层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具有施工速度快、造价低廉等优点,因此在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以洞庭湖区某排水涵闸的软基处理为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西北水电》2006,(4):106-106
利用振冲器的强力振动和高压水冲加固土体的方法叫振冲法。该法是国内应用较普遍和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各类可液化土的加密和抗液化处理,以及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人工填土、湿陷性土等地基的加固处理。采用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可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建(构)筑物地基沉降量、提高土石坝(堤)体及地基的稳定性、消除地基液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高速铁路建设中路基处理非常关键,本文通过郑西客运专线ZXZQ06标段新临潼车站地基处理实例,讲述了地基处理方案和方法,所总结出的一套强夯施工流程和工艺,可满足高速铁路地基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软弱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高速公路、中小型桥梁及民用建筑的具体情况,对软弱地基处理措施进行阐述,分别介绍了浅层性软弱地基和深层性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通过采用软基处理方法。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2.
《西北水电》2007,(1):90-90
利用振冲器的强力振动和高压水冲加固土体的方法叫振冲法。该法是国内应用较普遍和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各类可液化土的加密和抗液化处理,以及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人工填土、湿陷性土等地基的加固处理。采用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可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建(构)筑物地基沉降量、提高土石坝(堤)体及地基的稳定性、消除地基液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北京某水工构筑物地基加固工程,首次采用柱锤冲扩桩+CFG桩二元桩联合处理深厚垃圾杂填土地基。结合此项目,分析了二元桩处置深厚垃圾杂填土地基的作用机理,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深厚垃圾杂填土地基的二元桩处置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只采用CFG桩地基处理方法的对比,总结了柱锤冲扩桩+CFG桩二元桩地基处理方法在深厚杂填土地基中的优势。结果表明:采用二元桩地基处理方法不仅减小了总体的地基以及桩基础沉降值,还减小了的不均匀沉降;同时减小了桩轴力值以及最大弯矩值,并能充分发挥各桩的作用,从而使荷载分配更为均匀。  相似文献   

1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涉及内容众多,不良地基处理技术是施工单位关注的重点。首先对传统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常用地基处理方法与技术措施,并基于水利水电工程荷载条件和软土层覆盖层地质特点,将传统强夯法和动力固结排水法进行融合,提出一种新的强夯置换法进行不同软土地基覆盖层厚度的软土地基加固方案。通过实验分析对比表明:采用强夯置换法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表层回填土的强度,同时对于深层黏土的加固作用也非常显著,采用该方式为水利工程建设中大范围地基处理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大面积深厚层软土地基上,修建低层(四层以下)楼房,为了满足地基承载力及沉降的要求,采用了碎石桩处理,形成复合地基。通过载荷试验及沉降观测等成果分析,处理后的地基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码头陆域堆场地基加固处理方案,以长江中下游右岸某大型散货码头堆场地基加固处理为研究对象,根据工程区域地质条件、地坑皮带机廊道基础荷载、堆场承载力,以及地基处理沉降和位移的要求,参照《水运工程地基设计规范》(JTS147—2017),结合不同桩型特点,两条地坑皮带机廊道之间的散货堆料区(A区)的地基处理采用PHC管桩法与CFG桩法进行比选,其他散货堆料区(B区)地基处理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法与碎石桩法进行比选。运用GEO5-岩土工程有限元软件,计算上述4种地基处理不同组合方案下不同运行工况条件(满载、偏载)的地基变形量(沉降量和水平位移),综合考虑工程经济性和施工工期等,确定A区的地基采用CFG桩、其他散货堆料区域地基采用碎石桩。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这一组合方案进行地基处理后,A区地基沉降<100 mm、水平位移<10 mm,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要求;B区最大地基沉降为458.6 mm,地基最大水平位移为102.6 mm,满足《港口道路与堆场设计规范》(JTS 168—2017)要求。研究成果可为优化大型散货码头陆域堆场地基处理设计方案提...  相似文献   

17.
大洼三角洲平原水库其坝基跨越大小潮沟57处,这些潮沟沟底基础大部分由亚粘土和轻亚粘土组成。软基处理经试验及分析论证,拟定采用土工织物处理方案。经过几年的观测分析认为,采用土工织物处理平原水库软土地基是成功的。它具有限制地基侧向变形或调整地基不均匀变形的作用,加速地基的排水固结,但不能减少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相似文献   

18.
振冲碎石桩处理砂土液化地基,通过挤密增加土体密实度以及依靠桩体的排水减压和桩体减震共同作用来减轻或消除砂土液化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地基沉降,取得较好效果:对振冲碎石桩处理砂土液化形成复合地基的工程设计及其应用作了分析,得出在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中要突出提高地基承载力、抗液化能力和减小沉降为主的设计思路。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处理砂土液化地基更为经济合理,便于施工。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矶河口排区排涝站工程分为长江排涝站和矶河口排涝站,两座泵站厂房均建于淤泥质软土地基上,软土地基上工程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地基处理问题。主要介绍了针对两座泵站厂房不同地质情况和受力情况等,设计采用粉喷桩和换土等不同地基处理措施。为其他类似工程的地基处理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临清立交穿卫枢纽由穿左、右堤涵闸、主槽倒虹吸和渠道等四大部分组成。穿堤涵闸地基土层层次多,压缩性大,标贯击数低,地基处理难度较大。针对此特点对穿堤涵闸的地基处理设计和施工参数作了介绍。实践证明,地基处理方案满足建筑物运行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