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每当国内外宾客来到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传统版画“木版水印”工作室──“紫竹斋”参观时,都会被厅堂上陈列的“木版水印”复制品──潘天寿先生的《雁荡山花》及其它陈列品所吸引(题图)。这几张由我国传统“木版水印”技艺印制的作品,其苍劲笔力、淋漓墨色,常使人误认为是原作。由于这些复制印刷品采用了与原作完全相同的宣纸,并施印以与原作同类的墨料和颜料,其间挑剔不出现代印刷制版四色加网套色等技术的痕迹,也解析不出现代高分子化学研制出的油墨色泽,故常使人真假难辨,我国传统版画“木版水印”的精湛技艺正在于此。“木版水…  相似文献   

2.
正为庆祝荣宝斋木版水印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周年,更好推介和发扬这项技艺的影响力,2016年6月30日至7月10日在荣宝斋木版水印工艺坊举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水印作品展》,届时将遴选不同时期木版水印制作精品展出,并举办讲座等系列活动。"木版水印",是"古代雕印版画印刷术"的继承和发展。古代彩色版画印刷,史称"饾版拱花术"。"木版水印"这一名称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荣宝斋根据这门技艺的生产方法和用料特点而创造  相似文献   

3.
陈健 《丝绸技术》1995,3(2):45-47
本文将中国古代画花技艺与现代手绘技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丝绸手绘技术应在现代工艺和传统技艺两方面深化挖掘,并提出一些具体拓展工艺。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中国古代画花技艺与现代手绘技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丝绸手绘技术应在现代工艺和传统技艺两方面深化挖掘,并提出一些具体拓展工艺。  相似文献   

5.
每当国内外宾客来到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传统版画“木版水印”工作室——“紫竹斋”参观时,都会被厅堂上陈列的“木版水印”复制品——潘天寿先生的《雁荡山花》及其它陈列品所吸引(题图)。这几张由我国传统“木版水印”技艺印制的作品,其苍劲笔力、淋漓墨色,常使人误认为是原作。由于这些复制印刷品采用了与原作完全相同的宣纸,并施印以与原作同类的墨料和颜料,其间挑剔不出现代印刷制版四色加网套色等技术的痕迹,也解析不出现代高分子化学研制出的油墨色泽,故常使人真假难辨,我国传统版画“木版水印”的精湛技艺正在于此。 “木版水印”技术发源于中国,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二项——印刷术和造纸术就与它有关联。隋、唐时,单色的木刻画已很盛行,其中一幅刻有唐咸通九年(868年)四月十五日制的《金刚经》扉页图,被收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中,为世人公认为是现存世上最早、最精美的木版画。宋、元、明、清历代,对木版画印刷技艺都有推进,明代时多彩套色木版印,在那时称为“版”,也日臻成熟,当时出版的《十竹斋书画谱》彩色套印木版画画册是其佼佼者。近代,我国相继有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苏州“桃花坞”等画社成立,他们除了经营文房四宝和书画艺术品之外,还组织艺人制作并出售“木版水印”艺术品。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紫竹斋”是我国高等学府中唯一以科研、教学为宗旨而设立的工作室,它在吸纳、传承、弘扬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以及拓展该领域学术含量方面责无旁贷。 由于笔者在学习、工作场所上的便利性,有更多的机会从丝网印刷的视角去探研“木版水印”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并从中得到启迪和借鉴。为了向关注这一课题的网印界同仁们介绍得明白,本文还得先从“木版水印”的概况说起。  相似文献   

6.
正在挖掘宣纸传统古法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开发超长耐久性的古法技艺宣纸,简称"古艺宣"。古艺宣生产继承了传统造纸中的浸渍及石灰蒸煮、天然漂白、碓舂打工艺。上市后创造出超过普通宣纸的几倍价格。1项目开发背景宣纸在中国文明史中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对我国的书画创作和书画新技法的产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在长达10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其生产工艺大部分遵循传统手工技艺、须经过十八道工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传统服饰技艺中的刺绣为研究对象,围绕刺绣工艺在现代服饰中的传承与革新展开分析,旨在助力刺绣在现代服饰设计中传承与创新。以刺绣的传统技艺与特征为出发点,重点归纳梳理了刺绣的纹样革新、材料革新、工艺革新3方面内容,解析了刺绣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材质应用、工艺应用等创新表现。研究表明,传统刺绣工艺为现代服饰设计拓展出新的发展方向,其特征与艺术价值对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刺绣技艺传承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丝网版画现状与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滨 《丝网印刷》2005,(8):38-39
中国的版画是嫁接西方的创作版画于本土的传统和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版画创作形态经历了80年代西方现代艺术浪潮的冲击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中国的丝网版画正是在80年代初这种特殊历史情境中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具有较强的当代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9.
版画是美术门类的其中一种,是一种视觉艺术。版画从广义的来说可以包括在印刷工业之前所印刷的印刷品的版画印制性质。当代版画的概念主要是指由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品,由制版和印刷创造。版画的历史由来已久,相对于雕塑,国画,油画,中国版画反映了独立的民族意识和成熟度。但是在多元化与现代文化共存的背景下,版画的发展现在必须体现在当代艺术发展的广阔环境中。版画的创作在技法纯熟的前提下还要体现时代性与民族性,要参与当代,表现当代性,充分体现所处时代、社会、文化的思考,创作出具有精神内涵,文化力量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林苗 《造纸信息》2023,(6):147-149
摘要:“求新颖”“求独特”的艺术思维始终贯穿在中国的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现在艺术家不仅对版画创作方式有了新的研究与发现,也更关注于中国传统版画的研究与探讨。文章以中国传统木刻中的线条为主题,通过对线条架构的个性化表达与运用进行研究,论述在版画创作中,线条在画面中架构的意境所体现出线条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边角余料的外观进行创意设计后,运用特殊的工艺技法将其恰当地运用于现代服饰设计中,为利用边角料、展示传统与现代技艺、设计个性化服装提供了优质的装饰材料,同时也为服装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以漆艺的材料与工艺两方面为重点,深入研究漆艺创作中的材料特性与工艺技法,阐明了材料的多样性,从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入手分析了不同材料的特点。研究了不同工艺的主要手法、用途及艺术效果,提出了材料与工艺在漆艺创作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分析传统漆艺工艺在现代家具应用中的不足。最后总结出结合现代工艺,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漆艺在现代家具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孙萌 《纺织报告》2020,(2):90-91,103
荆门竹编技艺世代相传,源远流长,主要核心区域是沙洋,沙洋位于楚国国都郢的中心地带。竹编工艺不仅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传统编织技艺,而且在汉文化和长江文化的冲击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章以传统竹编工艺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荆沙地区竹编的编织技法及工艺展开分析,并结合现代居住空间的装饰需求,对应用范围的材料、形式、色彩等方面进行创新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珠宝工艺与技术,在中国的珠宝技艺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玉雕、花丝镶嵌、金箔等传统技艺,仍然在我国当代珠宝制作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中国传统技艺不仅仅被中国人重视,也同样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珠宝企业将中国传统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入国际市场,以中国风、中国传统文化为名,打入海外珠宝创作与设计领域,其市场效果各有不同。如何真正发挥中国传统技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在版画创作领域推广丝网印刷技术,分析了丝网印刷技术的优点,对版画创作技术中的丝网版画、黑白木刻、木刻套色、水印木刻、铜版版画、石刻版画等版画技术的技术参数进行了对比,得出丝网版画技术优势。讨论了丝网版画的制版种类,结合感光制版工艺,对丝网印刷技术的工艺流程进行了逐步分析,使丝网版画创作者掌握丝网印刷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下图为朵云轩木版水印《群仙祝寿图》朵云轩木版水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古代印刷术的"活化石"。经百余年的传承、拓展,朵云轩木版水印已成为融绘画、雕刻和印刷为一体的再创作艺术。用这一技艺复制的中国书  相似文献   

17.
滇西北传统木雕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以滇西北传统木雕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法,获得滇西北传统木雕技艺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寻求滇西北传统木雕的本质,从雕刻图案与题材、文化内涵、美学价值等方面研究其艺术特征内涵,从雕刻用材、雕刻技法与工艺、结构形式等方面分析其技术特征,从而全面归纳出滇西北传统木雕的技艺特征,为滇西北传统木雕技艺的保护与活态传承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优秀版画作品离不开创作者娴熟的技法,但光靠技法还不够,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也同样在创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今越来越多新材料、新技法被开发,越来越多的新兴版画艺术家在摸索更适应时代发展的创作方式.只有结合时代,转变思维,保留自身特色,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技能,开创新的技法,善于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展现作品的深层意义,传达创作情感.  相似文献   

19.
现代美术专业的大学生在高中期间所受的是应试教育,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创作训练远远落后。因此,丝网版画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技法容易,而所做的版画作品略显幼稚,缺乏画面的把握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明确课程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形式语言寓于不同的结构之中,展现不同的节奏和韵律。它作为木刻版画的载体,是一个由抽象与非抽象,有意识与无意识,必然因素与偶然因素分离构成的统一体。本文从画面关系及"笔墨"技法来看黑白木刻版画这门既古老又现代的艺术,学习版画的创作及历史发展,以亲身经历结合版画知识来研究认识木刻版画,发现版画不同的形式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