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四罗拉网格圈型紧密纺系统的优点,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四罗拉紧密纺精梳棉纱的4个关键工艺参数——集聚负压、钳口隔距和前中罗拉隔距和前胶辊加压量——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CJ9.7tex纱的合理工艺配置。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四罗拉网格圈型紧密纺系统的优点,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四罗拉紧密纺精梳棉纱的4个关键工艺参数——吸风负压、隔距块、网格圈目数、前胶辊加压量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CJ7.3tex纱的合理工艺配置。  相似文献   

3.
在三罗拉和四罗拉两种不同结构的紧密纺装置上纺制纯棉精梳9.7tex纱线,选取前罗拉钳口压力、负压值、胶圈钳口隔距作为三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得出了这两种装置的最佳纺纱工艺。在最佳工艺参数的基础上进行纺纱试验,分析纱线的毛羽、断裂强力、条干等指标,得知四罗拉紧密纺纱装置所纺纱线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四罗拉紧密纺精梳棉纱关键工艺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四罗拉紧密纺精梳棉纱关键工艺参数的优化设计。分析了四罗拉紧密纺系统的优点,在EJM128K-SM型细纱机上进行了四罗拉紧密纺的改造,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四罗拉紧密纺精梳棉纱的四个关键工艺参数——细纱捻度、前胶辊加压量、网格圈目数、吸风负压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CJ 9.7 tex紧密纱的较优工艺配置为:细纱捻度1 155.6捻/m、前胶辊加压量160 N双/锭、网格圈的目数3 600目/cm2、吸风负压2 800 Pa。  相似文献   

5.
紧密纺或集聚纺技术被广泛地认为是可衡量短纤纱质量的新标杆。研究了集聚压力、罗拉隔距和前皮辊肖氏硬度三因素三水平对牵伸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紧密纺的出现给纺高支纱提供了方便,现介绍紧密纺基本原理,以正交试验法对影响高支棉纱的四个关键工艺(网格圈目数、吸风负压、前胶辊加压、隔距块)进行优化设计,其中圈目数的多少首次考虑到紧密纺关键工艺中,分析了紧密纺网格圈目数对棉纱质量的影响。试验方案设计出了纺制7.3tex紧密纺棉纱最合理的配置。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全聚纺与网格圈型紧密纺的装置结构及其成纱机理。采用全聚纺装置、三罗拉网格圈型紧密纺装置、四罗拉网格圈型紧密纺装置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分别纺制精梳纯棉7.4 tex、11.7 tex、19.4 tex纱线和紧密赛络纺18.2 tex、11.7 tex精梳纯棉纱线,并对纱线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全聚纺相比三罗拉、四罗拉网格圈紧密纺在加工高支纱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全聚纺是一种新型窄槽式负压罗拉紧密纺系统。简述了全聚纺在纺制粘胶纱时的特点,并在DTM129型细纱机上进行全聚纺改造,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粘胶纱生产的4个关键工艺参数——吸风负压、细纱捻系数、钢丝圈、隔距块进行优化设计,得出纺制19.7 tex粘胶纱优化工艺配置为:吸风负压2 400 Pa、细纱捻系数340、钢丝圈3/0,隔距块3。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紧密纺基本原理,以正交试验法对影响高支棉纱的四个关键工艺(网格圈目数、吸风负压、前胶辊加压、隔距块)进行优化设计,着重分析了紧密纺网格圈目数对棉纱质量的影响。试验方案设计出了纺制7.3tex紧密纺棉纱最合理的配置。  相似文献   

10.
紧密纺纱生产的工艺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提高紧密纺纱质量,对紧密纺生产过程中原料选配、半成品质量、工艺配置及细纱有关工艺参数进行了工艺试验研究,并对多个品种紧密纺纱与普通环锭纺成纱质量进行了对比,指出:紧密纺比环锭纺具有明显的技术和质量优势,通过正确选配原料、控制精梳条短绒含量、合理选择粗纱定量和捻系数、优选网格圈目数、须条喂入位置以及细纱罗拉隔距、钳口规格、粗纱捻系数等工艺参数,可使紧密纺质量得到稳定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探讨色纺牛仔赛络竹节纱的纺纱工艺。将色纺、赛络纺、竹节纱等纺纱技术相结合,融入牛仔元素纺制纯棉色纺牛仔赛络竹节纱。通过选择优质原料,优选配色方案和混色方法,在各工序采取了针对性的技术措施。粗纱工序采用"轻定量、大捻度、小后区牵伸、小钳口隔距"的工艺原则;细纱工序进行设备改造,并优选竹节纱参数、捻系数、前罗拉速度、后区罗拉隔距及牵伸倍数、喂入喇叭口中心距等主要工艺参数;络筒工序采用"低速度、小张力、严清纱门限"工艺,最终可成功开发出质量满足使用要求的JC 19.7 tex赛络竹节纱。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空心罗拉式紧密纺的成纱机理,并通过纺制C29.2 tex、CJ14.6 tex、CJ9.7 tex、CJ7.3 tex纱线,对空心罗拉式紧密纺和普通环锭纺、三罗拉网格圈式紧密纺、四罗拉网格圈式紧密纺在成纱质量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指出:空心罗拉式紧密纺的成纱质量优于普通环锭纺纱,其成纱质量水平与网格圈式紧密纺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为缩小细纱机前区罗拉隔距,加强对浮游纤维的控制,对FA504型细纱机的牵伸装置进行了仿R2P牵伸形式改造,罗拉座采用新型罗拉座.改造后试纺结果表明,仿R2P牵伸形式的细纱牵伸工艺设计合理,扩大了纺纱工艺选择范围,提高了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厂购置几台国外Saco-Lowell粗纱机(以下简称S-L粗纱机),该机的机械结构合理,精度高,速度快,卷装大,保养简便,目前在香港和台湾使用较为普遍。该机原采用的工艺是:罗拉隔距前31mm、后11mm,总实际牵伸倍数6.7356倍,皮辊邵氏硬度82。经试纺测试,8只19.5tex(30~s)纯棉品种的粗纱条干不匀率平均值达到41%左右。为此,我们采取以下四项措施运用到S-L粗纱机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罗拉隔距 罗拉隔距对成纱条干来说至关重要,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条干值。隔距大不利于控制浮游纤维,隔距小则成纱出硬头,不能保  相似文献   

15.
探讨空心罗拉紧密纺改造的纺纱效果.阐述了空心罗拉紧密纺机构原理以及在FA506型细纱机上实施改造的方法,并与普通环锭纺、三罗拉紧密纺、四罗拉紧密纺进行了纺纱对比.结果表明,该改造方式成纱条干好、毛羽少,强力稍低于网格圈式紧密纺.认为,该改造方式具有成纱质量较好、运行成本较低的特点,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宁波德昌精密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推出新产品德昌新四罗拉紧密纺装置及细纱智能单锭监管云系统。德昌新四罗拉紧密纺装置集三、四罗拉紧密纺优点于一身,适纺范围广,可变换牵伸比;具有更长牵伸区域,最长可纺51 mm纤维;胶辊和中间齿轮运行成本降低50%,更加经济。这些技术性能源自创新性的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地缩小了前皮辊和集聚皮辊的直径,降低了维护成本;独特的超大中间齿轮设计,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易损件的用量;独特的金属耐磨轴,采用滚动摩擦,安装方便,持久耐磨。德昌新四罗拉紧密纺装置投入市场近以来,受到广大客户高度认可,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R9.8 tex成纱质量,通过原料选配并对其进行纺前预处理以提高原料可纺性,优选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配置,如棉卷定量、打手速度、梳理隔距、针布型号、并条牵伸工艺、粗纱捻系数、细纱罗拉隔距、纺纱胶辊、钳口隔距、后区牵伸等措施,最终使R 9.8 tex纱的成纱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重定量、大牵伸生产JC 3.6 tex棉纱的工艺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粗纱定量、牵伸形式、后区牵伸倍数、罗拉隔距、胶辊加压及前胶辊前冲等细纱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较大的粗纱定量,通过合理配置细纱牵伸工艺,采用较小的前区罗拉隔距、较大的后区罗拉隔距,适当加压,增大前胶辊前冲量及配用软弹胶辊,并使用压力棒隔距块,可使JC 3.6 tex棉纱条干水平控制在17.5%以下.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紧密赛络纺的纺纱原理,并通过对纱线性能的对比分析,对紧密赛络纺棉纱的关键影响因素(吸风负压、前胶辊加压量、隔距块、细纱捻度)进行了正交实验设计与分析,以期得到对14.6 tex×2精梳紧密赛络纺棉纱的合理工艺配置.  相似文献   

20.
不同结构形式紧密纺纱装置的应用对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应用紧密纺纱技术加快对传统环锭细纱机的改造,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对三罗拉式紧密纺和四罗拉式紧密纺在纺纱质量、生产成本和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认为四罗拉式紧密纺纱技术更适合传统环锭细纱机的改造和方便企业的管理,国内纺机企业应加大对四罗拉式紧密纺纱技术的研发,以适应企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