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未来区域综合实力的竞争和未来世界的竞争,不是单个城市的实力竞争,而是城市群的组合竞争。都市圈是打破行政区划疆界的最有效的方式。规划和发展上海都市圈,将列入上海与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发展联动的重要内容。上海都市圈规划要发挥上海区域发展优势,探索上海都市圈基本空间布局,科学梳理上海都市圈形成的历史过程,探寻上海都市圈发展的历史轨迹。按照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在城镇体系上有所突破与创新,与现实历史相衔接,提出上海都市圈的中心城区人口、次中心城市及大、中、小城市人口的总量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2.
基于济南都市圈产业结构区域效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找出其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各城市及都市圈明确优势行业和弱势行业,通过优化使区域效应有所增强.文章主要采用SPSS软件、相关性系数和区位商方法对济南都市圈区域效应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济南都市圈内部区域效应现状表现为极化效应强于扩散效应,核心城市济南对于其它6城市有一定累积效应,但产业同构现象已较为明显;根据济南都市圈外部区域效应测算结果对其进行分类,各城市产业参差不齐.济南都市圈各城市应在发展优势产业、增强比较优势的同时,对弱势产业注重经济要素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0年远景目标强调,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载力、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以及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从目前不同层级的地区差距来看,县级单元之间差距是区域差距最突出部分。尽管都市圈城乡差距小于非都市圈,但都市圈核心与外围之间实际差距仍处在扩大状态,核心城市在引领外围地区发展方面任务仍较艰巨,尤其是都市圈内部差距较大。一体化的主要任务是缩小内部各单元之间差距,而不仅限于缩小中心城区和外围地区差距。借助都市圈发展战略,同时兼顾城市内部和外围地区,实现地区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已经进入"都市圈化"时代。结构优质化的都市圈空间结构是地域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形式之一,现代社会的发展正在创造新的地域生产力结构和新的都市圈结构关系。而都市圈区域联动的模式就是社会、政治、经济三大资本要素的有机强化、叠加与融通、整合,最终形成都市圈内各城市间的复合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西安都市圈地处陇海一兰新线(国家级经济发展轴线)与包北线(西部地区南北大通道)交汇区,已成为联系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并与世界发展接轨的核心经济区域.在分析大西安都市圈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借鉴“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发展经验,提出了大西安都市圈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及其城镇体系可持续发展框架,并针对发展矛盾拟定了区域性统筹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丰志勇博士在2012年第5期《南京社会科学》上发表题为《我国七大都市圈创新力比较研究》一文,认为"十二五"期间,国家已把"都市圈""城市群"作为未来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点规划内容,意味着都市圈、城市带、城市群等空间形态将成为我国区域新一轮发展的主要载体。同时,我们也看到  相似文献   

7.
宁波都市圈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的开发,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还能促进旅游地产业结构优化.文章阐述了构建宁波都市圈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的对策与建议,旨在有效提升宁波体育旅游集群发展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了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美政治经济发展态势、历史沿革、政治基础和文化传统等具体条件不同,各个阶级、阶层或集团力量代表利益不同,政党制度表现形式也就表现各异。因此,充分比较中美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加强我国政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浪潮,许多污染行业的企业被清理出原来的工业区,然而它们并没有就此关闭,而是出现了向不发达区域转移的趋势。这被人们称为"污染下乡",引起了关注。其实,不同的行业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内,或是同一区域的不同发展水平区位,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企业的分布。一些外部性明显的企业特别是存在污染性的行业,其分布更是存在一些规律:发达的都市区往往没有污染严重的企业,而落后的地区且往往毒烟滚滚、气味刺鼻。这一过程是在各个利益群体的博弈中形成的。希望就从外部性的角度对这一分布的形成过程作一个简单的博弈分析。  相似文献   

11.
打造总部经济,通过企业内部在地理上的分工带动城市间经济合作,有利于缓解当前武汉城市圈内一城独大、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局面,是武汉城市圈建设的突破口;而武汉城市圈的建设通过基础设施一体化、消除体制障碍、减少交易成本等为总部经济崛起奠定基础.以总部经济为突破口打造武汉城市圈应遵循如下原则:错位竞争原则,创新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2.
当前,县域经济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定西市经济发展的状况入手,对其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解决途径,以促进其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甘肃是中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之一,全省80%以上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区,有些地区人畜供水都很困难,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广通河是甘肃省临夏州一条重要的河流。该河对流经县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近年来广通河污染相当严重,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制约了农村的经济的发展。以广通河为例提出水体污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重庆是一个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的直辖市,在研究其城市化发展模式时不能脱离历史阶段和现实条件.因此,文中以城市化发展理论为基础,充分借鉴城市化发达地区经验,结合重庆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重庆城市化"大都市圈 点轴式城市带"的发展模式,即以主城都市圈为中心,以长江、319线(渝怀铁路)为发展轴,以沿线城市为节点,进行串珠式开发,逐步形成以重庆都市圈为中心,万州、涪陵、黔江等城市为区域中心的网络式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15.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为基础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作为一一个新兴的经济区,当前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来自经济、资源、环境、人口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挑战.本文依据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理论和连绵都市评价理论,在示范区现状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等方面深入分析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示范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下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合作进程滞后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通过对发达与不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政府行为进行分析,并建立区域权威协调组织、利益共享。加快改革步伐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实现地方利益与区域整体利益均衡,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连云港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未能达到理想结果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连云港市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并在连云港与徐州、日照等大区域背景下,就连云港与徐州的双核结构,港口建设,临海产业的具体布局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相互关系、"中三角"城市圈交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发展可持续交通战略为目标,提出"中三角"经济圈交通发展战略建议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