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酿酒后的酒渣黑莓籽及新鲜黑莓籽为原料提取黑莓籽油,选取影响黑莓籽油提取率的6个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法选出3个主要单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优化微波辅助黑莓籽油提取工艺,运用气质联用法(GC-MS)对提取的酒渣黑莓籽油和新鲜黑莓籽油的脂肪酸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响应面试验结果显示,最佳提油条件为黑莓籽与提取液的料液比1∶11(g∶mL)、提取温度65 ℃、提取时间5 min。此优化条件下,黑莓籽油提取率为17.32%。GC-MS法检测结果显示,酒渣黑莓籽油中总脂肪酸含量及种类(7种,83.47%)均低于新鲜黑莓籽油(11种,92.91%),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85.36%)高于新鲜黑莓籽油(73.13%),其中亚油酸乙酯(14.95%)和油酸乙酯(9.44%)的含量远大于其在新鲜黑莓籽油中的含量(1.99%和1.12%)。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选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落葵籽油,通过响应面法研究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落葵籽油提取率的影响,以提取率为主要参考标准,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波功率135W、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25min、料液比1∶10。通过GC-MS分析,鉴定出19种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3.
槟榔籽油提取工艺优化与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槟榔籽油的提取工艺,并分析槟榔籽油的成分。方法:采用传统溶剂法萃取槟榔籽油,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槟榔籽油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槟榔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液料比24:1、提取时间11h,在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可达12.84%。利用GC-MS鉴定出10个组分,占槟榔籽油脂肪酸总量的99.99%,主要含肉豆蔻酸(30.78%)、棕榈酸(19.23%)、油酸(26.86%)和亚油酸(19.56%)。结论:槟榔籽油中饱和脂肪酸达到51.18%,不饱和脂肪酸达到48.81%,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20.10%。  相似文献   

4.
以废弃罗非鱼内脏作为原料,分别采用索氏提取法(SE)、超声提取法(UE)及高压脉冲电场提取法(PEFE)从鱼内脏中提取油脂,运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鉴定不同提取方法下油脂中脂肪酸成分及相对含量。从罗非鱼内脏油脂提取率、脂肪酸种类及相对含量等方面对3种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罗非鱼内脏油脂提取率差别不大。PEFE获取的脂肪酸种类及相对含量均高于SE和UE法。PEFE法提取的油脂具备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高,n-6与n-3系列脂肪酸比例小的特点。研究为罗非鱼内脏油脂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野生苍耳籽为材料,采用溶剂法萃取其籽油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工艺参数对苍耳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并用GC-MS 法测得其脂肪酸的含量及组分。结果表明:野生苍耳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5h、料液比1:10(g/mL)、提取温度75℃;野生苍耳籽油脂含量为22.14%,油脂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要成分,其中亚油酸相对含量85.73%、油酸相对含量7.67%、棕榈酸相对含量3.76%、硬脂酸相对含量1.35%。本方法可作为苍耳籽油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6.
八角籽挥发油的提取研究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水蒸气蒸馏法和索氏法提取八角籽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手段对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索式法提取率较高,八角籽挥发油的颜色相对较深;在化学成份上,从水蒸气蒸馏法所得八角籽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6个色谱峰,鉴定了15种,占被测总含量的97.66%,其主要成分为小茴香灵(51.27.%)、n-棕榈酸(16.61%),4-甲氧基肉桂醛(4.96%)等。而从索氏法所得八角籽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8个色谱峰鉴定了11种,占被测总含量的93.22%,其主要成分为大茴香脑(78.81%)、n-棕榈酸(6.58%)、小茴香灵(5.19%)等;为八角籽这一药用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实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宁夏野西瓜苗籽油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索氏提取法用石油醚提取宁夏野西瓜苗籽油,萃取物经干燥、皂化和甲酯化处理,利用气一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野西瓜苗籽油中脂肪酸成分。提取率为15.9%,在测出12种化合物中,脂肪酸有7种,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亚油酸,占42.26%,其次是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分别占23.61%、14.03%和2.21%;不饱和脂肪酸有3种,占66.47%,饱和脂肪酸有4种,占16.88%,其它成分占16.65%。分析结果表明,宁夏野西瓜苗籽油富含亚油酸,可作为获取亚油酸油脂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7):218-222
为提高马齿苋籽油的提取率和油品品质,以马齿苋籽油提取率及理化性质为指标,利用超声辅助酶解法预处理马齿苋籽,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马齿苋籽油,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酶解法预处理的最优条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超声辅助酶解-索氏提取联用法和传统索氏提取法制备的马齿苋籽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结果表明:酶解法预处理的最优工艺条件是加酶量2.0%,酶解温度50℃,酶解pH 6.0,液固比(mL∶g)6∶1,此条件下马齿苋籽油提取率可达86.8%,与传统索氏提取法相比提高了15.43%。两种方法所得的马齿苋籽油中均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大于85%,其中亚麻酸含量大于39%。  相似文献   

9.
金花葵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GC-MS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索氏提取法、石油醚浸泡法以及超声波提取法提取金花葵籽油,并对3种提取方法的含油率进行比较。利用GC-MS方法对金花葵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气相的条件进行了优化。测定结果表明金花葵籽油含有亚油酸32.35%,油酸43.89%,棕榈油酸0.40%,不饱和脂肪酸占76.64%,含量较丰富。  相似文献   

10.
以环己烷为提取溶剂,采用响应面法(RSM)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侧柏籽油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为影响因素,以侧柏籽油提取率为响应值,应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并采用GC-MS 测定侧柏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提取侧柏籽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7:1(mL/g)、提取时间38min、提取温度55℃、超声波功率270W,在此工艺条件下,侧柏籽油提取率为93.47%;GC-MS 测定结果表明侧柏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达到84.37%,其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分别为28.41%、11.40% 44.56%。  相似文献   

11.
郭华  侯冬岩  回瑞华  刁全平 《食品科学》2009,30(10):173-175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籽瓜籽中的脂肪酸,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分析,分离鉴定出10 种脂肪酸,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用同时蒸馏- 萃取法提取籽瓜皮中的挥发性物质,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从籽瓜皮的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30 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2.
翅果油树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翅果油树种子油,其出油率为32.50%。翅果油树种子油经甲酯化处理后用GC-MS分析和鉴定其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翅果油树种子油中分离鉴定出11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占8.70%,主要是棕榈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占91.30%,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并检测出支链脂肪酸和奇数碳脂肪酸12-甲基-肉豆蔻酸和十七烷酸,表明翅果油树种子油是一种值得开发的保健油脂。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研究索氏提取法、亚临界萃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对杜仲籽油得率、主要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亚临界萃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杜仲籽油的油得率分别为34.47%、28.42%、18.68%。索氏提取法得到的杜仲籽油过氧化值((0.087±0.002) g/100 g)和酸价((1.64±0.02) mg/g)最高,相对密度(0.87±0.01)和碘值((190.4±0.8) g/100 g)最低,提取的杜仲籽油品质最差;与索氏提取法相比,超临界CO2萃取法和亚临界萃取法提取的杜仲籽油表现出较好的产品特性。不同方法提取的杜仲籽油的颜色有显著性差异(P<0.05),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杜仲籽油亮度最高,颜色最好。气相色谱分析三种方法提取的杜仲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种类基本相同,以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为主,但各种脂肪酸的含量有所差异,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超临界CO2萃取法 > 索氏提取法 > 亚临界萃取法。经综合评价得出,超临界CO2法萃取法提取的杜仲籽油品质较高,如果综合考虑成本因素和工业化操作方便程度,亚临界萃取法也是杜仲籽油提取的一种新型绿色工艺。本研究为杜仲籽油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马兰籽中马兰籽油进行提取,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对它们的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酯化方法l 和酯化方法2 分别鉴定出16 种和6 种脂肪酸,占马兰籽油总量的98.66% 和63.68%,两种方法酯化的马兰籽油中鉴定出主要脂肪酸均为十八碳二烯酸、十八碳烯酸、十六酸。  相似文献   

15.
分别采用微波-超声协同提取法(MUAE)、超声辅助法(UAE)和溶剂提取法(SE)提取紫云英籽油,通过测定紫云英籽油的出油率、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和氧化稳定性对3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溶剂提取法的籽油出油率最高,为32.01%。3种方法提取的籽油的颜色、密度、折光率、苯并(α)芘差异不明显,但酸值、过氧化值和碘值存在差异,其中溶剂提取法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最高,超声辅助法的碘值最高。3种方法提取的籽油,在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上无明显差异,但对脂肪酸组分含量有影响,其中溶剂提取法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最高,超声辅助法的亚麻酸含量最高。3种方法提取的籽油氧化均遵循一级化学反应,溶剂提取法的籽油氧化稳定性最好,超声辅助法的氧化稳定性最差。综合评定紫云英籽油油品及其脂肪酸成分,用超声辅助法提取并低温储存油品较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声-微波协同提取法提取紫云英籽油并测定其脂肪酸组成。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RSM)分析法,对紫云英籽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 ( GC) 分析了紫云英籽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对紫云英油的提取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时间、液料比、微波功率。超声-微波协同提取法提取紫云英籽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52 s、微波功率204 W和液料比10 mL.g-1 ,紫云英籽油的出油率为31.52%。紫云英籽油达到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紫云英籽油共检测到20种脂肪酸,主要成分为油酸(13.24%)、亚油酸(37.58%)、亚麻酸(30.03%)、硬脂酸(3.48%)、棕榈酸(10.56%)、芥酸(1.11%)。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82.83%。亚油酸与α-亚麻酸的比值为1.25。本研究为紫云英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用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刺梨籽油,经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共分离鉴定了10种脂肪酸:含有4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4.91%,其中以棕榈酸(8.54%)、硬脂酸(4.42%)为主;含有6种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总量的83.64%,其中亚油酸(41.68%)、亚麻酸(25.44%)、油酸(12.74%)为主。刺梨籽油可作为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油脂,该分析结果可为刺梨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乙醇、乙酸乙酯、正丁醇和丙酮为溶剂,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八月瓜籽油。用GC-MS 分析八月瓜籽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并对4 种提取物的组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的油脂质量较好,油脂提取率分别为19.23% 和35.69%,从八月瓜籽油中分别检出11 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71.97% 和83.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