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超临界体萃取分馏技术将大庆,辽河催化油浆分离得到多个窄馏分。从中间选出族组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有代表性的6个窄馏分,3个选自大庆催化油浆,3个选自辽河催化浆,利用热台显微镜考察了它们的受热相分离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高温时催化油浆中的芳香分有缩合生焦的倾向,较低温度下由于芳香分的强胶溶能力使得油浆生焦倾向减缓,在芳香分含量相同条件下,胶质沥青质含量高,油浆的生焦倾向就会增大。  相似文献   

2.
催化裂化油浆的分离与化工利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减压蒸馏与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相结合的方法,将大庆、大港和沙特重油催化裂化分离出催化剂后的油浆切割成窄馏分,研究表明,油浆窄馏分中除含芳烃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饱和分,两者之和在90%以上,饱和分中环烷烃是主要成分,蒸馏馏分中主要是三环、四环芳烃、萃取馏分芳香分中主要是五环及更重的芳烃,各窄馏分的平均结构是带短侧链的环烷稠环芳烃,油浆的蒸馏馏分可直接作为橡胶软化剂;大庆油浆超临界萃取分馏馏分可制备中间相沥青炭纤维。  相似文献   

3.
催化裂化油浆及其窄馏分芳烃组成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庆、大港和沙特催化裂化油浆经减压蒸馏和超临界萃取分馏,分离出一系列窄馏分。用液相色谱分离其中的芳香烃,质谱法分析原料及窄馏分的芳烃组成,以研究不同类芳烃在不同窄馏分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四环芳烃是催化裂化油浆芳烃的主要组分,三环、五环芳烃在不同窄馏分中相对含量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技术,将辽河稠油减压渣油分离成14个窄馏分和1个萃余残渣,测定了各个窄馏分的性质和组成,用改进的Brown-Ladner法计算了各个窄馏分和原料的结构参数,预测了窄馏分的二次加工性能,对特征化参数与窄馏分的性质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随着窄馏分产率的增加,残炭值、S和N及金属元素含量逐渐增加,饱和分质量分数减小,胶质质量分数增大,芳香分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芳香碳率fA增大,环烷碳率fN和烷基碳率fP逐渐减小.加工性能较好的窄馏分产率为15.18%.建立了辽河稠油减压渣油窄馏分残炭值、芳碳率、环烷碳率、烷基碳率与特征化参数之间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技术,将辽河稠油减渣分离成14个窄馏分和1个萃余残渣,测定了各个窄馏分的性质和组成,用改进的Brown-Ladner法计算了各个窄馏分和原料的结构参数,预测了窄馏分的二次加工性能,对特征化参数与窄馏分的性质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随着窄馏分收率的增加,残炭值、S和N及金属元素含量逐渐增加,饱和分质量分数减小,胶质质量分数增大,芳香分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芳香碳率fA增大,环烷碳率fN和烷基碳率fP逐渐减小。加工性能较好的窄馏分收率为15.18 %。建立了辽河稠油减渣窄馏分残炭值、芳碳率、环烷碳率、烷基碳率与特征化参数之间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6.
以石蜡基属催化裂化油浆——长庆油浆为研究对象,采用高真空釜式蒸馏按沸点将其切割成7个窄馏分,采用常规分析方法结合正离子甲酸铵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质谱(ESI FT-ICR MS)、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和红外光谱(FT-IR),得到长庆油浆窄馏分性质及结构随沸点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随馏分沸点升高,长庆油浆窄馏分的密度和折光率先增大后减小,氢/碳原子比先减小后增大,出现了与原油不一样的变化趋势,而其残炭、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运动黏度则逐渐增大。此外,以500℃为分界点,饱和分含量先减小后增大,芳香分先增大后减小。油浆窄馏分中含有相当数量的烷烃结构,芳碳率fA随馏分沸点升高先增大后减小,烷基碳率fP的变化趋势则相反。长庆油浆各窄馏分中主要含3~5环芳烃,低于500℃馏分,随馏分沸点上升,芳环数不断增加,缩合程度提高;500℃以上馏分的芳环保持在5个左右,出现环烷环数的增加和侧链的变长。  相似文献   

7.
采用6 L 实沸点蒸馏装置对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催化裂化油浆进行宽馏分和窄馏分切割,发现随着馏分收率增加,硫、氮含量增加,芳香分含量先增加后降低,馏分收率为60%时,芳香分含量最高;每10%窄馏分切割中,随着馏分变重,三环芳烃含量降低,四环芳烃含量先增加后降低,50%~60%馏程后,四环芳烃含量下降明显。满足针状焦原料要求的适宜馏分为初馏点~60%馏分。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催化裂化(FCC)油浆的高附加值利用,研究了不同油浆窄馏分中芳烃的结构和组成变化。以中间基属和石蜡基属FCC油浆的抽出油为原料,采用实沸点减压蒸馏切割得到7个窄馏分,以改进的Brown-Ladner(B-L)法和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为表征手段,考察了2种油浆各窄馏分中芳烃的结构组成变化。结果表明:中间基属的青岛炼化催化裂化油浆(QD-FCC油浆)以3~5环芳烃为主,而石蜡基属的兰州炼化催化裂化油浆(LZ-FCC油浆)以2~4环芳烃为主,石蜡基属LZ-FCC油浆的总饱和碳及环烷碳分率大于中间基属QD-FCC油浆。2种油浆中三环芳烃主要是渺位缩合的菲类和氢化苯并蒽类化合物;四环芳烃以渺位缩合的苯并蒽类化合物为主,且含有部分迫位缩合的芘类化合物;五环芳烃以迫位缩合的苯并芘类化合物为主,石蜡基属LZ-FCC油浆中的五环芳烃含量远远小于中间基属QD-FCC油浆。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沈北/大庆减压渣油生产微晶蜡的可行性,利用超临界萃取分馏技术,对沈北/大庆减压渣油进行了分离与评价.亚临界及超临界条件下得到的窄馏分的各种性质均表现出较好的规律性,但亚临界条件下得到对应收率的馏分蜡含量更高,选择性更好.对沈北/大庆减压渣油进行了亚临界丙烷萃取分馏,以窄馏分为原料,通过溶剂精制、溶剂脱蜡制得微晶蜡,对微晶蜡的碳数分布、平均分子结构进行了测定与表征.由沈北/大庆减压渣油可以制备75~95号微晶蜡,微晶蜡潜含量约为10%;微品蜡的平均碳数分布在57~110,氢碳原子比在1.90~2.02;微晶蜡组成以长链异构烷烃为主,由中间馏分制得的微晶蜡含有少量环烷烃结构,芳香环结构只出现在由重馏分制得的微晶蜡中,并且只有一个芳香环.  相似文献   

10.
在实沸点装置上对掺炼一定比例减压渣油(减渣)的催化裂化油浆(催化油浆)进行馏分切割,考察减渣对催化油浆拔出馏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油A和混合油B拔出的窄馏分实际收率明显高于加权值,说明减渣组分可能进入到拔出馏分油中;减压蒸馏处理后,470℃以下各个窄馏分的灰分均低于0.01%,催化油浆掺炼减渣使得500℃以上残油馏分的灰分从1.833%降到0.392%;催化油浆中的硫在350℃以上各个窄馏分中基本均匀分布(其质量分数为0.98%~1.02%),混合油A中500℃以下的拔出窄馏分中硫质量分数为0.72%~2.42%,混合油B中500℃以下的硫质量分数为0.78%~2.75%,并且随着馏分越重,硫含量越高;从组成方面来看,与催化油浆相比,混合油A和混合油B拔出窄馏分的胶质+沥青质质量分数提高0.5%~4.4%;380~410℃馏分饱和分质量分数提高8%以上,芳香烃质量分数降低约10%;从族组成方面来看,掺渣后350~500℃各个窄馏分的单环和双环芳烃含量均提高;在低沸程区域,减渣组分对三环至五环芳烃含量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在高沸程区域效果相反。  相似文献   

11.
采用GC,GC-MS,GC-SCD,GC-NCD方法对风城减压渣油及其萃取窄馏分焦化柴油的烃类及硫、氮化合物组成与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料性质直接影响产品烃类及硫、氮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布;随馏分变重,硫、氮含量增加,烃类及硫、氮化合物种类越来越复杂;焦化柴油中饱和烃含量高于芳烃,环烷烃含量高于链烷烃;随馏分变重,对应的焦化柴油中的芳烃含量增加,饱和烃含量降低;柴油中的硫化物主要为苯并噻吩类和二苯并噻吩类,而氮化物主要为碱性的喹啉类和苯并喹啉类化合物及非碱性的吲哚类和咔唑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Four Saudi crudes were distilled to produce four narrow boiling range naphtha fractions by true boiling point (TBP') distillation method. These fractions were analyzed for paraffins, olefins, naphthenes and aromatics using a multicolumn valve switching gas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 in which hydrocarbons were separat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ir types and carbon numbers. It was observed that with increasing average boiling points of the fractions, the paraffins decrease while aromatics have an increasing trend.  相似文献   

13.
在3?300 mL的固定床加氢装置上,以劣质的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在氢分压12 MPa、体积空速0.5 h-1、氢/油体积比800:1条件下,考察了反应温度对劣质柴油加氢精制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原料油及加氢精制生成油的窄馏分中烃族组成随馏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370 ℃时,加氢精制效果较好,加氢精制生成油的密度为0.865 1 g/cm3,硫质量分数仅为27.51 μg/g,总芳烃脱除率达79.2%,十六烷指数提高15个单位;精制后的各窄馏分中双环及三环芳烃脱除率高达92%以上,而大多数单环芳烃与三环环烷烃集中在285~350 ℃馏分中,因此降低劣质柴油的密度、提高十六烷指数的关键是需要将该馏分段进一步加氢改质。  相似文献   

14.
运用GC-FID/MS和NMR从分子水平表征FCC油浆加氢精制前后焦化蜡油产物的详细组成和结构。对其中121种芳烃单体化合物进行分子识别,基本实现该焦化蜡油中多环芳烃、氢化多环芳烃、噻吩和咔唑以及这些化合物的烷基取代物的定量,并考察了油浆精制前后焦化蜡油的结构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尽管FCC油浆加氢精制前后焦化蜡油产物的烃族组成相近,但化合物组成和结构有较大变化。FCC油浆精制后再焦化,蜡油产物中无取代母核多环芳烃加氢转化及缩合减少,烷基桥链的多芳核结构裂化减少,硫、氮杂原子芳香化合物被较多地脱除,C1和C2取代芳烃、单环芳烃以及环烷芳烃含量增加,说明加氢精制对FCC油浆延迟焦化过程有利,其焦化蜡油产物的组成和结构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在实沸点蒸馏装置上将催化裂解汽油切割为不同沸点范围的窄馏分,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上,对这些窄馏分汽油催化转化增产低碳烯烃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初馏点~110℃的窄馏分汽油为原料时,反应温度为610℃时,丙烯产率最大,为25.49%;丙烯大部分来自原料中烯烃的裂解,少量的丙烯由正构烷烃、异构烷烃以及带有侧链的芳烃和环烷烃裂解得到;窄馏分汽油经芳烃抽提处理后丙烯产率增加。  相似文献   

16.
以轮胎顶线油为研究对象,对其烃类及非烃类物质分布进行研究,通过对其进行精确切割,采用微库仑仪、GC-MS手段获得其各窄馏分的元素和烃类组成及含氯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和氯含量分布,并采用碱洗方法对轮胎顶线油进行脱氯预处理,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NaOH溶液与轮胎顶线油体积比对脱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胎顶线油中各窄馏分的饱和烃、氯含量分布随馏程温度升高呈降低的趋势,不饱和烃含量分布较均匀,芳烃含量随馏程温度升高逐渐增加;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优碱洗脱氯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4h、NaOH溶液与轮胎顶线油体积比1.5,该条件下的脱氯率为59.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