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汽车空调余热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减少汽车的油耗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根据现有汽车空调制冷系统、采暖系统及汽车发动机冷却水系统的特点,结合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性能,提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中的发生器由汽车发动机气缸套、气缸体、气缸盖组成,将溴化锂溶液直接充注在汽车发动机冷却空腔内,从而实现了用一个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系统替代现有汽车空调的制冷系统、采暖系统及汽车发动机冷却水系统的方案,结构简单.应用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的方法,对现有汽车空调系统和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汽车空调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比较,得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结构非常紧凑,对未来汽车空调的开发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空间绿色单组元发动机热启动工况,搭建了蓄换热实验装置,研究了泡沫镍的厚度、孔密度、体密度等参数对其与流动介质瞬时换热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泡沫镍的瞬时换热能力随厚度的增加而增强;在孔密度较小时(20~70PPI),比表面积是影响泡沫镍的瞬时换热能力的关键因素,瞬时换热能力随孔密度和体密度的增加而增强;在孔密度较高时(100PPI),流阻成为影响泡沫镍的瞬时换热能力的主要因素,泡沫镍的瞬时换热能力大幅增强,但随体密度的增加变化不明显。搭建了强制对流条件下泡沫材料流阻实验装置,测量和比较了泡沫镍与催化剂的流阻,发现泡沫镍的流阻随孔密度和体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所有泡沫镍的流阻均小于催化剂的流阻。从实际应用角度看,应综合考虑蓄换热实验、点火实验结果和对泡沫金属的力学性能要求等多项因素来选择泡沫金属的参数。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有汽车空调的制冷系统和发动机冷却水及排气系统的结构特点,结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提出将汽车排气管和发动机冷却水箱进行结构改造作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发生器,代替传统的汽车空调的制冷和采暖系统及发动机冷却系统;应用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的方法对该溴化锂制冷系统进行了热力计算和传热面积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溴化锂制冷系统充分利用了废气余热和冷却水余热,减少了汽车油耗,并且改造后的排气热交换器和冷却水箱传热面积小,结构简单紧凑.  相似文献   

4.
针对汽车空调系统暖风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两种增加取液口的优化方案,包括油冷器取液口接前暖风系统或后暖风系统。实验测试了两种优化方案实施前后的暖风性能,对比了前后冷却液系统及暖风性能的改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油冷器增加取液口并连接前暖风系统的方案较好;通过优化方案的实施,实车测试的出风口暖风性能提升34%~37%。  相似文献   

5.
发动机冷却系统是发动机在炎热的夏季和长途高速行车时,保证发动机有稳定正常工作温度的重要装置,本文将水冷发动的散热系统的组成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并针对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解决,有很强的实用、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殷新锋 《硅谷》2011,(15):52-52
叉车的冷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空空中冷器、液力变矩器油冷器以及发动机散热器和风扇与其它的管路等部分组成,冷却系统的散热性能受着多方面因此素的影响,比如散热器的结构或面积、风扇的类型与直径以及转速等,因此在进行冷却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要将这些因素全面的考虑进来。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密封性对某汽车空调用多流程平行流冷凝器换热性能及风阻的影响,在不同迎面风速下,分别对汽车发动机散热器与冷凝器之间不采取密封措施和采用海绵条密封2种方案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高风速相比,低风速下密封对冷凝器换热性能影响较大,而风阻增量变化不大。因此,在设计平行流冷凝器时,应合理选择其参数,尽可能优化和提升低迎面风速时的换热性能。  相似文献   

8.
现今,全球能源形式日趋严峻,汽车行业不仅需要兼顾发动机的工作,尾气的排放以及车辆的风阻,也需要开始考虑到诸如空调系统等的其他能耗。在国家能源政策的要求下,各大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已着力于研发节能高效的汽车空调系统零部件。本文基于以上背景,通过将传统现有的R134a汽车空调系统稍作调整,在不改变其他主要部件结构参数的情况下,将回热器的技术应用到传统的汽车空调系统中去,可以使得汽车空调系统的制冷性能及能效系数COP值的提升,并且降低CO_2的排放。这种发展趋势对于我国的汽车空调产业利用新技术大步赶超国外,同时升级本土汽车空调企业的自行研发设计能力具有相当大的现实影响。同时,本文通过对回热器的回热循环理论、制冷剂的性能比较、回热器结构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回热器在汽车空调中的作用进行了基本分析,并将带回热器的系统与没有回热器时的系统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磁式发动机电磁线圈由工作温度过高导致其内阻过大、发动机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应用流固耦合传热理论对发动机水冷系统的传热性能进行研究。以电磁式发动机水冷系统流场和固场为研究对象,建立流固耦合传热的数学模型;利用UG (Unigraphics)软件建立水冷系统流固耦合模型,对水冷系统的流场和温度场分布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水冷系统死角区域内的流体会使周围流体的运动阻力加大,流速变小;冷却水套材质采用导热性较好的铝合金,可提高无流区的散热能力;水套进出口采用对角结构设计,可使水冷系统热量吸收较均匀。根据汽车行业相关标准进行温升实验,测量水冷系统各关键部位的温度,测得进水口处的温度为26.4 ℃,出水口处的最高温度为46.7 ℃,表明冷却系统设计合理,具有较好的传热降温作用。所设计的电磁式发动机水冷系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空调逐渐成为现代化汽车的配置之一,车载空调可分成制冷、暖风、控制以及空气进化五个基本组成系统。汽车空调必须拥有完好的性能,为了在工作过程中保证其高效运作,必须进行合理的应用和采取及时的防护措施。本篇论文将对汽车空调存在的故障进行分析以及对排除问题的方式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新型旋叶式汽车空调压缩机受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针对为汽车空调系统而开发的新型旋叶式压缩机的结构特点,建立了受力分析的数学模型。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新型旋叶式汽车空调压缩机分析软件。应用这一软件,详细分析了新型旋叶式汽车空调压缩机中各种作用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同时详细分析了旋叶式压缩机中叶片数这一重要参数对压缩机受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是一个完全密封的循环系统,是汽车内部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系统的某一个零部件发生故障都会致使整个系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汽车空调冷却系统故障的诊断,不能迅速把内部器件拆掉,而是要对车型空调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深入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故障诊断方法,以恢复空调冷却系统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3.
配备冷却系统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使用的安全、高效、可靠。本文针对汽车空调系统与冷却系统耦合常规方案的系统控制复杂、成本高等问题,设计开发了制冷剂冷却的独立式电池冷却系统,并对影响系统性能的各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匹配良好,性能满足要求同时实现电池组的模块化设计,双压缩机并联系统的最大制冷量达611 W,COP为2.83。此外,外气温度、热力膨胀阀(TXV)开度、压缩机转速、冷凝风量均会影响系统制冷性能。  相似文献   

14.
国外汽车空调系统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陈江平 《制冷学报》2002,23(4):30-33
近年来,环保和能源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影响汽车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各种替代能源动力车的出现,为汽车空调业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结合国际汽车空调学会(MACS)、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和美国环境保护机构(USEPA)对汽车空调业的有关政策,对国外汽车空调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向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国内汽车空调制造业的同行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机械泵驱动两相冷却系统特性分析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管和环路式热管为主要形式的两相流冷却技术凭借其良好的冷却能力和较低能耗的特点在空间冷却中已经有了多年的实验研究和太空飞行记录。随着热源发热量增加、热流密度的增大以及散热回路日趋复杂,用机械泵为驱动力的两相冷却系统逐渐引起各国热控科研人员的重视。通过对机械泵驱动的两相流冷却技术同毛细力驱动的环路式热管及机械泵驱动单相冷却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的性能进行分析比较,可以看出该系统切实可行,并且在启动,散热能力和结构设计上有明显优势。以CO2为循环工质对该新型系统的散热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证明机械泵驱动的环路式热管系统具有低能耗、高控温精度和结构紧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制冷速度不够快”是J.D.Power公布的有关汽车空调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回归了J.D.Power数据和最大降温速率的函数关系式,将该函数用于汽车空调系统设计,有助于指导汽车空调设计工程师评估空调系统降温特性对舒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设计一套采用R134a制冷剂的两相流微槽道冷却系统,用于冷却高发热密度服务器CPU。搭建测试平台,测试和对比该系统在不同CPU负荷和制冷剂过冷度下的散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通过饱和温度为25~30℃的R134a两相流相变传热,可将发热密度为3 W/cm2,总散热量在50~150 W的CPU表面温度控制在50~60℃。根据实测的制冷剂泵、冷却水泵功耗,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选取典型气候区的若干城市为代表),该系统应用于大型数据中心服务器散热的全年理论能效比在10以上,远高于常规机房空调。  相似文献   

18.
随着风力发电机单机容量越来越大,机舱、发电机的加热和散热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发电机空气冷却系统和冬季机舱加热系统耗电量越来越大,且很难满足机组稳定散热的需要,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节能的发电机空气冷却系统,详细分析了这种冷却系统的优势。对大功率的风力发电机散热系统设计和研究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冷坩埚真空悬浮熔炼装置散热系统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本文使用了一种基于整场离散的冷坩埚冷却系统和冷却水之间耦合分析的方法。首先分析了流固耦合的基本原理及关键问题,建立了冷坩埚冷却系统流固耦合传热的物理模型及计算模型,通过CFX仿真计算软件对其冷却系统的流-固耦合传热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出了冷坩埚循环水套流体区域的流场、压力分布及固体区域的温度场,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冷却水在水套内流动顺畅,总体速度分布均匀,有利于冷却水对冷坩埚分瓣结构的冷却;冷坩埚整体温度从冷坩埚中心至外端依次递增,最高温度出现在冷坩埚最外端的边缘区域,温度分布从低至高自然过度,温度梯度变化缓慢,不易产生局部高温和热应力。  相似文献   

20.
HFC134a汽车空调系统动态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部件的数学模型出发,根据参数间定量耦合的观点,建立了包括车厢体在内的汽车空调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以动态仿真为研究手段,对充注HFC134a的SANTANA轿车空调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仿真方法可靠,可以作为汽车空调系统最优控制和优化设计的依据;在设计适合HFC134a的新系统时,可缩短研制周期,减少反复试验造成的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