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海外建设了大量的中国园林,旨在将中国园林的菁华与特色传播到世界诸多城市。通过文献研究、归类分析等方法对海外中国园林的建设概况、营建与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力求展现40年间海外中国园林的建设发展成就,阐明其营建与运行机制,探索保持海外中国园林长久生命力的手段。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将海外中国园林置于新时代中外文化交流背景下,从打造"文化品牌"、优化营建机制、完善运行机制等角度提出未来发展建议,以期海外中国园林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为中华文化输出的物质实体环境作用,助力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园林博物馆建筑面积49,950m~2,是全国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以"中国园林——我们的理想家园"为建馆理念,博物馆的建设旨在展示和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国园林艺术,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国家园林教育、文化交流与科普宣传的窗口。中国园林博物馆的使用功能包括展览、会议、教育、办公、科研。博物馆内部共拥有6个固定展厅和4个临时展厅以及"畅园""片石山房""余荫山房" 3个等比例复建的室内展园。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岱庙古建园林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岱庙不仅具有文化名胜古迹园林的特征,还具有皇家园林和祭祀园林的特征,它们共同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综合性文化园林。  相似文献   

4.
中国园林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是2013年4月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为大众服务的公益性永久文化机构,具有展示、收藏、科研、教育、服务等基本功能,是收藏园林历史文物、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园林艺术魅力、研究园林价值的国际园林文化中心,以广大市民、中小学生和国内外旅游者为主要服务对象,并兼顾园林专业工作者。  相似文献   

5.
用文化和美学的精髓来重塑自然是园林艺术最重要的特征。园林艺术从根本上说是一项视觉艺术。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园林艺术理念的源泉都来自于风景画。画中的景物成为园林建设最直接的灵感来源。21世纪的数字园林  相似文献   

6.
李猛志 《山西建筑》2014,(1):201-202
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背景,对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进行了研究,分别介绍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对皇家园林、文人园林、日本园林的影响,指出园林艺术产生在古典文化氛围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7.
彭源芳 《城市住宅》2022,29(3):118-120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典园林占据重要地位,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它深浸着中华文化的内蕴,是中华五千年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通过探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美学范畴,分析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以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为例,探讨古典园林四大美学在现...  相似文献   

8.
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史和园林艺术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并产生重大影响。这首先是从苏州园林的数量与质量上表现出来的。苏州园林在明代有271处,清代有130余处,没有记入方志的就更多了。清顾禄著《桐桥倚棹录》中,仅虎丘一地就有花园149座,全城大小花园在千座以上。现今,正式开放的17座,一  相似文献   

9.
毛东阳 《云南建筑》2012,(5):117-120
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是中国园林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意境赋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灵魂。文章结合园林美的知识,探讨中国古典园林中意境的概念、文化内涵、构成元素。  相似文献   

10.
宋爽  陈奥星 《城市建筑》2023,(5):147-150+160
中国园林具有深厚的艺术造诣和文化价值,但在西方现代主义的冲击下,当前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发生巨变,我国现代园林景观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须对中国园林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进行重新思考。文章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特征的梳理,认为脱胎于山水诗画的山水审美与山水文化是中国园林区别于其他园林艺术的根本所在,并提出了中国园林山水营造的四种境界追求,然后总结了当前中国园林的传承与表达方式,最后提出了当代中国园林思想传承与形式创新的具体内容,以期创造既符合当代审美与功能需求,又具有高雅诗画情趣与精神意境的现代中国园林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园林的海外营建不仅是工程项目的建设,更是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播。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园林的海外发展脉络,构建了中国园林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框架,通过时空分析和文化影响力计算等,定量研究并可视化 展示了中国园林跨文化传播的时空范围、方式和效果等。研究 表明:1)依据传播速度和特点,中国园林在海外的跨文化传 播可划分为4个阶段;2)中国园林跨文化传播的源地主要为苏 州、上海和北京;3)中国园林跨文化传播的目的地与影响力具 有高度的空间聚集性,主要集中于美国纽约、华盛顿,德国慕 尼黑,法国巴黎,以及日本札幌、川崎等城市;4)政治、经 济、文化交流和技术规范共同影响着中国园林的跨文化传播效 果。研究结果对于理解中国园林的跨文化传播路径和特点及提 高中国园林的跨文化传播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园林文化艺术典型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建宁 《风景园林》2010,(3):108-111
中国园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的特性深深隐含在造园思想和造园理论中,从而形成中国园林艺术的文化特征。本文首先从中西方不同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各自的语言文字特点出发,分析东西方文化体系的不同特点,主要体现在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和注重整体性与直观性的形象思维,以及西方"天人相分"的哲学思想和追求精确性与分析性的语言思维。进而导出中园林文化的四大特征:天人合一、君子比德、寓情于景、虚实相生。这四大特征在造就独树一帜的中国园林艺术的同时,也使其具有着与生俱来的一些弊病。因此,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引进和借鉴西方先进的思维方式、优秀的文化成果,取西方园林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是中国现代园林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园林艺术向为历代推崇,近年一大批园林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又把园林艺术推向崇高地位,引起世人普遍关注。从园林发展史看,园林艺术属于少数人,是贵族化的文化产品,现在,要求园林艺术走出贵族围墙,向世人解释园林文化的内涵,让大家能够真切体会园林艺术的魅力。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古人读书“不求甚解”,艺术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然而,经过几百年科学理性发展的现代人,不满足模糊的陈述,刻意“打破沙锅问到底”式的追问,得知“这是什么”的同时,还会进一步拷问“这是为什么”,这种近乎哲学的追问要求我们作本质的解释。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魅力之一在于其意境美,中国园林艺术在这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它通过对相关艺术门类和传统造园理论与手法的融合,形成了与意境美直接有关的园林文化。其实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园林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刘虹 《华中建筑》2004,22(B07):139-144
中国的园林艺术,曾于17世纪左右在欧洲刮起“中国热”的旋风。当时在欧洲各国建造了不少中国风格的园林和建筑。至1980年后,中国的造园艺术再次被介绍到西方世界。本文将介绍这两次建筑文化交流中在欧美建成的中国式园林,分析其特点和文化背景及所产生的影响;比较两次园林的区别,并且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陈永生 《中国园林》2005,21(6):72-74
针对中国现代园林创作中"泛西化"的表现主义倾向,以寻求园林艺术发展创新的趋势为议题,通过研究中西传统园林文化在现代条件下的传承与借鉴,探讨现代中国园林的创作策略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蔡维国 《园林》2019,(6):40-44
清晏园作为中国明清漕运史上规模最大的衙署园林,展现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园林艺术风格,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不可多得的瑰宝.本文从清晏园的历史变迁、园林建筑、造园艺术、诗文著作等方面阐述了其作为衙署园林600余年来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为研究古典园林艺术和明清漕运治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林 《辽宁建材》2011,(6):22-23
中国的园林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园林艺术与文学、绘画联系密切。中国园林之所以能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独树一帜,和园林与中国浓厚的文学、绘画"结成姻缘"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杨力行 《中国园林》1997,13(4):28-31
园林界就我国古代园林文化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相形之下现代园林的理论却显得不足,是否只要有古代园林艺术就可以替代现代园林文化?倒底应怎样看待对于辉煌的中国古代园林遗产的继承?本文由此而引发出一个议题:古代园林文化向现代之转成。  相似文献   

20.
园林意境的感知、时空变化与创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其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意境的感知,意境的时空变化,以及意境的创造等内容,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之意境,分析古典园林之内涵,达到园林意境创作的"情景交融",在有限的园林艺术形象中感受无限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