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西北铅锌冶炼厂锌系统湿法冶炼工艺采用反向锑盐法净化除去硫酸锌溶液中的杂质。文章研究了从二段净化渣产生的渣中回收钴和其它有价金属的工艺,钴渣采用稀硫酸选择浸出,从浸出液中分别回收钴、镉、镍、锌,从浸出渣中回收铜、铅,Cu、Pb、Co、Cd、Zn的总收率分别达到100%、100%、90.33%、96.80%和95.51%。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赤峰中色锌业有限公司在处理复杂硫化锌精矿方面的技术进展,主要有:低污染沉矾除铁;全湿法工艺从高砷净液渣中回收铜、镉、钴和锌;选矿法从高温高酸浸出渣中回收银及选矿废水萃取提锌。上述工艺技术的研发和实施,稳定了主金属锌的生产,提高了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率。  相似文献   

3.
在锌湿法冶炼生产中,砷盐净化工艺具有杂质净化深度高、自动化程度高、锌粉单耗低、净化处理能力大、成本低等显著优势,但是由于净化产出的钴镍渣含有较高的砷,导致有价金属回收困难,限制了该工艺的发展。本文以国内某湿法炼锌企业砷盐净化钴镍渣为研究对象,开发了钴镍渣中有价金属全组分回收以及砷资源化利用技术,结果表明,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铜、钴、锌、铅回收率分别为96.5%、82%、96%和99.5%,砷资源化回收利用率88%,既实现了铜、钴、镍、锌及铅的高效分离和回收,同时砷也得到了资源化利用。此研究成果产业化,不但能提高企业综合回收效益,更可为砷盐净化技术在行业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对湿法炼锌高温净化渣中有价金属进行了资源化综合回收利用研究,采用选择性浸出,在最佳条件为液固比3.5∶1,过程温度30℃、过程酸度pH=3.5、滴加调酸浓度150 g/L、浸出搅拌时间2.5 h的条件下,锌、镉、铜、铅、银得到高效回收,钴和镍实现有效开路;对湿法炼锌高温净化渣中有价金属综合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辉  刘岩  丛自范 《湿法冶金》2015,(3):186-189
研究了以湿法炼锌净液渣生产阴极铜,考察了稀硫酸浸出锌、氧化浸出铜、不溶阳极电沉积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锌浸出率达98.69%,镉浸出率96.15%,钴浸出率达70.70%;进入电积系统的铜的直收率为80.69%,电积过程铜回收率为99.68%,铜总回收率大于99%;阴极铜质量达到国家1#阴极铜(GB/T467—2010)标准。  相似文献   

6.
用过硫酸钠氧化富集钴镍渣中的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春侠  王吉坤  谢刚  杨大锦 《湿法冶金》2007,26(3):154-156,162
研究了从湿法炼锌净化钴镍渣中回收有价金属。提出了处理钴镍渣的系统工艺,探讨了过硫酸钠浸出钴镍渣氧化沉钴的影响因素。在氧化温度80℃,过硫酸钠用量为理论量的8倍,氧化时间2h,溶液pH=5.0~5.2的最佳工艺条件下,钴富集达40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从布袋灰中提取有价金属的新工艺。采用碳酸钠焙烧—水洗法从布袋灰中除砷,考察了碳酸钠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除砷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g碳酸钠/50g布袋灰、600℃焙烧2h的条件下得到的焙砂经水洗后,水洗渣含砷仅为0.15%,除砷率可达99.85%,此时锌、铜的损失率仅为0.5%。除砷水洗渣提取有价金属的最佳浸出条件为:硫酸浓度1.23mol/L、浸出温度90℃、浸出时间1.5h,在此条件下锌浸出率达98.53%,铜浸出率达97.65%。浸出液中的锌、铜可采用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的方法得到分离,浸出渣中的铅、锡可加入碳进行还原熔炼得到铅锡合金。  相似文献   

8.
考察常压条件下硫酸起始浓度、液固比、反应温度、浸出时间、氧化剂和助浸剂Cu^2+对砷冰铜中铜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始酸浓度150g/L、液固比8∶1、浸出温度85℃、浸出时间3h、氧化剂双氧水加入量2.5mL/g和助浸剂Cu^2+浓度2g/L的最优工艺条件下,砷冰铜中铜浸出率可达96.35%,砷浸出率为76.16%,铅、银入渣率大于99%。浸出渣在火法炼铅系统回收铅、银等有价金属,从而使铜、铅、银等有价金属得到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9.
铜铅锌有色冶炼行业大部分冶炼渣尘不仅属于危废而且其中含有多种有价金属,探讨了一种通过浆化、浸出、净化、浓缩结晶、混合制粒等复合工艺将含锌、铅、铜等有价金属渣尘的综合回收的方法.将渣尘中的铜锌等有价金属分两段浸出,采用硫酸浸出.第一段低酸浸出,控制反应条件为:pH值4.0~5.4、温度85~95℃、液固比4:1~3:1、...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从复杂含钴物料锰钴渣中提取氧化钴的工艺流程,确定了浸出、净化、沉钴、焙烧、铜渣处理等工序的技术条件,并进行了小批量生产验证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采用本工艺,流程适应性强,操作稳定,钴的回收率为93.13%,直收率达90.11%,同时有效地除去了锰钴渣中的铁.铜.锰.镍等杂质,回收了渣中的有价元素。本研究对从复杂含钴物料中生产氧化钴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锌烟灰制取碱式碳酸锌及活性氧化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康俊峰 《有色矿冶》2003,19(3):28-31
研究了锌烟灰经酸浸、净液、碳酸盐沉锌、焙烧等步骤制备碱式碳酸锌及活性氧化锌的工艺。流程简单,适应性强,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文章研究了在pH5.5~6.0之间,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锌合金中的锌镉总量,再用数学公式分别计算出锌量和镉量。试验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8%。  相似文献   

13.
超细锌粉中金属锌的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高铁被锌粉还原。用二氧化碳保护。高锰酸钾测铁。间接分析金属锌。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从高铁锌焙砂湿法炼锌渣中综合回收锌和铟,考察了反酸中浸时,浸出温度、体系终点pH和浸出时间对锌浸出率的影响,通过3段净化去除中浸上清液中的铜、镉、钴,再用P204萃取分离铟、铁。结果表明:工艺流程形成闭路循环,不污染环境;最佳条件下,锌、铟回收率分别为92%和86%。  相似文献   

15.
高镉锌精矿中锌镉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劲榕  陈加希  王英 《云南冶金》2003,32(5):46-47,54
样品分解后.干扰元素用氨分离,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过量的EDTA标准溶液,使Zn^2 、Cd^2 全部与EDTA络合并过量,用Zn^2 盐返滴过量的EDTA,测出Zn、Cd合理,用KI置换出EDTA—Cd中的EDTA,并用Zn^2 盐滴定,测得Cd含量,从Zn、Cd合量中减去Cd量即得Zn量。Zn、Cd的加入回收率均在99%以上,本法分析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6.
提出用氨水—氯化铵一次沉淀分离铁、铝等,以β-DTCPA掩蔽铜、镉、镍、钴、铅,EDTA络合滴定锌,然后用盐酸溶解氢氧化物沉淀,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吸附在氢氧化铁沉淀中的锌含量,从根本上克服了大量胶凝状氢氧化物沉淀对锌的吸附影响.经过大批量出口商检样品的测试考核,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锌精矿中锌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社红 《云南冶金》2009,38(5):52-54
建立了锌精矿中锌测定的新方法。对共存离子的影响、掩蔽剂的选择、掩蔽剂的用量以及锌标准加镉同收实验、样品加标回收实验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pH5—6的溶液中选择碘化钾为掩蔽剂,碘化钾的用量大于5g镉才能掩蔽完全,锌标准加镉回收实验当镉量小于5mg时锌回收率达99.9%~100.9%,样品加标回收实验锌同收率在98%以上。该方法适用于锌精矿及含镉锌矿中锌的测定,结果与借助极谱仪测定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从含锗氧化锌烟尘中提取锌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氧化锌烟尘为原料、硫酸为浸出剂,研究了含锗氧化锌烟尘的浸出过程。最佳工艺条件为:烟尘用量50g、硫酸用量20m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h、液固比41,在该条件下,锌、锗的浸出率分别为89.12%和89.75%。将浸出液的pH调至2.5,在沉淀温度60℃,搅拌时间30min的条件下,采用浸出液中锗量40倍的单宁酸进行沉锗,锗的沉淀率达97.2%,得到含锗0.809%的单宁渣,该沉淀渣在600℃灼烧1h后得到品位为14.55%的锗精矿。沉锗后液可返回锌生产。  相似文献   

19.
20.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and 2 diabetes was frequently found: low blood zinc levels, high zincuria, severe and ubiquitous cellular depletion of zinc, increased basal and after loading blood mineral clearance, and hyperglycaemia due to the reduction of pancreatic insulin secretion and to the reduced biological action of the hormone on liver, as a consequence of chronic zinc deficit. Strong endocellular zinc depletion in diabetics; low insulin secretion; insulin biological action decrease for zinc deficit; IG-I concentration decrease, that happens in this condition; insulin and IGF-I resistance; insulin and IGF-I receptors depletion in diabetics: are strong arguments for zinc pharmacological supplementation, in gastric protective formulation, to avoid gastroenteric probl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