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附设黏滞阻尼器的结构设计流程,以昆明某幼儿园工程为例,通过在结构上附设黏滞阻尼器,对比原结构和消能减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最大层间位移,研究了高地震烈度区框架结构附设非线性黏滞阻尼器后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黏滞阻尼器对结构减震效果明显,合理布置黏滞阻尼器后,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满足规范要求。研究为高地震烈度区附设黏滞阻尼器的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上海某装配式高层建筑,预制率不低于45%,结构体系采用设置黏滞阻尼器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多遇地震作用下,附加黏滞阻尼器结构较常规结构的首层地震剪力平均减小约35%,最大层间位移角平均减小约40%,黏滞阻尼器的平均耗能比例高达64%,黏滞阻尼器消能减震效果明显;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58,结构屈服机制合理,结构塑性变形满足"生命安全LS"性能目标,结构构件的损伤程度轻,大震下结构抗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黏滞阻尼器对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提升水平,以1栋5层钢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黏滞阻尼器对结构进行性能提升设计,对比结构在减震前后的关键结构响应(层间位移角、楼层加速度、楼层剪力等),分析了结构的损伤状况。结果表明采用黏滞阻尼器能够很好的控制结构的损伤,减小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楼层加速度、楼层剪力。采用减震技术后,结构在大震下最大层间位移角得到较好的控制,塑性铰明显减少。除屋面层以外,结构各层的加速度均未超过4m/s2。阻尼器分担了较多的地震作用,大震下结构基底剪力明显减小。减震设计较好的提升了结构的抗震韧性,文中的研究可为钢框架减震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高烈度区项目隔震层中黏滞阻尼器及隔震橡胶支座的组合设计思路,通过调节黏滞阻尼器及隔震支座力学参数的选取,以某9度区高层剪力墙结构为例,对主体结构进行了敏感度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高烈度区项目在隔震层中增设黏滞阻尼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罕遇地震下隔震支座的拉应力,同时减小隔震支座位移量,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为高烈度区高层剪力墙结构提供经济可行的隔震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针对结构层间位移小、黏滞阻尼器减震效果难以发挥的问题,提出悬臂肘节型黏滞阻尼器消能系统,介绍了该消能系统的构造、原理与特点,对黏滞阻尼器分别采用悬臂肘节型、肘节型和消能伸臂型连接的高层结构的减震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悬臂肘节型黏滞阻尼器消能系统能充分利用高层结构的弯曲变形和层间剪切变形增大阻尼器的输出位移,阻尼器的名义位移放大系数可达3~5倍;悬臂肘节型黏滞阻尼器消能系统对结构水平位移、层间位移角和层间剪力均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设置在结构的中部或中下部楼层时阻尼器位移放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张涛  耿耀明  孔庆宇 《建筑结构》2020,50(13):95-100
北京学校中学部教学楼采用多层钢框架结构体系,为高烈度区学校建筑,为进一步提高其抗震性能水准,采用了消能减震技术。通过对金属阻尼器、筒式黏滞阻尼器和黏滞阻尼墙等典型减震技术的多方案综合比选,最终确定采用黏滞阻尼墙方案,并给出了适用于中小体量建筑的小尺寸黏滞阻尼墙设计。经计算分析可知,采用该消能减震技术后,小震作用下结构基底剪力和层间位移角的减震效果显著,最大层间位移角远小于规范限值要求;大震作用下结构减震效果良好,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满足既定性能目标,主体结构构件大部分处于不屈服状态,仅个别构件出现轻微损伤,大震下结构抗震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7.
以四川省雷波县三峡中学教学楼主体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基于黏滞阻尼器减震技术的抗震性能提升设计,并采用PKPM-JZ和SAUSG软件分析了建筑在不同等级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特征和破坏特征,重点分析了建筑层间位移角、楼层绝对加速度、阻尼器极限承载力和极限加速度等结构响应。结果 表明:在建筑中设置黏滞阻尼器的消能减震方案可较好地提升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且能有效减少结构构件的损伤;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不同方向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均可满足预设的减震目标;结构采用的速度型黏滞阻尼器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在震后修复阶段可不必频繁更换,可在后续抗震服役过程中多次使用;PKPM+SAUSG软件的联合应用,给本项目减震结构分析计算与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8.
带位移放大装置新型阻尼墙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黏滞阻尼器的耗能原理,针对地震时阻尼器位移小的特点,提出一种可提高阻尼器耗能能力的位移放大装置,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种黏滞阻尼墙。针对黏滞阻尼器力学模型,增设放大装置后,得到带放大系数的黏滞阻尼墙力学模型。以12层框架为例,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比较带放大装置的黏滞阻尼墙减震结构与常规阻尼器建筑结构的减震效率。在加速度、层间位移、层间剪力等地震响应的控制效果方面,基于文中提案采用放大装置的减震结构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础隔震或在结构中布置黏滞阻尼器均可以有效减轻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中产生的震害。以一栋7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为研究对象,选取与场地条件相匹配的地震波作为激励,通过试算确定隔震构件和黏滞阻尼器的型号、布置,使这两种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位移减少量相同。采用SAP2000进行建模,计算了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非线性动力响应,并对比了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楼层加速度和塑性铰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础隔震的结构的抗震性能要好于设置黏滞阻尼器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结构抗震性能,拟对高烈度区某中学框架结构食堂采用黏滞阻尼减震方案,运用ETABS对原结构和减震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对比减震前后层间剪力和位移的变化,以及阻尼器的耗能情况。接着采用PERFORM-3D对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结构变形、构件性能以及阻尼器的耗能能力。结果表明:在安装黏滞阻尼器后,结构在小震、大震下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且黏滞阻尼器能够正常工作并发挥耗能作用,使结构抗震性能得到了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11.
在超高层结构中,传统伸臂桁架能显著提高结构抗侧刚度、减小结构侧移,但给结构带来刚度、内力突变等不利影响,形成结构薄弱层。黏滞阻尼器伸臂桁架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结构刚度、提供附加阻尼比,成为近年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与抗风的新型体系。针对一226 m超高层结构中某一榀平面框架-剪力墙,在伸臂桁架中布置黏滞阻尼器,对比分析5种不同黏滞阻尼器布置方案伸臂桁架结构在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消能减震效果,将为黏滞阻尼器在超高层结构伸臂桁架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减震是当前结构最重要的抗震方法之一.本文结合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着重对非线性黏滞阻尼减震结构进行了分析,用层间位移角限值予以量化;以简化的方法计算非线性黏滞阻尼器的等效阻尼比.在此基础上将结构转化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利用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对非线性黏滞阻尼减震结构进行设计.通过设计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非线性黏滞阻尼减震体系的建筑减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隔震层附加黏滞阻尼器对高层基础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影响研究较少。以某地医院15层病房楼为对象,选取隔震层附加黏滞阻尼器前后两种结构,进行三向地震动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隔震层附加黏滞阻尼器后层间剪力增幅可达21.3%;首层层间位移角减小15%左右,中上部楼层层间位移角增加约4%左右;隔震层位移减小可达33.6%,可以有效降低隔震支座拉应力,但对压应力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消能减震结构因其优越的抗震性能而得以广泛的运用。云南省地域内包含多条地震断裂带,消能减震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云南省某学校教学楼的减震设计为例,介绍消能减震技术及黏滞阻尼器;对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减震与非减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结构相比,黏滞阻尼器的运用,减小了结构的层间位移和层间剪力,大幅度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高烈度区框架结构装设非线性黏滞阻尼器减震效果,以某典型框架结构工程实例为背景,输入地震波进行时程分析。以楼层侧移、层间位移角、楼层剪力为减震控制目标,分析结果表明,装设黏滞阻尼器的结构减震效果明显,阻尼器在不同的工况下滞回曲线均匀饱满,呈现典型的非线性速度型阻尼器特征,分析结果对于黏滞阻尼器在高烈度区的应用与推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考虑到地震动具有随机性,利用平稳过滤白噪声地震动模型,首先建立黏滞阻尼结构的动力方程,运用虚拟激励法将平稳随机地震激励转化为简谐振动分析,求解黏滞阻尼结构在随机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然后通过选用相同数量的阻尼器在最大层间位移处集中布置、循环布置、权数布置三种布置方案,对比分析布置前后结构的地震反应,得出最优的黏滞阻尼器空间位置布置方案。由此可知,黏滞阻尼器具有明显的减震效果,得到的黏滞阻尼器布置建议对抗震设计和加固具有参考意义,同时使用虚拟激励法能高效快捷的求出结构的随机响应。  相似文献   

17.
结合某9层框架结构进行消能减震设计,从对其地震波的选取到消能减震方案的初步设计再到优化进行了阐述,对比分析了结构的层剪力、层间位移角、附加阻尼比以及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下的黏滞阻尼器位移以及出力等关键问题。对如何结合结构整体分析,减少不必要黏滞阻尼器的使用,从而减少工程造价优化设计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新疆某26层、78m高的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了应用阻尼器的降度设计。通过对比减震前后的基底剪力、层间位移角等结构反应,说明了黏滞阻尼器在减震上的有效性。将减震后结构在原规定烈度地震下的楼层剪力,与未减震结构在降度地震下的楼层剪力进行对比,证明了在保证阻尼器质量的前提下,阻尼器参与设计以减少结构设计截面及配筋的可行性。大震工况下的弹塑性分析进一步证明了阻尼器具有帮助结构构件减少破坏的优势。结果表明,黏滞阻尼器是可直接参与结构设计的减震装置,这为结构工程抗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8度区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实验楼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断层地震动特性及其对隔震结构的不利影响,确定了甲类建筑基础隔震设计所需的地震动参数和抗震性能目标。对比了橡胶隔震支座、橡胶隔震支座+黏滞阻尼器、橡胶隔震支座+黏滞阻尼器+滑板隔震支座三种隔震层设计方案,研究了黏滞阻尼器和滑板隔震支座对隔震层的影响。表明黏滞阻尼器能够有效控制隔震层在大震作用下的位移。根据分析结果选择橡胶隔震支座+黏滞阻尼器+滑板隔震支座的隔震方案。上部结构分别采用直接分析法和传统水平向减震系数法相融合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通过楼层剪力对比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采用PERFORM 3D软件对隔震结构进行了大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评估,结果表明结构完全满足罕遇地震可修、极罕遇地震不倒的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工程的位移比和位移角超限等问题,本文采用消能减震技术对其进行振动控制,具体方案为结构安装屈曲约束支撑和黏滞阻尼器。对原结构和减震结构进行了弹性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对比了两种结构体系小震、大震下的计算分析结果,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对原结构和减震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评估。结果表明:屈曲约束支撑和黏滞阻尼器有效控制了结构的扭转效应和层间位移角,改善了结构的塑性损伤情况,从而提高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