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吸湿排汗整理织物的测试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翟保京  王贤瑞 《印染》2005,31(2):33-36
分析了评价吸湿排汗整理织物的吸水性、吸湿性、透湿性、快干性等指标的传统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并介绍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内的最新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性聚氨酯型整理剂Z414、Y410A、N329B和SD-306C+HS-C-5对棉盖涤针织面料进行吸湿快干整理,并对整理织物的吸湿性和快干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0 g/L水性聚氨酯Y410A 吸湿排汗效果最佳,整理织物的吸湿快干性、导湿量、手感和弹性等都已达到常用的吸湿排汗整理剂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以芯吸高度与滴水扩散时间为吸湿指标,以蒸发速率和透湿量为排汗(快干)指标,分析了不同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选择氩气等离子对仿棉提花色织物进行改性,分析了等离子处理功率(档位)和处理时间对吸湿排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仿棉提花色织物中除紫色织物外,经纱纤维或经纬纱纤维均具有中空截面,整理前均具有较好的快干性能;氩气等离子改性能显著提高织物的吸湿性能,中空纤维截面未发生变化;三种织物经功率2档的氩气等离子处理0.5 min、1 min和22 min后,均达到GB/T 21655.1-2008吸湿速干机织类产品的吸湿排汗要求。  相似文献   

4.
《印染》2015,(24)
介绍了吸湿排汗纺织服装目前执行的测试标准,包括织物的吸水性、吸湿性、透湿透气性、快干性以及耐久性的测试方法。纺织面料应根据最终用途来确定吸湿排汗性能的测试标准和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5.
变异系数权重-TOPSIS法用于吸湿排汗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弦 《针织工业》2011,(11):61-64
针对织物吸湿排汗性能多属性、多指标的特点,将其分为吸水性、透水性、吸湿性、透湿性和快干性5个方面,用6项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变异系数权重法,结合逼近于理想值的排序方法(TOP-SIS),通过计算评价方案与理想方案间的距离,建立了一种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4种Coolplus针织物和2种棉针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序。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简便,结果客观可靠,与直观分析结果相等,为织物吸湿排汗性能的比较与优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舒适性机织物的设计开发进行了探讨研究.利用PTT纤维和吸湿排汗纤维的纱线设计开发了平纹和斜纹组织的交织物,并对其弹性回复率、折皱回复性、刚柔性、吸湿性、透湿性、吸水性和快干性等进行了测试与分析.通过测试分析得出:利用PTT纤维和吸湿排汗纤维可以开发出具有舒适的弹力和良好的吸湿排汗性的机织物,能够满足人们穿着舒适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陈丽华 《纺织学报》2007,28(7):25-28
为了解十字形涤纶机织物吸湿排汗性能,利用不同结构的十字形涤纶混纺纱线,设计开发了平纹和斜纹组织的交织物,并对其吸湿排汗性能如吸湿性、透气性、透湿性、吸水性及干燥性等进行测试,分析了纤维含量及织物结构对吸湿排汗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纤维含量及织物结构对十字形涤纶机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提高纯绵针织物的吸湿快干性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防水整理调节纯棉织物里层纱线的亲疏水性能,并利用快干性、滴液铺展法、透湿量和散湿性等考察了防水整理对织物吸湿快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5~10 g/L防水剂DM-7500整理,所得织物的快干性提高而吸湿性下降。单独对里纱进行防水整理,织物里层与外层的吸湿性和快干性存在差别,透湿量测试证实其具有单向导湿功能;双珠地织物的散湿性更优于平纹织物。防水整理使织物的上染率和强力下降,防水剂用量应控制在5~10 g/L。  相似文献   

9.
采用耐洗吸湿排汗剂TF-4097A对涤、棉织物进行浸轧整理,其工艺为:耐洗吸湿排汗剂TF-4097A质量浓度为30 g/L,烘干温度160℃,时间为2 min。通过分析吸湿性、快干性、色变、稳定性、耐洗性,再与经市场购买的吸湿排汗剂整理的织物进行对比。结果表明:TF-4097A具有优异的吸湿快干性、耐洗10次、色变小、稳定性好,优于市场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10.
采用16.67 tex的羊毛和Coolmax ~纤维进行混纺,从而改善羊毛混纺针织产品的湿舒适性,通过回潮率、芯吸高度、滴水扩散时间等吸湿性指标,以及透湿量、蒸发速率等速干性指标进行评价,探讨不同羊毛含量对羊毛、Coolmax ~混纺针织物吸湿速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羊毛含量的提高,回潮率和滴水扩散时间逐渐增加,芯吸高度和透湿量逐渐降低,蒸发时羊毛的起始蒸发速率高于羊毛、Coolmax ~混纺针织物,随着蒸发的进行,混纺针织物的蒸发速率随Coolmax ~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综合各项评价指标,羊毛含量不超过50%时,羊毛、Coolmax ~混纺针织物能达到吸湿速干要求。  相似文献   

11.
根据Coolplus纤维的性能和特点,设计开发了适应市场需求的Coolplus纱和精梳棉交织提花单面针织物,并针对Coolplus的特点设计了合理的织造和织物染整加工工艺及路线。所开发的提花单面织物具有花型美观、手感柔软、吸湿排汗性能良好的特点,适应高档T恤、贴身内衣、胸罩、手套、袜子、运动服、军人的迷彩内衣等产品。  相似文献   

12.
在导湿排汗整理前使用溶胀剂DMSO对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芳纶)织物进行预处理,可明显提高导湿排汗整理的效果。研究DMSO预处理对芳纶织物的影响以及预处理后的导湿排汗整理工艺,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预处理后芳纶表面凹槽比未处理时明显,可提高织物的毛细效应;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显示,预处理后芳纶织物玻璃化温度略有提高;热重分析显示,DMSO未使芳纶大分子发生降解;广角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经DMSO预处理后,芳纶的结晶度有所增大。经测定,与直接进行导湿排汗整理相比较,DMSO预处理后再进行导湿排汗整理,得到的芳纶织物芯吸高度更高,且耐洗性更好。  相似文献   

13.
纺织芯吸模型是从毛细管系统到宏观芯吸行为的桥梁,针对芯吸模型繁杂多样的现状,对现有模型进行分类综述。在阐述纺织品芯吸性能测试方法及影响因素基础上,根据建模原理将现有芯吸模型分为毛细管力模型、压力/压强模型、能量模型3类,分析了各类模型的建模条件、理论基础和适应范围,预测了芯吸建模研究的发展方向。研究得出:基于受力平衡的毛细管力模型因其简化的毛细管模型与实际毛细系统的层次性及复杂性仍有较大距离,推广受限;压力/压强模型基于Washburn方程分析毛细管系统内的压力、压强差,结合Laplace方程及Poiseuille定律计算流体在系统中的流量、流速和距离,该模型对纱、织物进行整体考虑,以结构参数的经验值作为其代表量,因而灵活性高适应面广;能量模型基于能量守恒对芯吸中的能量转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吸湿排汗纤维COOLMAX的特性。在吸湿排汗纤维COOLMAX精纺面料的后整理过程中,对于织物手感、色泽及吸湿效果作了对比试验,对吸湿排汗助剂品种进行了筛选对比试验,摸索出了一套适应不同原料比例、不同质量及不同颜色的吸湿排汗纤维COOLMAX精纺面料产品的最佳后整理工艺和最优的吸湿效果功能助剂配方。该工艺操作方便,适合大批量生产流程,成品面料手感柔软有凉爽感,吸湿排汗效果显著,色泽变化小,呢面光泽纯正,品质优良,内在物理指标测试均符合标准,深受客户青睐。  相似文献   

15.
丽赛导湿针织面料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丽赛纱线开发针织面料,并对面料进行亲水性整理,使面料获得良好的导湿性能。通过对面料性能的对比测试与分析,表明丽赛是一种可用于开发导湿针织面料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再生涤纶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分别采用质量浓度为20、25和30g/L的NaOH溶液和0.5 g/L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227溶液,通过碱减量工艺对再生涤纶织物进行处理。对织物经碱减量处理后的减量率以及表征织物经碱减量处理前后吸湿速干性的各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使用质量浓度为20g/L的NaOH溶液进行碱减量工艺处理时织物减量率在15%以下,织物物理性能变化小;经过碱减量工艺处理后的织物滴水扩散时间明显降低;吸水率与织物经纬向芯吸高度大幅度增加;织物蒸发速率和单位时间内透湿量均明显增加;经碱减量工艺处理后的再生涤纶织物吸湿速干性能得到明显提高,且满足吸湿速干性产品的技术要求,对开发导水型再生涤纶织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吸湿排汗防撕裂织物生产的技术要点。针对Coolplus/精梳棉质量比为50/50的平纹二厘格面料,根据原料与织物组织结构的特点,从整经、浆纱、穿筘与织造工艺对其进行试验。由于原料中含有Coolplus纤维,在浆纱工艺中,采用新型变性浆料JD-011为主浆料的浆料配方,有效减少了织造中的毛羽和断头的发生。织造过程中,要合理调整上机工艺参数,尤其是为防止两厘格之间纱线相互缠绕,单独附加一页综框,减少了纱线相互缠绕的机会,可有效预防格子处两根纱线相互缠绕造成的各种疵点。实践证明,此生产工艺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关于织物芯吸速率测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织物的芯吸过程,探讨了测试芯吸速率的必要性,并综合芯吸速率与表征芯吸能力的芯吸效应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芯吸过程分为快速芯吸和趋于平衡两个阶段,全面评估织物的芯吸能力要从芯吸速率和芯吸效应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英国纺织品检测设备制造商James Heal 公司推出 WickView设备(图 1 ),这是一款代表其最新技术水平的设备.该设备采用先进的成像系统追踪和记录水分在织物和其他材料中的传输过程. WickView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进行材料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毛细作用测试.该设备能够旋转,从而允许测试在不同的方向进行.无论是运...  相似文献   

20.
降低苎麻纤维的刚度是使苎麻获得良好针织可编性的一种方法,而采用麻包涤纱能使其获得编织所需的强度。通过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及采用亲水性后整理工艺开发出了三种针织面料。经相关性能的测试,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导湿快干性能,使苎麻的潜在快速吸湿及散湿转变成了显性的吸放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