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王刚 《煤矿安全》2011,42(11):129-133
在采空区上方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获取实地观测资料是研究地表移动规律的主要手段,而数据处理方法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地表移动规律的可靠性。根据传统的地表移动观测站数据处理方法,结合有关数学知识,指出传统的地表移动观测站数据处理方法的不足和改进措施,并结合实例提出地表移动观测站的数据处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黄土沟壑区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陵矿区一号煤矿302、303工作面开采进行的地表移动观测结果表明,采动引起黄土沟壑区地表移动变形剧烈,在活跃期内地表下沉达到最大下沉值的97%,地表移动伴随较大的台阶裂缝非连续变形破坏,地表移动期短,移动角值较大,下沉系数和水平移动系数较大。分析观测结果表明,垂直裂隙发育的厚湿陷性黄土及沟谷梁峁特殊地形,导致煤层覆岩移动变形在传递到土层后快速沟通黄土层中的垂直裂隙形成地表裂缝,在山体重力作用下,引起山体滑移加剧了地表台阶式裂缝破坏程度,导致下沉系数和水平移动系数增大。依据分析结果,建立了地表最大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的预计模型。  相似文献   

3.
地表移动观测站观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姚桥煤矿7005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初步揭示了厚表土层大采深综采放顶煤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参数,为进行同类条件下的"三下开采"工作提供地表移动参数.  相似文献   

4.
提出山区地表移动观测数据处理的新途径。将主断面和主滑方向的观测数据视为整体进行分析,通过对观测站原始数据的处理,建立了山区滑移影响函数和任意地表点移动变形的一般模式,并提出山区地表移动参数的求取途径,为山区地表移动规律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随机介质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利用微分方程的共通性,通过复式解析函数的保角变换,讨论了计算地表移动和变形的新方法——解析函数计算法。从而将地表移动的下沉和水平移动统一于一个解析函数式中,减少了地表移动预计中的参数个数。文中实例说明相对提高了移动的计算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6.
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观测站的布设形式、资料收集,观测线的布设位置、长度、密度以及观测站的设置等处着手,较详细的论述了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设计要点和步骤,为从事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建立是进行地表移动规律研究的基础。地表移动观测站能否布设合理,关系到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因此,要进行开采沉陷的观测,就必须合理布设地表移动观测站。三河尖煤矿在龙固火车站铁路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并及时监测下沉数据及变形情况,为其修复提供了准确的技术资料,保证了铁路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8.
费尔哈斯模型预测地表移动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海 《煤炭科学技术》2004,32(3):58-59,57
根据地表移动变形的特点,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费尔哈斯模型方法建立地表移动变形预测模型,能运用较少的地表移动观测数据建立起可靠性很好的预测模型,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设计原则和布设形式,观测站布设中应注意的问题,边界角及松散层移动角在地表移动观测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约有1/3的煤矿位于山区,开采造成的山区地表移动变形与平原地区有较大区别。为探究山区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的时空特征,揭示山区开采地表动态移动变形规律,首先通过分析山区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确定了山区开采滑移影响函数,并应用叠加原理构建了顾及山区地形与平原因素的山区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模型;然后结合Knothe时间函数,推导了山区开采地表动态移动变形预计公式;最后分析了正坡、反坡2种模型的地表动态移动变形规律。采用山西某矿的现场实测数据对山区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模型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山区开采地表动态移动变形规律的分析,为最大限度确保矿区地表建(构)筑物免于地表动态移动变形破坏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表移动具有趋势项、周期项及随机项,建立高精度地表移动趋势项拟合与预测模型,对地表移动监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DM(1,1)模型和指数平滑法进行地表移动趋势项建模及精度分析等问题,取得了有益成果。  相似文献   

12.
地表移动计算程序的可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表移动与变形的预计计算是进行“三下”采煤设计必不可少的内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地表移动计算理论的完善,地表移动与变形计算的程序化已成现实,地表移动的预计计算采用计算机程序计算具有快捷,准确的特点,在目前计算软件飞速发展的今天,程序的可视休化简化计算程序使用,普及地表移动计算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某矿区山区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设置和观测方法,以该矿区观测站的实际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开采引起的山区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下沉、水平移动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覆盖岩层为中等稳固的长壁法开采水平矿层的地表移动,并提出新的计算地表移动和变形的公式。  相似文献   

15.
对单个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设计,在有关的书籍中已有比较详细的阐述。这里只谈一点对地表移动观测站综体配置的很不成熟的看法。我们知道,单个观测站的各种参数是局部的,孤立的,表面的,只有通过对观测站群体资料的综合分析,找出地表移动和变形的分布规律;找出地表移动与变形的各种参数同地质采矿因素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地表移动获得比较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认识。既然对地表移动规律性的认识最终是靠综合分析得到的,那么在布置观测站  相似文献   

16.
地表移动趋势项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移动具有趋势项、周期项及随机项,建立高精度地表移动趋势项拟合与预测模型,对地表移动监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DM(1,1)模型和指数平滑法进行地表移动趋势项建模及精度分析等问题,取得了有益成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白源煤矿地表移动变形观测资料的初步分析研究,总结了地表移动变形的一般规律和部分特点,获得了地表下沉的部分参数,为白源矿今后铁路煤柱试采可行性研究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地表隧道开挖地表移动及变形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随机介质模型,导出近地表表土及风化层中开挖圆形隧道引起地表移动及变形的有关预计公式。并用BASIC语言编制了适合于IBMPC—XT/AT微型机的电算程序。利用这些结果,可以计算并绘制地表移动及变形的分布曲线。本文计算方法可供城市在软上中开挖地铁及浅部矿山巷道掘进引起的地表移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姹城煤矿两个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成果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并参照徐州矿区相近采矿地质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求出了适合该矿区的地表移动参数,进一步掌握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0.
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参数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参数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观测站实测数据和理论分析,建立了条带开采地表移动预计参数新的计算公式.这些计算公式考虑的因素较为全面,并且其中的参数均容易确定,计算方便,可操作性强.通过现场应用对比,这些计算公式得出的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参数预测地表沉陷更接近于现场实际,可以作为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参数确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