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论文在处理量为2.5 kg/h的热解实验装置上,分别以两种烟煤和一种油页岩为原料,考察了热解温度对热解产物产率、组成和性质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分别为481℃、514℃、519℃时,六级煤、油页岩、造气入炉煤的焦油产率依次达到最高,产率分别为13.58%、12.54%、4.23%;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产率不断增加,且气体组分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Py-GC/MS的葵花秆热解产物组成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解-气质联用仪(Py-GC/MS)研究了葵花秆热解产物组成与热解温度的关系。通过加入内标物(1,3,5-三叔丁基苯)对热解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当热解温度为300~400℃时,热解产物分布较宽,低沸点产物较少,主要为高沸点产物;热解温度为500~700℃时,主要以低沸点热解产物为主,高沸点产物较少。初步鉴定了40多种化合物,热解产物除CO2外,主要有酚、酮、酯、醛、醇、酸、芳香类和杂环类等,其中,酚类化合物最多,其次为芳烃类物质,杂环类物质最少。热解温度和热解时间是影响热解产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热重(TG)和裂解器-气/质联用仪(Py-GC/MS)考察了玉米秸秆发酵渣和酚醛树脂热解产物组成分布随热解温度变化的规律性和差异性。结果显示,甲苯、苯酚、甲基酚为两体系主要共有组分,2,3-二氢苯并呋喃、烷氧基化合物及少量羧酸是玉米秸秆发酵渣热解产物中的特有组分,而二甲基酚、9H-氧杂蒽等组分在酚醛树脂热解产物中的含量显著,这是两种原料的组成成分及结构的差异性体现。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热解温度、载气流量和冷凝温度对核桃壳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在实验室研制的生物质热解与分级冷凝装置上对核桃壳热解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液体产物收率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增加速率逐步降低;载气流量对液体产物总收率及各级液体产物收率影响较小;冷凝温度对液体产物总收率影响较小,但对各级生物油的收率影响较大。GC/MS分析表明:热解温度为450~500℃时,酚类物质含量达到最大值;随着二级冷凝器温度的升高,二级生物油中酚类物质富集程度逐渐提高,酸类物质的富集程度逐渐降低,二级生物油的收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热分析仪分析了不同升温速率下油棕废弃物的热解特性,并通过Py-GC/MS技术对其热解产物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油棕废弃物的热解过程分为脱水、预热解、主要热解和炭化4个阶段;升温速率对油棕废弃物热解的TG曲线影响很大,当热解速率从10℃/min增加到50℃/min时,TG曲线逐渐向右偏移,随着热解速率增大,残余质量增加;在主要热解阶段,失重率为总失重的66%~71%。快速热裂解过程中检测出了115种挥发性物质,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主要分为9类,其中,酸类和烃类化合物的含量占挥发性物质的51.72%,芳香族化合物的种类最多,共有34种,酸类化合物中的脂肪酸均为长链脂肪酸。  相似文献   

6.
利用自行设计的固定床热裂解试验系统,在不同压力条件下,研究了纤维素的热解行为,在常压下分别考察热解温度、N2流量对热解产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为450℃时,可得到较高收率的液体产物,并且液体产物的收率随着N2流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压力降低时,在450℃热解温度下液体产物的收率最高,为58.6%,比常压热解提高12.3%,生物油中水分含量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试验对在不同真空度下热解得到的液体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  相似文献   

7.
麦草与蔗渣基本热解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重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麦草和蔗渣的基本热解特性进行了分析。热重曲线表明:在氮气气氛中,在升温速率为20℃/min的条件下,当温度为320℃时,麦草的热解速率达到最大值,而蔗渣则在380℃时,热解速率达到最大值;热解气相色谱结果表明:二者热解液化产物能检测到的化合物占30%左右,麦草产物中能检测到的含苯环结构的化合物占12.61%,而蔗渣中则达到17.89%。  相似文献   

8.
自行设计热解装置,对废弃印刷线路板进行了真空热解,并对热解产物进行了分析。在热解终温550℃,升温速率10℃/min的条件下,得到的热解产物中液、气体、固三种产物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8.13%、8.5%以及73.37%。对热解液体进行常压蒸馏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发现热解油中主要成分为苯酚和4-异丙基苯酚,且主要分布于110~230℃的馏分中,而110~230℃的馏分可以占到热解液体产物的50%以上,热解液体中水分含量17.32%左右,同时检测到2-溴苯酚的存在。而热解气体产物通过气相色谱检测,发现主要成分为CH4、H2、CO、CO2等,其中CO2主要生成于反应的初期,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CO2含量急剧下降,而CH4和H2的含量快速上升。热解气中可燃性高热值气体含量高,可以通过燃烧实现热量回收。  相似文献   

9.
玉米秸和稻壳热解产物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玉米秸和稻壳热解产物在不同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下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400℃时热解产物中液体质量分数接近50%;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大分子的碳氢化合物逐步裂解,气态产物逐渐增多,800℃时气体产物质量分数超过了55%.反应温度对热解产物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而停留时间影响较小.随着反应温度升高,H2含量明显增加,CO和CO2含量明显降低,CH4含量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当反应温度在400~500℃时,热解气体的低位热值在11~15 MJ/m3;反应温度超过500℃时,气体热值在15~16.5 MJ/m3.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污水污泥流化床热解油成分影响的GC_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污水污泥在流化床中不同热解温度下热解获得的热解油进行了分析.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在污泥热解油中检测出100多种成分,采用峰面积法对各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对热解油中的29种峰面积百分比大于1%的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热解油中含有苯及其化合物、烯烃、羧酸、多环芳烃(PAHs)、含氮化合物、含氯化合物和酯类,400 ℃时热解油中酯类的含量占绝对优势,而在600 ℃时,烯烃的含量最多,各种组分的分布较400 ℃时均匀.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采暖空调度日数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析山东地区气象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应用近10年的实测气象数据,选出了平均月。研究了山东地区标准年气象参数的构成方法,求出了全省各地的采暖度日数和空调度日数,探讨了采暖度日数和空调度日数的分布特征。该研究为计算采暖能耗、空调能耗和推行建筑节能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透明隔热涂料具有很高的红外波段隔热效果及良好的可见光波段透过率,用于建筑玻璃和汽车玻璃等透明隔热成为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ATO、ITO、FTO等纳米颗粒对太阳光谱的选择性及其透明隔热机理,概述了透明隔热涂料的国内外研究及应用进展,重点评述了基于热致相变材料的新型智能温控透明隔热涂料,并指出了目前透明隔热涂料在分散、抗老化、施工均匀性等方面存在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透明隔热涂料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生物质气化用途广泛、原料种类和规模适应性强,是实现生物质分布式开发利用和可燃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有效途径,可部分替代化石能源、推进节能减排、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生物质气化、燃气净化关键技术和供热、发电、合成液体燃料等产业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生物质气化产业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发电机进油以及氢气纯度、湿度不合格给大型发电机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带来潜在的危害.针对大型汽轮发电机运行中存在的氢气纯度和氢气湿度不合格、发电机内进油的原因、危害,重点阐述了如何防范发电机进油、提高氢气纯度、降低氢气湿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在节能与环保问题成为当今全球性重要研究课题的情况下,笔者对中国能源的现状、新能源开发问题和在用车辆的环保节能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认为我国应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核能源的力度,开发城市生活垃圾的新能源,找出在用柴油车实现环保节能的一些新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世界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庆凡 《中国能源》2002,156(12):4-8
本文从储量、产量和消费量三方面,介绍了世界各大区和主要国家的能源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分析了世界主要能源(油气、煤炭、核能、水电)开发利用现状和格局,并指出了中国能源在世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魏彩云 《中国能源》2006,28(1):35-37
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带动了石油需求的增加,而原油产量增长有限,加上炼制能力和飓风及政治突发事件等影响,石油价格暴涨。2006年的国际石油供求形势和油价走势,既有促降因素,也有促升因素,还有飓风恢复和政治等不确定因素。总的来说,世界石油需求继续增加,市场更显紧张;油价取决于需求增幅的大小和产能建设的速度,总体水平应该是每桶50~60美元。  相似文献   

19.
20.
国内外分布式电源定义及发展现况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式电源作为大电源的重要补充,具有清洁、高效的特点,将成为我国促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国际上仍没有通用权威的分布式电源定义,本文在归纳分析18个典型国家(组织)分布式电源定义的基础上,总结了分布式电源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我国国情和电网特点,提出了我国分布式电源的一般定义;从资源条件、激励政策和产业基础三个方面分析了典型国家分布式电源发展的基础,并结合发展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