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辽河东部凹陷北部不整合类型及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不整合对油气藏形成有重要作用。辽河幼陷东部凹陷北部地区不整合较发育,根据实际资料研究沙三段顶面不整合类型(削截、平行和超覆)和不整合面上下6类岩性接触关系的平面分布。不整合类型和不整合面上下岩性接触关系不同,对油气藏形成的作用不同:下泥上砂的削截和平行不整合可在不整合面之上成藏;下砂上泥的削截不整合易在不整合面之下形成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地层超覆不整合可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不整合面上下均为砂岩,可作为沙三段烃源岩生成油气的运移通道;不整合面上下均为泥岩,可起封堵和区域盖层的作用。根据上泥下砂的不整合面分布区有利于形成不整合遮挡油气藏的认识,预测青龙台构造高部位和茨榆坨潜山的低带是有利目标区。图5参12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角洲前缘储层砂体成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三角洲前缘是主要的油气储集带,为了探讨该地区储层砂体成因,文章将储层砂体类型分为六种:截削式河道、完整式河道、叠加河口坝、下残坝上河、完整坝上河和上残坝上河砂体.利用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将这六种砂体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三大类六亚类,并对每一亚类砂体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砂体成因明显受基准面升降、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补给量比值的共同控制.最后,讨论了储层砂体分布规律并建立了该地区砂体成因分布模式.对砂体成因的细致刻画不仅可以提高该地区储层预测的精度,而且对今后的勘探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夏子街地区二叠系至侏罗系发育多期不整合,包括削截及多期削截不整合、超覆不整合、褶曲不整合、断褶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风化剥蚀程度的不均一性使不整合有3种典型岩石组合:底砾岩-风化壳-淋滤带型,主要分布在断裂带北部,呈条带状分布,底砾岩滞留原地,风化壳保存较好,淋滤带发育;水进砂体-风化壳(风化黏土)-淋滤带型,因湖侵导致的远物源搬运,砂层分选、磨圆度都很好;砂泥层-风化泥岩型或砂泥岩叠合型,是多次水进水退形成的。构造部位不同、构造变形强度不同、沉积物源不同是造成不整合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整合成因模式。乌尔禾夏子街地区与不整合有关的油藏众多,主要有削截不整合、断褶不整合形成的不整合面遮挡油气藏和超覆不整合形成的地层超覆油气藏。图9表1参23  相似文献   

4.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不整合类型及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具典型的断-坳叠合性质,中、新生界不整合现象较普遍,地层缺失严重。应用井-震结合方法重新识别和标定了T1、T2、T4、T5和Tg等5个不整合界面,并分析了T5不整合界面主要的不整合类型、平面分布特征、该界面上下主要的岩性配置关系及与该界面相关的油气圈闭类型。研究表明,T5界面主要发育平行不整合、削截不整合和超覆不整合,界面上下岩性组合关系主要为砂-砂、砂-泥和泥-泥型;油气圈闭类型主要有4种:地层上超及下伏的不整合遮挡圈闭,被削截的单斜圈闭,地层超覆及古潜山伴生圈闭和断层与不整合面共同控制的削截、上超圈闭;与不整合相关的油气藏勘探应主要集中在坳陷内的洼陷附近。图6表1参12  相似文献   

5.
不整合纵向结构体中的高孔渗带与不同结构层组成的储盖组合常形成类型多样的岩性、地层圈闭。为此,通过井震结合,综合不整合之上、下地震反射特征,可将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东部中/上二叠统不整合划分为平行—平行、平行—削截、平行—褶皱、超覆—削截和超覆—褶皱等五种类型;利用测井资料构建判别参数,识别不整合体结构,分析其发育规律及控制因素;根据钻探成果,建立不整合结构体控藏模式。研究表明,不整合体结构主要受剥蚀量、母岩岩性及构造部位高低的控制,不整合结构体上层与中层厚度呈负相关;超覆—削截不整合区域为油气藏有利发育区;不整合上层结构中的水进砂体,是不整合体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湖(海)湾区易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该成果对其他类似地区不整合油气藏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的上二叠统或中、新生界与下伏地层之间存在着不同类型的不整合,如褶皱削截(超覆)不整合、断块旋转削截超覆不整合、超覆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等。其中,褶皱削截(超覆)和断块旋转削截超覆不整合分布于巴楚、塔北、塔东、塔中等地,超覆不整合发育于麦盖提斜坡,平行不整合分布于塔西南-阿满坳陷。褶皱削截、断块旋转削截、超覆不整合发育区不仅生、储、盖组合好,而且运、聚、保条件佳,因而是控油意义最好的不整合,  相似文献   

7.
东营凹陷南斜坡古近系不整合及其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营凹陷南斜坡地处盆地边缘,构造活动频繁,发育多期不整合。根据不整合发育的规模,可将不整合分为3个级别,其中T1和TR为一级不整合;T7,T6′和T6′为二级不整合;T6,T4,T3和T2为三级不整合。不整合类型主要有平行不整合、削截不整合和超覆不整合,分析认为上泥下砂的削截不整合和超覆不整合对形成地层圈闭最为有利。不整合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扩大了油气运移的距离,改善了储集层的储集性能,改变了油气运移的方向,表明烃源岩可能发生二次生烃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山西保德扒楼沟剖面二叠系曲流河砂体进行实测、精细解剖和岩相分析,建立不同类型河道砂体的构型模式,定量表征其内部沉积非均质性,预测不同类型河道砂体的剩余油聚集区。基于露头的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和颜色等特征,在扒楼沟二叠系曲流河砂体中识别出8种岩相类型,通过对砂体进行精细解剖与岩相分析,将河道下部槽状交错层理砂体从传统定义的边滩砂体中划分出来称为"底滩",而将河道上部板状层理砂体称为"边滩"。在精细刻画河道内底滩与边滩砂体沉积特征及叠置关系的基础上,识别出侧向迁移型、串沟截直型、颈项截直型及废弃河道型4种河道砂体。结合不同类型河道砂体构型与非均质性特征,认为侧向迁移型河道砂体非均质性较弱,剩余油分布较少;串沟截直型与废弃河道型河道砂体非均质性较强,剩余油相对富集;颈项截直型河道砂体非均质性最强,剩余油最为富集。  相似文献   

9.
为定量刻画具有复杂叠置关系的储集砂体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钻井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测试分析资料,在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砂层交错层层组的厚度参数,对高桥地区上古生界储集砂体叠置关系及砂体规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储集砂体叠置样式包括冲刷切割型(削截式河道砂体)、冲刷接触型(完整式河道砂体)和连续过渡接触型(孤立式河道砂体)。不同时期砂体平面展布特征不同,山西组储集砂体相对较窄,为条带状分布;盒8段以多期分流河道彼此叠置成的巨厚储集砂体为特征,砂体横向连片分布,平面展布规模大。通过岩心测量计算出山2段、山1段和盒8段河流满岸水深范围、单砂体厚度、单河道宽度及河道带宽度。其中,山2段曲流河三角洲河道带的宽度为700~1 500 m;山1段曲流河三角洲河道带的宽度为600~1 200 m;盒8下亚段辫状河河道带的宽度为1 000~2 000 m;盒8上亚段辫状河河道带的宽度为750~1 600 m。  相似文献   

10.
砂体内部构型控制流体渗流,影响开发效果。依据现有的储层砂体构型研究方法,通过短期旋回对 比,对苏西X 井区盒8 段分流河道砂体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研究区砂体结构类型主要有削截式、 完整式和相对孤立式河道。在上升半旋回内测井曲线多表现为箱形、圣诞树形,下降半旋回内测井曲线多 呈指形;河道砂体在纵向上有一定的叠置现象,在横向上具交织特征;同一条河道砂体在平面上向西迁移 明显。砂体分布特征表现为:砂体宽度与厚度的比值大、弯度小、不连续。据此,总结出4 种河道砂体发育 模式:迁移强叠置型、河道交汇型、相对孤立型和弱叠置型河道砂体。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南部高斜坡距离油源较远且油气主要是阶梯状运移,在馆陶组底部不整合面附近聚集成藏,形成该区的主体油藏。该区馆陶组底部不整合构成样式包括平行—削截型、平行—平行型2种类型,具下部半风化淋滤带和上部不整合面顶积层两层结构,岩性配置关系主要为上砂下泥型、上砾下泥型、上砂下砂型、上泥下泥型多样分布,而平行—削截型、上砂下泥型与上砾下泥型配置关系是油气分布的主体。立足不整合地质特征建模,开展三维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单一不整合油气藏,不整合上砂下泥型、上砾下泥型的岩性配置关系是成藏的关键要素;与断层共同作用的复合油气藏,具有断层关闭时不整合岩性—断层控藏和断层开启时不整合岩性—古地形控藏两大类成藏模式。不整合与断层、古地形的复合控藏作用,使得不整合面既存在聚集油气的作用,也存在运移油气的作用。高斜坡不整合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控于不整合上下岩性配置关系,其次是断层启闭性和古地形构造背景,这一认识将为相似区块不整合油气藏研究与勘探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了预测河道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进一步完善注采关系,挖潜剩余油,根据河道沉积特点和演化规律建立了孤立河道、削截河道、侧向迁移河道和不连续河道等4种河道砂体组合地质模型,基于测井曲线及随机模拟反演结果确定出4种河道砂体地质模型在地震反演剖面上的响应特征.反演剖面和反演属性图预测河道砂体在剖面、平面上的分布特征表明:通过地震反演可以在平面、剖面上识别这4种河道砂体组合类型,能够有效地预测河道砂体的空间展布形态.  相似文献   

13.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东营凹陷形成多期不整合面。其中新生界与中古生界不整合广泛分布于凹陷之中,其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多为削超样式。不整合结构层中的风化粘土层,经过成岩压实作用,极易固结,形成非渗透层,具有很好的封堵效应。由于风化淋滤作用,不整合面下的风化砂砾岩、碳酸盐岩等的渗透性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成为输导油气甚至储集油气的有利场所。油气在不整合中运移主要通过2种方式:不整合结构层侧向输导和不整合“天窗”式垂向输导。受不整合削超或平超式、砂/泥型或泥/砂型等多种岩性组合的控制,东营凹陷南斜坡多发育地层超覆、不整合削截油藏。  相似文献   

14.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截削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内部层次复杂.针对东营凹陷新立村油田沙二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油藏,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粒度分析资料和室内渗透率测试资料,对整个断块所有井进行测井二次解释处理,对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平面分布形态和渗透率分布特征做了研究;并以A8-7井为例建立单井地质模型,进行室内数值模...  相似文献   

15.
海拉尔盆地多凹多隆,不同凹陷内的成藏规律不尽相同。以海拉尔盆地霍多莫尔构造带为研究对象,从地质背景、地震资料及重点井位资料入手,划分构造带的构造单元,识别区域内的断层和不整合面,预测主力储层的砂体厚度并刻画研究区及周缘的砂体展布范围。通过对断层、砂体和不整合与油气聚集关系的研究,认为断层、砂体和不整合是霍多莫尔构造带成藏的主控因素,并控制了构造带内不同构造单元的油藏类型、输导体系组合样式和成藏模式。构造带内的斜坡区形成砂体-不整合输导体系,主要发育岩性油藏和构造-地层油气藏;古隆起区形成断层-不整合-砂体输导体系,主要发育构造-地层油气藏和潜山油气藏;浅部走滑断层带形成断层-砂体输导体系,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油藏。构造带内不同构造单元对应形成斜坡带成藏模式、古隆起带成藏模式和走滑断层带成藏模式。霍多莫尔构造带隆起区油气聚集受控于断层和不整合,斜坡带油气聚集受控于砂体和岩性圈闭的聚烃规律。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不整合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29  
塔里木盆地削截不整合油气藏和超覆不整合油气藏都很发育,且具有产量高、分布广、规律明显等特点。它的形成既受不整合类型、圈闭及其形成期与油气运聚期匹配的控制,又受生、储、盖组合及配套断裂发育状况的制约。成藏期前形成的不整合圈闭有利于捕获油气,重建封闭作用有利于晚期成藏。古隆起、古斜坡的削截不整合尖灭带及超覆不整合带内是寻找不整合油气藏的最佳地带  相似文献   

17.
不整合类型及其控油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地层学和现代油气成藏理论,根据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剖面形态以及界面两侧地震反射终端组合关系,提出了一种较为统一的不整合类型划分方案。 该方案将不整合划分为平行-褶皱型、平行-削截型、平行-平行型、超覆-褶皱型、超覆-削截型及超覆-平行型等 6 种类型。 其中,平行-褶皱型和平行-削截型不整合面之上有利于油气的运移,不整合面之下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平行-平行型不整合面上、下对油气运移有利,只有在断层与褶皱的配合下,才有利于油气的聚集;超覆褶皱型和超覆-削截型不整合面上、下对油气聚集最有利;超覆-平行型不整合面之上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不整合面之下有利于油气的运移。 该划分方案将不整合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较好地解决了不整合与油气运聚评价之间的有机联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于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阿尔及利亚某目标区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的特点,以砂体的波阻抗数据值为基础,利用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技术从砂体的厚度水平分布、砂层的纵横向特征及有利砂体水平分布3个方面对砂体进行精细刻画。结果表明,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的砂体精细刻画在地震资料质量欠佳的沙漠地区能较真实地反映地下储层特征,为储层预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地区不整合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地区发育多个不整合面,根据其成因机制、剖面形态等,可划分为削截不整合、超覆不整合、断褶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4种类型。风化剥蚀程度的不均一性使不整合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包括底砾岩及水进砂体、风化粘土层及半风化淋滤带。不整合的类型控制着不整合面的倾角与交汇程度,进而控制了油气的运移及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三工河组砂体成因及组合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所有探井和开发井的岩心、录井及测井曲线,系统分析了侏罗系三工河组砂体的成因及组合类型。砂体成因类型包括: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远砂坝砂体、席状砂砂体及滨浅湖滩坝砂体,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可进一步分为削截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完整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组合类型为叠置水下分流河道组合砂体、叠置河口砂坝组合砂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组合砂体、远砂坝-席状砂组合砂体、叠置滩坝组合砂体5种。分析认为,沉积物的供给方式及供给量以及可容纳空间动态变化是控制不同成因砂体组合时空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这就为该区进行储集层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