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双通道的工作模式下,结合DPCA技术和分数阶傅立叶变换实现了对SAR运动目标的定位和两个方向(方位向和地面距离向)上速度的估计。首先建立了双通道SAR系统对运动目标的回波信号模型,阐述了动目标DPCA信号为线性调频信号这个特点,并且根据这个特点采用了分数阶傅立叶变换对其进行检测和参数估计。由于DPCA技术具有良好的杂波对消功能以及FrFT对chirp信号的良好检测效果,在不同信噪比情况下,DPCA—FrFT算法都能有效地抑制静止背景、获得良好的测速和定位效果。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将DPCA技术应用于前视SAR微动目标检测领域,首先分析了传统双通道SAR的DPCA对消原理,然后根据前视SAR的特性,提出基于天线收发同置的前视SAR双通道DPCA模式,研究前视微动目标回波经过DPCA对消后的信号幅相特性,确定微动目标所在的距离域,最后在MATLAB中对检测方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回波信噪比大于-5dB时,微动目标检测概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3.
经典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动目标检测方法无法实现地面非匀速动目标的参数估计,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根据动目标成像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道路信息辅助的机载双通道SAR动目标检测方法。根据双通道SAR系统空间几何模型和回波信号模型,首先采用DPCA技术实现杂波抑制和动目标的检测,然后利用道路信息确定动目标的位置和速度,最后根据动目标方位向的散焦程度,估计动目标的距离向加速度。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心电信号是一种非平稳的低频微弱信号,与干扰噪声具有较强的时频耦合.经典的滤波方法难以实现有效的信噪分离.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阶傅立叶域的LMS自适应滤波算法,既结合了适合处理非平稳信号和减少时频耦合的特点,又能够有效地提高信噪比.首先将信号进行分数阶傅立叶变换,寻找最优变换域,再利用LMS自适应滤波算法在最优变换域滤波,然后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分数阶傅立叶反变换.通过对MIT—BIH中的心电数据进行Mat—lab仿真,表明信噪比从-6dB提高到14dB,清晰地还原出心电信号的波形及特征点.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分布式卫星SAR系统动目标检测定位和测速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ESPRIT算法的多通道动目标检测定位和测速方法。该方法用DPCA技术检测动目标,再利用改进的ESPRIT算法确定动目标数并定位,提取运动参数。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正确检测动目标并确定运动参数,与传统FFT方法比较,尤其对于成像后在一个方位分辨单元内的多个动目标情况,该方法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近程SAR图像中的地面运动目标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单天线单通道近程合成孔径雷达(SAR)中的地面运动目标检测问题。利用KEYSTONE变换完成地面运动目标线性距离走动的校正,利用DECHIRP处理完成SAR聚焦后信号的Radon—Wigner变换,实现对运动目标信号的“聚集”。根据近程SAR的特点,在多卜勒频率-调频率平面将地面静止目标信号和运动目标信号分离并采用CLEAN技术,去除强静止目标信号对弱运动目标信号检测的影响,从而对运动目标信号进行有效的检测。仿真和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分数阶Fourier变换在SAR动目标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分数阶Fourier变换与时频分布的关系,利用合成孔径雷达运动目标回波信号本质上为线性调频信号的特点,在分数阶Fourier域对运动目标进行检测和多普勒参数估计,并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方位向回波Doppler参数估计是星载SAR地面运动目标检测的关键。文章对合成孔径时间内动目标与卫星相对运动引起的Doppler参数变化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分数阶Fourier变换在Doppler参数估计上的应用进行了改进,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机动弱目标检测中出现的距离走动和多普勒频率走动问题,在分析回波信号走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楔形变换和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弱目标检测算法。算法使用楔形变换补偿距离走动,利用分数阶傅里叶变换补偿多普勒频率走动,在低信噪比情况下能有效地检测机动弱目标。仿真分析表明算法有效。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基于分数阶傅立叶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首先将原始图像分块,然后对每块进行分数阶傅立叶变换,再将鲁棒水印和脆弱水印分别嵌入图像的分数阶傅立叶域。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可以较好地满足水印的不可见性、安全性以及鲁棒性,此外还能够精确定位被篡改区域。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分布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AR)存在混合基线下的低信杂比面目标径向速度估计问题.在SAR图像域自适应补偿场景高程干涉相位基础上,对面目标分布区域数据,利用修正的信号拟合方法估计目标径向速度.能有效避免低信杂比情况下传统自适应匹配滤波方法参数估计精度下降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径向速度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the geometric structure of multi-channel space-surface bistatic aperture radar (SS-BiSAR), the time-frequency and spatial-frequency relationships of clutter and moving target are detailedly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the prepositive stationary receiver can improve the spatial separation between moving target and correspondingly competitive clutter, furthermore the processing scheme of 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 (STAP) in SS-BiSAR echo domain is given. Meanwhile, compared to the STAP in monostat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t is firstly proved that the minimum detectable velocity in SS-BiSAR system can improve R0/R1 (transmitter-to-target distance over receiver-to-target) times. Finally,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AP processing scheme.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单通道合成孔径雷达(SAR)动目标检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波段的单通道SAR运动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对方位抽取得到的两个等效通道数据进行杂波抑制,然后结合Keystone方法实现动目标的检测、参数估计与定位.并提出了多波段SAR系统参数优化设计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克服传统动目标检测系统中的速度盲区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波段的利用率和动目标的检测概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空时两维空间实现机载雷达杂波对消处理,改善机载雷达动目标检测性能,利用给定载机速度和雷达工作参数时机载雷达杂波在角度-多普勒空间的分布轨迹是确定的这一先验信息,设计了机载雷达空时两维两脉冲杂波对消器和自适应空时两维两脉冲杂波对消器.建立了机载雷达杂波和动目标信号的矩阵-向量模型,提出了关于两维两脉冲杂波对消器的二次目标函数,并以此优化设计得到两维两脉冲对消器;进一步推导出自适应空时两维两脉冲对消器.计算机仿真分析表明,该文算法计算量和样本要求低,有利于工程实现.基于实测数据的实验证明了算法在真实杂波环境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天线相位中心偏置技术用于一阶海杂波的抑制可较好地解决舰载高频地波雷达的目标检测问题,但为补偿平台运动的不稳定性,需进行插值处理,基于信号时空等效性,本文提出了通过时域插值获得了等效阵元信号进行时二维滤波的方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只要平台匀速直线运动,通过时域插值就可获得较好的杂波抑制效果,这大大放松了空域插值对平台运动速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新的多通道合成孔径雷达动目标检测定位方法.首先计算目标的特征系数矢量,然后根据其空域导向矢量和特征系数矢量构造联合特征导向矢量,最后利用包含特征导向矢量的自适应权进行杂波抑制,同时估计目标的运动速度,进而对其重新定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图像配准误差具有稳健性,在图像配准误差达到一个像素的情况下,该方法仍能获得与图像精确配准时相当的目标检测性能和测速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7.
跳频脉冲ISAR成像运动补偿的最小波形熵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跳频脉冲信号作为逆合孔径雷达(ISAR)的宽带信号形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运动补偿新方法-最小波形熵参数估计法,该方法将目标速度、加速度运动参数估计的二维搜索问题转化为两上一维搜索问题,使运算量大为减少,便于实时处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参数估计精度高,对噪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稳健性,可满足一定杂波背景下对目标成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The returned radar signal includes the vibrating target echo but also the strong ground clutter.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detect and extract the vibrating features for SAR. For detecting and extracting the features of vibrating targets on the ground, the displaced phase center antenna (DPCA)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suppress the ground clutter, which indicates that a time-varying envelope is induced after the DPCA processing, named the slow time envelope (STE).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of micro-Doppler (m-D) time-frequency curve is influenced by the STE, and the integrated m-D time-frequency curve cannot be obtained. Further, an extracting method of vibrating features based on STE signatures is proposed. Finally some simulations are given for validating the theoretical deriva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extracting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