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核心素养是新时代条件下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关键基础课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同时形成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和大胆创新的精神。本文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高中阶段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提供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
《煤化学》是高职煤化工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为实现其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型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内容需要与创新方法理论体系相结合。TRIZ理论是目前公认的经典创新方法理论体系。通过探索TRIZ理论的40个创新原理在《煤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方式,发现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专创融合",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学化学课程的主旨,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以"科学探究"为途径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基础。基于核心素养下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因素分析,通过发挥素养为本的教学指导作用,合理组织探究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开展高水平的实验探究活动、改革教与学的方式和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素养。  相似文献   

4.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化学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关键能力和品格。基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教师的教学策略尤为关键,本文通过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给出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三点建议,分别为:注重化学学科核心知识、启发学生化学科学思维,建构化学学科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5.
STSE教育理念是指导化学学科的新兴理念及深入渗透到化学学科的教学中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根据当前高中化学课程特点明确的提出对学生的必备品格和能力的要求,因此,基于STSE教育理念在当前教育领域的具体指导,同时结合新课标下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进行了化学教育教学实践应用改进,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大内涵为基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为教学主旨,开展了以原电池教育教学为实践案例的具体应用,深入探讨了以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对专业课教学的新要求,是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药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具有课程难度大、选课学生多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开展思政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最终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与统一。本文以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为例,探索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的方式方法,以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同时也为其它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王莉  李纪兴  王亚琦  孙运强 《安徽化工》2021,47(4):151-152,155
"有机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以及材料化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讲授"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思想政治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新时代背景下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方向.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融入思政元素,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有利于学生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的提高.结合"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和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了"有机化学"课程思政的思路、目标、课程素材的选取和课程考核方式,为本领域和其他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强调,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素养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学习中,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行为较多表现为低效、甚至无效,因此,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有效学习行为研究的探索,显然是必要的。本文以行为主义理论为依据,在诠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准确把握高中生化学学习现状的基础上,从化学学习资源、化学学习方式、化学学习评价三个维度深入探索了高中化学有效学习行为策略。以期渗透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化工理念,提高高中化学学习效率,促进高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养成。  相似文献   

9.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经过化学课程学习所形成和发展的正确态度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1-2])。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是化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3])。本文基于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氧化还原反应"一节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河南城建学院材料化学本科生专业开设的一门工程基础课程,该课程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工程认知能力和创新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原有知识体系,并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初步探讨了该课程在材料化学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袁乙平  刘水波 《河南化工》2021,38(11):64-66
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大学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借助"三全育人"理念,从校风校训、心理健康、教学改革三个维度探索大学化学课程思政的建构路径.教学实践中,通过把化学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知识学习、道德涵育、价值观培养、目标引航相互串联,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基础知识扎实、有理想目标、有责任担当、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合格青年.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民族大学结构化学课程秉承"务实办学、创新办学、开放办学、特色办学"的办学理念,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针对现阶段结构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从课程目标的修订、学习方法与学习成果目标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考核评价方式的完善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突出专业特色,实现培养热爱边...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背景下,《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将是未来培养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大趋势。针对当前环境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文从教材选取、教考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为导向,为培养高水平环保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师范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课程,然而现在该课程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结合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该课程的不足之处,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激发高师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高师生的创新能力,使高师生提高实验教学素养,以后成为优秀的中学化学教师。  相似文献   

15.
无机及分析化学作为化学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对培养新时代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个性特异的"00"后学生,对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结合课程特点和化学类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本文通过设计教学环节、提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多样化、考核方式多方位四个方面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改革,从而提...  相似文献   

16.
化学信息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交叉性和前沿性学科。开设化学信息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整合和利用化学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在高职教育新形式下,有机化学课程需逐渐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营造具有工匠精神的课堂氛围,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设计、、课程考核标准和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中。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实施现代学徒制,培育现代工匠;通过培养创新精神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来全面提升工匠精神;使学生在相关职业岗位上成长为精益求精的能工巧匠,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广州化工》2021,49(15)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是理工科院校化学类、生物类、材料类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根据广西民族大学本科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应该围绕"思政教育"背景下加强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促进本科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来开展关于"思政教育"教育教学活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科学高效地开展"思政教育",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综合素养以及师资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9.
张雷 《化工设计通讯》2022,(3):133-135,196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让教学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教师在日常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应该立足化学教学,让核心素养的培养得到实现,使得学科价值得到展现,从而贴合学生当前的实际特征,让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生后续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20.
班大明  刘真美  周鉴 《广东化工》2013,40(6):170+164
化学信息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应用课程,对学生从一般课程学习到毕业设计的过渡具有重要影响。针对以往化学信息学课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课程考查的组织实施方式上进行一定改革,以达到提高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和培养学生基本科研素养与团队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