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油茶籽为原料,先粉碎,再酶解,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油茶籽油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4种酶制剂的比较中,果胶酶的作用效果最显著,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次之,β-葡聚糖酶最弱;影响果胶酶酶解油茶籽提油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果胶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料液比;果胶酶提取油茶籽油的最佳条件为果胶酶用量2%、酶解时间4 h、酶解温度40℃、料液比1∶6、p H 4.5,在此条件下油茶籽的提油率为85.78%。  相似文献   

2.
以油茶籽为原料,先粉碎,再酶解,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油茶籽油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4种酶制剂的比较中,果胶酶的作用效果最显著,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次之,β-葡聚糖酶最弱;影响果胶酶酶解油茶籽提油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果胶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料液比;果胶酶提取油茶籽油的最佳条件为果胶酶用量2%、酶解时间4 h、酶解温度40℃、料液比1∶6、p H 4.5,在此条件下油茶籽的提油率为85.78%。  相似文献   

3.
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试验探索了油茶籽的水酶法提油工艺,研究了原料预处理方式、不同酶系、酶解条件对清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经过二次粉碎后,果胶酶的作用效果好;酶解温度对工艺结果影响不明显;在固液比1∶4,酶解pH4.5,酶解温度40℃、加酶量1%,酶解时间3 h条件下,清油得率可达到88.63%。  相似文献   

4.
响应面法优化水酶法提取核桃油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单独使用和复合使用对核桃油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水酶法提取核桃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核桃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m:v)、酶解pH 7.5、酶添加量1.55%、酶解温度45.41 ℃、酶解时间2.17 h;复合酶采用果胶酶+纤维素酶+中性蛋白酶(1:1:1),对核桃提油率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核桃提油率可达54.2%.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法优化碱性蛋白酶提取榛子油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水酶法提取榛子油,以提油率为指标,对影响提油率的各个因素进行了研究,并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提油工艺.F检验可以得到因素影响大小顺序为:酶解时间>加酶量>料液比>酶解温度>酶解pH.得到优化酶解条件为:加酶量1.6%,酶解温度51℃,酶解时间1.9h,料液比1∶5.6,酶解pH 10.在优化酶解条件下,榛子提油率可达92.92%.同时测得榛子油的棕榈酸含量4.33%,油酸67.10%,亚油酸0.09%,亚麻酸0.09%,硬脂酸1.165%.  相似文献   

6.
为寻求油茶籽浆液提取鲜榨油茶籽油的最佳条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条件。选择不同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自变量,提油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并进行响应面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拟合性好,鲜榨油茶籽油提取工艺最佳条件为料液比40∶10、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50 min。在最佳条件下,鲜榨油茶籽提油率为95.9%,且鲜榨油茶籽油提取工艺对鲜榨油茶籽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水酶法提取核桃油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核桃为原料,建立一种以水酶法为核心的核桃油提取新工艺.研究表明,最佳提油工艺为:选用中性蛋白酶,加酶量1.5%,酶解时间2.5 h,酶解温度50℃,酶解pH7.5.在此条件下提油率达84.42%.在上述影响因素中,酶的添加量为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酶解时间,再次是酶解温度,酶解pH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8.
水酶法提取油莎豆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油莎豆为原料,采用水酶法建立一种油莎豆油提取新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水酶法提取油莎豆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油工艺为:料液比1:7,加酶量0.4%,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10 h.在此条件下提油率高达86.82%.在上述影响因素中,混合酶的添加量为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酶解温度,再次是料液比,酶解时间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
徐鑫  刘国艳  王静  郭兵兵 《中国油脂》2007,32(12):21-23
对于酶法提取黑加仑籽油进行了初步探讨。经对比实验筛选出从黑加仑籽中提油的3种酶:复合纤维素酶、果胶酶和中性蛋白酶。通过正交实验分别对3种酶的酶解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结果为,果胶酶:添加量0.5%,pH 6,酶解时间4 h,料液比1∶5,酶解温度50℃,在此条件下提油率为8.03%;复合纤维素酶:添加量1.5%,pH 6,酶解时间4 h,料液比1∶6,酶解温度55℃,在此条件下提油率为10.73%;中性蛋白酶:添加量1.0%,pH 8,酶解时间5 h,料液比1∶5,酶解温度45℃,在此条件下提油率为11.43%。将3种酶复合使用后提油率达到13.89%,显示复合酶法的提取效果要好于单一酶法。  相似文献   

10.
以油茶籽仁浆液为原料,以油脂提取率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中心组合试验研究了酶制剂的配方、料水比、复合酶添加量、酶作用时间等因素对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影响。得出优化的提油条件为:先加入高温淀粉酶再加入酸性蛋白酶,二者比例为1:1,复合酶添加量0.13%、料水比1:3.9、酶作用时间4 h,在此条件下油茶籽油的提油率为92.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