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国内外地下储气库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下储气库不仅可以起到调峰作用,而且可以兼备作为应急气源,提高供气可靠性。对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等国家以及我国现有的和拟建(在建)的地下储气库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我国地下储气库建设技术的现状,指出了地下储气库发展的趋势,对我国未来地下储气库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指出我国应加快地下储气库建设速度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天然气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2.
北美天然气储气库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美地区是天然气储气库建设起步最早、规模最大的地区,通过对其天然气储气库建设历史的回顾和现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北美地区目前是天然气储气库建设最成熟的区域;②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和管道建设促进了储气库的建设;③储气库注采周期与地质条件相关;④注采井一般遵循“大进大出”原则,从钻井和固井等方面综合考虑设计方案;⑤采用设置观察井、老井封堵和注采井安全措施等方法来保障储气库安全运行;⑥完备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促进了储气库建设。我国天然气储气库建设相对滞后,借鉴北美地区成熟的储气库建设经验,针对国内储气库建设提出如下建议:①加强天然气储气库建设要与管道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安全平稳供气、天然气行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②重视储气库建设前期评价和研究工作;③要注重气井安全,保障储气库安全运行;④应制定和完善相应标准和规范、法律法规,以指导储气库建设。  相似文献   

3.
李建中  李奇 《天然气工业》2013,33(10):100-103
世界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的调峰工作气量占已经投运地下储气库总工作气量的83%,目前中国天然气调峰应急储备类型也以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的应用最为广泛。为此,分析了全球天然气调峰储备现状及中国天然气调峰应急储备的需求,将国外天然气利用发达国家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发展初期、快速发展期和平稳发展期。论述了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在中国天然气供需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具有油气藏开发历史情况清楚、建库地质资料丰富、投资经济、建设周期短、投产快等优点,建设周期一般只需3~5年,在有条件的天然气消费区域附近首选油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可实现快速应急调峰的目标。进而阐述了建设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的核心关键技术:①库容恢复与有效工作气量的优化技术;②储气库运行调峰应急能力优化技术;③储气库交变载荷运行状况下的井身结构优化技术。  相似文献   

4.
全球地下储气库的发展趋势与驱动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设地下储气库是保障安全平稳供气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全球天然气需求的增长,地下储气库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预计到2030年全球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将达到5430×108m3。为此,分析了全球地下储气库的现状,揭示了地下储气库需求增长的5个驱动力:①各国对天然气战略储备的重视;②天然气供给方式的转变;③短期天然气贸易的需要;④管网系统进一步平衡的需要;⑤油田伴生气的储存需求。结论指出:地下储气库的需求增长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亚洲地区受天然气需求和建库地质条件的限制,在世界地下储气库总工作气量中仅占很小的份额;地下储气库的发展趋势是加大气库调峰的灵活性以满足低碳经济的需要;未来地下储气库技术主要向延长地下储气库使用寿命、减少地下储气库对环境的影响和增强地下储气库运行灵活性的方向发展。该研究成果将为中国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发展提供借鉴经验和发展启示。  相似文献   

5.
建设中国天然气调峰储备与应急系统的建议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天然气调峰储备与应急系统是天然气工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气规模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天然气调峰储备应急系统。为此借鉴国内外天然气调峰应急储备系统的已有经验,提出了建设中国天然气调峰储备应急系统的建议,指出了建立中国天然气调峰储备应急系统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建立调峰储备枢纽、建设区域储备调峰中心、做好气田资源性储备、促进储气库建设多样化、理顺储气库建设投资价格体系、倡导储气库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等。这些工作的开展实施,有利于促进天然气调峰储备应急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中国天然气业务的均衡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下储气库设计模式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世艳 《天然气工业》2006,26(10):130-132
从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对地下储气库建设的需求出发,立足于国内地下储气库建设现状,分析了国内已建地下储气库的类型、改建条件和规模;系统介绍了地下储气库的设计建设模式及配套技术,包括圈闭评价技术、地质综合评价技术、开发状况评价技术、运行参数优化技术、布井优化技术、注采井径优化技术和动态监测技术;在汇总国内地下储气库规划建设地区资料的基础上,展望了国内地下储气库的发展建设前景。  相似文献   

7.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外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发展的状况,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的作用、类型和特点,并对国内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西气东输管道地下储气库工程建设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储气库在保证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保障天然气用户的能源需求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概述了地下储气库的类型、特点和作用,分析了国内外地下储气库的现状和发展动态。对我国西气东输管道地下储气库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展望,建议应根据我国现有建库地质条件进行长线布局,在管道中上游地区以建设大型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为主,用于季节调峰和对国外进口的天然气进行战略储备;在管道中下游地区以建设高调配能力的盐穴型地下储气库为主、含水构造型地下储气库为辅的格局,用于管道的调峰和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9.
美国地下储气库建设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储气库是天然气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峰和保障供气安全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美国地下储气库建设现状的调研,介绍了美国储气库类型、数量、库址布局、储气容量以及经营管理特点等内容,并结合我国天然气发展状况,提出我国应优化地下储气库建设布局,加大地下储气库建设力度,及早筹划天然气战略储备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清洁高效能源。随着社会对天然气需求的增加,世界各国对可燃冰开发越来越重视。俄罗斯具有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其可燃冰开发水平影响中俄天然气供求关系。从跟踪及借鉴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俄罗斯可燃冰研发历程、储量及分布、研发机构,阐述了俄罗斯可燃冰目前技术进展、下步开采方案、近期发展规划,分析了中国可燃冰试采成功对俄罗斯的影响及俄罗斯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建议中国在可燃冰领域与俄罗斯开展合作,加快可燃冰开发进程,改善我国天然气短缺局面。  相似文献   

11.
大庆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2年,随着徐深1井在火山岩中获得高产工业气流,揭开了大庆深层火山岩气藏勘探开发的序幕。目前,大庆徐深气田已具有2 000×108 m3天然气储量规模,其中火山岩储集层储量占86.4%,成为我国东部陆上发现的最大气田。火山岩储集层由于受喷发期次、剥蚀改造等影响,岩性与储集空间复杂,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相邻气井产能差别大,对于火山岩气藏开发,国内外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近年来组织了科研攻关,针对火山岩气藏的特点开展了综合地质、气藏工程、钻采工艺多学科联合攻关,对火山岩地质和气藏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认识,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火山岩气藏开发技术,为火山岩气藏的高效、快速开发奠定了基础,为我国在火山岩气藏开发技术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在深入剖析影响气藏开发的主要地质及动态参数的基础上,确立了气藏的分类指标体系并对我国川渝、长庆、塔里木、青海及南海西部五大气区的大中型气藏进行了分类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大中型气藏以构造气藏为主,碎屑岩储层储量多于碳酸盐岩储层储量,储渗空间以孔隙型和裂缝-孔隙型为主,以不活跃水驱气藏(Ic类)和无水弹性气驱气藏(Ⅱ类)为主,干气气藏储量明显多于凝析气藏和湿气气藏储量,气藏压力以正常压力为主,未开发和试采气田储昨占相当大比例,大型和特大型气藏储量具有一定规模,中渗中产级别以上气田数量及储量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从气藏分类角度来看,我国天然气藏的勘探和开发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13.
�����������´����⽨������о�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建设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具有优化供气、减小于线和压气站投资、调节季节用气、事故应急、战略储备,以及避免油气田初期资源浪费等好处。中国的第一个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是大庆油田1965年正式投运,1985年食用的萨中东2-1地下储气库。文章介绍大庆油田天然气储气库库址优选标准和从大庆油区优选出的可用于地下储气库改建的喇嘛甸含油气构造、朝51含气构造、四站含气构造。分别对这些油气构造从构造特征、储层特征、盖层隔层密封性、库容等方面进行了地质论证,并计算了储气库库容。其中的喇嘛甸北块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是目前中国唯一正在运行的地下储气库。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气田开发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是一个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其储量和产量都居目前世界首位。该国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天然气加工处理、天然气管道、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和运营以及天然气国内国际营销等方面都拥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酸性气田开发方面有着长期成功的生产管理经验。为此,介绍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发展的历程,以及该国典型气田生产、气田开发技术、管理理念、人才储备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以期对我国气田的开发和管理工作,尤其是大型气田的开发和管理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 The Longwangmiao Fm gas reservoir in the Gaoshiti–Moxi area, Sichuan Basin, is a super giant monoblock marine carbonate gas reservoir with its single size being the largest in China. The key to the realization of high and stable production gas wells in this gas reservoir is to identify accurately high-permeability zones where there are dissolved pores or dissolved pores are superimposed with fractures. However, high quality dolomite reservoirs are characterized by large burial depth and strong heterogeneity, so reservoir prediction is of difficult. In this paper, related seismic researches were carried out and supporting technologies were developed as follows. First, a geologic model was built after an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data and forward modeling was carried out to establish a reservoir seismic response model. Second, by virtue of well-oriented amplitude processing technology, spherical diffusion compensation factor was obtained based on VSP well logging data and the true amplitude of seismic data was recovered. Third, the resolution of deep seismic data was improved by using the well-oriented high resolution frequency-expanding technology and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data of high quality was acquired. And fourth, multiple shoal facies reservoirs were traced by using the global automatic seismic interpretation technology which is based on stratigraphic model, multiple reservoirs which are laterally continuous and vertically superimposed could be predicted, and the areal distribution of high quality reservoirs could be described accurately and efficiently. By virtue of the supporting technologies, drilling trajectory is positioned accurately, and the deployed development wells all have high yield. These technologies als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supergiant gas field of tens of billions of cubic meters.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下储气库现状与发展展望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丁国生  谢萍 《天然气工业》2006,26(6):111-113
地下储气库包括枯竭油气藏、含水层、盐穴和矿坑等四种类型,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应用技术,目前地下储气库技术正朝着以下趋势发展:①加强气库的上下游协调优化,提高储气库的协调能力;②加强地下储气库优化管理,提高储气库的利用效率;③在油藏和含水层储气库领域进行实验和摸索;④盐穴储气库建库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国地下储气库技术发展已有近10年的历史,在气藏改建储气库方面技术基本成熟,但在油藏改建储气库、含水层建设储气库和盐穴建库方面还存在着技术不完善等方面的不足。由于中国主要天然气消费区建库目标资源缺乏,因而储气库的建设在技术和建库目标资源两个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挑战。未来15年内,中国的天然气需求激增将促进储气库需求量的不断加大,预计将有300×108m3工作气的储气库建库需求量,应在满足调峰和应急供气的基础上向战略储备延伸,并在中国中东部形成区域协调的地下储气库群。  相似文献   

17.
延安气田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效益开发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与该盆地北部的气田相比,储层更薄、物性更差,气藏叠置关系复杂,加之地表为黄土塬地貌,储层地震预测难度大,现有的气田开发配套工程技术适应性差,亟须优化气田开发方式与开发技术。为此,延长石油集团经过近十年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在储层预测、井网优化、钻完井、储层保护、压裂改造、地面集输等方面,形成了一套适合延安气田复杂致密砂岩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体系:(1)融合多尺度静、动态研究成果,建立了基于动态知识库的有效储层预测技术,大幅度提升有效砂体钻遇率,实现了对厚度3~5 m稳定单砂体的准确追踪;(2)形成了以不规则菱形井网为基础,丛式井多层合采、水平井单层动用的混合井网立体动用模式,较规则井网井数减少6.9%,井网控制程度提高8%;(3)形成了易伤害塌漏同井储层高效钻井技术,有效提高了井壁稳定性、缩短了钻井周期,保护了储层;(4)实现了直/定向井一趟作业多层大跨度压裂、水平井CO_2+水力压裂技术,单井天然气产量显著提高;(5)形成了以井下节流、枝上枝井间串联和集中注醇为核心的黄土塬地貌中压集输技术,减少了工作量,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以上关键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延安气田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的效益开发,建成了年产气50×10~8 m~3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避免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对俄罗斯出口天然气的影响,俄罗斯开始规划新的天然气出口管道,包括向欧洲供气的北流管道和南流管道,以及面向亚太地区的东部天然气管道。俄罗斯国内陆续出台的天然气发展规划对中国引进俄罗斯天然气资源有重要影响,萨哈林项目和恰扬金气田成为向中国供气的主要资源基地,东线供气方案实施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中国石油公司应时刻关注俄罗斯在东部地区的能源政策与发展动向,以推动引进俄罗斯天然气项目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非常规储层压裂改造技术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水力压裂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以北美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经济有效开发,成为其有效动用的关键技术。笔者总结国外非常规储层,特别是以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及致密油为代表的非常规资源压裂改造技术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国外非常规资源储层压裂改造的主体技术。通过分析各种储层改造主体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结合国内储层特点,分析了各项主体技术在国内的适应性。并根据国内目前非常规储层改造的技术现状,明确了国内非常规储层改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指出了国内非常规储层技术应起引进吸收并自主创新的道路,指出了致密气、页岩气需攻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大张坨地下储气库是我国第一座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其实践经验对我国储气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储层保护是利用油气藏建设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概述储层保护的基础上,介绍了储层保护的指导思想,从储层特性分析技术、保护储层的钻井配套技术、固井配套技术、测试求产配套技术4个方面,详细说明了大张坨地下储气库12口注采井建设全过程储层保护的19个技术要点。从钻井效果、固井效果、完钻电测、油气测试和注采能力5个方面对储层保护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价,探索出一套低压油气藏建设地下储气库的储层保护综合配套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