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随着管道智能化建设的发展,在实现“管道建设全生命周期”施工要求下,自动焊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焊接技术迅速推广于管道施工,长输管道自动焊接数字化成为研究重点。为此,梳理了自动焊装备数据采集和无线传输技术的现状,调研了国内外知名焊接电源厂家的群控系统、组网管理系统和云系统等大数据数字化技术进程,对比分析了自动焊装备的采集对象、焊接工艺、焊接过程的监测手段和数据传输,并展望了自动焊装备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自动焊数据采集和无线传输属于小容量、小集群、实时性强的参数匹配性验证无反馈开环采集传输系统;(2)焊接电源的数据采集和无线传输属于小容量、中集群、实时性强的多维度带反馈的闭环采集传输系统;(3)数据采集将从单一化到多样化,数据采集分析方法将多维化,数据信息将规范化、标准化,数据采集、传输将建立实时闭环反馈系统。结论认为,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管道焊接也将从“经验化”过渡到“数字化”,管道自动焊技术已成为管道建设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3PE防腐管道的现场补口质量是影响埋地管道整体防腐质量的重要环节,聚乙烯层与各种通用胶粘剂的粘接强度相对较弱,造成很多常用补口材料在3PE防腐管道上补口失效,因此,改善聚乙烯的表面性能是提高3PE防腐管道现场补口效果的重要途径。文章介绍了三种PE表面处理方法及无溶剂液体环氧涂料补口的试验情况。结果表明,三种表面处理方法及无溶剂液体环氧涂料补口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补口涂层与PE材料的粘结问题,具有施工方便、施工效率高、防腐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防腐补口施工质量的管理模式属于粗放式管理,导致频繁出现施工质量差、施工效率低的情况。针对管道防腐补口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发展迅速的数字化管道技术,提出了防腐补口施工质量的数字化管理体系。该体系综合考虑人、机、料、法、环、测等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通过确立精确、完整的施工工艺参数作为大数据处理的技术支撑,及时、准确地反映防腐补口的施工情况,便于监理单位随时随地对质量控制要点进行监控和分析,有效地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工程项目上的应用结果表明,数字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有利于实现管道防腐补口施工质量全过程的可量化、可标准化和可检测化的数字化智能管理。  相似文献   

4.
<正>6月15日,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管理研讨会上获悉,中国石油将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为起点,步入智慧管道建设阶段。在油气管网规模建设过程中,中国石油标准化、模块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完成从传统管道向数字管道的转变,实现设计数字化、施工机械化、物采电子化、管理信息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日趋成熟,中国石油智慧管道建设具备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俄原油管道二线经过高寒永冻土地区,保温管道的冬季补口施工是整个保温管道冬季施工的瓶颈问题。重点介绍了冬季低温环境下保温管道补口结构、补口工艺和补口施工措施。经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宜、可行的高寒永冻土地区保温管道补口施工工艺,提高了管道补口关键节点的现场安装质量,满足了管道补口处的防腐要求、保温要求和完整性。工程应用后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6月15日,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管理研讨会上获悉,中国石油将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为起点,步入智慧管道建设阶段。在油气管网规模建设过程中,中国石油标准化、模块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完成从传统管道向数字管道的转变,实现设计数字化、施工机械化、物采电子化、管理信息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日趋成熟,中国石油智慧管道建设具备坚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SL-Ⅱ型钢质管道内涂层补口机的结构、技术性能及其在埕岛天然气集输管线内补口施工中的应用。该补口机具有摄像观察功能、高效除锈功能和焊口内涂层补口功能。用于管道内防腐补口,施工质量稳定可靠,与其它管道内防腐补口方式相比,该工艺技术简单,操作方便,施工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8.
梁根选  王琪  王惠 《焊管》2009,32(10):30-32,36
根据Q/SY XQ5—2002《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现场防腐补口补伤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要求,分析了埋地钢质管道防腐补口材料的种类,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介绍了新型的防腐和补口材料聚脲涂料,通过试验数据对比可知,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防腐性能和工艺性能,可以用于钢质管道的防腐和补口。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热收缩套补口技术以其简便、高效的施工特点,在国内几条大的管线上都采用过,如陕京管线、库善管线等。但它们都是用于聚乙烯防腐管道,至于用于环氧粉末防腐管道补口还不多见。标准《钢制管道熔结环氧粉末外涂层技术标准》(SY/T0315-97)也只规定了采用现场喷涂补口的技术要求。在2000年建设的镇海炼化-杭州康桥成品油管道工程中,设计采用了热收缩套用于环氧粉末防腐管道补口的施工方法。但由于国内关于这种补口的成熟工艺及检验方法尚无现成的标准可依,因此在施工初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为此,专门成立技术攻关小组进行攻关,摸索出了一套较好的工艺方法,解决了环氧粉末防腐管道补口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浅谈沙漠地区管道内防腐现场补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层防腐通常分为外防腐和内防腐两类。管道内防腐现场补口质量决定着整条管道的"命运",这项工作存在难度大、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等困难。为了能够提升沙漠地区特殊环境下管道内防腐现场补口的质量,通过沙漠地区管道内防腐现场补口作业的实践与探索,从流动风沙、起伏沙丘和温差等三方面对影响补口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加以消除。经过现场实际应用,诸项措施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在沙漠地区管道内防腐现场补口施工中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1.
�¾������ܵ�SCADA/POASϵ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陕京输气管道SCADA/POAS系统是迄今为止我国陆上控制天然气管道距离最长、自动化水平最高、功能齐全的自动化系统,整个项目从1993年开始至1997年基本结束。该项目由德国PLE管道工程公司、德国CEGELECAEG系统自动化公司、四川石油管理局勘察设计研究院、北京华油有限责任公司(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北京天然气集输公司)等共同完成。陕京输气管道自动化系统实现了陕西到北京天然气输送的远程监视、控制、数据采集、管道工艺优化和决策,简称SCADA/POAS系统。该系统包括北京调控中心网络计算机调度管理及监控系统,远程站自动控制系统ACS,北京、山西、陕西3个输气管理处(GTD)的监视系统(PCViews)。该系统以北京调控中心为核心,对全长85323km主干线和6519km支线的输气管道运行进行监视、控制、调度和管理;同时还具有支持工程开发和培训等功能,为整个管道的优化操作和调度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和决策。  相似文献   

12.
马廷霞  陈浩 《石油机械》2008,36(4):55-57
为解决长输管道受高风险因素影响而存在的力学隐患,结合应力应变电测技术,研制了长输管道应力应变自动化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应变采集器采集粘贴在管道表面的电阻应变片随管道变形产生的阻值变化,由数据转换处理器和自动控制箱共同完成数据的放大、转换、传输、存储和自动测量,并利用GPRS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与控制。该系统可实时监控管道应力应变状态,为管道运营管理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管道新设备、新技术在“西气东输”项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气东输”工程项目以新疆塔里木油气田为主供气源,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主要目标市场,以干线管道、重要支线和储气库为主体,连接沿线用户,形成横贯我国西东的天然气供气网络。截至2006年底,该项目共投产运营5800 km管道,累计输送天然气158×108m3。作为国内首条大口径、长距离、高压力输气管道,“西气东输” 项目从设计、施工、运行等方面研发应用了多项新技术、新设备,对此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以为后续管道建设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从西气东输管道工程谈开展环境影响等五项评价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输管道工程,一方面对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水土流失等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另一方面管道沿线的不良地质构造、地质灾害等也将给管道建设和运行造成威胁。在长输管道建设中开展环境影响等五项评价工作的目的,就在于正确处理上述关系,为设计和建设单位提供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的评价结论,使工程建设程序更加规范,更加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使工程设计更加科学完善,更具有安全可靠性。对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开展环境影响等五项评价工作,是我国在长输管道建设中首次全面开展这方面工作。文章介绍了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开展环境影响等五项评价工作的基本做法、主要成果以及开展评价工作应重点抓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长输管道工程建设的发展和计算机系统的应用.数字化管道已成为长输管道工程管理的必然趋势。文章着重介绍了数字化管道技术在榆林一济南长输管道工程中的应用实践,对数字化管道的系统流程、RTK测量技术、数据采集技术、遥感技术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6.
阀室在油气长输管线中起着重要的节点作用,近年来随着管线整体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管线全程数据的自动采集和控制使得手动阀室已逐步被远控阀室所取代。长输管线沿途阀室地理位置各不相同,多数处于偏僻地区,无人值守,环境条件恶劣,实现阀室远程控制、数据的远程传输首先必须解决阀室的供电问题。结合长输管线阀室所处地域的供电条件、气象、地理环境以及燃料供应等特点,介绍了远控阀室可采用的几种不同的供电方式及每种供电方式适用的具体场合。最后根据实际工程设计经验,结合输油、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对电源负荷的设计要求,给出了两种常见的长输管线远控阀室的典型供电系统接线原理图。  相似文献   

17.
张振永 《焊管》2019,42(7):64-71
为了进一步提升国内油气输送管道建设水平,总结了中俄东线干线北段(黑河—长岭段)X80钢级Φ1 422 mm管道建设前期的一系列技术攻关以及在工程的设计、材料和施工等方面取得的技术突破和科研成果,包括管道的安全可靠性、管道敷设、高后果区识别及评价、管材和环焊缝的断裂韧性、自动焊应用及无损检测、管道下沟等九个方面的技术应用情况,为今后国内大直径管道设计及施工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油田稠油注采工艺监控平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油田注采工艺监控平台的搭建方法,将传统的RTU数据采集遥测系统、SCADA系统等与新型的WSN与LTE网络通信技术等综合运用,搭建了一套新型智能化监控平台,实现了数据采集存储、现场设备远程控制、无线数据传输、故障预诊断等多项核心功能。该套系统目前主要集中在传感层与网络层的研究,随着该套监控平台的搭建完成,未来可进一步开展应用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沈文建  贾正  魏忠 《录井工程》2012,23(1):65-67
实时可视随钻决策系统的数据传输链路主体主要体现在两个部分:实时数据现场采集网络和实时数据远程传输网络。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和计算机宽带高速网的建设,各种网络传输方式得到迅猛发展,实时高效的组网方案是实时可视随钻决策系统的关键所在。围绕数据现场采集网络和数据远程传输网络,分析了常用的网络结构和传输介质,试图找出适合不同情况下的网络解决方案,以提高可视随钻决策系统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20.
王晓香 《焊管》2018,41(6):1-6
回顾了2016—2017年我国焊管行业的产业形势,主要表现为:焊管产量停滞不前、产能过剩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焊管出口呈现低位持平和下降趋势。重点介绍了2016年以来我国管道行业的重大技术进步,包括焊管信息化和自动化的进展,管线钢DWTT剪切面积和屈强比控制技术的进展,以及输气管道断裂控制、输气管道设计系数提高、X80钢级Ф1 422 mm管道应用、X90超高强度管线钢管开发等第三代大输量天然气管道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的进步。最后指出,我国焊管发展经过多年高速增长后已进入平台期,但油气输送管道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随着中俄原油管线、陕京天然气四线、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等长输管线建设逐步恢复,焊管市场形势将会逐步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