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原油的物性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进行精细分析,对乌尔逊凹陷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乌南斜坡带原油具有低密度、低粘度、高含蜡量、高凝固点的物性特征及高饱和烃含量、低碳同位素值的地化特征,原油主要为形成于淡水一微成水环境下的成熟油,成油母质中含有较多的陆源植物,并有一定数量的水生浮游生物及藻类。斜坡带铜钵庙组原油主要来自于铜钵庙组暗色泥岩;南屯组原油主要来自南屯组及大磨拐河组的暗色泥岩:大磨拐河组二段原油既有来自南屯组和铜钵庙组烃源岩的成熟油,又有来自大磨拐河组烃源岩的低熟油。  相似文献   

2.
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油气成藏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金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1):127-129,141
针对塔木察格盆地构造活动频繁和油气成藏期次复杂的情况,使用包裹体均一温度法、显微一红外光谱测法和伊利石同位素测年法等方法对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的油气成藏期进行研究。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认为,塔南凹陷油气大量生排烃时期为距今125Ma~100Ma,对应于伊敏组沉积时期;成藏时期主要为距今116Ma~88Ma,对应于伊敏组沉积晚期至末期。塔南凹陷油气成藏时期的确定,对塔木察格盆地油气成藏综合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铁边城地区长9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的研究,结合埋藏史-古地温综合分析研究区的油气成藏期次。烃类包裹体的镜下观察及其相伴生的盐水包裹体测温数据统计表明研究区长9砂岩储层存在三期烃类包裹体:第一期烃类包裹体相对偏少,在单偏光下多呈浅褐色,相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75~90℃;第二期油气包裹体数量较多,多为浅褐色呈带状分布的液烃(或气液烃)包裹体,与其相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5~115℃;第三期油气包裹体数量最多,烃类包裹体中液烃在单偏光下呈褐色或淡黄色,荧光下显示多为浅蓝色,与其相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5~130℃。结合埋藏史-古地温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长9储层存在三期油气充注成藏:第一期为侏罗纪末期(155~150Ma)发生的小规模的油气充注;第二期为早白垩世中期(128~120Ma)发生的大规模油气充注和成藏;第三期发生早白垩世末期(110~103Ma),是受到早白垩世中晚期发生的构造热事件影响而导致的大规模油气充注成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大小洼油田油气的物性资料的系统的总结,分析了大小洼地区的油气的特征以及分布规律,综合分析表明大小洼油田的原油物性差异较大,小洼油田主要分布稠油,大洼油田存在少量的稠油,主要以稀油分布为主,结合烃源岩的生烃史分析,研究区原油成熟度略低,油气主要来源于清水洼陷的北侧的沙三段烃源岩,沙一段源岩贡献小,通过对构造演化史的分析表明大小洼油田的油气成藏与东营组末期构造运动有关,导致大小洼地区的地层进一步的沉降,达到生排烃门限深度,油气大量生成,其油气运移通道主要为大洼断裂带,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如潜山型、超覆型以及断块型等油气藏。  相似文献   

5.
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胡庆地区为东倾断阶构造,已发现油气主要集中在二台阶的构造圈闭之中,勘探程度高,靠近洼陷带的一台阶发现较少,勘探程度低.随着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一台阶的勘探潜力成为中原油田近些年来重点关注的问题.综合分析认为:一台阶靠近生烃中心、具有优越的油源条件;受华北运动Ⅱ幕构造运动影响,西部斜坡带表现出两次生烃、两期成藏的特点,东营组时期长垣断层作为运移通道将洼陷带油气运移至二台阶成藏,东营期之后长垣断层停止活动,具有封闭油气的能力,晚期生成的油气主要聚集在一台阶.  相似文献   

6.
根据歧口凹陷滨海斜坡沙一段油气包裹体特征及地层埋藏史分析,确定了研究区沙一段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时间,认为研究区沙一段以晚期成藏为主.结合构造活动特征和生排烃演化史、油气运聚史对油气成藏史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油气分布特征、油气藏成因及天然气成因类型,认为滨海斜坡沙一段油气藏分布主要受油源、生烃演化阶段和构造发育配置关系的控制,形成7构造高部位为凝析油气藏、中部位为常规油藏、低部位为凝析气藏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油源对比、充注期次、油藏类型及成藏模式的分析,结合烃源岩、断裂及储层展布特征,系统分析了中央构造带苏一段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苏一段油气主要来自下伏巴音戈壁组烃源岩,油气为同源一期充注成藏。油气成藏模式为下生上储。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断裂和储层三个因素的控制,巴音戈壁组有效烃源岩控制了油气藏分布范围,巴润断裂系控制油气展布区带,储层发育影响油气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8.
肇源南地区位于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和东南隆起区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交接部位,西北为三肇凹陷,东南为王府凹陷。本文通过与三肇、朝阳沟、双城地区油源、烃源岩和原油物性分析,肇源南地区扶余油层原油来自三肇凹陷青一段烃源岩。该区油气在剖面上由构造低部位至构造高部位含油层位由多变少,以上油下水组合为主;在平面上受断裂密集带控制,主要分布在构造斜坡上。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提高文东斜坡带滚动勘探开发水平,本文重点从油气成藏条件、控制因素分析入手,对该区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油气供给充足、储盖和油气运移圈闭配置良好;受构造格局和断裂活动影响,油气主要聚集在斜坡带较高的构造部位,油气富集程度明显受构造和储层发育及物性的控制;由于烃源岩热演化生烃的时空差异性导致了文东斜坡带上油下气的分布格局。并通过勘探开发部署,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烃源岩有机碳含量(TOC)是油气资源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然而,实验测试获得的现今TOC是有机质经过热演化生排烃后的残余有机碳,热演化程度越高,现今TOC与原始TOC0偏差越大,利用现今TOC评价与预测油气资源是不准确的.因此,烃源岩原始有机碳恢复对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湖凹陷平湖组富有机质煤系烃源岩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为以缝洞储集为主、多期充注成藏改造的复杂油气藏。近些年,随着西南部托甫台、跃参区块的油气突破,西南方向的油气运移和充注逐渐明确。原油物性、油田水I离子浓度和原油的地球化学分析均表明,除东部、南部和东南方向的油气运移外,塔河油田奥陶系还存在西南方向的油气运移及充注。这一发现扩大了塔河地区奥陶系的油气成果,为整体评价沙雅隆起南坡奥陶系油气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中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为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根据包裹体。划分油藏成藏期次,在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和成岩序列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石英加大边中的包裹体代表了生排烃高峰期的一次油气的充注。埋藏分析表明,它们均形成于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为一期成藏,多个充注阶段。  相似文献   

13.
尼日尔T斜坡为Termit盆地东部的边界斜坡带,紧邻A区已知DI、KE油田,具有与已知油田相似构造成因背景的帚状构造带,区域成藏背景有利,上白垩统D组和下白垩统的K1组烃源岩具有较大的生烃潜力,长期发育的斜坡构造是油气运移的重要指向,帚状断裂带形成的大量圈闭保存条件良好,综合认为本区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页岩油成藏期次及时期,利用流体包裹体荧光观察、荧光光谱定量化描述、均一温度投点等方法,对该地区长7储层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陇东地区长7储层见发蓝绿色、绿色、黄绿色3种荧光颜色的油包裹体,其中广泛发育蓝绿色和黄绿色两种荧光颜色油包裹体。根据λmax与QF535的相关关系特征,识别出研究区共有三幕油气充注,同时在井中观察到少量的沥青存在,说明有一部分早期充注的油遭受到破坏。综合分析认为陇东地区长7页岩油共发生了三期成藏,第一期油气充注发生在早白垩世初期137~139 Ma期间,第二期油气充注发生早白垩世晚期121~123 Ma期间,第三期油气充注发生中白垩世初期107~S109 Ma期间,其中第三期油气充注对储层贡献度最大。该成藏期次拟定为该地区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开展源储关系、输导条件、油气藏类型及成藏模式分析,认为有效源岩、有利储盖组合、与生排烃期匹配的古构造格局控制着霍布逊凹陷油气的宏观分布;圈闭、断裂活动和保存条件控制油气的局部富集。霍布逊凹陷的油气成藏条件较好,新近系盖层之下发育"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型两类油气藏,凹中隆、斜坡带及冲断带是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6.
石油物理性质的纵横向变化对于分析油气运移、聚集和分布特征具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基于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论述了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双阳组原油物性的纵横向变化规律,并结合构造分布格局探讨了研究区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及有利勘探区带。研究表明,莫里青断陷原油品质较好,以高蜡、中一高粘度正常原油为主,且各物性参数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原油物性参数存在由深至浅、自西北向东南边缘逐渐减少的趋势;原油运移的有利方向在纵向上为从生油凹陷深部至浅部,在横向上为从生油凹陷中心所在的西北缘向东南边缘,东南缘和小孤山斜坡带为研究区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烃源岩生、排烃史和油气注入期次两个方面结合分析了东濮凹陷油气成藏过程,指出东濮凹陷东营组沉积末期的抬升剥蚀前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地质演化阶段,之前的持续沉降阶段是烃源岩生、排烃的高峰时期;而抬升剥蚀期的构造运动为油气大规模二次运移提供了强大动力,是油气成藏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油藏地球化学理论,对东濮凹陷西斜坡北部马寨—邢庄地区不同区块、不同层系原油进行了分析研究,依据原油物性和族组成特征将原油分为三类,对比不同类型原油和源岩族组成、饱和烃色谱特征、生源构成、沉积环境及成熟度参数认为:分布于马寨地区的Ⅱ类原油和邢庄断层上升盘胡19块等远离油源区Ⅲ类原油地球化学参数特征相近,为马寨洼陷低成熟烃源岩生成的原油;邢庄断层下降盘胡96块近洼带深层Ⅰ类原油原油成熟度高,与柳屯凹陷沙三段烃源岩具有相似特征,为自身下覆烃源岩所生。  相似文献   

19.
对马北油田各个构造原油样品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生物标志物的分布和组成特征指示马北油田原油形成于弱还原淡水湖相成油环境;具有陆源高等植物和低等水生生物双输入的特征,为成熟原油,来源于侏罗系淡水湖相生油岩。马北2井原油出现高丰度25-降藿烷系列与完整链烷烃系列并存的现象,说明该原油遭受过生物降解作用改造,该构造至少经历了2期油气充注。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东营凹陷南斜坡地区的地层油藏成藏条件。东营凹陷发育由孔二段、沙四上亚段和沙三下亚段三套烃源岩,断层、不整合面和输导性砂层组成了油气运移的立体通道,储层类型多,层位分布广泛,盖层条件优越,烃源岩排烃期与地层圈闭定型期配置良好,具备形成大型地层油藏的条件。地层油藏主要有地层不整合遮挡油藏、地层超覆不整合油藏和古潜山油藏,这些地层油藏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地层超剥带,超剥带与大型鼻状构造带的配合区域是地层油藏最为富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