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磁性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粒子,随后利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四氧化三铁与二氧化硅复合纳米粒子(Fe3O4@SiO2),再以聚乳酸(PLA)为基体,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制备Fe3O4@SiO2/PLA共混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万能拉伸试验机、熔体流动速率仪(MFR)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对共混材料的形貌、结晶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熔体流动速率和磁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量为1%(以质量分数计)的Fe3O4@SiO2纳米粒子可在PLA基体中均匀分散,与基体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相比于纯PLA,Fe3O4@SiO2/PLA共混材料的热性能变化不大,当Fe3O4<...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Fe3O4的类芬顿效果,基于光助类芬顿催化氧化技术,在共沉淀法制备Fe3O4的基础上采用醇热法制备能高效降解亚甲基蓝的Fe3O4/SnS2催化剂。建立了以Fe3O4/SnS2为催化剂的光助类芬顿催化氧化体系,分析不同制备及降解条下Fe3O4/SnS2的类芬顿活性,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Fe3O4/SnS2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Fe3O4和SnS2物质的量比为1∶1时,Fe3O4/SnS2的催化效果最好;亚甲基蓝溶液pH为3.0、Fe3O...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Fe(NO3)3·9H2O和钛酸四丁酯为铁源和钛源,以HF、HAc、NH4F、NH3·H2O、H2O2为形貌控制剂,通过沉淀分离法联合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TiO2/Fe2O3纳米复合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TiO2/Fe2O3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所合成的TiO2/Fe2O3纳米复合材料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对亚甲基蓝(MB)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当以NH3·H2O为形貌控制剂时,制备的NH3·H2O-TiO2/Fe2  相似文献   

4.
通过原位共沉淀法制备了含有Fe3O4纳米粒子的埃洛石纳米管(HNTs)/壳聚糖(CS)磁性复合水凝胶微球,并对产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引入纳米Fe3O4后,Fe3O4@HNTs/CS微球成型快且球形度好,在溶液中可通过磁场快速分离。扫描电子显微镜表明Fe3O4@HNTs/CS微球具有三维多孔结构。以亚甲基蓝(MB)、刚果红(CR)为模型染料,研究了Fe3O4@HNTs/CS对带有不同电荷的离子型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Fe3O4@HNTs/CS可吸附MB、CR染料分子。Fe3O4@HNTs/CS对CR染料的脱色率可达98%;当HNTs含量为CS质量的40%时,MB脱色率是不含HNTs微球的12倍。研究结果表明:吸附机理主要基于微球和染料分子的静电相互作用;Fe3O4@HNTs/CS内部电荷分布独特,能吸附阴离子染料和阳离子染料,磁性则使其更易分离回收。  相似文献   

5.
为改进四氧化三铁(Fe3O4)复合材料吸附工业染料废水的性能,先制备了表面油酸修饰的Fe3O4,再以氧化石墨烯(GO)及表面油酸修饰的Fe3O4作为前驱物,通过水热法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铁(rGO/Fe3O4)复合水凝胶,最后冻干得到rGO /Fe3O4复合气凝胶。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产物的微观形态和结构,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复合气凝胶对于亚甲基蓝染料(MB)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rGO /Fe3O4复合气凝胶在微观上复合均匀,与单独的石墨烯和Fe3O4纳米粒子相比,rGO/Fe3O4复合气凝胶对MB染料的吸附性能更优,吸附能力达到108 mg·g-1,而且rGO /Fe3O4复合气凝胶可以方便地从废水中移出进行重复使用。研究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发现,该复合气凝胶的吸附行为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传统冰蓄冷工质过冷度大、凝固效率低的问题,基于化学共沉淀方法,引入酸处理和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dodecylbenzene sulfonate,SDBS),制备了高稳定Fe3O4包覆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MWCNT)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红外光谱对物相进行表征,并对H2O、SDBS+H2O、MWCNT+H2O、MWCNT+SDBS+H2O、MWCNT-Fe3O4+H2O和MWCNT-Fe3O4+SDBS+H2O等水基蓄冷工质的相变凝固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界面修饰的复合材料稳定性好,Fe3O4粒径为10.87 nm;MWCNT纳米材料可作为成核基底...  相似文献   

7.
以氧化石墨烯(GO)为基底,利用共沉淀及离子交换两步法制备Ag3PO4/Fe3O4/GO 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热重(TGA)、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及紫外-可见光谱(UV-Vis DRS, UV-4100,带积分球)对样品的特征基团、微观形貌及磁性质、光学性质等进行了鉴定和表征.光催化脱色实验结果表明:Ag3PO4/Fe3O4/GO 化剂20 min内对10 mg/L罗丹明B模拟水样的脱色率可达97.6%,高于Ag3PO4(73.4%);Ag3PO4/Fe3O4/GO 系中引入过硫酸钠可以起到强化光催化性能的作用;另外,Ag3PO4/Fe3O4/GO 剂表现出良好的活性稳定性、热稳定性及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Fe3O4/CuCo2S4复合催化剂,利用SEM、XRD、EDS对0.25-Fe3O4/CuCo2S4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复合催化剂活化PMS降解染料废水的效能。实验结果显示,在室温条件下,加入200 mg/L PMS、125 mg/L催化剂,20 mg/L RhB在40 min内去除率达到99.5%。自由基淬灭实验表明,Fe3O4/CuCo2S4活化PMS产生的羟基自由基、硫酸根自由基和单线态氧等活性物质均参与了RhB降解过程。回收实验表明,4次循环使用后RhB的降解率仍能达到94.2%,表明Fe3O4/CuCo2S4复合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可重复利用性和优异的催化活性,易于回收。Fe3  相似文献   

9.
等离子体改性是提高催化材料性能的有效途径。利用水热法合成了Co2(OH)2CO3前驱体,通过氧气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制备了表面改性的Co3O4催化剂(Co3O4-P),并对其进行了XRD、O2-TPD、H2-TPR、SEM、TEM、XPS、FTIR、Raman和UV-Vis等表征。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可以降低Co3O4中Co元素的平均价态,在其表面形成更多的缺陷点位,降低Co3O4的Co-O键能,增强其低温还原性能;在全太阳光谱的光强为776 mW/cm2、反应空速为30 000 mL/(g·h)、甲苯质量分数为500μg/g的测试条件下,Co3O4-P的甲苯降解率为100.0%,其值约为通过焙烧法制备的Co3O  相似文献   

10.
利用废旧硒鼓经过废旧硒鼓破碎磁选装置处理得到的黑色有机墨粉作为原料,采用环境友好的低沸点有机溶剂处理除去表面有机物,通过500℃煅烧处理即可得到棕褐色的磁性氧化铁材料.经XRD测定发现,该方法处理得到的氧化铁为γ-Fe2O3;扫描电镜SEM显示,其形貌为均匀的圆颗粒状,平均粒径在200 nm左右.气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商业Fe2O3相比,这种γ-Fe2O3材料对VOCs(乙醇、丙酮等)气体有较好的气敏响应和选择性,有望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体检测方面取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聚乙二醇化石墨烯量子点标记的适配体(GQDs-PEG-Apt)作为甲胎蛋白(AFP)的特异性识别分子和能量供体,以WS2/Fe3O4纳米复合物为单一能量受体,构建磁分离适配体荧光传感器并用血清AFP定量检测。样本中没有AFP时,能量供体与受体间π-π堆积作用和非辐射共振能力转移(FRET)令GQDs-PEG-Apt荧光猝灭;存在AFP时,GQDs-PEG-Apt与靶标结合并从WS2/Fe3O4纳米复合物表面脱离,体系荧光强度得以恢复;经过磁性分离后,传感体系上清液487 nm处荧光强度随AFP浓度增大而增强;浓度在5~1 000 ng/mL范围内,传感体系荧光相对恢复值与AFP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89。构建的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实现血清AFP定量检测,其检测限(LOD)为0.5 p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32%~6.41%,回收率为91.92%~99.28%。  相似文献   

12.
以含活性炭的Fe2O3粉末为研究对象,在氩气保护下对其进行微波还原焙烧实验.研究了Fe2O3还原焙烧的升温特性,同时对含碳Fe2O3试样在微波场中升温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基于微波加热的特点及加热过程建立数学模型,确定了模拟计算所需的边界条件,利用C语言编程,实现了微波加热含碳Fe2O3的数值模拟过程;同时,根据能量守恒关系计算出微波耗散功率与物料升温的关系,模拟出含碳Fe2O3粉末的微波加热升温曲线,与实验所测的微波加热升温曲线拟合较好,为研究物料在微波场中的升温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燃烧法制备了纳米级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0.67Sr0.33Mn0.7Fe0.3O3,通过XRD、SEM对样品的物相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La0.67Sr0.33Mn0.7Fe0.3O3样品为钙钛矿结构,直径约为50纳米,长度为1μm.以350 W氙灯做光源,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水溶液,反应6 h,降解率达到96%.  相似文献   

14.
孙垒垒    谷心悦    郑小妮    赖嘉豪    杨静    崔世海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21,(3):069-76
通过煅烧法合成g-C3N4纳米片并在其表面负载Bi4MoO9纳米粒子(NPs),制备了Bi4MoO9/g-C3N4(BMC)异质结光催化剂. 采用TEM、SEM、DRS、PL等方法对BMC样品进行表征. 以磺胺二甲基嘧啶(SMT)为目标降解物,考察BMC的光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BMC-50(Bi4MoO9质量分数为50.0%)的光催化活性最高. BMC-50投加量为0.5 g·L-1时,SMT溶液在光照180 min后降解率可达94.0%,是单一Bi4MoO9降解能力的17.7倍. 复合材料中Bi4MoO9与g-C3N4间异质结构的构建降低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提高了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CoOCl2·6H2O为钴源,NaOH为沉降剂,通过水热法制备出Co3O4纳米粉末,并以Co3O4纳米粉末为敏感材料制作了旁热式气敏元件。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显示Co3O4纳米粉晶粒平均粒径15.6 nm。气敏测试结果表明元件在80 ℃、臭氧质量浓度为4.280×10-8 g/mL的条件下,对2.009×10-7 g/mL乙醇的灵敏度达到29,而空气中时元件对乙醇的灵敏度仅为4,O3的加入提高了Co3O4气敏元件在80 ℃的灵敏度,并将对乙醇气敏的最佳工作温度由100 ℃降低至80 ℃,实现了Co3O4在低温下(80 ℃)的气敏性能检测。  相似文献   

16.
摩擦材料是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的关键部件之一.将NiFe2O4/BaTiO3纳米颗粒填充到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中,研究两种无机材料作为填料对发电机输出性能的影响,以获得具有更高输出性能的柔性摩擦纳米发电机.研究发现,NiFe2O4与BaTiO3陶瓷颗粒均为多晶结构且结晶良好,两种纳米颗粒均能有效增强PDMS的电输出值,尤其NiFe2O4/BaTiO3/PDMS复合膜的输出电压明显高于PDMS膜,且质量比为7.5∶2.5∶90的NiFe2O4/BaTiO3/PDMS复合膜具有最高的输出电压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处理港口码头薄油膜污染,在氩/氢气氛下利用电弧法制备Fe0.64Ni0.36为主相的合金纳米产物,采用水热法和高温碳化法制备碳包覆的核壳磁性FeNi@C/Cu复合纳米颗粒.对合金粒子以及碳包覆后的复合纳米颗粒进行表征及性能检测.结果表明:FeNi合金纳米粒子呈球状,500℃下制得的粒子饱和磁化强度最高,可以达到101.09 A·m2/kg,比常温下制备的粒子提升16.0%.利用FeNi@C/Cu复合纳米颗粒对煤油、柴油与机油的除油能力分别为3.18、3.43和3.46 g/g,表明FeNi@C/Cu复合纳米颗粒具有良好除油性能.  相似文献   

18.
Al2O3作为等离子喷涂的常用材料,以其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领域。本文从原始喂料特征、第二相粉体粒子等方面阐述其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并从梯度涂层、多层涂层和后处理(封孔处理、激光重熔等)等角度,对涂层的孔隙率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作了详细说明,在涂层的韧性方面,主要分析第二相粒子和热处理对涂层韧性的影响,最后对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综合性能良好的Al2O3基复合涂层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为了增进对Al2O3抗热震陶瓷发展动态的了解,为Al2O3抗热震陶瓷的制备提供设计依据,针对Al2O3抗热震陶瓷的常用抗热震性测试方法,Al2O3陶瓷微观结构、表面条件、尺寸对抗热震性的影响,利用第二相法提高Al2O3陶瓷抗热震性的可行性,以及多孔Al2O3抗热震陶瓷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在Al2O3陶瓷中添加ZrO2、稀土化合物、低热膨胀系数组元或高热导率组元等可以改善Al2O3陶瓷的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和(或)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等热学性能,从而起到提高Al2O3陶瓷抗热震性能的作用.叠层Al2O3复合抗热震陶瓷将成为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控制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在水介质中的分散,防止其聚集.通过控制Na 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对比研究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在超声前和超声后在盐中的分散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在0.4 mol/L的氯化钠中分散性最好,聚集度较小;进一步为了制备粒径均匀的复合磁性纳米载药粒子,通过调节10-羟基喜树碱溶液的p H,将10-羟基喜树碱和磁性纳米粒子制备成复合纳米粒子,并将其用二氧化硅包覆制备了复合载药纳米粒子,其复合纳米粒子的粒径大约为120 nm,结果显示通过该方法成功制备了理想的磁性纳米载药粒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