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野观”是汉族传统思想中影响深远的观念,这种观念是“天人感应”信仰的具体化.在古代的正吏编纂和地方志编修中,“星野”都是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史记·天官书》是“星野观念”最早的传世定本,而《汉书·天文志》及《汉书·地理志》则标志着这一观念的健全与完善.《史记》与《汉书》的史料价值前人早有定论.但对“两书”天文暦算的研究多聚焦于自然科学的发现.系统对比“两书”天文暦算资料,揭示“两书”“星野观念”的差异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诗性因果观与科学因果观相对,是不遵守或不完全遵守科学因果关系规则的因果观念或思维方式.诗性因果观体现了文明时代的“诗性智慧”.诗性因果广泛存在于文学艺术中,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诗性因果的表达方式显示出审美的自由,也往往具有产生审美惊奇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叙事学方法,从“叙事结构”、“叙事语法”、“叙事策略”三个层面对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这个叙事本中曾被忽视和屏蔽的某些叙事机密进行解码,由此体味塞林格这位“当代风格独特的学天才”为艺术长廊所创造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战国纵横家书》和《史记》、《战国策》里的苏秦说辞,共同体现了苏秦极为浓厚的时代意识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如突破传统的选取精神、复归一统的历史意识和重视外交的“安民”思想、辨证色彩的矛盾分析方法和系统辨证的战争观。这些独特的思想内容,将在国家政治、军事、外交以至社会经济生活的各方面产生特有的影响,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诗性"的有无与作品的外在形式无关,而在于作品有无其内在的诗性,想象是诗性审美实现的重要依凭手段。淡墨诗散文在形式上仍是散文,但其内里却蕴含着浓浓的诗味儿。淡墨通过他独特的艺术处理手法,用"想象"作为黏合剂将"诗情"寓于其高度浓缩的诗性语言中,成就其诗散文。  相似文献   

6.
《史记》是我国学和史学划时代里程碑式的作品,对我国化发展起过重大影响,可是对司马迁的创作思想却历来有所分岐,对《史记》所表现的司马迁强烈的“反暴抗虐”思想的形成与表现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7.
库切的《耻》通过主人公所表现的“耻”主题、意象或场景以及情节的重复叙述,丰富了小说所表现的内涵。从重复叙事这一独特角度来阐释这部小说,进一步挖掘《耻》中独特的叙事艺术,可以发现,这种叙事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或内涵。  相似文献   

8.
由于专题性博物馆在建筑坐标系中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其建筑内涵的特殊的外化途径-诗性。本从专题性博物馆在建筑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诗性思维的哲学缘起、诗性思维与专题性博物馆,诗性思维的作用等方面,阐述了专题性博物馆内涵外化中的诗性表达。  相似文献   

9.
《史记》既是一部史学巨著,又是一部文学巨著,典故多,语辞丰富,历来注家很多。但是,《史记》中有的语辞还没有注释,有的旧注颇多歧说,启人疑窦,未能解决问题。现例举“牛鼎之意”、“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物故”、“将军”四个语辞加以注释,以求《史记》语辞注释更为完善与可信。  相似文献   

10.
《莺莺传》是元稹“自寓”之作,高超的叙事技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作品“始乱终弃”的悲剧冲突,却无法扭转作品的思想内涵。从作品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叙述者与作者的矛盾等3个方面可以看出,爱情在男人和女人的生命中,分量是不对等的,张生的无情与莺莺的多情是造成二人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的《瘗旅文》表达了他对逝者的真切同情,显示出一个儒者独特的诗性审美境界;文中言辞及埋葬死者躯体、祭奠亡灵的义举则是一种达人达己的仁者精神;他在文末所秉承“止于悲伤”之达观态度,表现出通变制宜的智者心境。  相似文献   

12.
王弼的著作《老子注》《老子微指例略》《周易注》《周易略例》,是刘勰使用的许多概念、术语、认识论和修辞模式的重要来源。二人都关注“言”—“象”—“意”之间的关系,并试图由此达致最为根本的“道”。二者的区别是,在王弼看来,言不尽象,象不尽意,而“道”则更是语言所不能达到的境界。而刘勰声称,在“隐”的写作模式中,作家可以通过巧妙地使用含蓄的语言,进入一个超越文字的无障碍境界。因此,《文心雕龙》中的“文”,其地位远高于王弼笔下的“言”。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是部“世代累积型”的小说,史学家、民间艺人、小说家先后参与了创作,故其思想内涵是多义的。但小说中基本的文化立场则只有两个,即史家之言和民间文化。与之相适应,小说中也出现了两种基本的叙事模式,类似于史传文本的叙事与类似于话本文本的叙事。这两种叙事模式是不同的,它们从外在的题材处理形式到内在的价值体系,都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4.
“汉之飞将军”李广的形象,既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存在,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审美创造的典型结晶。“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是理解《史记》中这一人物形象的关键。“留诚信于身后”是陶源明对这一形象的独特理解。按照这个轨迹,在中华民族千百年持续不断的集体审美创造过程中,李广的形象超越了世俗强权和毁誉的羁绊,沿着精神文化的独特轨迹发展和丰满起来,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最为光辉动人的军人形象之一。  相似文献   

15.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古代传记文学的开创之作,在历史和文学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文学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正是因为它有着较高的文学研究价值,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才如汗牛充栋。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本有生命的历史,它浸透着作者的幽凼情思...  相似文献   

16.
鲁迅在《呐喊》和《彷徨》中运用了大量的第一人称叙事,以时间和空间的异同,将第一人称叙事结构分为3种类型: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第一人称叙事;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第一人称叙事;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的第一人称叙事。由此探讨了鲁迅如何将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融合到虚构叙事中,让其作品成为既区别于传统小说,又有别于同时代作家作品的独特存在。  相似文献   

17.
《青春之歌》和《上海滩》这两部经典作品蕴含了“革命”和“后革命”两段叙事。在“革命+恋爱”的 叙事模式中,“革命”是其突破日常叙事的逻辑起点;“爱情”则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传奇与革命象征性结合。革命 和后革命暗示了生活的日常和传奇二元性质,并内在性地揭示了“红色经典”所蕴含的二律背反特质。  相似文献   

18.
《青春之歌》和《上海滩》这两部经典作品蕴含了“革命”和“后革命”两段叙事。在“革命+恋爱”的叙事模式中,“革命”是其突破日常叙事的逻辑起点;“爱情”则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传奇与革命象征性结合。革命和后革命暗示了生活的日常和传奇二元性质,并内在性地揭示了“红色经典”所蕴含的二律背反特质。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散见于《史记》诸篇的文学主张,可说是“成一家之言”。他的“发愤著书”说,他的“溯流别”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史记·伯夷列传》中有许多“名”、“怨”的讨论.本文旨在论证《伯夷列传》的名与怨.而此“名”不仅仅是简单的闻名,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思想,也是《史记·伯夷列传》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