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体上说,大地震之后,抢险救灾要追求速度和激情,实施大范围动员。但灾后重建工作更需要科学、理性和精细组织,特别是要充分吸收国内外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我们正在组织有关专家编制的《灾后重建规划指导手册》分国内外经验与教训、灾后重建技术资料、灾后重建规划指引等三部分,并采用网上公开修订的办法,以最大限度地吸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意见用于指导灾区重建。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是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汶川地震城镇灾后恢复重建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出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空间结构规划、城镇重建类型、综合交通重建、市政工程重建、风景名胜区重建、重建投资估算等内容,记录、回顾与总结了各部分的编制过程与技术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住宅设施》2011,(8):10-10
日前,笔者从甘肃舟曲灾后重建办公室获悉,舟曲县灾后城镇居民住房重建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根据舟曲灾后重建规划,舟曲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在老城区、舟曲新区、兰州新区转移安置区的3个区域实施。其中,原地重建区主要包括县城规划区内适宜恢复重建的区域,规划人口2.3万人。就近新建区主要是峰迭新区,吸纳安置灾害影响区域的部分人口,承接县城部分功能,规划人口1.5万人。转移安置区在兰州市秦王川安排部分建设用地,用于舟曲部分受灾群众转移安置,与当地统一进行规划,转移安置人口8000人。  相似文献   

4.
《城市勘测》2008,(3):117-117
近日,北京市规划委组织本市部分规划、勘察、设计、测绘院院长及有关专家对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四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从技术角度展开研讨。与会专家指出灾区恢复重建规划应分为两步,即临时安置区规划及灾后城乡重建规划。并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规划香港 放眼未来”展览的主要目的,是介绍城市规划在香港的发展方面所担当的角色。我们也借助这次展览,来庆祝香港规划工作专责队伍成立50周年。这次展览会分别在香港、北京和广州举办。展览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 概况 介绍香港和它的规划制度在过去50年的演变及发展。 第二部分 土地资源 香港土地资源有限,但到了2011年,却要为八百多万人的居住和工作提供土地。这部分介绍新市镇、市区重建和填海,作为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建设》2008,(6):6-7
6月初,北京市规划委组织本市部分规划、勘察、设计、测绘院院长及有关专家对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四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从技术角度展开研讨。与会专家指出灾区恢复重建规划应分为两步,即临时安置区规划及灾后城乡重建规划。并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级地震之后,在营救工作全面展开的同时,灾后重建工作也有序进行。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分别展开灾后重建城乡规划;6月1日,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成立;6月13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灾后重建规划组确定《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明确了规划编制的工作任务包括专项评估、规划编制和政策研究三个方面。本期专题研究将对美国新奥尔良市在2005年卡特里那飓风之后的完成的“新奥尔良整合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域重建战略规划”进行介绍。尽管飓风之后面临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我国当前情况有所不同,但希望能在重建规划的思路和方法等方面对我国震后重建工作有所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灾后重建规划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江西余干、波阳部分村镇灾后重建规划实践的基础上,分别就生态、社会、经济、规划几个方面,提出了若干值得思考、应引起重视的问题,以期建立良好的防洪规划体系,搞好灾后重建工作,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访谈讨论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的部分问题。在访谈中吴志强教授简要介绍了都江堰重建规划的关键和特点,并就整个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中广受关注的话题如重建主体民众参与政府和设计师的责任角色防灾及重建中的研究等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指出对专业和非专业人士来说灾难和重建都是反思和学习的课堂。  相似文献   

10.
重审灾后重建规划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2008年7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向中外媒体透露:"9个灾后重建专项规划正在不断衔接和协调中并行推进",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大纲通过审议.笔者认为,无论从国外成功的灾后重建经验及政策研究,还是从真正可行的灾后重建规划的非工程对策看,很难说我们已经在汶川大地震灾后50天(实质上真正投入灾后重建规划研究的时间在40天之内)就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灾后重建规划.  相似文献   

11.
卯辉  母冠桦 《四川建筑》2011,31(5):28-30
地震为受灾的地区在重建中解决城乡二元的结构性矛盾提供了契机,重灾县城的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又是整个灾后重建的重中之重。因此,通过剖析重灾县城在重建中面临的问题和重建规划的特点,提出了重建规划的指导思想,并进一步提出县城重建规划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城镇风貌与建筑风格的城市设计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后重建除了物质层面的重建和精神层面的重建外,还包括文化层面的重建.我想以北川为例,通过介绍我们和在座的广大建筑师一起所做的工作,展示出我们是如何通过规划使北川新县城具有浓郁的城镇风貌,并且使建筑风格反映羌族的时代精神,同时总结一下我们在文化重建方面的一些体会. 国家决定将北川老县城异地重建,并且根据我们院的推荐选址,为我们弘扬和创新羌族文化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我们在现场开始工作以前梳理了一下工作方法,这次北川新县城的重建规划乃至实施,中央是有非常明确的要求的,比如说温家宝总理提出要使这个城市实现"安全、宜居、繁荣、特色、文明、和谐",这一要求是最后衡量新县城建成以后的标准,并且我们也殷切地希望北川新县城从建设过程乃至建设以后能够真正成为我们国家重建工程的一个标志、抗震精神的标志、文化遗产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重灾镇的恢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的目标是三年基本完成重建,而我感觉应该是三至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首先,从方向上讲,灾后重建要规划先行,并且规划编制要有一定的深度。作为第一批规划,把红白、蓥华等六个重灾镇按城市设计的深度规划到修建性详细规划,为我们将来的建设提供了依据。第二,北京规划院根据自身职能,  相似文献   

14.
徐东辉 《华中建筑》2011,29(6):130-135
该文结合汶川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中面临的四组主要矛盾,提出重建规划遵循的六项基本原则;总结了重建规划编制中通过提前谋划争取时间、制定规划编制指引"为重建规划做规划"、各层次规划同步编制互为依据等编制组织策略;以及"合纵连横"进行技术协调、通过建立动态调校机制提高重建规划实现度等实施操作措施;最后全景展示出科学的规划编制组织和针对性的规划实施策略所带来的良好实施效果,以期在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上为同类规划的编制、实施提供实证案例。  相似文献   

15.
周俭 《时代建筑》2011,(6):10-15
文章以都江堰三年重建中亲历的过程为素材,试图对其规划思想进行一次梳理,通过部分富有启发性的案例,解析其中蕴含的规划思想。  相似文献   

16.
灾后重建规划,为了现在和未来的责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通过对灾后重建规划核心问题的分析,针对灾后重建的特殊性,强调了社会性重建和制度性重建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对重建选址、灾后规划和重建的方式方法以及需要关注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震后恢复重建规划不同于一般性的村镇规划。针对尚义县村镇特点和受灾的特点,我们制定了以下规划思路: 1.深入细致地调查分析现状房屋质量。尚义灾区震后多数房屋并未倒塌,而是墙体开裂。但开春解冻后,房屋极有可能倒塌。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内伤”严重。根据这种情况,在规划中将现状房屋质量分为保留、需加固维修和重建三类。近期重点安排重建户的宅基地,搞好加固维修。 2.确定不宜或不得建设用地。由于灾区用地条件较复杂,沟坎、洼地、裸岩等较多,因此通过现场踏勘、读解地形图,划定不宜建设用地对规划的可操作性至关重  相似文献   

18.
城乡规划法明确了我国城乡规划的类型与层次,但乡和村庄一级的规划中没有涉及规划控制的内容。本规划以北川县漩坪乡集镇灾后重建规划为例,为适应灾后重建需要,考虑重建中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注重民族地区传统建筑风貌与文化的传承,运用了城镇规划中的控制图则方法,增加并整合了城镇规划中控制性规划的内容,建立了特色景观风貌、公共及公用设施等的控制建设指标,方便了乡级政府对集镇灾后重建的规划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以都江堰灾后重建规划为对象,以重建规划目标定位为前提, 在分析灾害对都江堰城区造成的不利影响和城市重建的机遇的基础上, 对都江堰城市如何通过灾后重建达到跨越发展,从城市重建规划的角度, 在城市空间、城市形态、重建时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迅速组织编制了一系列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目前《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及其10个专项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并颁布实施,为做好下一步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奠定了基础。本文简要回顾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组织途径、总体思路和规划内容;对规划在定位、前期法律法规与政策储备、科学性以及协调性方面值得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构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体系的设想,并就其体系建构的原则和框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