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酸改性棉铃壳用于去除水中的铬离子进行研究。比较了改性前后棉铃壳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 H、棉铃壳投加量以及吸附温度等因素对改性棉铃壳吸附水中铬离子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改性棉铃壳对水中铬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棉铃壳吸附效果较未改性棉铃壳明显提高;增加吸附时间和温度都有利于改性棉铃壳对铬离子的吸附。在室温时,溶液p H为2、吸附时间为120 min时,铬离子的去除率可达99.3%。改性棉铃壳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收速率受表面扩散和颗粒内扩散控制,吸附属于吸热过程。改性棉铃壳是一种成本低、吸附效果显著且稳定的吸附剂,有望在含铬重金属废水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牡蛎壳煅烧物对刚果红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煅烧牡蛎壳粉对刚果红染料的静态吸附,考察了吸附时间、温度、吸附初始浓度对牡蛎壳粉吸附刚果红的影响,测试了吸附等温曲线。结果表明牡蛎壳粉对刚果红的吸附平衡时间为6 h,牡蛎壳粉用量为0.5 g.L-1时对70 mg.L-1刚果红溶液的吸附率达96%,吸附量为137.81 mg.g-1;温度升高,吸附速率变大,温度对平衡吸附率的影响不大。煅烧牡蛎壳粉对刚果红的吸附符合Henry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3.
高温改性糖滤泥采用静态吸附法对刚果红进行模拟废水的吸附实验,考察了刚果红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pH值及温度对脱色率和吸附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吸附脱色条件,用伪一级、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模拟改性糖滤泥吸附刚果红的动力学行为,并研究了吸附热力学行为。当刚果红初始浓度为100 mg/L,吸附时间为120 min,吸附剂投加量为0. 1 g及p H值为6,温度为30℃时,废水脱色率和吸附量分别为97. 22%和32. 40 mg/g。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机理更适合解释高温改性糖滤泥对刚果红吸附的现象,该吸附过程在任何温度下均为放热、自发的反应。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高温改性糖滤泥吸附刚果红存在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4.
高温改性糖滤泥采用静态吸附法对刚果红进行模拟废水的吸附实验,考察了刚果红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pH值及温度对脱色率和吸附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吸附脱色条件,用伪一级、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模拟改性糖滤泥吸附刚果红的动力学行为,并研究了吸附热力学行为。当刚果红初始浓度为100 mg/L,吸附时间为120 min,吸附剂投加量为0. 1 g及p H值为6,温度为30℃时,废水脱色率和吸附量分别为97. 22%和32. 40 mg/g。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机理更适合解释高温改性糖滤泥对刚果红吸附的现象,该吸附过程在任何温度下均为放热、自发的反应。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高温改性糖滤泥吸附刚果红存在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5.
热改性废茶叶吸附刚果红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改性废茶叶吸附刚果红染料,考察了pH、吸附剂投加量、染料液浓度和温度对热改性废茶叶吸附染料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和BET研究了热改性茶叶的基本物理化学特性,最后采用伪一阶动力学模型和伪二阶动力学模型拟合了改性废茶叶对刚果红染料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并对其吸附热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改性废茶叶表面出现了形状各异的小孔,其比表面积、总孔容和平均孔径比改性前增加较多;当溶液质量浓度为50 mg/L、pH为4、吸附剂投加量为0.4 g/L、温度为35℃时,染料的吸附率达到最佳,为98.4%,吸附量为123 mg/g;热改性废茶叶对刚果红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是由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决定的。热力学分析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6.
采用硝酸酸化法对麦壳进行改性,研究其改性后对孔雀绿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初始浓度、溶液pH值、温度和盐度等吸附条件对吸附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硝酸改性麦壳对孔雀绿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吸附反应迅速,40min左右达到平衡;随吸附剂用量的增加,孔雀绿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吸附量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溶液pH值、温度和盐度离子共存等条件对吸附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以壳聚糖为改性剂,海藻酸钠为交联剂对竹炭进行改性,制备竹炭/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并研究其对刚果红溶液的最佳吸附条件和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竹炭/壳聚糖复合吸附剂用量为0.2 g,刚果红溶液浓度为100 mg·L~(-1)、pH为4.0、吸附时间为2.0 h、吸附温度为25℃时,复合吸附剂对刚果红溶液的吸附率可达98.11%,影响吸附的主次顺序为吸附温度刚果红溶液浓度吸附时间pH。复合吸附剂在经过5次再生后,对刚果红溶液的吸附率仍然接近90%,说明复合吸附剂的重复使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以改性蜂窝煤渣为吸附剂,用扫描电镜对改性前后蜂窝煤残渣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吸附水中刚果红染料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别用Langmuir, Freundlich和Tempkin吸附等温线模型进行拟合. 结果表明,改性蜂窝煤残渣对刚果红的吸附能力良好. 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最好(RC2≥0.9979),25, 35, 45℃下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80.64, 92.59和108.7 mg/g. 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C2≥0.9961),吸附活化能为22.87 kJ/mol,为物理吸附过程. 吸附为表面扩散和颗粒内扩散联合控制过程. 改性蜂窝煤渣对刚果红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9.
采用硬模板法制备聚苯胺/2-甲基咪唑锌盐(ZIF-8)双壳层中空微球吸附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刚果红染料的吸附,研究了吸附时间和刚果红染料初始浓度对聚苯胺/ZIF-8双壳层中空微球吸附剂刚果红染料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苯胺/ZIF-8双壳层中空微球具有目标结构,聚苯胺/ZIF-8双壳层中空微球吸附剂对刚果红染料的最大吸附量高达2 349. 51 mg/g,且其对刚果红的吸附等温线遵循Langmuir方程,刚果红吸附动力学满足准二级动力方程。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去除水溶液中的刚果红染料,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澳化铵(CRAB)对沸石进行改性。刚果红在改性沸石上的吸附量远远大于未改性沸石的吸附量。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离子强度等因素对改性沸石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对吸附等温线进行分析,沸石对刚果红的吸附很好的符合Lansmuir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1.
《应用化工》2022,(9):2457-2462
以板栗刺壳为前驱体,高铁酸钾为活化剂,通过化学改性制备得到板栗壳生物炭,并研究了其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借助XRD、FTIR、XPS、FESEM等表征手段发现其表面具有较为发达的孔隙结构及丰富的含氧官能团。研究该材料对水中Cr(Ⅵ)的吸附作用发现,pH为2.5时其表现出最佳的吸附效果,90 min可达到最终平衡吸附量的90%以上,属于快速吸附。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材料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为61.312 mg/g,其吸附机理类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与Langmuir模型。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牡蛎壳粉对水中Cu~(2+)的静态吸附性能,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pH值、牡蛎壳粉用量、初始浓度、温度及吸附时间对牡蛎壳粉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明:牡蛎壳粉对Cu~(2+)有较好的吸附效果,随着牡蛎壳粉用量增加、溶液pH的增大、温度升高及吸附时间的延长,其对Cu~(2+)的吸附率增大。吸附平衡时间为8 h,牡蛎壳粉用量为10 g/L时其对100 mg/L Cu~(2+)废液的吸附率达96%,吸附量为9.6 mg/g。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氢氧化钠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以增加沸石的吸附能力,将天然沸石和改性沸石用于吸附去除水中的NH_4-N~+,分析了沸石投加量、pH、温度、吸附时间对NH_4-N~+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沸石对NH_4-N~+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天然沸石,pH的对沸石吸附NH_4-N~+的效果有显著影响;NH_4-N~+在pH为5以下时升高pH对NH_4-N~+吸附起促进作用,pH大于7则会产生抑制作用,最佳pH为5.5。随着温度的升高,NH_4-N~+的吸附量一直增加,温度为40℃其吸附量为mg/L。当沸石投加量5 g/L,pH为5.5,温度为40℃时吸附60 min,天然沸石和改性沸石对NH_4-N~+的去除率分别为78%、51.5%。  相似文献   

14.
实验研究了改性沸石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效果及影响其吸附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焙烧改性对沸石的结构产生破坏,降低了沸石的吸附能力;酸改性沸石未能提高其对水中氨氮的去除率;碱改和盐改性的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能力有增强作用,其中Na Cl、Na OH改性的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能力增强作用较为明显。改性时间、温度、改性剂浓度对改性效果均有一定影响,其中温度越高,改性后沸石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越好。改性温度达到70℃时,浓度为1.0 mol/L的Na OH溶液改性的沸石对氨氮的最大吸附量达到0.57 mg/g。  相似文献   

15.
以内蒙古赤峰市天然钙基蒙脱土为原料,经碳酸钠钠化改性后,再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对其进行有机改性处理,制备有机蒙脱土。通过XRD衍射和红外光谱表征不同样品微观结构和谱学性能,并以刚果红为目标污染物,对比研究了不同类型蒙脱土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CTAC改性蒙脱土的层间距明显变大,并对刚果红溶液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在p H=2.15、刚果红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振荡时间为2 h的条件下,CTAC-MMT对刚果红的吸附率可达到99.99%。  相似文献   

16.
采用喷雾干燥结合热处理法制备花瓣状的MgO,通过对热处理温度的调整,实现MgO表面形貌的调控。研究了所制备MgO粉末作为吸附剂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当热处理温度为400℃,得到花瓣状的MgO纳米结构,比表面积达到140.5 m2·g-1,且对刚果红溶液的饱和吸附量约为1480 mg·g-1。它们对刚果红的吸附能力比报道的其他花瓣状结构的金属氧化物要高。此外,对其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以及吸附机制进行探究,表明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所制备样品对刚果红溶液的吸附过程可以由准二级动力学来描述。所制备的花瓣状MgO其高效的吸附性能,使其成为非常有前景的吸附剂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刚果红染料。  相似文献   

17.
以Na OH为预处理剂,环氧氯丙烷为醚化交联剂,对糠醛渣进行改性,并探究其对水中Cr(VI)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Cr(VI)溶液初始浓度为100mg·L-1,改性糠醛渣加入量为20mg,溶液p H值为2,吸附温度为328K,吸附时间为120min时,饱和吸附量可达93.98mg·g-1。  相似文献   

18.
采用喷雾干燥结合热处理法制备花瓣状的MgO,通过对热处理温度的调整,实现MgO表面形貌的调控。研究了所制备MgO粉末作为吸附剂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当热处理温度为400℃,得到花瓣状的MgO纳米结构,比表面积达到140.5 m~2·g~(-1),且对刚果红溶液的饱和吸附量约为1480 mg·g~(-1)。它们对刚果红的吸附能力比报道的其他花瓣状结构的金属氧化物要高。此外,对其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以及吸附机制进行探究,表明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所制备样品对刚果红溶液的吸附过程可以由准二级动力学来描述。所制备的花瓣状MgO其高效的吸附性能,使其成为非常有前景的吸附剂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刚果红染料。  相似文献   

19.
采用混酸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吸附性较好的吸附剂,用于去除水中低质量浓度的Cu2+离子。实验考察了pH为6时,溶液Cu2+的浓度、吸附时间、吸附剂量等因素对Cu2+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混酸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改性,可使其表面的-OH增多,且当温度为30℃、pH为6时,吸附量随着吸附浓度、吸附时间的增长而增大,而吸附率随着吸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并且混酸处理后增加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以硫酸亚铁为铁源,通过硼氢化钾原位还原-负载制得纳米铁改性牡蛎壳材料,并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表征,探讨改性后的牡蛎壳材料对持久性有机物多氯联苯(PCBs)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牡蛎壳材料中纳米铁颗粒粒径均匀且分散度较高,改性后的牡蛎壳材料具有很好的PCBs废水处理能力;当处理时间为180min,溶液温度和初始PCBs浓度分别为25℃和5mg/L时,改性材料对PCBs的吸附率达96%,吸附量为2.97mg/g。改性材料可作为一种廉价、高效的持久性有机废水吸附剂,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吸附等温线研究表明,Langmuir方程能较好地描述改性材料的PCBs吸附行为,吸附较容易,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从吸附动力学角度分析,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速率由表面扩散与颗粒内扩散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