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贯彻新的<卷烟工艺规范>,进一步提高膨胀叶(梗)丝的纯净度,改善烟丝结构,减小风选过程对烟丝含水率的影响,分别用XA型风选器和FX型就地风选器对风选前后的膨胀叶(梗)丝的结构、纯净度和含水率进行了试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FX型就地风选器既可满足风选物料纯净度的要求,又可以有效地减小风选过程对物料工艺品质的影响.同XA型风选器相比,风选过程中膨胀梗丝的整丝率降低、碎丝率增大、含水率降低指标分别由4.1%、1.3%、0.9%下降到1.2%、0.2%、0.3%;膨胀叶丝的整丝率降低、碎丝率增大、含水率降低指标分别由1.9%、1.8%、0.6%下降到0.8%、0.4%、0.3%.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细支卷烟烟丝中的梗签含量和在线剔除梗签中的烟丝,改善烟丝结构,提升细支卷烟产品质量及其稳定性,基于现有二级叶丝风选系统,设计了适应细支卷烟大流量叶丝风选的三级柔性风选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进料机构、梳丝辊、三级风选箱体、旋风落料器(沉降式落料器)、输送机构、出料机构及除尘管道等部分组成,通过一级、二级风选最大程度地"丝中选梗",三级风选"梗中选丝",实现成品烟丝中梗签含量的有效降低,同时增加被剔除梗签中合格烟丝的回收利用。以黄鹤楼某细支卷烟为对象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叶丝柔性风选系统能够有效降低烟丝中梗签含量及剔除梗签中的烟丝含量,风选剔除梗签含丝率降低20%以上,烟支含梗率由1.06%降低至0.74%;烟支物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烟支刺破等外观质量缺陷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该系统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可提高原料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研发了再造烟丝切丝风选系统,该系统由进料装置、切丝装置和风选装置组成,设备采用一体化设计、二次切丝、整体式刀片、配重轮装置和倒锥形风选器等技术,利用快刀盘和慢刀盘的转速差形成"剪切"效应将烟丝切断,通过系统密封和风选风送系统净化除尘。与切丝前相比,切丝后20 mm以上的长丝降低了29.06%,5mm以下断丝增加了0.12%。  相似文献   

4.
《广西轻工业》2019,(10):58-59
在打叶复烤生产中,常对运输过程关键点中的物料水分、温度等进行测量分析。物料运输过程中,料层高度不同的物料水分和温度不同。表层物料长时间与空气接触,水分、温度散失严重。若不符合工艺标准水分的物料返入叶柜,会导致叶烤机入口来料水分不均匀,增加复烤操作难度。若小水分物料二次加工,会造成成品水分不均,预压装箱成品造碎率增加,烟叶水分和烟碱变异系数增大,影响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解决目前烟丝结构检测均采用离线检测方式,检测结果滞后的问题。方法:采用风选摊薄方式与图像智能识别技术,在制丝线风选室内对烟丝结构进行检测,在线检测烟丝长度、宽度和面积,统计烟丝中整丝和碎丝的比例。结果:通过对现有烟丝结构离线检测仪器的对比,该检测装置测量精度较高,稳定性较好,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制丝线烟丝结构实际质量状况。结论:该装置能有效减少质检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烟草加工行业普遍采用流化干燥床、管式气流干燥系统、塔管结合气流干燥系统实现梗丝干燥,梗丝成品普遍存在水分不均匀、碎丝率高等问题。倒锥管气流干燥系统可以有效缩短干燥路径,降低干燥风速,从而提高梗丝物料的水分均匀性,降低碎丝率。应用效果表明,倒锥管气流干燥系统加工的梗丝与塔管结合气流干燥系统比较,梗丝成品的整丝率提高约5%,碎丝率降低约1%,含水率极差减小约1.5%,提高了梗丝干燥品质。  相似文献   

7.
高压电场脱水分技术在转轮除湿机再生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转轮除湿机再生系统能耗高的问题,对工艺设备结构进行改造,将高压电场脱除物料水分技术应用到转轮除湿机的再生系统中。结果表明:采用高压电场脱除物料水分技术可节能30%~40%左右,具有降低再生空气温度、快速脱除水分的效果,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旨在验证改进型糠粞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和为米糠制粒浸出工艺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采用风选分离糠粞、制粒烘干、平转浸出、负压蒸发、DTDC湿粕脱溶的米糠制粒浸出工艺制取米糠原油,通过总结生产中的一些问题和操作经验,改进了风选式糠粞分离器,确定了颗粒化处理方式及米糠制粒浸出工艺关键点的参数。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糠粞分离器,糠粞分离效果良好,处理量大;以低温制粒烘干代替膨化进行米糠的颗粒化处理,米糠制粒浸出工艺关键点的工艺参数为制粒温度60℃,颗粒直径3.7 mm,烘干机出料温度60℃,烘干后颗粒水分5%,浸出温度55℃,蒸发系统真空度70 kPa,第一蒸发器出油浓度85%、温度65℃,第二蒸发器出油浓度95%、温度98℃,汽提塔出油温度102℃,蒸脱机气相温度76℃。采用优化的米糠制粒浸出工艺可改善米糠原油及糠粕品质,并可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传统滚筒加料系统加料均匀性差、料液有效利用率低和物料粘附等问题,根据薄层物料双面加料更加均匀的原理,研制了薄层物料双面喷射式加料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松散均布、高速摊薄、双面多点喷射加料和过滤吸附等装置组成。通过对物料进行摊薄,形成稳定的物料帘,在物料帘的双面实施多点喷射加料,保证料液施加的均匀性;通过排潮抽吸风使悬浮的雾化料液穿过物料层,利用物料层的吸附过滤作用,提高料液的利用率;加料腔为不对称多孔罩式结构,使腔体内外气压保持平衡,减少物料与腔壁的接触。利用"黄金叶(硬帝豪)"对双面喷射加料和滚筒加料两种方式的加工品质、产品质量、主流烟气成分和能耗物耗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滚筒加料方式相比,采用薄层物料双面喷射加料方式,加料精度为0.08%,加料均匀系数提高1.69百分点,料液有效利用率提高13.7百分点,物料粘附量减少4.1 kg/批次;卷烟感官质量提高0.5分;综合加工成本节约6.97元/箱。该系统有效提高了片烟加料的均匀性和料液有效利用率,避免了物料粘附现象,改善了卷烟感官质量,节约了能源和原材料消耗。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梗丝干燥设备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研究开发了低速节能型梗丝气流干燥机。该设备采用文氏管和干燥器分开设置以提高热交换效率、干燥系统通过悬浮干燥技术提高了热风与梗丝的传热传质系数,并与传统的隧道式梗丝干燥机进行了应用比较。结果表明:①整丝率提高5个百分点,碎丝率降低百分比为39.6%;②干燥出口梗丝含水率极差由2.1%降低到0.61%,卷烟样品的感官质量平均提高了0.5分;③加工单位质量梗丝能耗平均降低了34.63%。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前纺空调纺丝回风系统改造,加装风阀,在冬季时纺丝侧吹风可以使用10m层的回风,降低了能耗,同时提高了POY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灌装操作空间提供分区域的不同风速送风和保证单向的气流组织,本研究通过CFD数值模拟技术严格设计并验证了送风顶盖内的喉部和组合导流板的细节尺寸,使得送风顶盖具有较好的流量分配和气流引导作用。首先定量计算了多种喉部尺寸选型的分流效果,从而确定了喉部9-11-5mm的组合,使得三个区域的流量分配符合预设要求。之后又优化了组合导流板对气流的引导作用,增加了短挡板,使气流按照预定路线对孔板壁面送风,避免了涡流和逆向气流产生。气流通过送风顶盖的分流与引导,灌装区气流流线齐整规则,流速分区且均匀,同时避免了瓶架缝隙内出现高速气流。本研究将设计与CFD模拟相结合,为灌装区洁净送风提供了优化设计思路与可靠送风装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骤冷风温控制的重要性和在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中的风系统上所做的改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LTG空调的侧吹风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侧吹风压力的波动、侧吹风含尘含油均会影响侧吹风速度的大小及分布的均匀性,从而严重影响POY的质量及其后加工性能。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认为其设计存在一定局限。对空调的结构、回风、喷淋等作了一些改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论证制盐包装气源统一调配,合理利用,远距离输送的可行性;为技术改造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重视对造纸厂有害空气污染物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控制造纸厂有害空气污染物的重要性,并简要介绍了治理有害空气污染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侧吹风的风速、风温、相对湿度及风道压力对涤纶POY条干不匀率的影响。通过选择更合理的侧吹风条件获得较为良好的条干不匀率。  相似文献   

18.
重载荷发动机空气过滤纸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文  于天 《中国造纸》2019,38(4):68-72
重载荷发动机空气过滤纸是重载荷发动机空气过滤系统的关键材料,其性能优劣严重影响着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本文首先介绍了空气过滤纸对重载荷发动机的重要性,然后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将空气过滤纸分为了四代,并对历代空气过滤纸的结构特点、发展动力和关键性能进行了介绍。并讨论了目前重载荷发动机空气过滤纸面临的挑战以及该纸种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浅析KROFTA气浮设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高相升 《中国造纸》1998,17(1):67-71
本文从气浮系统的分离设备、溶气、释放方式等方面分析比较了KROFTA气浮设备和传统气浮设备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除尘机组在清花成卷流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清花成卷除尘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