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某公路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TBM盾构施工法建立了一套全新的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策略.分析了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的主要困难,对其进行了风险分类;构建了风险控制与机制框架;形成了一套基于信息技术加持下的风险控制方法,为国内其他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隧道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过程中表现出的随机性和确定性行为造成的死亡风险,依据可靠性工程中的蒙特卡洛法,建立隧道发生火灾时的人员死亡概率模型。该模型首先进行隧道火灾危险性分析,获取人员可用安全疏散时间TASET,依据隧道火灾时人员疏散随机性,利用蒙特卡洛的反函数法获取人员必需安全疏散的时间TRSET样本,通过大量人员疏散时间样本和隧道火灾危险性时间的比较,计算出隧道火灾时的人员死亡概率。基于该模型,根据Benelux隧道人员疏散试验结果,计算了不同火灾规模下隧道火灾的人员死亡风险,分析了隧道火灾规模和人员疏散总时间对人员死亡概率的影响,为减少和定量分析隧道火灾时的人员死亡风险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根据武汉地铁工程实际经验,分析了地铁隧道施工邻近建筑物安全风险评估流程,基于建筑物与隧道的邻近等级划分、建筑物现状评价、隧道工程条件等因素,将地铁施工邻近建筑物安伞风险等级划分为5级,提出了地铁施工邻近建筑物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和标准,为对不同风险等级建筑物给出相应的控制标准和施上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托中老铁路森村二号隧道硬岩钻爆工程实例,简要论述了在铁路单线隧道的光面爆破控制技术和风险控制要点,对琅勃拉邦缝合带地区的硬岩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控制进行了研究总结,可供国内类似地层隧道工程监理风险管控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刘彪 《建筑知识》2014,(4):183-183,192
近几年,我国的隧道建设逐步进入海底隧道这样一个全新的高风险领域。海底隧道相对普通的山岭隧道而言,在方案设计方面有着更严格的技术要求和更高的安全标准。如何在设计阶段有效控制海底隧道的安全风险,成为隧道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已经施工的拱北隧道设计阶段安全风险因素,总结设计阶段安全风险控制的有效方法,希望对与拱北隧道类似的海底隧道或临海隧道工程的设计安全风险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隧道工程是铁路施工质量的一个重点控制内容,隧道工程的施工受到地质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工程施工中,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大大提升,而且会使得工程施工建设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本文首先对瓦斯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然后以风险控制理论为基础对瓦斯隧道施工风险控制的要点与内容进行阐述,最后提出瓦斯隧道施工风险综合控制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7.
厦门市快速公路某隧道工程施工条件复杂,安全影响因素多,安全事故危害大,在安全监控过程中建立有效的安全风险评价方法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关键。本文基于模糊数学理论,针对该工程的施工特点,建立了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该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的辨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确定各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的权重;划分施工安全风险水平等级;建立隶属度函数,对风险因素进行模糊估计;并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实践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反映该隧道施工的安全状况,在隧道工程施工安全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广州地铁工程大坦沙站~如意坊站盾构区间穿越珠江为例,结合工程地质条件,介绍了盾构隧道下穿珠江的施工技术,并对盾构穿越珠江施工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风险应对措施,施工风险控制实践表明,盾构穿越珠江的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可为今后类似盾构隧道穿越江河工程的安全风险控制与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针对金锅岭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并结合金锅岭隧道安全风险管理实例,对高风险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方法及其实际应用进行阐述和总结,以此为类似铁路隧道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风险的概念已贯穿于整个社会,具有典型的时空差异性。山岭隧道工程是一高风险工程,主要原因在于其涉及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表现为地质环境复杂、基础信息不充分、施工技术复杂等方面。风险管理和控制是削减山岭隧道工程风险的有效手段,可于工程建设各阶段实施。其中施工阶段的残余风险可利用监控量测进行管理和控制。以浙江黄衢南高速公路璜田隧道为例,根据不良事件发生可能性和潜在破坏程度建立了以该隧道风险管理矩阵、基于监控量测数据的风险日报表及预警系统为主体的风险管理框架。经璜田隧道出口端右线YK17+660断面拱顶沉降数据和现场调查验证,所建立的风险管理框架能有效地控制该隧道的建设阶段风险,可为类似工程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思路。并认为山岭隧道工程风险接受准则的建立应基于隧道围岩变形容许极限及其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1.
李建平 《山西建筑》2012,(35):221-223
通过对六郎山特长隧道施工安全进行总体风险与专项风险评估,得出该工程风险等级,为工程生产经营活动制定防范对策措施,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铁路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技术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具有隐蔽性、施工周期长、施工技术复杂性、地层条件不可预见性、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等显著特点,加大了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难度.以新建贵广铁路客运专线软弱地质围岩隧道为工程实例,重点论述了铁路大断面软弱地质围岩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的主要特点及预控措施,通过对软弱地质围岩大断面隧道施工安全潜在风险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深埋隧道岩溶突水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诱发深部岩溶隧道突水灾害风险因子群的识别,得到了岩溶突水的安全性参评指标并构建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调查建立了参评因子的判断矩阵及各级权重比较矩阵,并计算得到了各因子的权重值。在此基础上,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隧道岩溶突水安全性评价模型及评判标准。最后结合马鹿箐隧道工程实例,对深部岩溶隧道突水安全风险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与马鹿箐隧道突水实际情况一致,证明了评价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研究结论可为今后类似隧道工程岩溶突涌水灾害的安全评价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隧道信息化设计和施工的发展,如何利用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值对隧道安全进行准确合理的评价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文针对新奥法隧道施工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监测数据的施工安全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将不同的监测数据相融合(如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并结合数值计算方法,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综合性评价。本文用折减节点力来模拟隧道初期支护前后的围岩应力释放过程,并计算出围岩稳定极限状态下的隧道变形值,作为围岩稳定性评价的重要依据。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营盘山隧道的围岩稳定性评价中,根据隧道各断面水平收敛与拱顶下沉数据,计算隧道围岩稳定性安全系数,为施工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Scientific maintenance methodologies are specially needed to enhance system reliability and safety, reduce maintenance manpower, spares, and repair costs, eliminate scheduled inspections, and maximize lead time for maintenance and parts procuremen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methodology and framework for aggressive inspection and condition based predictive maintenance of a shield tunnel consisting of prefabricated lining rings. The framework consists of six components: maintenance purposes, data,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documentation, managerial schedule, and inspection/maintenance behaviors. These components are interpreted in details as nine necessary parts in a predictive maintenance strategy. Th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approach is employed in developing a predictive maintenance strategy for a tunnel structure, with the purpose of prioritizing possible defects in the tunnel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decision making on predictive maintenance. The system-level lifing analysis method is proposed for the proactive maintenance of the tunnel system. The method includes data preprocessing, risk model establishment, quantitative model validation, empirical lifing analysis, and system-level maintenance schedule. The empirical lifing analysis involves both risk prediction and damage accumulation models for service limit determination, system-level risk analysis, and system-level conditional risk for maintenance schedule.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is demonstrated with the inspection data collected for six typical defects observed in real-world shield tunnels.  相似文献   

16.
Probabilistic risk assessment of highway tunne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ny approaches to risk analysis in tunnels have been proposed by both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authorities over the last few years. Many safety problems have been discussed and a large number of important risk factors and hazards in tunnel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 concept of risk analysis in the scope of tunnel risks is, however, still under development; particularly an overall idea about the risk management concept is still missing.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risk analysis in the scope of risk management and employs methods well-known in aeronautics and aircraft industry, yet, still unused in tunnels.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enables building and refurbishing costs minimization subject to preservation of satisfactory safety level. The outcome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have clear technical and economic interpretation and create a strong support tool for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The paper also includes a case study of the Strahov tunnel in Prague, Czech Republic.  相似文献   

17.
针对重庆市渝中半岛地下空间的特点,开展了地下空间开发安全风险评价研究。首先,利用地质环境调查数据,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专家问卷调查法筛选并建立了地下空间开发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结合模糊评价和变权思想建立了安全风险模糊变权综合评价分析模型;然后,基于ArcGIS Engine开发了重庆市渝中半岛地下空间开发安全风险评价系统,实现了区域整体评价和规划待建轨道工程风险分析的功能;最后,整体评价了渝中半岛地下0~150 m的开发安全风险,并选取某待建轨道工程进行了精细化风险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开发的评价系统加载了模糊变权综合评价分析模型,完成了渝中半岛地下空间的三维评价,可为穿越该评价区域的规划待建轨道工程辅助选线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风险系数的海底隧道纵断面确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海底隧道“极限顶板厚度”的概念,阐述其与“最小顶板厚度”和“合理顶板厚度”的区别与联系,并给出采取辅助施工措施条件下极限顶板厚度的确定方法。由于海底隧道纵断面的选取直接影响到隧道修建的安全性、经济性、技术适用性和环境影响等,因此在“极限顶板厚度”的基础上,从风险系数角度入手,考虑安全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和环境影响风险在海底隧道纵断面评估过程中的影响作用,找出相应的致险因素;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一套完整的海底隧道纵断面评估体系,为海底隧道纵断面的选线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最后,将这套评估方法应用于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对拟取的3条纵断面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出最优纵断面,该方法可为今后国内海底隧道工程的规划选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隧道下穿既有线的案例分析与沉降分析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渐入规模,越来越多的地铁建设将面临多次穿越既有地铁线路的问题,这是新线建设中等级最高的风险工程之一。对这类问题引起的工程风险的合理预测和评估具有重大的工程意义,也是领域内研究的难点,迄今尚未提出有针对性的有效预测和评价方法。基于刚度修正法的基本思路和对实测既有线隧道变形特征的分析,从国内外典型的地铁下穿既有线的案例分析着手,着重考虑既有隧道埋深、结构刚度对其变形特征的影响,从而提出适用于预测既有线在新建隧道下穿影响下产生沉降的简便分析方法,为地铁隧道施工对既有线隧道影响的风险预测及评估提出崭新的思路和工程实用的分析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刘彪 《城市建筑》2014,(8):162-162
海底隧道比山岭隧道有着更严格的施工技术要求和更高的安全风险。本文分析并总结了目前正在施工的拱北隧道安全风险因素,提出了海底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有效方法,并对类似海底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