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西石油化工》2004,16(4):44-44
利用裂化催化剂在微反-色谱联合装置、小型固定流化床试验装置和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试验装置上,对催化裂化汽油改质汽油降烯烃过程的产物分布与烯烃含量的降低幅度(烯烃转化率)存在着较好的关联性,说明无论在何种反应条件下采用何种催化剂,只要催化裂化汽油改质后烯烃含量降低,就要付出产生一定量的干气和焦炭的代价。  相似文献   

2.
催化裂化汽油催化改质降烯烃反应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催化裂化催化剂在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上对催化裂化汽油催化改质降烯烃过程的反应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详细考察了反应温度、剂油比、反应时间、催化剂活性以及催化剂类型对催化裂化汽油改质降烯烃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剂油比、反应时间以及催化剂活性的增加,改质汽油烯烃含量降低的幅度增加。催化裂化汽油改质后,烯烃含量大幅下降,异构烷烃和芳烃含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烯烃含量可以降低到汽油新标准的要求,辛烷值基本维持不变,并且汽油收率高,液体收率维持在98.5%以上,(干气 焦炭)产率损失小。  相似文献   

3.
催化裂化汽油改质降烯烃反应过程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利用裂化催化剂在微反-色谱联合装置、小型固定流化床试验装置和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试验装置上,对催化裂化汽油改质降烯烃过程的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汽油改质降烯烃过程的产物分布与烯烃含量的降低幅度(烯烃转化率)存在着较好的关联性,说明无论在何种反应条件下采用何种催化剂,只要催化裂化汽油改质后烯烃含量降低,就要付出产生一定量的干气和焦炭的代价,且两者存在着基本对应的关系。随着烯烃转化率的提高,催化裂化汽油改质后烯烃含量降低的幅度增加,C3 液体收率及汽油收率降低,说明C3 液体收率及汽油收率与汽油烯烃降低幅度是相互制约的。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高碳数烯烃的反应活性要高于低碳数烯烃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方式的催化裂化汽油降烯烃过程的反应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催化裂化催化剂在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催化裂化汽油轻馏分改质和催化裂化汽油循环回炼改质的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汽油轻馏分改质的反应进行的程度同全馏分改质不同,催化裂化汽油轻馏分改质过程的液体收率和汽油收率与相同条件下全馏分汽油改质过程相近,尽管低碳数烯烃的初始浓度远远高于高碳数烯烃的初始反应浓度,但其转化率要比高碳数烯烃低。催化裂化汽油循环回炼次数增多,改质汽油收率增加,液化石油气收率减少,而液体收率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使用ZSM-5沸石催化剂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改质的流化床反应工艺.此工艺可有效降低汽油烯烃和硫含量,同时提高汽油辛烷值,改质汽油收率高,干气和焦炭产率较低.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以及不同馏分汽油改质后产物分布的变化和烯烃、硫含量等汽油性质的改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低反应温度、高催化剂循环量条件,改质汽油烯烃含量、硫含量降低幅度大;相反,则裂化气产率和丙烯选择性提高.加工重馏分汽油时改质汽油收率高,但较全馏分汽油改质烯烃含量降幅稍低.  相似文献   

6.
李玖云 《河南石油》2004,18(1):64-66
灵活多效催化裂化工艺技术汽油提升管反应器的操作条件对改质汽油的产品性质有重要影响。提升管中试验表明:灵活多效催化裂化工艺汽油提升管反应器在400~600℃温度、剂油比大于3.8、油气停留时间在2s左右的操作条件下,改质汽油烯烃含量降低25~45个百分点,辛烷值增加0.5~2.0个单位,脱硫率达15%~40%。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反-色谱联合的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活性对哈尔滨炼油厂流化催化裂化汽油催化裂解的产品分布、低碳烯烃(乙烯、丙烯和丁烯)产率和产品汽油族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90℃、剂油比170、反应时间0.24s的实验条件下,FCC汽油经催化改质后,烯烃含量大幅度下降,可由改质前的41.6%降到改质后的13.4%,满足汽油新标准的要求,而异构烷烃和芳烃含量有较大幅度增加,分别由改质前的33.3%、13.3%增到40.4%、35.7%,使汽油在降低烯烃含量的同时,辛烷值不会降低,并且还会增加低碳烯烃的产率。此外,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提高催化剂活性均有利于降低改质汽油的烯烃含量,增产低碳烯烃。  相似文献   

8.
活性炭负载杂多酸催化轻汽油醚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中,以活性炭负载杂多酸为催化剂,对催化裂化轻汽油进行醚化试验。通过选择催化剂活性组分和适宜的轻汽油醚化工艺条件,即反应温度70℃,液体空速1.0h^-1,醇烯摩尔比为1.25,催化裂化轻汽油经醚化并与未经醚化的重催化裂化汽油按自然比调合后,汽油烯烃含量可降低5.5~8.6个百分点,RON可增加0.2~0.4个单位,汽油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采用浸溃法制备了ZnNi/ZSM-5催化剂,其中Zn、Ni的含量分别为2%和0.4%,以燕山石化公司全馏分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在小型固定流化床上进行了芳构化改质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浸溃顺序对催化剂性能有明显的影响,经过磷改性后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芳构化性能。在反应温度为470℃,空速为2.0h^-1,剂油比为3.0,水油比为0.1的最佳反应条件下,催化裂化汽油经芳构化反应后,烯烃含量由57.24%下降至22.11%,而其芳烃含量则由10.85%增加到43.87%,烯烃含量符合GB17930—1999的标准,而芳烃含量略大于其标准,可分离出来作为化工原料或直接作为调合汽油成分。  相似文献   

10.
在自制的微反-色谱联合实验装置上,改变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剂油比等反应条件,考察了助剂LBO-A对抚顺催化裂化汽油改质反应的影响。以LBO-A助剂为催化剂时,催化裂化汽油改质反应的优化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420℃~450℃,停留时间0.024s,剂油比6。在450℃的优化条件下,催化裂化汽油改质后,烯烃质量分数由40.74%降至25.80%,异构烷烃和芳烃含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计算辛烷值RON提高了5.48个单位,汽油收率降低了14.25个百分点,液化气收率提高了13.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应确保会计地位的独立性。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必须从有利于发挥会计职能作用的角度进行改革。要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对相关人员由不同部门分别管理。对财务会计人员也应当区分为主要会计人员与一般会计人员,同时,结合各单位情况进行委派。  相似文献   

13.
热交换器的污垢问题是国民经济众多产业和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传热学界未彻底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分析热交换器污垢的主要成分及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针对污垢成分配制了相应的清洗配方,设计了清洗流程及装置,得到了完整可行的热交换器在线清洗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4.
奥氏体不锈钢封头旋压成型后,部分奥氏体组织因冷变形转化为马氏体,与材料中残留的部分α组织共同导致封头呈磁性,采用热处理等方法可以消除磁性。对于非磁性条件要求严格的场合,可选用Ni含量较高的不锈钢,如0Cr25Ni20,0Cr23Ni13或310,316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服务营销战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的石化市场投资主体日渐多元化,中东等具有成本优势的石化企业加大向我国市场投放产品的力度,国内的化工产品销售市场面临激烈的竞争。中国石化化工销售分公司要应对激烈竞争,必须在实施服务营销战略方面有所作为,从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组织架构、形成服务营销文化、培养适应服务营销战略要求的人才队伍、加强客户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与服务营销战略相适应的服务体系,通过优良的服务品质和高水平的客户满意度及忠诚度,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地质统计学应用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质统计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主要介绍地质统计学在石油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在储层预测、解决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数据整合、储层建模及不确定性描述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地质统计学的局限性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原油电脱水器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利用静电场提高原油乳化液脱水效率所开展的研究及开发的相关技术。电脱水器技术研究集中在开发新的电场形式、优化电极结构与布局以及根据电场设计更合理的液体流动形式,此外还包括利用离心、微波和超声波等辅助手段。结合海上油田采出液乳化特点,提出了开发电脱水器新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浅析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剖析货币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运用美国COSO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阐述对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气体脱硫再生塔底重沸器腐蚀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气体脱硫再生塔底重沸器腐蚀状况、探讨了腐蚀的原因和防腐蚀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两种不同加入硅的方式制备了W-Ni催化剂,对其进行了拉曼光谱、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并采用微型反应器进行了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当硅在氧化铝成胶过程中加入、且硅的加入量为基准+11.0时,八面体配位结构的钨比例最大,H2-TPR的低温还原峰温度最低,峰面积最大,镍与载体的结合能最小,催化剂的脱硫和脱氮活性也最高。当硅在载体成型过程中加入时,随着硅含量的增加,催化剂中八面体配位结构的钨比例随之降低,H2-TPR的低温还原峰向高温方向偏移,钨和镍的金属分散度随之下降,钨与载体的结合能随之增大,而镍与载体的结合能却随之降低。催化剂的活性随着硅含量的增加也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