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清代中晚期中西饮食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是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分为闭关自守和门户开放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规模和力度都受到极大的限制,交流的时间短,交流内容局限于高档菜肴和广东地方特色菜,并以西方人对东方餐饮文化的感受为交流特点;第二阶段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规模和力度空前增强,中国人接触西餐的机会明显增多,西餐的影响扩大了。同时,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推动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广泛外传。  相似文献   

2.
饮食文化是文学创造的一个重要母题和元素。作为清代中后期流行、讲究语言本色当行的说唱文学,子弟书也脱离不了"民以食为天"的影响,从食物的色彩、营养均衡等方面对饮食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体现了清代中后期的饮食状况,反映了清代饮食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饮食餐具、饮食内容、烹饪方法、进餐座次、饮食方式、饮食观念等几个方面对中西方饮食文化进行比较,从文化地理的角度进行了原因分析,探讨中西饮食的借鉴内容和融合的思路,并对中西饮食文化融合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交流,饮食文化也必不可少的成为国际交流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众所周知,中西方在饮食文化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首先,不同的地理环境,地域差异,风俗习惯造就了饮食在原料,口味以及烹饪方式上的不同。再次,在世界各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中西方由于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哲学思想也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导致中西饮食文化在观念,内容,烹饪以及饮食方式这四个大的方面有了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交流,饮食文化也必不可少的成为国际交流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众所周知,中西方在饮食文化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首先,不同的地理环境,地域差异,风俗习惯造就了饮食在原料,口味以及烹饪方式上的不同。再次,在世界各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中西方由于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哲学思想也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导致中西饮食文化在观念,内容,烹饪以及饮食方式这四个大的方面有了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汉代至元明时期是中西饮食文化交流不断发展、壮大的时期,尤其是中国饮食文化向西方国家传播的内容不断丰富、途径不断增多,对西方人饮食生活的影响也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7.
清代的两淮盐课"动关国计",两淮盐商富甲天下.盐商的大量资金相当一部分用于自己奢侈性的消费,其饮食消费对扬州饮食风尚产生了极大影响.清代盐商对扬州饮食文化有着应予肯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也在进一步的加深。文章主要介绍了西餐礼仪的形成及主要内容,以期更好地满足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近代儒商与饮食文化——以张謇为个案的历史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近代饮食文化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呈现出中西餐饮文化共融并存的趋势。以张謇为代表的近代中国儒商群体,在致力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不断适应近代社会系统的发展态势,逐步涉足近代餐饮事业,促使近代中国的饮食文化表现出东西交流、共同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从饮食角度浅析中西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中西饮食文化的特点及现状的对比性分析,论证了整个中西文化在如今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已经和谐地共存在一起,这同时又促进了文化向多样性发展,提出应当尊重和容忍异质文化.  相似文献   

11.
乾隆南巡膳食底档,是研究清宫和江南饮食文化的珍贵史料.它既有助于人们了解清宫的食制和食俗,也有助于人们了解清代前期淮扬、苏杭菜点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郑板桥以一位读书人、艺术家兼政治家的独特视角,以诗文的特殊形式对淮扬地区饮食进行精细描摹,并对不同阶层的餐饮习好加以研究,包括饮食氛围、心情寄托、志向抱负,形象地、多维地反映出康乾时期的餐饮风情,从饮食这一角度反映了清代盛世社会的一斑.  相似文献   

13.
《儒林外史》在反映十八世纪文人士子生活状态的同时,也记载了当时的饮食习俗。江南地区的饮食习俗丰富而独特,至清中期,江南地区的饮食文化更是异常辉煌,其饮食习俗也更加丰富多彩。《儒林外史》在记述文人士子的生活中,如实的描写了这一时期的饮食习俗,并与江南城市文化相融合,构成了作品中的一道独特风景。文章从作品出发,结合相关史料记载,探讨清代中期江南一带的日常饮食习俗。  相似文献   

14.
秦饮食文化是中国周、秦、汉、唐饮食文明的概括,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发源滥觞,其广博深厚的内涵描述了中国人饮食生活的基本纲纪.文化体系的发展、兴盛、衰微受政治、经济、科学、社会、心理等要素的制约.近年来秦饮食文化的“刘郎又来”,一方面是饮食文化本身的生命特征所致,另一方面秦菜以客户的体验满足为诉求,秦饮食文化主题契合了体验经济的需求,因而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秦汉时期大一统的环境为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氛围,饮食文化交流也异常活跃.在以汉族统治者为主导的战争、贸易、迁徙活动中,粮食、肉类、蔬菜、瓜果、饮料等饮食内容开始全方位突破地域界限,在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流动中趋向融合,也为华夏饮食文化圈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秦汉以后的饮食文化交流拓展了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代的中国和古希腊同为世界逻辑的发源地,但是中西逻辑却走着不同的发展道路。从与逻辑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社会观念、思维习惯诸方面探析中西逻辑发展中产生差异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在小说《红楼梦》中,把一年里的主要节令几乎都写到了,而在每个节令的庆祝中都有相应的饮食习惯,包融了东西南北,兼及了汉满回蒙,展现了清代初叶岁时妙趣横生的风俗画图。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式饮食初现于近代,西方列强轰开中国清政府的大门之后,西方人和西方文化习俗也随之带入中国。到民国时期,西式饮食开始流行,上海作为当时东方商业贸易中心,是外国侨民聚居之地,西式饮食发展尤为迅速。西式饮食的传入对中国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农民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呈现出两极矛盾的状态:一方面接受利用,一方面又盲目排斥、毁灭.这既与农民自身价值观有关,也与当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环境、阶级状况有关.深思这段历史,对今天我国改革开放形势下农民思想文化的建设不无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