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栀子黄废液中提取栀子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研究了栀子甙的提取纯化工艺。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HPD100能有效地吸附栀子黄废液中的栀子甙,用体积分数为20%的乙醇可将栀子甙洗脱下来,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和D315阴离子交换树脂的连用,可除去废液中绝大部分的杂质和色素;活性炭脱色的最佳条件为:活性炭用量4%,温度50℃,时间50 min。冷冻干燥后得到的栀子甙样品,纯度可达99.4%。  相似文献   

2.
钟振声  潘锦秀  陈砚楷 《精细化工》2007,24(6):581-583,591
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对栀子黄的精制效果。比较了6种树脂对栀子黄的吸附效果,并选择HPD450树脂精制栀子黄色素。获得高色价、低OD值的栀子黄色素的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的适宜精制条件为:水提取液ρ(栀子黄)=7 mg/mL,水提取液与树脂的体积比为7∶1,依次用6BV水、4BV体积分数为5%的乙醇、3BV体积分数为20%的乙醇、4BV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梯度洗脱。在此条件下,得到OD值为0.394、色价达423.4的精制产品。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条件下苯酚在NKA-Ⅱ树脂上的吸附相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苯酚在常规条件 (以水作为流体 )下在极性、弱极性和非极性吸附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 ,研究了“苯酚 +NKA -Ⅱ树脂 +超临界CO2 ”体系的吸附相平衡关系 ,测定了苯酚在NKA -Ⅱ树脂上的超临界吸附等温线 ,考察了超临界条件下乙醇作为添加第三组分的对苯酚在NKA -Ⅱ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的影响 .结果表明 :苯酚在极性吸附树脂上的平衡吸附量要远大于在弱极性和非极性吸附树脂上的平衡吸附量 ,在超临界条件下 ,苯酚在树脂上的吸附量远小于在常规条件 (如水作为流体 )苯酚在树脂上的吸附量 ,而且乙醇的添加又将能改变超临界吸附相平衡 ,使苯酚在NKA -Ⅱ树脂上的平衡吸附量进一步减少 .可以利用这些特性开发超临界流体再生吸附剂技术  相似文献   

4.
在上柱质量浓度为2.31—6.56 mg/mL、流量为14.33—42.80 mL/h的范围内研究了固定床吸附柱中大孔吸附树脂HZ816对红霉素的动态吸附过程,考察了原料液质量浓度和进口流量等操作参数对穿透曲线的影响。并采用基于液膜及孔内扩散模型的动力学模型,同时考虑吸附树脂颗粒内外扩散阻力及轴向扩散的影响,研究了固定床上红霉素在大孔吸附树脂中的吸附动力学,并从穿透曲线回归得到液膜传质系数孔内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红霉素在HZ816树脂上的吸附过程,由模型拟合得到的液膜传质系数随着原料液质量浓度减小而增大,随着流量升高而增大;孔内扩散系数随着原料液质量浓度增大而减小,随着流量升高而减小。为采用大孔吸附树脂HZ816吸附技术分离纯化红霉素工艺提供了实验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富集款冬花总黄酮的工艺。从5种大孔吸附树脂中筛选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适合富集款冬花总黄酮,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适宜的富集工艺为:将4BV的款冬花样品液以3BV·h-1的速度上样,吸附40min,用4BV的纯化水以6BV·h-1的速度冲洗杂质,再用4BV的60%乙醇洗脱总黄酮。该树脂稳定性良好,可连续使用6次。  相似文献   

6.
采用A325树脂对某含钼废水进行吸附,回收废水中的钼并制得了三氧化钼产品。整个过程分为废水中钼的吸附、解吸、除杂净化和三氧化钼的制备等几个步骤。在钼的吸附过程中,当原料液钼浓度2.8g/L时,适宜的工艺条件是:v(料液):v(树脂)=45:1,料液pH值为3.0、料液温度25±2℃、料液流速10mL/min,钼的吸附率可达到94.3%。解吸时,采用10%的氨水溶液作为解吸液,口(解吸液):v(树脂)=2:1进行配料。富钼解吸液再经除杂净化、酸化沉淀、过滤、洗涤、烘干、煅烧,制得三氧化钼产品。  相似文献   

7.
通过浸取法来提取栀子中的黄色素,改变乙醇浓度、浸取时间、浸取温度、料液比4个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栀子黄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于乙醇浓度60%、浸提时间140min、浸提温度50℃、料液比1:14工艺条件下,栀子黄色素析出浓度最大,吸光度值为0.612。  相似文献   

8.
AB-8型树脂分离纯化葛根总黄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AB-8型大孔树脂对从葛根中提取的总黄酮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研究。考察了各种因素对树脂吸附和洗脱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了吸附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葛根黄酮上样液浓度6.6931mg/mL,上样液量为3倍树脂柱体积,PH值为5-6,吸附流速为1.0mL/mira;洗脱工艺条件为:洗脱液(70%乙醇)量为5倍树脂柱体积,流量为1.0mL/min。分离纯化后的葛根总黄酮产品纯度可达70%。  相似文献   

9.
超声场对栀子甙提取过程的强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在栀子果实中栀子甙在水溶液中浸取的固液平衡关系,不同强度超声场作用下栀子甙相平衡关系,研究比较了机械搅拌法和超声场介人下栀子甙的浸取率和浸取速率。实验结果表明:超声场可以改变浸取相平衡,超声场强度越大,固体中栀子甙吸附容量越小:超声场作用下使浸取率达到最高、浸取速率达到最大。超声场可有效强化液膜传质、粒内扩散,提高浸取率、加快浸取速率,能达到机械搅拌无法达到强化传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D-101、DM-301、AB-8、D001、D201、D113、D202等大孔树脂对茶皂素的纯化效果,并考察了上样速度、溶剂体积、上样液质量浓度对大孔树脂AB-8动态吸附率的影响以及洗脱液浓度、洗脱速度、洗脱剂体积对动态洗脱率的影响。大孔吸附树脂AB-8纯化茶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浓度为27 mg/mL,流速为2.5 mL/min,洗脱剂为75%乙醇,用量为上样液体积的2倍,洗脱速度为2.5mL/min,可以得到纯度为85.7%的茶皂素。  相似文献   

11.
以水栀子果实为原料、水为提取溶剂,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富集纯化栀子黄色素。结果表明,选取HPD100A大孔树脂作为吸附剂,将3级提取液过滤除渣后分别以10BV·h-1、30BV·h-1、60BV·h-1(BV表示柱体积)的速率通过树脂柱,树脂吸附饱和后,先用水洗,然后用70%乙醇以0.5BV·h-1洗脱收集,浓缩干燥后得纯化的栀子黄色素,其色价达384.3±4.3、OD比值为0.34±0.004。对栀子黄色素的稳定性进行考察发现:使用时,溶液应控制pH值4~10,现配现用;储存时,宜避光、低温。  相似文献   

12.
栀子黄色素提取液经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洗脱精制后得到高纯度的栀子黄色素及舍高浓度栀子苷的废液。从土壤及菌种保藏室中分别筛选到4株霉菌和2株杆菌,并将其应用于栀子黄废液发酵转栀子蓝色素实验。结果发现,霉菌中2#和4#菌株的转蓝效果较好,发酵液色价E1^‰ cm(590nm)分别为129.0、171.5,达到了国际市场标准;杆菌中枯草芽孢杆菌的转蓝效果较好,发酵液色价目‰(590nm)为48.9。  相似文献   

13.
栀子黄色素是从栀子果实中提取得到的天然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行业。目前栀子黄色素的生产工艺复杂,产品的得率和色价较低,制取高色价高纯度的栀子黄色索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按照提取精制方法的不同,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对栀子黄色素的研究成果,着重探讨了栀子黄色素的性质和分离纯化的工艺条件,并展望了栀子黄色素的...  相似文献   

14.
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琳青  史荣秋 《河南化工》2002,(10):19-20,47
本文研究了从黄栀子中提取的栀子黄色素各种条件,并对色素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旨在为栀子黄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从栀子黄废液中提制天蓝色色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出了以栀子黄废液为原料提制天蓝色色素的酸度、温度、时间、物料比和催化剂种类等条件及分离纯化的有效方案,得到的色素可和合成亮天蓝色色素相媲美。  相似文献   

16.
初步研究了无机膜提取栀子黄色素的工艺过程,采用无机陶瓷微滤膜对浸提液进行精密过滤,再用反渗透膜浓缩过滤液,确定了无机陶瓷膜微滤的操作条件。研究表明,膜法提取天然色素是一极有前途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新型环氧防腐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春莲 《辽宁化工》2005,34(2):68-70
采用在环氧树脂中加入纳米复合铁钛粉防锈颜料WD—D-325、固化剂、制备了新型环氧树脂防腐涂料。由于纳米技术的特性,该防腐涂料具有较高的防腐性、优异的附着力和柔韧性。实验确定了复合铁钛粉防锈颜料在环氧防腐涂料中的添加量。作为新型的环保颜料,复合铁钛粉防锈颜料可以替代红丹、锌铬黄等颜料。  相似文献   

18.
探讨高压脉冲电场(PEF)辅助乙醇连续提取栀子黄色素的工艺条件.首先考察脉冲电场强度、脉冲频率、脉冲时间、温度及溶提时间对栀子黄色素溶出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较佳提取条件为脉冲电场强度25kV·cm<'-1>,脉冲频率6 Hz,脉冲时间4 s,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15 min...  相似文献   

19.
Gardenia yellow and geniposide were separated simultaneously by employing isopropanol-salt aqueous two-phase system. Prior to separation, enrichment of geniposide and gardenia yellow in the same phase were obtained by aqueous two-phase system containing 2.0 mL isopropanol and 1.3 g of sodium citrate at room temperature with no pH adjustment. Their separation was achieved by multistage extraction in the same system at pH 3.2. At the end of the third extraction, the bottom phase had only geniposide, and the top phase had essentially gardenia yellow. Geniposide and gardenia yellow in the opposite phases were analyzed by th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and HPL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