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裴红彬  张慧  席常锁  吴夜明  施哲 《钢铁钒钛》2012,33(6):45-48,62
为了研究板坯粘结漏钢的机理和预防粘结漏钢的发生,分析了粘结漏钢后凝固坯壳的厚度、裂纹形貌和表面振痕等特点,建立了初生凝固坯壳受力的数学模型,研究了正常生产及粘结漏钢前后结晶器热电偶温度变化规律.总结出粘结漏钢坯壳的典型特征,确立了保护渣性质、拉速、振动参数等对粘结的作用,得到粘结的热电偶温度变化特征,为漏钢预报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炼钢》2015,(5)
针对某厂高碳钢小方坯粘接漏钢发生率高的问题,通过观察高碳钢漏钢坯壳组织形貌,分析其在结晶器中运动规律,研究了粘结漏钢的形成机理。结合现场连铸生产过程参数和保护渣使用情况的调查,弄清了造成该钢种粘结漏钢的主要原因。凝固坯壳在二次弯月面附近发生粘结,在结晶器上下振动过程中粘结处坯壳发生拉断、重接和再拉断,漏钢破裂处随之逐渐下行,直至结晶器出口处发生漏钢。调查分析发现,保护渣润滑性能不良、结晶器液面波动大、过热度和拉速不合适是该钢厂高碳钢小方坯粘结漏钢的形成原因。采用可行的控制措施后,高碳钢小方坯粘结漏钢发生率从8.4%降低到1.5%。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某厂连铸漏钢时结晶器内残留坯壳的剖析和工艺分析,查明漏钢的原因是结晶器内卷渣造成局部坯壳过薄,该处坯壳在拉出结晶器后被撕裂所致.采用预熔性保护渣并改善工艺操作后避免了漏钢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板坯Q345钢液相线温度低、固液两相区宽、初生坯壳收缩量小等凝固特征,系统分析了Q345钢粘结漏钢的原因,从保护渣、结晶器、冷却水以及工艺操作等方面针对性地制定了措施,杜绝了粘结漏钢事故,稳定了生产。  相似文献   

5.
张勇 《冶金丛刊》2013,(2):1-3,7
为了减少大板坯连铸机粘结及粘结漏钢的发生,对结晶器保护渣的消耗量、保护渣液渣层厚度及粘结的受力机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认为保护渣消耗量低及保护渣液渣层厚度不够时容易产生粘结和粘结漏钢。通过采集现场的参数进行理论计算并与实际生产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保护渣的消耗量控制在0.4~0.6 kg/m2、保护渣液渣层厚度控制在10mm以上后,未发生粘结漏钢事故,且粘结发生次数降低了60%。  相似文献   

6.
为查明小方坯粘结漏钢的原因,对漏钢残留坯壳进行了检验分析。研究发现坯壳外表面振痕紊乱、板坯厚度从上向下逐渐变薄。通过制定相应措施取得了很好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板坯45^#钢液相线温度低、固液两相区宽、初生坯壳收缩量小等凝固特征,系统分析了45^#钢粘结漏钢的原因,从保护渣、结晶器、冷却水以及工艺操作等方面针对性地制定了措施,杜绝了粘结漏钢事故,稳定了生产。  相似文献   

8.
针对Q235KZ钢230 mm×230 mm大方坯连铸二冷区频繁漏钢事故,采用扫描电镜、低倍腐蚀、成分分析、黏度测定、模拟计算等方法开展研究。研究发现连铸坯表面存在较长的纵裂纹,且漏钢坯壳附近存在夹渣。此外,发现结晶器内的初始凝固坯壳生长不均匀,在结晶器出口处最薄坯壳厚度为7.9 mm,最厚为20.2 mm。通过调整保护渣碱度、降低渣膜导热速率、优化二冷区水量分配,大方坯漏钢次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秦旭  陈智勇  周豪鸣  宋秉钧  马永东 《钢铁》2004,39(Z1):614-616
通过粘结漏钢产生的原因及粘结时坯壳的特征,对结晶器漏钢预报系统的原理进行分析.得出发生粘结漏钢必须满足三个必要条件,并得出发生漏钢预报后铸坯拉出结晶器不漏钢应满足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高碳钢连铸特点,分析了高碳钢板坯连铸粘结漏钢的原因,提出了板坯连铸45#高碳钢保护渣优化设计思路。研究改善保护渣润滑性能的影响因素,根据研究结果配制45#钢板坯保护渣,并试用10多吨保护渣。未发生粘结及粘结漏钢事故,稳定了连铸生产。  相似文献   

11.
 以某钢厂圆坯连铸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连铸坯凝固传热模型。在不同拉速下对280 mm断面圆坯二次冷却过程进行仿真优化,确定了16MnNb钢合适的二冷制度。根据仿真结果,在最小工作拉速(0.9 m/min)下,矫直点处铸坯内弧表面中心温度为947 ℃,有效避开了铸坯的二次低延性区。在最大工作拉速(1.2 m/min)下,铸坯出结晶器时,其凝固坯壳厚度为19 mm,二冷初期产生漏钢等质量问题的可能性较小。不同拉速下,横断面温度场分布均匀。经低倍检测发现,铸坯表面及内部质量良好,无裂纹、疏松、缩孔等质量缺陷。  相似文献   

12.
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机研究了20CrMnTiH齿轮钢(mm):150×150、180×220、220×300连铸坯600~1300℃的强度和塑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铸坯在650~950℃真实断裂强度Sk很低,在950~1200℃随温度升高Sk增加,超过1200℃时Sk降低;该钢的第2脆性区为950~700℃,增加连铸坯出结晶器坯壳厚度,降低950~700℃区间停留时间,有利于防止裂纹源扩展成纵裂纹。  相似文献   

13.
 根据钢种的高温力学性能和冶金准则,确定铸坯表面温度,制定相应的二次冷却制度,通过建立的数学传热模型对铸坯温度、凝壳厚度进行仿真计算,加以验算优化,获得最佳的二冷区冷却水量。以37Mn2钢为研究对象,结合攀钢圆坯连铸机情况,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二次冷却制度,并应用于攀钢连铸生产。实践结果表明:铸坯各控制点的实测温度与模型计算温度一致,铸坯在矫直区的温度大于950℃,所生产的圆坯中间裂纹、中心裂纹、内裂、一般疏松等质量缺陷全部评级为0,缩孔、中心疏松、中心偏析最大为1.5,满足后步工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包晶相变对连铸坯初生坯壳凝固收缩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Fe-C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建立了碳钢线性热膨胀系数计算模型,计算出不同碳含量的钢各在不同温度下的瞬时线性热膨胀系数,并将计算相应用于铸坯热-弹-塑性应力模型,研究了包晶相变对连铸坯初生坯壳凝固收缩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浇铸碳含量在0.1%附近的包晶钢时,初生坯壳在靠近弯月面区域和角部区域的收缩很不规划,容易诱发表面缺陷。  相似文献   

15.
ListofSymbol  B———Buoyancy ,m·s- 2 ;  c———Concentrationofsoluteelement ;  Cμ———Turbulentconstant;  D———Diffusivityofsoluteelement ,m2 ·s- 1 ;  fl,fs———Liquidandsolidfraction ;  fμ———Turbulentcoefficient ;  h———Enthalpy ,J·kg- 1 ;  k———Turbulentkineticenergy ,m2 ·s- 2 ;  kp———Equilibriumpartitioncoefficient;  Kp———Permeabilityofmushyzone ,m2 ;  K0 ———Permeabilitycoefficient;  p———Pressure ,Pa ;  Pr———Prandtlnumber ;…  相似文献   

16.
针对抚顺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炼钢厂小方坯连铸漏钢事故频发的情况,从钢水浇铸条件、工艺操作和环境因素等方面,分析了造成钢水溢漏率高的原因,通过完善结晶器水冷制度,降低中间包钢水过热度,严格规范保护渣操作,进行射钉试验测定坯壳厚度等,使方坯溢漏率明显下降,平均溢漏率降至0.03%。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Q420C角钢在大矫直应变过程中的铸坯凝固传热行为以及AlN析出对铸坯和轧材质量的影响,本文通过ProCAST模拟软件和射钉试验,对不同参数条件下铸坯表面和角部温度以及坯壳厚度等进行模拟计算,并提出了凝固坯壳厚度修正公式.通过Gleeble实验得出,铸坯在1008~1364℃温度范围内时具有较好的热塑性.对AlN析出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表明,铸坯应避开在AlN析出"窗口"内矫直,轧制前加热炉均热温度控制在1160~1200℃,终轧温度控制在850℃以上可减少AlN在奥氏体晶界沉淀析出.经过工艺试验,成功开发出Q420C角钢,轧材平均合格率达到90%,综合性能指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8.
翟俊  李欢  陈法涛  李晓军 《中国冶金》2022,32(5):102-108
针对太钢430不锈钢铸坯边部凹陷严重的问题,采用Gleeble 3800、高温原位分析仪、黏度分析仪等技术手段,系统研究430铸坯边部凹陷缺陷的产生机理和保护渣性能对边部凹陷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430铸坯边部凹陷缺陷的主要原因与保护渣的控制传热有关。保护渣碱度过小,结晶能力弱,坯壳在结晶器内冷却强度大,凝固收缩带来较大的角部扭动力而产生边部凹陷,此时铸坯边部凹陷主要发生在结晶器内;保护渣碱度过大,结晶能力强,铸坯冷却强度不够,出结晶器的坯壳厚度薄,在钢水静压力的作用下铸坯宽度产生延展效应,导致后续产生较大的凝固收缩而形成边部凹陷,此时铸坯边部凹陷主要发生在二冷阶段。保护渣碱度控制为1.00,保护渣的结晶能力适宜,既避免了结晶器内强冷带来的铸坯凹陷,又保证了出结晶器坯壳足够的厚度和强度,最终使铸坯边部凹陷深度由1.26 mm降低至0.30 mm,显著改变了铸坯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铸坯固传热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铸坯温度场,坯壳厚度,热流场,坯壳热收缩应力场,坯壳与铜壁间气隙厚度,计算坯壳厚度与实测坯壳厚度基本吻合,计算结果为连铸机生产,连铸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