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法治"将在"国家治理"时期发挥更加基础性的作用。城市规划本质上作为政府在空间治理领域公权对私权的一种基本干预工具,推进法治化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制度完善及公民私权保护意识的强化,城市规划的目的、内容、程序的正当性和合法性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凤凰山庄拆迁讼案件源于长沙市政府对风景区改造过程中的房屋征收,由此衍生出一例私权与公权博弈的典型事件。在"国家治理"背景下,通过剖析案件的缘起与法理,引发了面向"法治"、"精治"与"共治"能力的延伸思考,并就治理制度完善、规划编制方法和规划实施方式变革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冯志衡 《建筑知识》2014,(6):152-153
现如今,将城市规划建设加入公权与私权博弈的分析框架下,揭示了城市规划建设以公权干预私权的合法性——维护公共权益。在我国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城市规划作为政府积极推进城市现代化一种有限手段,正在被广泛运用。在人们为城市  相似文献   

3.
在政府提前收回已出让土地问题上,有人认为,不论因何种原因(包括公共利益需要)收回出让土地使用权可以不按市场价补偿。2007年10月1日我国((物权法》生效,((物权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平等保护国家、集体和私人的物权。在《物权法))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背景下,为何还有人持这种观点呢?究其原因。是两方面因素作怪:从历史上看,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留下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高度集权的残余观念。在此观念作用下。公权大于私权,公权可以剥夺私权;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城市规划建设置于公权与私权博弈的分析框架下.揭示了城市规划建设以公权干预私权的合法性——维护公共利益。同时.文章客观地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面临的公权力异化问题,并指出未来完善城市规划建设行使公权力及其对私权领域干预方式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5.
公权与私权博弈视角下的城市规划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城市规划建设置于公权与私权博弈的分析框架下,揭示了城市规划建设以公权干预私权的合法性--维护公共利益.同时,文章客观地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面临的公权力异化问题,并指出未来完善城市规划建设行使公权力及其对私权领域干预方式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6.
陈勇  华晨 《规划师》2015,(3):29-33
研究从民法物权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城市规划、地役权和"邻避"现象的关系,通过逻辑分析、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指出,"邻避"现象本质上属于维护财产权的物权行为,是自私自利的极端表现,严重威胁到城市规划的实施。同时,不动产产权的无限扩张受到地役权的制约,地役权是不动产产权内生的自我限制机制,与财产权构成辩证否定的关系,可以依法限制"邻避"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指出了城市规划具有地役权属性,利用城市规划解决"邻避"现象的方法和机制,建立针对"邻避"的民法物权诉讼机制,对限制"邻避"现象将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完善以开发控制为核心的规划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围绕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基本议题而展开讨论.首先,从认识作为公共行政的城市规划和政府体系中城市规划管理的权域和协调域两方面,剖析了市场体制中城市规划的现实状态.其次,论述了城市规划的作用范围是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中有关公共利益的公共价值域,在市场体制下是应该受到政府控制的部分.然后,论述了开发控制的法理基础和物权特征,指出城市规划实施开发控制是通过对物权量的设定,使各相关主体能够形成对未来开发利益的理性预期,从而作出合宜的决策.最后,该文就应对市场,完善以开发控制为核心的城市规划体系,在规划研究、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论城市规划中的公权制衡及私权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俊 《建筑学报》2004,(5):74-75
作为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实质上是公共权利的一种表现形式。文章从公共管理层面讨论了城市规划中公权的合理使用及私权的限制和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9.
梁鹤年 《城市规划》2004,28(1):60-64
加拿大公共不动产管理的讨论可供中国同行,包括城市规划师借鉴,特别是土地与建筑物之间的价值关系,政府不动产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和政府之间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高级官员们之间的自由沟通有待鼓励。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权力清单制度快速进入公众的视野,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推进政府更好治理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突出体现.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本文以实施更有效的规划管理为核心,对当前城乡规划管理体制进行反思,提出城乡规划学科的综合性与城乡规划管理的有限性相混淆的问题,尝试在公权内部、公权与私权之间明确事权关系,提出分层次、分部门列出城乡规划权力的清单,实现有限而规范的管理机制,应该成为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何明俊 《城市规划》2005,29(12):40-44
城市规划行政权是政府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与控制的公共管理权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面临利益多元、未来的难预测等多种问题的挑战。城市规划行政权应是积极的和有效率的,并在政府、市场和公民的互动的基础上,维护公共利益。指导性规划应具备较强的回应性,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法定的城市规划应相对的具有稳定性,以保护各类财产权。公民权和公众利益的有效维护方式是公众参与。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和规划行政权的效率取决于规划过程的设置。  相似文献   

12.
建立在现代产权制度基础之上的城市规划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何明俊 《城市规划》2005,29(5):9-13
从政府的作用和现代行政法的角度出发,从现代产权制度和公共利益的角度,初步分析利益主体的物权、相邻权,政府的发展权、征用权、对财产的公共管理。提出建立在产权制度之上的城市规划应是在私有产权和公共利益之间形成平衡的城市规划机制,以保护产权、维护相邻权、公平配给发展权、合理确定征用权的法律依据。建议城市规划的制度建设要走向公平、公正、公开,并将公共利益与产权的维护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3.
王学锋  成媛媛 《规划师》2009,25(9):25-29
伴随着公众"维权"意识的普及和深化,与城乡规划相关的各种申诉也越来越频繁和普遍.然而,我国目前既有的规划申诉在类型上仍以第三方申诉为主,存在申诉途径较多但无专门的规划申诉渠道,申诉的受理机关多、层次多但不专一,规划决策机制与申诉机制缺乏有机衔接等问题.应建立并完善适合中国国情和法制背景的规划申诉制度,防止国家机关因滥用权力而对正当权益造成侵害,减少腐败行为,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提高行政效能.  相似文献   

14.
颜强  陈建萍 《规划师》2011,27(5):82-87
城乡规划的本质是制定和实施调控城乡空间资源的公共政策,如何在民主与法治轨道上引导规划公众参与,并平衡权力、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冲突,是规划部门面临的最大难题.对此,应分析权力、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及其冲突的处理原则,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其在规划公众参与中的作用,正确处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物权法》出台看《城市规划法》的修订及迫切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物权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成果,同时也将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向《城市规划法》提出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宪法》的高度分析《土地管理法》、《物权法》、《城市规划法》与《宪法》的关系,强调城市规划的社会主义性质;提出应在物权关于不动产的权利中区分出开发权并落实开发权国有,建立基于公共利益的以开发控制为核心的城市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6.
彭坤焘  赵民 《规划师》2009,25(2):5-9
<物权法>的出台和施行完善了财产权台勺正式规则,但由于阶段性和概约性特征,在许多方面尚存难题.一系列难题造成了物权冲突,主要表现在公共利益界定与公权制约、共同所有与多数规则下的妨害、集体所有与历史路径锁定等三个方面.这些冲突可能损害法律的公平合理性,因而需要在进一步的实体性和程序性的法规细则中对这些难题加以妥善处理.同时,城市规划机制应与物权立法进程相衔接,发挥在物权冲突中的协调和治理功能,从而推进城乡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界定明晰的产权在保持城市有序有效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产权又是为制度所定义的。在旧城更新中,通过制度对产权的明确与限制,可以约束参与者的个体行为,从而实现整个城市发展的公共目标。本文通过对新加坡牛车水和广州金花街两个典型改造案例的比较,说明不同的发展目标和现状产权结构决定了旧城更新中不同的制度定义,而新设计的制度与基于原有制度的路径依赖则决定了旧城更新中的差异行为。以此为基础,文章强调清晰明确的产权定义是有效推动旧城有序更新的关键,而规划应作为明晰产权的重要环节在旧城更新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于洋 《城市规划》2018,(2):85-90,114
从理论和实践的双维度探讨城市规划学科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即什么是城市公共利益?笔者在对四个城市规划司法案例剖析和解读的基础上,在理论层面提出基于功利主义和财产权利视角的城市公共利益说,并应用该理论对所选案例进行法理言说。最后,提出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城市公共利益的狭义界定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物权法>的实施将对规划编制理念、规划编制程序、规划公共利益、救济权利、规划自由裁量权、民事行为约定内容、规划管理中的相邻权等产生重大影响.在规划类法律调整上,不仅要完善双向制约机制、公开公正程序、细化公共利益等规定,还要弥补若干法律空白点,诸如明确个人救济权利、引入民事约定内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