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氧化硅与乙二醇在催化剂作用下直接合成了五配位硅酸酯,然后与氯乙醇反应制得了双羟基含硅化合物,该化合物与2,4-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得到含硅聚氨酯.采用元素分析、FTIR,1H-NMR表征了双羟基含硅化合物.结果表明,含硅聚氨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不高,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比较宽,其数均相对分子质量、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布宽度指数分别为1 790,6 200,3.46.含硅聚氨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15.1℃.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硅与乙二醇在催化剂作用下直接合成了五配位硅酸酯 ,然后与氯乙醇反应制得了双羟基含硅化合物 ,该化合物与 2 ,4 -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得到含硅聚氨酯。采用元素分析、FTIR ,1H -NMR表征了双羟基含硅化合物。结果表明 ,含硅聚氨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不高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比较宽 ,其数均相对分子质量、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布宽度指数分别为 1790 ,6 2 0 0 ,3.4 6。含硅聚氨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 115 .1℃。  相似文献   

3.
非碳热法合成含硅聚合及其结构表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将无定型二氧化硅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在196℃反应,制成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并以此为原料与2-氯乙醇反应制成双羟基四配位有机硅单体,通过该单体与对苯二甲酰氯、2,4-甲苯二异氰酸酯、低摩尔质量的异氰酸酯基封端的聚醚进行低温溶液缩聚反应合成了含硅聚酯、含硅聚氨酯、含硅聚醚氨酯;用IR、TG、GPC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这些聚合物由于引进了硅元素,热稳定性有所提高, 摩尔质量一般为几十万。  相似文献   

4.
以SiO2为原料,通过非碳热法合成出双羟基四配位硅化合物;然后以此为扩链剂;以二氯甲烷为发泡剂,与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反应制成含硅发泡聚醚氨酯。研究了双羟基四配位硅用量对产物热性能、外观和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双羟基四配位硅用量的增加,含硅发泡聚醚氨酯的弹性变小、硬度增大,双羟基四配位硅的质量分数最大可达20%;与对照样相比,含硅发泡聚醚氨酯的热性能没有显著提高,而耐溶胀性能大幅下降;但发黄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双羟基四配位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二步法制备了双羟基四配位硅(DHTS)改性水性聚氨酯,研究了n(NCO)/n(OH)、二羟甲基丙酸(DMPA)的含量、DHTS含量对水性聚氨酯乳液及成膜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确定n(NCO)/n(0H)在1.5~1.7之间,DMPA质量分数在5%左右,DHTS质量分数为2.6%时,制得的乳液外观呈蓝光半透明,稳定性高;涂膜耐热性高、吸水率低。与乙二胺作扩链剂时相比,用双羟基四配位硅作扩链剂合成出来的水性聚氨酯各方面性能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合成水杨酸苄酯为例,考察了含硅有机锡化合物在酯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溶剂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4种含硅有机锡化合物在水杨酸和苄醇的反应中均表现出一定的催化活性,其中二[(三甲基硅基)亚甲基]二氯化锡的催化活性较高,在催化剂用量为3.0%(反应物料的质量分数),甲苯为溶剂,酸醇比1...  相似文献   

7.
把含酯二元醇和含硅二元醇按3比1的质量比同时与2,4-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在室温下成膜,得到含硅的聚氨酯膜。通过对其退火处理后的接触角和表面能分析,选定退火处理6h后的薄膜进行表面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含硅组分向聚四氟乙烯板方向发生了迁移。  相似文献   

8.
将α,ω-二-(4-羟基丁基)聚二甲基硅氧烷(HB-PDMS)和端羟基聚己二酸乙二醇酯同时与2,4-甲苯二异氰酸酯通过溶液聚合法反应生成含硅的聚氨酯,研究了退火工艺对自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退火条件下膜可以形成自组织结构。光电子能谱分析进一步说明了硅向表面迁移。  相似文献   

9.
本专利介绍的新型聚氨酯分散剂是由≥1多异氰酸酯(平均官能度2.0~5)与单羟基化合物和单羟基,单羧酸化合物的混合物反应制得中间体,然后再与不饱和单羟基锚固定基化合物反应而制得。  相似文献   

10.
宋建华  许家瑞  梁淑霞 《化学世界》2004,45(7):342-343,347
探讨了用电导法跟踪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与2-氯乙醇反应制备双羟基四配位硅化合物的动力学行为,从而确定该反应的反应级数为二级反应,得出在甲醇体系中反应的速率常=1.233h、t53℃=数k64℃=1.818(mol/dm3)-1·h-1、k53℃=0.4437(mol/dm3)-1·h-1,半衰期t64℃11225.051h,和该反应的活化能Ea=86.987kJ/mol。  相似文献   

11.
恶唑烷在聚氨酯涂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唑烷系醇胺与醛或酮类化合物缩合脱水而得。遇水易于水解,复原出羟基与氨基,在聚氨酯涂料中,由于它抢先与水反应,使异氰酸酯避免了水的干扰,不产生CO2气,改善了漆膜状态,物化性能关改善了涂料的贮存稳定性。恶唑烷可制为:含恶唑烷基的多羟基物作双组份聚氨酯涂料;不民低粘度恶唑烷作聚氨酯涂料的脱水剂,改善涂料与施工的稳定性和作涂料的活性稀释剂,降低VOC《  相似文献   

12.
《涂料技术与文摘》2005,26(2):12-22
光纤涂料用树脂组合物含有:可自由基聚合低聚物(A)和可自由基可聚合单体(B)。其中组份(A)含有可自由基聚合低聚物(A1),其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00~1600,通过下列三种成份反应制得:(1)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0~600的脂肪族多元醇化合物,(2)带有环状结构的多异氰酸酯化合物,(3)带有羟基和可自由基聚合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组份(A)还含有可自由基聚合低聚物(A2),通过下列三种成份反应制得:(4)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800~10000的脂肪族多元醇化合物,(5)多异氰酸酯化合物,(6)带有羟基和可自由基聚合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A1)与(A2)的相对质量比为20/80~80/20。树脂组合物中的氨基甲乙酯基链的浓度为1.85~3.00mol/kg。  相似文献   

13.
本专利介绍的聚氨酯粘胶剂组成包含氨基甲酸酯聚合物100份,离子化合物0.0001~100份。具体制备方法如下:首先由≥3官能度的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反应制得端异氰酸酯氨酯预聚体,然后再与单氨基多元醇反应制得含羟基的聚氨酯-聚脲,最后与离子型化合物混合得到抗静电的透明聚氨酯胶粘剂。该胶粘剂适用于层压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几种含硅化合物肥料作了简要介绍。含硅化合物肥料施用于稻谷,一般可增产10%左右。我国应大力发展含硅化合物肥料。  相似文献   

15.
张永生 《粘接》2010,(9):94-95
双组分甲硅烷基化聚氨酯胶粘剂、密封剂和涂料组成物 双组分胶粘剂、密封剂及涂料组成物包括(i)第1组分含有一部分烷氧基硅烷官能团的聚氨酯和水:(ii)第2组分含有剩余部分烷氧基硅烷官能团的聚氨酯和催化剂。烷氧基硅烷官能团的聚氨酯含有(a)一个含羟基官能团的化合物与含异氰酸酯基团的聚异氰酸酯反应的产物和(b)含胺官能团的天冬氨酸的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16.
《有机硅材料》2001,15(3):36
南昌大学的李新生等合成了2种含硅植物生长调节剂:5-乙基-1-萘乙酸乙基二甲硅基甲酯和5-异丙基-1-萘乙酸乙基二甲硅基甲酯,用元素分析、IR和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生物活性试验表明,药液质量浓度为25 mg/L时,2种含硅化合物对水稻根生长比对照化合物1-萘乙酸乙基二甲硅基甲酯分别提高了10%和13%。  相似文献   

17.
含硅聚氨酸弹性体的合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酸化的水玻璃中提取活性硅醇,然后与聚醚二醇混合,再与异氰酸酯反应,制得含硅的聚氨酯弹性体。并用固体核磁共振仪和热重分析仪对硅醇的混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硅醇添加量在一定范围内,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在多元醇和硅醇之间没有产生明显的化学结合。  相似文献   

18.
聚氨酯胶粘剂讲座(连载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聚氨酯(PU)胶粘剂(包括密封胶)是指分子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键((?)R NH-COR(?))和/或异氰酸酯基团(-NCO)类的胶粘剂。聚氨酯胶粘剂在制备或粘接过程中一般都发生多异氰酸酯化合物或含端基NCO聚氨酯预聚体与活性氢化合物(如含羟基、胺基的化合物、水等)的反应。聚氨酯胶粘剂具有许多优越的物化性能:  相似文献   

19.
硅氢加成反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含有硅氢键的化合物与含不饱和键的化合物进行的加成反应,是构筑C—Si键的重要反应之一,在有机硅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文综述了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催化不饱和烃、羰基化合物和CO2的硅氢加成反应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每一种反应底物进行系统地总结与评述,最后指出了MOFs材料用于催化硅氢加成反应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三种巯基化合物作为含乙烯基聚硅氮烷(PSN-1)的光固化剂,研究了三种巯基化合物与PSN-1的反应动力学,并对光固化产物进行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巯基化合物/ PSN-1体系的反应速率与巯基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与乙烯基浓度无关,均为一级反应;四元巯基化合物比二元巯基化合物的初始反应速率快,而转化率偏低;四巯基季戊烷/PSN-1体系的陶瓷产率高达89%,更适合作先驱体转化法制备陶瓷材料的陶瓷先驱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