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建立了一种有效的、低能耗的从梳状弱碱性(MKF-D30X)树脂上解吸丁二酸的工艺。考察了解吸剂用量(体积)、解吸温度、分段解吸及分段循环解吸对MKF-D30X树脂解吸附丁二酸的影响。结果表明,MKF-D30X树脂对溶液中的丁二酸(25 mg·ml-1)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吸附量高达425 mg·(g干树脂)-1。当解吸温度为50℃,每个阶段用10 ml、1.0 mol·L-1 HCl解吸剂,两阶段解吸3 g吸附饱和的树脂,第1阶段解吸得到的丁二酸浓度可高达52.4 mg·ml-1,将丁二酸浓度提高到原液浓度的209.6%;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段循环解吸,不仅可以维持第1阶段获得的高浓度丁二酸,且可同时获得第2阶段2倍收率的高浓度丁二酸,达到了高浓度、高效率解吸丁二酸的目的。另研究表明,分段循环解吸液再作为解吸剂,其中丁二酸的浓度对丁二酸解吸效果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方芳  刘晓宁  王楠  王舒雅  姜岷  魏荣卿  郑涛 《化工学报》2014,65(5):1764-1770
建立了一种有效的、低能耗的从梳状弱碱性(MKF-D30X)树脂上解吸丁二酸的工艺。考察了解吸剂用量(体积)、解吸温度、分段解吸及分段循环解吸对MKF-D30X树脂解吸附丁二酸的影响。结果表明,MKF-D30X树脂对溶液中的丁二酸(25 mg·ml-1)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吸附量高达425 mg·(g干树脂)-1。当解吸温度为50℃,每个阶段用10 ml、1.0 mol·L-1 HCl解吸剂,两阶段解吸3 g吸附饱和的树脂,第1阶段解吸得到的丁二酸浓度可高达52.4 mg·ml-1,将丁二酸浓度提高到原液浓度的209.6%;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段循环解吸,不仅可以维持第1阶段获得的高浓度丁二酸,且可同时获得第2阶段2倍收率的高浓度丁二酸,达到了高浓度、高效率解吸丁二酸的目的。另研究表明,分段循环解吸液再作为解吸剂,其中丁二酸的浓度对丁二酸解吸效果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付勇  吴国光  彭奇均 《化工进展》2007,26(3):422-425
实验考察了温度、pH值、氯化铵和氯化钠浓度对D001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L-苏氨酸的影响,并测定了25 ℃时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L-苏氨酸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L-苏氨酸的吸附率随温度的升高呈略下降的趋势,是个放热过程;pH值增大,吸附率下降;溶液中氯化铵或氯化钠浓度增大,吸附率迅速下降,且当氯化铵或氯化钠物质的量浓度达到1.0 mol·L-1时,L-苏氨酸在树脂上吸附量很小;25 ℃时,最大饱和吸附量约为70g·kg-1(树脂).  相似文献   

4.
利用环氧氯丙烷活化法将甘氨酸固定于SephadexG-25凝胶上制备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通过树脂对水中Ca2+和Mg外的静态吸附、动态吸附和解吸等实验,探讨了金属离子溶液初始浓度、树脂pH值和流速等对树脂吸附Ca2+和Mg2+的影响以及再生条件。结果表明,环氧氯丙烷活化法固定甘氨酸制备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偶联率为12mg·g-1;树脂对Ca2+和Mg2+有良好的吸附/解吸性能,室温下,对Ca件和Mg抖的静态饱和吸附量分别为7.59mg·g-1和6.16mg·g-1,而动态饱和吸附量则分别达到10.83mg·g-1和8.80mg·g-1。该树脂交换柱较好的操作条件如下:以pH值为8.5的0.05mol·L2+ Tris—HCl溶液作为平衡液,上样流速1mL·min-1;以pH值为1.5的1mol·L-1 NaCl-HCl溶液作为洗脱液,流速0.5mL·min2+。该树脂性能稳定,再生效果好,可重复多次使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L-色氨酸在001×7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等温吸附和吸附动力学特性.采用动边界模型描述L-色氨酸在该树脂上的交换行为,考察了料液浓度、树脂粒径和温度对交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L-色氨酸在001×7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且随pH降低,树脂的最大平衡吸附量逐渐增大;交换过程的吸附速率随L-色氨酸浓度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随树脂粒径的增大而减小;离子交换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为颗粒扩散控制.交换过程的反应速率常数k0为1.199×10-5,反应级数a为1.7,表观活化能Ea为19.94kJ·mol-1,并得到了动力学总方程式.  相似文献   

6.
就XDA-1型吸附树脂对二硝基重氮酚(DDNP)生产废水中硝基酚的去除进行了研究.静态和动态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平衡等温线与Freundlich模型拟合良好,属于优惠型吸附;吸附速率不仅是吸附时间的函数,还与液固比有关;吸附的动力学方程为qt=2.5934rexp(B/t);树脂的吸附量(pH=2)为86.32 mg·g-1;吸附处理的最佳操作条件是:废水pH值为2、吸附温度为20℃、流速为2 BV·h-1,此时树脂饱和吸附量为225.6 mg·g-1、穿透体积为221.4 mL;选用复合式脱附剂5%NaOH溶液和40%乙醇溶液,脱附温度为21℃,脱附体积为10 BV,此时脱附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7.
《化学工程》2016,(2):17-22
选用新型阴离子树脂HZD-9对丁二酸进行吸附分离,并运用吸附等温模型、动力学模型以及BDST模型来描述树脂对丁二酸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30 mg/m L、p H值为2.4的丁二酸溶液中HZD-9树脂具有稳定的吸附量,最大吸附量为545.8 mg/g,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p H值的升高而降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98 1,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行为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扩散控制为颗粒扩散控制;BDST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吸附床层高度和透过时间之间的关系,误差在5%以内;90℃的去离子水洗脱率为57%,0.1 mol/L的盐酸的洗脱率为90%。  相似文献   

8.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NMBA)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丙烯酸与丙烯酰胺比例、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以及聚合温度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吸蒸馏水为593g·g-1,吸自来水为260g·g-1,吸0.9%Na Cl溶液为66.7g·g-1。  相似文献   

9.
典型农业废弃物对水中Cr(Ⅵ)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4种典型农业废弃物(花生壳、柚子皮、稻草和玉米芯)对模拟废水中Cr(Ⅵ)的吸附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4种吸附剂都具有吸附Cr(Ⅵ)的能力,在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1的溶液中,吸附率可达到97%以上;pH在1.0~6.0,Cr(Ⅵ)的吸附量随pH升高而下降,最佳吸附pH为1.0~2.0;吸附在30min左右达到平衡且符合拟2级动力学方程;最大吸附量的顺序为:花生壳(3.19 mg·g-1)>柚子皮(1.46mg·g-1)>稻草(1.22 mg·g-1)>玉米芯(1.20 mg·g-1),吸附过程既符合Freundlich方程又符合Langmuir方程.综合比较,花生壳和柚子皮具有较强的吸附废水中Cr(Ⅵ)的能力,可作为废水铬净化剂使用,而稻草和玉米芯的吸附能力相对较弱,不是理想的净化材料.  相似文献   

10.
碱处理对X沸石孔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X型沸石经碱溶液处理后介孔的形成,考察了碱溶液浓度、碱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形成介孔的影响.并采用ICP、N2吸附-脱附、SEM、XRD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碱处理抽提沸石骨架上的硅使处理后样品硅铝比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X型沸石的性能;浓度为0.05 mol·L-1的NaOH溶液70℃下处理30 min是形成介孔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形成介孔孔容为0.24 cm3·g-1,孔径分布为2.3~8 nm的介孔,比表面积从处理前的352.69 m2·g-1升高到443.11 m2·g-1.而碱处理温度低于70 ℃,沸石骨架上硅不易抽提;碱溶液浓度高于0.05 mol·L-1或碱处理时间长于30 min,X型沸石则易形成大孔.样品经亚甲基蓝吸附测试,证实X型沸石碱处理后确实形成了一定量的介孔.  相似文献   

11.
玻璃钢复合材料基体树脂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本文主要介绍玻璃钢复合材料基体树脂近几年发展情况,介绍基体树脂改性和应用,主要包括: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乙烯基酯树脂、酚醛树脂,还简单介绍了热塑性基体树脂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高固体分涂料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目前国内高固体分涂料的研究进展,对高固体分醇酸树脂涂料、丙烯酸树脂涂料和聚氨酯涂料的影响因素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目前高固体分涂料存在的问题及将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目前热固性树脂水性化的主要方法,包括外乳化法、自乳化法和乳液聚合法;综述了酚醛、环氧水性热固性树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航空航天用高性能热固性树脂基体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航空航天领域中应用较多的环氧树脂、氰酸酯树脂、双马来酞亚胺树脂和反应性聚酞亚胺等热固性基体树脂材料的性能、应用以及研究方向,介绍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即提高基体树脂和增强纤维之间界面强度,提高复合材料的稳定性,降低材料的加工成型温度,减少成本,提高树脂基体的韧性等。  相似文献   

15.
陈昌炽 《中国涂料》2012,(11):66-68
试验选用异丁醇醚化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分别与醇酸树脂、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进行复配制漆,对这3类氨基涂料综合性能进行了考察。试验表明,当与醇酸树脂复配时树脂配比为1∶3、溶剂用量在6%~10%时涂膜性能较好;与环氧树脂复配时树脂配比为3∶1时涂膜性能最佳,添加萘酸钙催干效果较好;与含羟基丙烯酸树脂复配时树脂配比为1∶3时涂膜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高固体分、低粘度热固性丙烯酸树脂的配方和性能,影响树脂合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有机硅树脂的品种及产品形态,以及甲基硅树脂和甲基苯基硅树脂的合成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新型耐酸耐碱胶泥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呋喃树脂。经过试验确定了新型树脂的合成工艺。并用该树脂与固化剂、惰性添料配制了胶泥,测试了其常温、热处理及腐蚀后的胶泥的力学性能、腐蚀率及焦化时间。测试结果表明:该树脂胶泥具有优良的耐酸耐碱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有机硅透明树脂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亭阁  王东辉 《辽宁化工》1997,26(6):345-346
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基础原料,合成具有较高硬度,高抗氧化性,高耐磨的透明有机硅树脂。  相似文献   

20.
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了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通过红外分析表明,环氧树脂与有机硅树脂发生了化学反应。研究发现: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的水接触角、瓦均有变化,微观形态仍呈均相结构。研究还发现:随环氧树脂用量增大,改性有机硅树脂微观结构的粗糙度提高,水接触角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