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热温度对化学镀Co-P合金晶体结构和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镀Co-P合金层在镀态下为晶态,是磷在钴中的固溶体,晶粒较为细小。随加热温度升高,晶粒长大、应力极驰,析出了金属化合物Co2-P和CoP2相,并发生了α-Co向β-Co的同素异构转变。化学镀Co-P合金层镀态硬度为482.4HV,经400×1h处理后可达峰值820.9HV。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温拉伸(Rm)、硬度(HV10)及金相组织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Incoloy 800H合金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及组织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稳定化热处理时采取不同的冷却方式后,焊接接头室温拉伸指标变化较小;水冷却后焊接接头硬度明显降低,炉冷却后硬度降低较小;水冷较空冷热影响区金相显微奥氏体晶粒度明显变细,冷却速度越快孪晶数量变多从而使的焊接接头热影响区及母材的耐腐蚀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采用SLM技术制备TC4钛合金试样,对TC4的组织特点进行研究,并观察退火处理对TC4成形件显微组织的影响。通过SLM技术制备的TC4合金试样组织主要为α相和针状马氏体,且式样中未发现β相的存在,并存在大量位错塞积。经退火处理后高密度位错消失,针状马氏体分解,组织细化,强度有所下降但塑性提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急冷处理对氧化烧结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急冷(1400℃)处理制备的试样强度有明显提高。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对材料进行物相分析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材料的断面形貌,发现经1400℃急冷处理后的试样内部有大量碳硅石(moissanite)晶相出现,并且在Si3N4晶界处,生成了很多小颗粒,这些可能是试样强度提高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利用真空熔炼法制备了含钕稀土镁合金,研究了钕对Mg-Al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钕加入Mg-Al合金时,有Al3Nd相生成,显著地细化了α-Mg相基体晶粒,Mg-Al合金的显微硬度从50.6HV增加到137HV。  相似文献   

6.
研究1200℃时效温度下不同时效时间对Cr35Ni45Nb乙烯裂解炉管材料的微观组织、室温和高温(900℃)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00℃下,材料力学性能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时效135.2 h后,试样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和冲击韧性达到最大值。时效时间对合金显微组织具有显著的影响。析出并弥散分布的细小的二次碳化物对Cr35Ni45Nb钢综合性能具有强化作用。析出的针状碳化物、碳化物向晶界聚集并粗化、初始的连续网状碳化物结构转变成不连续的链状均导致Cr35Ni45Nb钢力学性能下降和围观组织劣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真空熔炼法制备Mg-2Al—1Zn-4Y-3Nd—xLi(质量分数,%)合金,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研究Li对Mg-2A1—1Zn-4Y-3Nd铸态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Li元素的加入可以净化晶界;随着Li元素含量的增加,合金硬度降低;出现β相时,富集的Nd3Zn11相消失。  相似文献   

8.
以分析纯ZrO2和WO3粉体为原料,采用分步固相法制备出ZrW2O8粉体,冷压成型并在1200℃下烧结4 h后炉冷、空气冷、水冷和液氮淬冷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热膨胀仪对合成样品的晶体结构、断面形貌和热膨胀性能进行表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ZrW2O8分解为ZrO2和WO3的比例降低,随炉冷却制备的ZrW2O8完全分解为ZrO2和WO3;空冷制备的ZrW2O8.部分分解为ZrO2和WO3;在水和液氮中淬火得到纯ZrW2O8.在室温到600℃的测试区间内,采用空冷、水和液氮淬冷制备的ZrW2O8.的负热膨胀系数分别为-3.96×10-5K-1、-4.49×10-6 K-1和-5.95×10-6 K-1.  相似文献   

9.
通过二元合金的熔铸工艺和特点,制备了Mg-3.0Zn-0.6Zr镁合金试样,实验研究了铸态Mg-3.0Zn-0.6Zr镁合金的微观组织特征。借助ICO-OES光谱仪、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硬度分析仪等设备,结合试验合金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特征和硬度情况,分析了各组分的配比对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试验合金的成分未发现明显偏析现象,晶粒细小且比较均匀,其硬度平均值为55.2HV,研究显示该合金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较高的强度,适合对其进行热挤压、热轧等变形工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CHE607RH焊条制作熔敷金属样品,分别在250℃、600℃下保温30min、60min后出炉空冷,应用金相显微镜和HV-1000显微维氏硬度计对热处理前后的熔敷金属进行显微组织分析和硬度值测量,最后模拟海水环境(3.5%NaCl溶液)对熔敷金属样品进行浸泡试验与盐雾试验。实验结果表明:CHE607RH焊条熔敷金属显微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粒状贝氏体,铁素体为针状铁素体,硬度值为296HV0.2。600℃×60min加热保温后,熔敷金属样品显微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硬度值为183HV0.2。浸泡实验和盐雾实验显示,经过600℃×60min处理的熔敷金属样品的耐海水腐蚀性最好。随着热处理加热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熔敷金属中的贝氏体组织分解,样品内部缺陷减少,耐蚀性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1.
加热温度对化学镀Co—P合金晶体结构和硬度和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镀Co-P合金层在镀态下为晶态,是磷在钴中的固溶体,晶粒较为细小。随加热温度升高,晶粒长大、应力松驰,析出了金属化合物Co2P和CoP2相,并发生了α-Co向β-Co的同素异构转变。化学镀Co-P合金层镀态硬度为482.4HV,经400℃×1h处理后可达峰值820.9HV。  相似文献   

12.
周波  王琳  和伟  张晋 《电镀与精饰》2023,(11):80-86
针对17GrNiMo6矿用圆环链表面易损坏的问题,采用渗碳+高温回火+淬火+低温回火工艺对其进行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渗碳层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渗碳层深度、硬化层深度以及圆环链的拉伸性能和破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热处理方法可以提高渗碳层表层的显微硬度,最高可达631.3 HV。其表层组织为针状马氏体,碳化物主要分布在晶界处,次表层组织为针状和少量板条马氏体,芯部组织主要为板条马氏体和微量贝氏体,显微硬度约为440.3 HV。试样渗碳层深度达3.8 mm,硬化层深度达2.3 mm。随着碳原子的渗入,试样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相比于未热处理时均有所提高,但其伸长率和收缩率则均下降,破断负载在渗碳处理后增加并超过链条原件负载的14.58%,采用表面渗碳处理方法试样的破断负载和伸长率均达到国标对C级别圆环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Zn对Mg-Al-Pb-Zn系镁阳极材料组织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萍  李建平  郭永春  杨忠  夏峰 《硅酸盐学报》2011,39(12):1988-1992
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研究Zn含量对Mg–Al–Pb–Zn系镁阳极材料显微组织、相结构及表面形貌的影响;通过恒电流法、动电位极化法、排水集气法等研究该镁合金的腐蚀行为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Zn质量的增加,合金晶粒愈加细小,形成细小的等轴晶;合金主要由α-Mg基体及长棒状的β-Mg17Al12相、颗粒...  相似文献   

14.
高熵合金由于其独特的设计思路及优秀的性能。在表面技术领域有较强的应用前景。本文选用了三种不同的冷却方式(铸造凝固(Cast Solidification)、水淬凝固(Water Quenching Solidification)和雾化凝固(Atomization Solidification)对铝热反应制备的CoCrFeNiMn高熵合金熔体进行冷却,采用XRD、SEM和EDS技术对合金的相结构、微观组织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HVS_1000A维氏硬度仪测试了合金的硬度。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凝固冷却方式下,CoCrFeNiMn高熵合金的相结构主要由FCC+BCC两相组成,其中在水淬试样中产生了过渡的FCC相;合金的晶粒尺寸随着冷却速率的提高而减小,雾化试样的晶粒尺寸最小,为18.1μm2;合金硬度随着冷速的提高而逐步提高,雾化试样的硬度最高,达到了704.8HV。  相似文献   

15.
化学镀镍 -磷合金可替代硬铬镀层和不锈钢 ,应用前景广阔。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和生产应用确定了一种新型酸性光亮化学镀镍 -磷合金的关键工艺适宜值 ,其中施镀pH值为 4 6~ 4 9、温度为 (88± 3)℃。采用扫描电镜及X -射线衍射仪对该合金镀层的微观形貌及晶相结构进行了分析 ,并对其硬度、耐蚀性、孔隙率及结合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该合金镀层为非晶态结构 ,且致密均匀、平整 ,孔隙率低、耐蚀性好 ,镀态硬度为 5 37HV ,热处理后达到1 0 2 4HV。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方式对Q345R(HIC)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材料经正火(空冷)后,韧性较好,屈服强度低于标准下限值要求。材料经正火(水冷)+回火后,强度和韧性适中,符合湿H2S腐蚀环境中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Mg-Li合金具有密度低,优良的冷、热变形能力,高比强度等特点,在轻量化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述了Mg-Li合金的特点,综述了近几年依据典型的单相α、双相α+β相和单相β三种Mg-Li合金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Mg-Li合金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选用建筑铝材6063-T6作为基体,分别采用硬质阳极氧化和草酸阳极氧化进行表面处理.比较了未处理及处理后试样的微观形貌、物相、显微硬度、耐磨性能和耐蚀性能,结果表明:硬质阳极氧化和草酸阳极氧化处理后铝材的微观形貌和表面粗糙度与未处理铝材相比有所不同,硬质氧化膜与草酸氧化膜相比较为平整致密.未处理铝材的表面成分以Al元素为主,主要物相为Al相,处理后铝材的表面成分以Al和O元素为主,主要物相为Al相、α-Al2O3相和γ-Al2O3相.硬质阳极氧化和草酸阳极氧化处理后铝材的显微硬度较未处理铝材分别提高了约274 HV、191 HV,摩擦系数明显减小,耐蚀性能有较大程度提高.硬质阳极氧化是提高建筑铝材表面性能的有效措施,在提高建筑铝材的耐蚀性能方面,草酸阳极氧化替代硬质阳极氧化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30CrMo钢塑机螺杆固体渗硼后的渗层组织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硼化物层由Fe2B相组成,硼、碳、硅元素在硼化物层与基体组织之间呈重新分布,依次向内在过渡区形成富硅区、硼碳元素富化区和硼的影响区.硅在齿针形硼化物层前沿富集,促进大量铁素体形成;碳和硼元素的富化区使珠光体量增多;微量硼能显著增加钢的淬透性,在介于空冷和炉冷之间的冷却速度下,硼的影响区形成粒状贝氏体组织.过渡区厚度与硼扩散深度的理论估算值相符.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激光选区熔化(SLM)技术成型的SiCp/Al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Ni-P镀层,研究了施镀时间对镀层的表面形貌、截面厚度、沉积速率、相结构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镀0.5~12 h时,镀层都呈胞状形貌,且呈非晶态结构,为高磷镀层;随着施镀时间的延长,胞状组织逐渐变大,表面逐渐致密,镀层厚度逐渐增大,但增长速率越来越小,显微硬度先增大后趋于稳定。施镀时间为8 h时的镀层表面平整、致密、连续,厚度可达100μm,显微硬度为653.4 HV,镀层与基体结合强度为77.2 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