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分析岩心数据和取心井测井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流动带指标将孤东油田馆陶组3~6砂组划分为三类流动单元。通过研究流动单元与剩余油饱和度、渗透率的对应关系,建立了利用流动单元流动带指标预测剩余油饱和度和渗透率的解释模型。该模型预测的剩余油饱和度和渗透率精度高,取得了良好的地质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马岭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的西南部,是典型的低孔低渗油藏,非均质性强。选取渗透率、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砂厚、流动带指数五个参数,借助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马岭长81储层进行流动单元划分,分为E、G、M、P四类。判别分析的结果表明,聚类分析的划分精度在92.87%以上。E类流动单元,其物性好,渗透能力和储存能力强,开采程度较高;G类流动单元其性质好,分布面积大,是油田开发的主力产层,有助于大面积的注水开发;M类流动单元储层物性较差,非均质强,开采程度较低,剩余油的分布面积大,可以采用合理手段进一步开发和挖潜;P类流动单元物性很差,且分布在砂体的边缘部位,难以开采。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长81储层是典型的低孔—低渗透油藏,渗透率的强非均质性制约了油气储层品质的提高。通过开展核磁共振实验,结合恒速压汞和高压压汞、图像粒度、铸体薄片等微观实验研究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同时选取砂厚、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流动带指数5个参数,借助SPSS数据分析软件,将马岭油田长81段储层的流动单元划分为E、G、M、P等4类,进而分析不同类型流动单元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影响,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分析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流动单元的微观孔隙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是造成可动流体饱和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中,喉道半径分布形态及主流喉道半径大小起了决定性作用。生产动态数据表明,在油气田勘探开发阶段E类和G类流动单元的产能最高,应根据不同流动单元的微观孔隙结构差异性特征,实施合理有效的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4.
小集油田小8-4-3井区储层流动单元划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渤海湾盆地大港油田小集油田小8-4-3井区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在单砂体储层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渗流系数和存储系数等参数的分布特点,从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基本原理入手,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技术,对比了不同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优选出渗流系数和存储系数作为该类油藏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参数,划分出了4种流动单元类型,为研究区剩余油潜力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储层评价中计算的渗透率往往与地层实际渗透率相差甚大,主要是因为同一个储层渗透率解释模型固定不变,实际上储层内部孔隙结构复杂多变。罗家油田滩坝砂地层具有5个沉积微相,基于流动单元方法把地层划分为5种流动单元,每种流动单元对应1种沉积微相,划分流动单元后储层渗透率评价精度提高了10.2%。对流动单元的渗透率解释模型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渗透率模型更符合流动单元的定义,更方便建立不同流动单元的渗透率解释模型。  相似文献   

6.
针对之前一些流动单元划分选取的参数杂乱、不实用等问题,通过分析各类参数对储层质量的影响,揭示了各类参数最终都能反映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发育条件的观点。应用以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三个参数为划分依据的多参数聚类分析方法,将绥靖油田G14区延911小层划分为三类流动单元,并分别用判别分析回判和动态生产数据的方式对流动单元划分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划分的流动单元类型及其分布比较合理,有利于指导油田开发。  相似文献   

7.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是进行已开发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的重要方法。由于我国东部某油田某区块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因素的综合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强,井间和层间矛盾突出,综合含水差异较大,流动层带复杂等问题,在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中应从多方面考虑。通过主因子分析从能够反映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因素、岩石微观孔隙结构和储层物性等18个参数中优选出符合研究区实际的地层流动带指数、砂地比、渗透率、孔隙度、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均值系数和隔夹层分布密度等7个参数,作为流动单元划分依据,建立判识函数。将研究区流动单元划分为3类,并指出Ⅱ类流动单元分布区具有较好的剩余油开发潜力,划分的结果与沉积微相展布及实际开发状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流动单元能够揭示储层的非均质性,指导剩余油预测和油田开发,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其研究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储层参数。优选了有效厚度、渗透率、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净毛比等9个评价参数,运用模糊数学原理,构建了流动单元的模糊评价矩阵;求取评价矩阵的特征向量,以此作为各参数权重系数;利用加权平均算法,计算流动单元的综合评价指数,来定量划分储层流动单元。利用该方法对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进行研究,其流动单元类型以E类和G类为主,M类占一定比例,P类鲜有发育,各类流动单元的物性差异大。在储层建筑结构指导下预测出七区西Ng52+3流动单元的空间分布:E类流动单元分布在侧积砂坝内,构成了七区西Ng52+3的"内核";G类流动单元围绕E类流动单元展布,构成了七区西Ng52+3的"主体";M类流动单元分布在废弃河道和天然堤内。  相似文献   

9.
针对之前一些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的不实用等问题,应用了以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泥质含量四个参数为划分依据的多参数聚类分析划分流动单元的方法。分别用判别分析回判和动态生产数据的方式对延911小层流动单元划分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很好地满足油田单位的生产要求,有利于油田开发规划和采收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姬塬油田延安组的储层渗流特征选择适合该地区的渗流参数,利用聚类方法对各代表井渗流参数的相关性进行聚类分析,确定流动单元的类型,进而根据判别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全区未知砂体进行预测,确定研究区流动单元空间分布。最终将姬塬油田延8-延10储层流动单元分为3类(A、B、C类);A、B类流动单元是进一步挖潜的主要区域,C类流动单元是目前油田稳产的接替井区。  相似文献   

11.
动态法划分流动单元—以现河庄油田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单采层无水采油期每米采油指数、分布特征以及所对应的空气渗透率和相对渗特征,将河43断块沙河街组二段储层分为5类流动单元:Ⅰ类储层渗透性最好,Ⅱ类储层渗透性较好,Ⅲ类储层渗透性一般,Ⅳ类储层渗透性较差,Ⅴ类储层渗透性差。平面上,厚度大于3.5m的主力小层主要以Ⅰ,Ⅱ和Ⅲ类流动单元为主,厚度小于3.5m的非主力小层主要以Ⅳ和Ⅴ类流动单元为主;垂向上,流动单元分布复杂,甚至同一口井5类流动单元都有。这一特征说明河43断块沙河街组二段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不同的流动单元,其相相对渗特征不同,物性好的流动单元油相相对渗透率下降较缓,水相相对渗透率上升较快;反之则油相相对渗透率下降较快,水相相对渗透率上升较缓。  相似文献   

12.
为了指导安塞油田化子坪井区长2油藏的开发生产,针对该区的储层特征,采用动静态资料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孔隙度、渗透率、日产原油量三项参数作为长2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参数,应用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把长2储层划分为四类流动单元。对四类流动单元的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沉积微相特征以及生产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较好的流动单元渗透能力和储存能力较强,日产油量也较高。该研究方法对相似地区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低渗透油藏不同流动单元并联水驱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描述低渗透油藏多层合注合采时,各层水驱效果差异、流体流动特征及分布规律,开展了不同流动单元并联水驱油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以新疆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低渗透储层为例,按流动层段指标由大到小将储层划分为五类流动单元,选取其中三类流动单元的9块天然岩心与1块人造岩心,组成4组并联模型,进行了水驱油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流动单元岩心并联组合后,物性好的流动单元驱油效率比单独驱替时要高、物性差的流动单元驱油效率比单独驱替时要低;不同流动单元之间渗透率级差越大,流动单元之间相互影响越强烈,驱油效率相互差值越大。  相似文献   

14.
胜利油区整装油田河流相开发单元开发潜力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利油区整装油田河流相开发单元分布在胜坨、孤岛、孤东和埕东4个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油田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对油田的开发潜力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来保持油田稳产。根据胜利油区整装油田河流相开发单元特征,提出了综合流动系数的概念并依此进行分类;通过建立的分类标准,将河流相开发单元分为3类。采用河流相开发单元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和经验公式,计算了不同类别单元的驱油效率、波及系数和采收率,并与水驱曲线法标定的采收率进行了对比,得到了不同单元的开发潜力。以Ⅰ类单元为例,选取交错行列和正对行列2种井网形式的典型单元,建立了油藏地质模型,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开发措施的优化分析,提出了以井网整体加密和水平井挖潜为主的提高水驱采收率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5.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对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注水开发效果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以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油层组为例,选取了渗透率、孔隙度、储层质量指数、标准化孔隙度指数及流动带指数作为研究区流动单元划分的参数,将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为A、B、C3类,划分结果与沉积微相、砂体展布、物性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低渗砂岩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三肇凹陷低渗透扶杨油层流动单元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指导油田完善注采系统和加密调整,实现精细化开发提高采出率,开展了低渗透扶杨油层流动单元研究.以精细地质研究为基础,根据渗流地质参数储层渗透率、地层系数和有效厚度与生产动态测试油井产液强度和产液量的相互关系,优选地层系数为流动单元划分参数,在沉积相控约束下,应用地层系数累计概率分布拐点截断法将扶杨油层流动单元划分为好...  相似文献   

17.
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油藏流动单元的定量划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油藏为例,在沉积微相、储层综合定量分析评价基础上,选取储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流动带指数、储层厚度与孔隙度乘积6个参数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将长6油藏精细划分为15个小层,将所有砂体划分为E,G,M和P 4类流动单元。结果表明,盘古梁长61底部和盘古梁长62顶部是研究区盘古梁长6油层组的主力油层,各类流动单元与储层岩性、物性、沉积微相和产能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此次流动单元划分的参数取值,综合评价函数与评价指标,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低渗、低孔、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地质特征,符合该类储层流动单元评价划分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水平井技术在薄层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欢喜岭油田欢2-11-13块为低孔低渗储层,平均油层有效厚度3.9 m,利用直井开发钻井成本高、井网密度大、储量控制程度低、开发效果差。水平井开发的可行性论证认为,薄层低渗油藏适合部署水平井,可充分发挥水平井与油层接触面积大、产量高的优势。水平井投产后,单井平均日产油17.9 t,是周围直井的9.0倍,达到了改善开发效果的目的,同时为今后同类型油藏开发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该文针对油田开发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主要矛盾和油田生产急待解决的地质问题,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微构造研究、细分沉积微相、流动单元研究、注水后储渗参数变化研究、数值模拟等技术对主力油组东三段储层进行了精细描述。纵向上将东三段细分为10个时间地层单元、25个单砂体,将其三角洲沉积划分为4种微相类型。通过对微观孔隙结构、渗流屏障和连通体的研究,对孔隙结构和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并研究了储层的非均质性以及注水后储渗参数的变化。最后综合各类研究成果提出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结合生产动态提出了有效的调整方案,经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对王集油田沉积体系进行了综合分析,深入研究了储层物性特征,利用利用流动带指标、渗透率和孔隙度3个参数,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确定流动单元类型,以距离9为阈值可以把研究区储层分为5类流动单元,流动单元展布受砂体展布和沉积微相分布控制,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内部以发育渗透性好的流动单元A、B、C为主,河道边缘、席状砂和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