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Granofin~Easy F-90(F-90)对绵羊软化裸皮进行预鞣,并对预鞣的坯革进行无盐浸酸使浴液p H值降至2.5~3.0,然后加入TANFORTMT-A(T-A)鞣剂进行鞣制。试验结果发现:当F-90用量≥4%时,预鞣的坯革不发生膨胀;在F-90用量为4%时,预鞣坯革的收缩温度稳定在70~72℃,结合鞣制的白湿革收缩温度随着T-A用量的增加逐步提高,当T-A用量超过4%时,收缩温度升高不明显,并趋于平衡达到82.3℃;结合鞣制与F-90和T-A单独鞣制相比,鞣制的白湿革耐湿热稳定性提高,耐介质能力增强,纤维分散程度增大。这种基于F-90预鞣的T-A无盐浸酸结合鞣制技术思路是一种清洁化的白湿革生产方法,不仅实现了无盐浸酸鞣制,而且可以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白湿革,该工艺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新型环保无铬鞣剂F-90对绵羊软化裸皮进行预鞣,并对预鞣的坯革进行无盐浸酸试验,使浴液的p H值降至2.5~3.0,然后加入铬鞣剂进行结合鞣制,并与铬鞣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F-90用量≥4%时,预鞣的坯革不发生膨胀;在F-90用量为4%时,结合鞣制坯革的收缩温度随着铬鞣剂用量的增加逐步提高;与铬鞣制相比,当铬鞣剂用量相同时,结合鞣制坯革的收缩温度提高,鞣制废液、水洗废液和中和废液中Cr_2O_3含量均降低,纤维分散程度增大,粒面细致程度和物理力学性能提高。这种基于F-90预鞣的无盐浸酸铬鞣制技术思路是一种清洁化的少铬鞣制方法,不仅实现了无盐浸酸鞣制、降低了废液中铬含量,而且可以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蓝湿革,该工艺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酒石酸制备的预聚体用亚硫酸氢钠作为封端剂进行封闭后,得到一种小分子多羧基聚氨酯产物,研究了其作为铬鞣助剂对裸皮的耐湿热稳定性和浸酸膨胀性、铬鞣革坯收缩温度、鞣制废液中Cr2O3含量及铬鞣剂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铬鞣助剂能够与皮胶原蛋白发生结合,可引入大量羧基,同时使裸皮胶原纤维得到初步固定,提高耐湿热稳定性,有效抑制裸皮在浸酸过程中的膨胀作用,依据其用量不同可以进行少盐或无盐浸酸;该助剂使用后,能使铬鞣革坯的收缩温度提高到113℃以上,铬鞣剂的吸收率提高到85%以上,鞣制废液中Cr2O3含量降低到2 215 mg/kg以下,而并且其用量的增加可以加强这种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铬鞣剂的用量并提高裸皮对铬鞣剂的吸收率,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本文以山羊软化裸皮为原料皮,先采用不浸酸铬粉对其进行预鞣制,然后采用y一般铬鞣剂对预鞣、削匀后的坯革进行再鞣制,随后对其进行染色加脂实验,先后测试不同阶段的革的收缩温度、坯革状态、吸收率及成品革纤维的形貌等。结果表明,最佳的方法是采用1.8%~2%不浸酸铬粉预鞣山羊软化裸皮,鞣制后所得的坯革收缩温度为84.7℃,颜色呈浅蓝色,随后采用3%的标准铬粉进行鞣制后,坯革的收缩温度为112.7℃,坯革颜色呈浅蓝色、粒面平细,裸皮对铬粉的吸收率为90%。染色加脂与传统铬鞣革相比较染料的吸收率与油脂的吸收率及革纤维的分散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新型鞣剂7-羟基全氢化恶唑并恶嗪(以下简称OX-Z)在皮革鞣制中的应用.OX-Z对浸酸绵羊皮单独鞣制可使收缩温度升高到87℃,最佳鞣制条件为:pH10.0,OX-Z用量5%,鞣制时间8h.先用5%OX-Z预鞣后,皮子再用4%的标准铬粉鞣制8h,其收缩温度可达到95℃以上.OX-Z与铬结合鞣的坯革其厚度、撕裂强度、规定负荷伸长率和断裂伸长率均有所增加,而抗张强度则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在植物鞣剂与金属盐结合鞣制研究的基础上,以小分子的没食子酸代替大分子栲胶与金属盐结合鞣制,以收缩温度变化为考察指标,对没食子酸与铬鞣剂和铝盐鞣剂结合鞣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具有一定的鞣性;用3%的没食子酸(山羊酸皮质量计)进行预鞣处理后,再用10%铝盐鞣制,收缩温度可达91.4℃。与同用量的铝盐鞣制坯革相比,收缩温度提高了23.7℃,证明了没食子酸与铝盐结合鞣制具有很好的协同鞣制效应。当没食子酸与铬鞣剂进行结合鞣制时,没食子酸对结合鞣制没有增效作用;用3%的没食子酸进行预鞣处理后,再用2%铬鞣剂和5%铝盐共同鞣制,可以使坯革收缩温度达到103.5℃,相对于酸皮提高了50.0℃,说明没食子酸对铬鞣剂和铝盐三元结合鞣有良好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7-羟基全氢化恶唑并恶嗪在皮革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了新型鞣剂7-羟基全氢化恶唑并恶嗪(以下简称OX-Z)在皮革鞣制中的应用。OX-Z对浸酸绵羊皮单独鞣制可使收缩温度升高到87℃,最佳鞣制条件为:pHl0.0,OX-Z用量5%,鞣制时间8h。先用5%OX-Z预鞣后,皮子再用4%的标准铬粉鞣制8h,其收缩温度可达到95℃以上。OX-Z与铬结合鞣的坯革其厚度、撕裂强度、规定负荷伸长率和断裂伸长率均有所增加,而抗张强度则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将芳砜型鞣剂用于预鞣建立了无盐浸酸高吸收铬鞣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预鞣的最佳条件为,芳砜型鞣剂用量4%,pH值6.0,温度35℃,时间4h:预鞣皮的收缩温度可达68℃。在无盐浸酸后用5%的标准铬粉鞣制,铬鞣废液中的铬含量可降至0.2gCr2O3/1以下,得到的蓝湿革与常规铬鞣蓝湿革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
对阴、阳离子型铬鞣剂结合鞣制工艺进行研究,探索一种两步法无盐浸酸的铬鞣工艺。先用2%(以灰皮质量计)的不浸酸铬鞣剂SF-1对绵羊软化裸皮进行预鞣及酸液处理,再用4%的AB铬粉对坯革进行常规铬鞣。与常规铬鞣工艺相比:在总铬粉用量均为6%的条件下,两步法铬鞣废液中的Cr_2O_3含量为1 020.3mg/L,低于常规浸酸铬鞣废液中的Cr_2O_3含量3 160.2mg/L,且鞣制后坯革中铬的分布更加均匀。两步法铬鞣坯革的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均能达到国家标准,并优于常规浸酸铬鞣工艺;通过环境扫描电镜观察证实两步铬鞣的坯革粒面平细,纤维分散程度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一锅法自由基共聚分别制备了具有不同环氧含量的聚乙二醇化二元共聚物(PPG),探究了其作为有机预鞣剂与铝鞣剂之间的协同鞣制作用。结果表明,PPG与Al(Ⅲ)具有良好的结合鞣制效果,PPG预鞣能够有效提高铝鞣坯革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并且鞣制效果随共聚物环氧基含量的变大而增强。此外,环氧基可通过共价交联封闭胶原氨基,从而能够实现无盐浸酸作用。PPG-Al结合鞣制能够从源头上避免使用铬鞣剂和中性盐,在清洁化制革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用双酚S衍生物与碱式铝盐形成的配合物对山羊酸皮进行鞣制实验,通过测定坯革收缩温度(Ts)和观察粒面状况变化,发现配合物的鞣制效果和铝盐的碱度及其与双酚S衍生物的配比相关。实验中最佳鞣性的配合物组成是n(双酚S衍生物):n(Al3+)=1∶1,铝盐碱度以33%为宜;优选的配合物鞣制的适宜应用工艺主要参数为:配合物鞣剂用量5%,鞣制3 h,其鞣制的坯革Ts达到78℃;将双酚S衍生物、碱式硫酸铝和配合物三者鞣性进行对比,证实了双酚S衍生物与碱式铝盐配体之间形成了一定的配位络合,鞣制性能具有协同效应;通过考察坯革经不同介质处理后收缩温度的变化情况,表明配合物与皮胶原纤维具有良好的键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二聚儿茶素和噁唑烷单独鞣制,儿茶素-噁唑烷、噁唑烷-儿茶素2种鞣制顺序以及儿茶素-噁唑烷在体外形成模块后用来鞣制浸酸绵羊皮,通过测定每种鞣法得到坯革的Ts,研究了不同鞣剂对坯革的耐湿热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这些坯革收缩前后的形态做了进一步观察。结果显示:儿茶素-噁唑烷这一顺序得到坯革的耐湿热稳定性最好,观察到的未收缩样品的SEM的纤维排列更紧实均匀;而且无论使用哪种鞣法,坯革收缩以后的纤维均不如收缩前均匀,而且收缩后的纤维堆积到一起,被打散的胶原纤维散布在皮内部。  相似文献   

13.
将混和芳香族磺酸作为浸酸助剂,用于黄牛软化裸皮低盐浸酸,考察酸皮状态及其铬鞣后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浸酸过程(液比为0.8)中加3%的盐、2%自制浸酸助剂;或者浸酸过程(液比为0.8)中加3%的盐、2%浸酸助剂塞拉坦P,浸酸后的皮坯与常规工艺浸酸皮坯状态相似;使用5%的铬粉(约为1.05%Cr2O3)将浸酸皮坯鞣制,测得由自制浸酸助剂制备的皮坯对Cr2O3吸收率为90.97%;坯革中Cr2O3分布与常规工艺制备的坯革相似;无过鞣、色花现象;坯革收缩温度为114.34℃;坯革的干燥及回湿趋势与常规工艺制备的坯革相似。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纳米复合少铬鞣助剂(T112)在山羊皮无盐小浸酸铬鞣工序中的应用,以蓝湿革的收缩温度、铬鞣废液中Cr2O3含量为考察指标,优化了鞣制工艺。结果表明:最佳鞣制工艺为T112用量2.0%,T112鞣制结束pH值为3.5,铬粉用量3.0%。采用最佳鞣制工艺鞣制后蓝湿革收缩温度达到106.0℃,废液中Cr2O3含量降至176.2mg/L,复鞣后,坯革的抗张强度达15.8N/mm2,撕裂强度为59.3N/mm,断裂伸长率为76.5%,物理机械性能均达到山羊服装用革行业标准,并且坯革的柔软度可达4.4mm。扫描电镜结果表明:T112的引入能够有效提高纤维的分散性能,同时未破坏胶原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5.
(1)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氢谱等检测方法,研究了没食子酸(GA)和锆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没食子酸可以与锆离子发生配位反应,且没食子酸的酚羟基和羧基均与锆离子发生了配位反应。(2)以绵羊皮的收缩温度变化为考察指标,对没食子酸与锆盐结合鞣制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没食子酸、氧氯化锆均具有一定的鞣性,但是鞣性较小;锆-GA结合鞣制和GA-锆结合鞣制,坯革收缩温度均有很大的提高。先使用7%没食子酸预鞣处理,再用6%锆盐鞣制提碱至pH值6.0,收缩温度可达到最高的93℃。先使用6%锆盐预鞣制,再用7%没食子酸鞣制提碱至pH值5.0,坯革收缩温度可达到最高的92℃。不同的鞣制顺序会导致达到最佳鞣制效果所需提碱的pH值不同,可能是因为鞣制过程中GA、锆离子及胶原纤维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6.
就油脂类、醛类及鞣制助剂类3类材料对锆-铝-钛配合鞣剂少铬鞣工艺的影响进行了探究。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案对坯革收缩温度、鞣剂渗透和吸收情况、鞣制废液COD值及鞣后坯革纤维编织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阳离子油能促进鞣剂的渗透和吸收,且不会显著增加废液COD值,但对坯革收缩温度影响不大。改性戊二醛能提高坯革收缩温度,提高胶原纤维聚集程度,但会增加鞣制废液COD值。阳离子油和改性戊二醛较适用于少铬鞣工艺。  相似文献   

17.
就改性戊二醛鞣前预处理对锆-铝-钛配合鞣剂鞣革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改性戊二醛用量、浸酸p H对鞣剂吸收率、坯革收缩温度及物理感官性能的影响,并借助组织学方法观察改性戊二醛预处理对鞣后坯革胶原纤维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改性戊二醛预处理可提升鞣剂鞣革性能,并且促进鞣剂的吸收。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为:浸酸p H值2.5、改性戊二醛用量1.5%、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20%。该工艺所得坯革收缩温度可达94℃,鞣剂吸收率为88%,经湿态染整及干态整饰后,坯革物理机械性能符合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8.
采用锆-铝-钛配合鞣液鞣制山羊服装革,以坯革的收缩温度、鞣制废液的COD值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考察了预处理剂、鞣液用量、终点pH值、鞣制温度等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单一因素中,鞣液用量对坯革的收缩温度影响最大;预处理对鞣制废液的COD值影响最大。当预处理剂为改性戊二醛、鞣液用量为20%、终点pH值为4.0、鞣制温度为40℃时,所鞣得的坯革收缩温度达到95℃,鞣制废液中BOD_5/COD值为0.19,大于传统铬鞣法鞣制废液的BOD_5/COD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锆-铝-钛配合鞣剂在黄牛鞋面革制备过程中的浸酸及不浸酸鞣制工艺进行研究,先对不同预处理材料进行筛选,然后设计正交试验对鞣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得出,最佳不浸酸鞣制工艺为酚类合成鞣剂预处理用量为2%,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为12%,提碱终点p H值为4.3-4.5,提碱后升高温度至45℃,转动时间为3 h;最佳浸酸鞣制工艺为戊二醛预处理用量为2%,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为10%,初始液比为90%,提碱后升温至40℃,提碱终点p H为4.2-4.3。两种最佳鞣制工艺所得坯革革身柔软丰满,颜色均匀,物理机械性能、感官性能接近铬鞣革,并且鞣制废液不含铬,与常规铬鞣工艺相比,鞣制废液中COD和色度等污染物含量都大幅度降低,具有显著的清洁优势。其中不浸酸鞣制工艺的清洁性能最优,所得鞣制废液中氯离子含量降低98%,仅为270 mg/L;浸酸鞣制工艺的鞣革性能更优,所得坯革可达91℃,耐撕裂性能还稍优于铬鞣革。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F-90鞣革性能,采用先以F-90进行预鞣,后以栗木栲胶KPS、荆树皮栲胶FS、坚木栲胶ATO等植物鞣剂进行主鞣的结合鞣制工艺。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L9(34)),以植鞣革的收缩温度、增厚率、物理机械性能、感官性能及废液COD为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采用9%F-90预鞣,采用8%KPS、4%FS和8%ATO在100%的液比条件下进行主鞣,所得植鞣革收缩温度为82.9℃,增厚率为50.12%,规定负荷伸长率为28. 68%,崩裂高度为9.4 mm,撕裂强度为100.49 N/mm,抗张强度为21.76 N/mm~2,感官性能良好,满足鞋面用皮革标准。由于鞣制废液不含铬,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