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芽菜鹅肉酱最佳配方与工艺的研究,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芽菜鹅肉酱的制作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配方为:芽菜鹅肉酱的鹅肉与芽菜比例在1.2∶1,食用油添加量在50%,辣椒添加量在3.8%,花椒添加量在0.5%。以此配方加工而成的芽菜鹅肉酱品质最佳,外观均匀,口感舒适,香气浓郁。  相似文献   

2.
以番茄和五花肉为主要原料进行番茄肉酱的研制。通过感官评定,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对番茄肉酱的配方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影响番茄肉酱感官品质的因素依次为番茄添加量、食用油添加量、豆瓣酱添加量、水添加量;制作番茄肉酱的最佳配方为番茄添加量30g,食用油添加量20g,豆瓣酱添加量6g,水添加量150mL。此配方制作出来的番茄肉酱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茶树菇牛肉酱的最佳制作工艺,在豆瓣酱的基础上加入茶树菇、酱卤牛肉、橄榄油等原料制作茶树菇牛肉酱,选取色泽、口感、气味、形态为评价因素,通过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评判茶树菇牛肉酱的品质。结果表明,以净重250 g为参照标准,在盐1.5%、糖3%、味精1%、料酒2.5%、葱3.5%、姜2%、蒜3.5%、香油2%、清水6%的基础上,当豆瓣酱添加量为35%,茶树菇添加量为12%,酱卤牛肉添加量为20%,橄榄油添加量为8%时,茶树菇牛肉酱模糊感官综合评分高达85.3,成品具有红润油亮、鲜辣咸香的特点,具备卤牛肉独特的鲜香风味。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香菇柄、贡菜和牛肉为主要原料制作香菇柄贡菜牛肉酱。选定了对产品品质影响最大的香菇柄添加量、牛肉添加量、豆瓣酱添加量和蒜蓉辣椒酱添加量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主料和辅料的最优配比。结果表明,各原料最佳配比为香菇柄添加量15%、牛肉添加量25%、豆瓣酱添加量10%和蒜蓉辣椒酱添加量15%,按照此配比制作的产品感官评价结果最好。在香菇柄牛肉酱中加入贡菜,既能赋予产品更高的营养价值,也能使产品的口感更加脆爽,制作的香菇柄贡菜牛肉酱鲜香麻辣,色泽诱人,符合大众的口味。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香菇鸡肉酱的制作工艺与操作要点,以香菇、鸡肉为主要原料,考察了制酱过程中香菇和鸡肉配比、食用油添加量、豆瓣酱添加量以及炒制时间等因素对肉酱感官品质的影响,结合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香菇鸡肉酱的加工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香菇鸡肉酱的最佳加工工艺为香菇、鸡肉丁配比7∶3,食用油和豆瓣酱添加量分别占香菇鸡肉丁的30%和85%,炒制6min。在此配方工艺条件下,香菇鸡肉酱色泽油亮,口感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酸萝卜鸭肉酱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酸萝卜鸭肉酱的制作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后的产品品质特性进行测定。确定酸萝卜鸭肉酱的最佳配方:鸭肉卤制时间为50min,酸萝卜与鸭肉比例为1.1∶1,菜籽油添加量为70%,辣椒添加量为8%。以此配方加工而成的酸萝卜鸭肉酱品质最佳,酸味突出、色泽红亮、口感适宜、香气浓郁。  相似文献   

7.
以羊肚菌、牛肉为原料,制作羊肚菌牛肉酱,研究白糖、辣椒粉、豆瓣酱、羊肚菌添加量对产品感官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对羊肚菌牛肉酱的配方进行优化,并采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羊肚菌牛肉酱和空白牛肉酱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在基础配方不变的条件下,以100 g牛肉为基准,羊肚菌添加量20%、豆瓣添加量25%、白糖添加量8%、辣椒粉添加量20%,产品的感官评价最优。通过GC-MS分析检测,从羊肚菌牛肉酱和空白牛肉酱中共检测到73种化合物,其中羊肚菌牛肉酱65种,占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92.39%,空白牛肉酱58种,占总挥发性风味成分的86.87%。二者共有5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醇类8种、醛类13种、酮类4种、酯类4种、烃类14种、杂环类2种、其他类5种。醇类、醛类、萜烯类、杂环类化合物对样品风味具有重要贡献,而芳樟醇、4-萜烯醇、苯乙醛、壬醛、β-蒎烯、α-松油烯、D-柠檬烯、罗勒烯、茴香脑等为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8.
风味肉酱采用优质驴肉为原料,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影响驴肉酱滋味、色泽、质地的因素进行L_9(3~4)正交试验,以感官分析为指标,优化驴肉酱制作的工艺条件,得出风味驴肉酱的最佳配方是:驴肉添加量25%,植物油添加量11%,黄豆酱添加量18%,炒制时间为5 min。  相似文献   

9.
以崇左黄牛腱子肉、江州老坛酸菜、天等指天椒为主要原料开发一款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复合牛肉酱。固定老坛酸菜复合牛肉酱基础配方为料酒3%、豆瓣酱11%、植物油 30%、姜末3%、蒜蓉8%、白砂糖1%、食用盐0.5%、白芝麻4%,通过单因素分析,探讨牛肉丁、酸菜丝、辣椒皮和花生仁用量对复合牛肉酱感官品质的影响,并以滋味、香气、色泽、形态为评价因素,结合L16(45)正交试验方案,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优化江州老坛酸菜复合牛肉酱配方工艺。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牛肉丁添加量22%、酸菜丝添加量7%、辣椒皮添加量9%、花生仁添加量5%,在此组合下,制作的江州老坛酸菜复合牛肉酱综合感官品质最为理想,感官评分达98分,制得的产品色泽油亮鲜红、明快饱满,口感细腻、酱香浓郁、回味绵长。本研究结果可为丰富崇左市特色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花生银耳牛肉酱的感官品质,以花生、银耳、牛肉为主要原料,研究花生银耳牛肉酱加工的最优工艺配方。对黄豆酱使用量、复合糖使用量、牛肉使用量以及银耳花生加入比4个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以花生银耳牛肉酱的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响应面优化法确定花生银耳牛肉酱加工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花生银耳牛肉酱加工最优工艺配方为:黄豆酱添加量(A)34.99%、复合糖添加量(B)6.18%、牛肉用量(C)13.91%、银耳花生加入比(D)1.82∶1(总量16.18%)。按优化后的工艺配方预期制作的花生银耳牛肉酱感官评分为89.56,实际得分为88.08,花生银耳牛肉酱的感官品质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了丰富调味酱的种类,以核桃花、鲜牛肉为主要原料,配以适当的辅料,研制一种复合型牛肉酱.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核桃花牛肉酱的最佳工艺与配方.结果表明,核桃花牛肉酱最佳工艺配方为(占鲜牛肉重):植物油添加量165%、辣椒面添加量14%、甜面酱添加量55%、熟面粉添加量20%、花生碎添加量27%.在此条件下,成品...  相似文献   

12.
以香菇和猪肉为主要原料制作了2种香菇猪肉酱。结果表明:鲜香菇猪肉酱的最佳工艺为糖醋比4∶4,熬制时间3.5min,辣椒添加量10%,猪肉和香菇的比例4∶4;干香菇猪肉酱的最佳工艺为糖醋比4∶4,熬制时间3.5min,辣椒添加量15%,猪肉和香菇的比例4∶7。另外,以感官评价、质构及挥发性气味为指标,研究了鲜香菇猪肉酱、干香菇猪肉酱和市售香菇猪肉酱的品质。结果表明:干香菇猪肉酱具有香菇和猪肉的香气,色泽红润,口感和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猴头菇牛肉酱的最优加工工艺,以牛肉粒、猴头菇为原料,以感官评价作为指标,选择豆瓣酱添加量、食用油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等进行单因素试验,并设计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以牛肉60 g、猴头菇100 g为标准,猴头菇牛肉酱的最优加工工艺条件为豆瓣酱添加量10 g,食用油添加量60 g,白砂糖添加量5 g。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猴头菇牛肉酱的牛肉粒和菇粒完好,质感鲜香爽口,组织均匀,有猴头菇独特的风味,感官评分较高。  相似文献   

14.
以猪瘦肉和肥膘为主要原料,添加花生、莲藕及其他调味料加工制备新型即食肉酱.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香辣花生莲藕肉酱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在肥肉添加量21.39%、瘦肉添加量78.61%、白砂糖添加量12.23%、辣椒粉添加量4.10%、莲藕添加量94.52%的条件下,所制备的香...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冬菜竞争力,提高其附加值,扩大消费群体和运用领域,开发了冬菜肉酱调料。通过优化原辅料配方,研究了炒制温度、时间对肉末脱水和豆瓣酱增香的影响,确定了冬菜肉酱的调味料配方。以最初原辅料为基准,添加量配比为冬菜40%,肉末15%~20%,菜籽油26%,豆瓣酱8%,芝麻酱4%;辣椒粉添加量为2.0%,肉味香精为1.0%,花椒粉为0.4%,香料粉为2.0%,冬菜肉酱加工得率为70%左右。采用肉末、豆瓣酱、冬菜分别油炸脱水,然后集中混合调味的方式,提升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将山胡椒油添加在牛肉酱中,能够在增加牛肉酱风味的同时减少防腐剂的添加,提高牛肉酱货架期。结果表明:根据不同添加量山胡椒油牛肉酱的感官评定结果和贮藏期间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value,TBA)值的测定,确定出山胡椒油的最适宜添加量为1 μL/g。在贮藏过程中,山胡椒油牛肉酱的pH值先上升后下降,且始终低于空白组(即未添加山胡椒油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及菌落总数呈持续上升趋势,但增长速率均低于空白组;山胡椒油在牛肉酱中能起到防腐保鲜作用。利用一级动力学方程结合Arrhenius方程,以TBA值为品质指标建立货架期预测模型,计算出未经高温高压灭菌的山胡椒油牛肉酱在20、25、38 ℃贮藏条件下的理论货架期分别为38.0、20.9、3.5 d,与实测值较一致;空白组货架期为11.0、6.0、1.0 d,显著低于山胡椒油牛肉酱货架期实测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防腐剂对牛肉酱品质的影响,在牛肉酱中添加山梨酸钾、乳酸钠、乳酸链球菌素和复合防腐剂,分别测定了牛肉酱酸价、过氧化值和氨基酸态氮的变化,分析了不同防腐剂对牛肉酱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复合防腐剂实验组对牛肉酱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升高抑制作用最好,添加乳酸链球菌素实验组对牛肉酱氨基酸态氮的保护作用以及抑制细菌生长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鱼腥草藏猪肉酱最佳配方进行优化和品质评价,确定了最佳配方为:鱼腥草藏猪肉酱中藏猪肉与鱼腥草的比例为1:1.2,植物油添加量为20%,干辣椒添加量为3.5%.此配方鱼腥草藏猪肉酱感官评定值最高,pH值为5.76,色差测定结果最佳,为开发藏猪肉新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以香菇猪肉酱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影响质量和风味的主要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油的添加量为40%、复水香菇的添加量为6%、油炸肉粒的添加量为10%、豆豉的添加量为10%,此时产品的品质最佳;然后对其恒温杀菌工艺参数进行试验,通过不同温度和时间的梯度试验,以菌落总数为指标,确定关键限值:恒温温度≥93℃,恒温时间≥35min,在此工艺条件下产品保质期可达到12个月。  相似文献   

20.
对黄豆枸杞牛肉酱的配方进行了研究,在黄牛肉添加量30%、白砂糖6%、纯净水4%的基础上,以感官评价结果为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产品适宜的配方为:枸杞12%、黄豆22%、橄榄油8%、甜面酱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